中國首座數字微堆開發成功 可用於模擬核反應堆(圖)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資料圖:數字微堆

  原標題:中核集團原子能院成功開發出數字微堆

  2016年7月27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國家原子能機構(CAEA)和參與國際微堆低濃化和應用大會各國嘉賓的見證下。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發布了其在數字反應堆領域的最新成果——數字微堆系統。這標誌著我國已經全面掌握了數字微堆技術,也標誌著中核集團在數字反應堆技術開發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關於數字微堆的科普知識閱讀:

  1、反應堆技術發展面臨的問題

  為了滿足反應堆技術對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可持續性的要求,對反應堆工程的研究、設計、建造、運行、延壽、退役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挑戰,例如,在基礎研究方面需要開展大量的材料和燃料研究、熱工流體和物理試驗;在設計方面,堆芯設計、安全分析、系統設計,臺架試驗、零功率試驗等大量的反應堆設計工作需要進行協同設計和優化;在建造方面,希望降低初期建造投資並減少建造周期;在運行方面,需要降低燃料成本,減少核廢料的產生,保證各種環境條件下的安全運行;在延壽方面,需要開展大量的反應堆安全評價工作;在退役方面,需要優化退役流程,減少放射性廢物和對環境的影響。

  2、數字反應堆是什麼

  數字反應堆是基於高精度模擬技術、大數據應用技術和高速數據傳輸技術,應用先進的反應堆物理、熱工水力、安全、燃料、結構力學、三維設計等計算機軟體,對反應堆進行全方位、全周期的數位化模擬,使之具有可視及可操作性等,以完成反應堆現實的或超越現實的研究。

  3、數字反應堆的三大優勢

  一般而言,數字反應堆有三大優勢。第一是降低反應堆工程建設成本。第二是提高反應堆安全性。第三是協助促進核廢物最小化。

  4、數字反應堆十大關鍵技術

  1)高性能並行數值計算技術

  利用高性能並行計算技術,實現多物理場、多尺度的精細化模擬計算。

  多物理場耦合 多尺度的精細化模擬

  2)先進的中子物理分析技術

  利用超精細網格和能群的先進中子學計算技術,實現多物理、全三維、全範圍、緊耦合物理計算。

  全堆芯pin -pin 中子場分布

  3)輻射劑量場全耦合技術。

  利用高精度中子、光子輸運計算、先進建模方法,實現實時劑量場可視化。

  輻射劑量場分布

  4)先進的熱工水力建模技術。

  利用高性能計算技術,實現海量網格並行的CFD仿真計算。

  柵板聯箱流場模擬 堆本體流場模擬

  5)先進的安全分析技術。

  利用先進建模與仿真方法,實現對各種事故工況的全範圍精細化仿真模擬。

  6)材料模擬計算技術

  利用輻照損傷多尺度模擬方法及大規模並行程序開發流程、物理建模方法,實現輻照損傷的多尺度模擬。

  多尺度材料模擬

  7)燃料性能分析技術

  與堆芯物理、熱工水力耦合,開展穩態、瞬態工況一體化分析,實現從微觀尺度(原子)到宏觀尺度(組件)的模擬分析。

  8)多專業協同工廠設計

  利用三維平臺、廠房布置、管道布置、電氣設計、工藝設計、協同設計軟體,實現多專業並行協同設計和設計資源/數據/流程的高度集成。.

  三維工廠設計 基於參數化的協同設計

  9)三維結構設計

  利用大規模並行計算技術 ,實現反應堆全壽期內多物理場耦合作用下的結構行為、演變過程的大規模高性能數值模擬。

  結構設計 地震屈曲

  10)虛擬工程仿真技術

  利用可視化虛擬實境技術,實現反應堆建設、運行、維護和退役的虛擬仿真。

  中子束流模擬 虛擬安裝

  5、數字反應堆五大壽命階段

  反應堆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研究、設計、建造、運行及退役五大壽命階段,數位化技術在各階段有其重要意義。其中,反應堆技術研究階段,可加速和改變反應堆物理、熱工水力、材料、化學腐蝕、燃料和冷卻劑等基礎技術研究方法和思路;反應堆工程設計階段,可實現反應堆工程各個專業的全流程協同設計;反應堆建造階段,可支撐設備製造、安裝、調試和試運行,大大縮短建設周期;反應堆運行階段,可成為操縱員培訓、操作規程驗證、可運行性分析的重要手段,並大大減小核安全風險;反應堆退役階段,可實現退役過程仿真、輻射劑量場實時分析和全三維耦合,從而大大減小退役實施過程的輻射安全風險。

  6、數字微堆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作為「中國反應堆的搖籃」,基於其在反應堆工程基礎技術和設計開發方面的雄厚經驗,以及在反應堆研究、設計和安全分析軟體方面的領先技術,近年來一直致力於開發先進的數字反應堆技術,目前首先在數字微堆(數字微型中子源反應堆)方面獲得突破。

  微型中子源反應堆(簡稱「微堆」或「MNSR」)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一種小型低功率反應堆。微堆以其小型、易於操作、功率低、固有安全性好、對環境汙染小、可建在大中城市人口稠密的大學和科研單位等優點,又被譽為「城市的藍光」。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微堆在國內外得以迅速地推廣和應用,主要用於教學與培訓、中子活化分析、中子照相、中子治癌等。

  數字微堆是由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利用數字反應堆技術,集微堆設計、建造、調試、運行和退役等方面多年的研發和工程經驗的基礎上所做的又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數字微堆採用三維建模、蒙卡方法、計算流體力學、屏蔽計算、燃料性能分析、系統瞬態分析、虛擬實境等先進設計技術,構建了一個虛擬數字反應堆集成開發環境,在該環境下可進行微堆「沉浸式」全廠漫遊和設備展示,以及對安裝、首次臨界、運行、應用、退役和安全等全方位的模擬仿真,可為設計人員、建造人員、運行人員、維修人員、參觀者等各類人員帶來「所見及所得」的真實體驗。

  數字微堆更加直觀地展現出微堆結構簡單、易於操作和固有安全性好等優點,可大大提高公眾對微堆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採用數字微堆技術後,新設計和建造一個微堆將顯著縮短建設周期,節省建設投資,並可為用戶提供數位化運行和維修的培訓和教學系統,這將為微堆走出國門插上數位化的翅膀,讓「城市的藍光」照亮更多的城市,為和平利用原子能做出更大的貢獻。

  後續原子能院將加快開發各種類型數字反應堆,為中核集團正在推進的數字核工業技術增添新的內容,也將助力研究堆更快、更好、更容地走出去!(記者王靜)

相關焦點

  • 汽車都能載動的核電源,我國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實現臨界
    據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網站10月11日消息,2019年10月9日上午11:05分,隨著控制棒緩緩升起,我國首座鉛鉍合金零功率反應堆——啟明星Ⅲ號,在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實現首次臨界,並正式啟動我國鉛鉍堆芯核特性物理實驗,這標誌著我國在鉛鉍快堆領域的研發跨出實質性一步,進入工程化階段。同時也意味著我國在鉛鉍快堆研發領域已躋身國際前列。
  • 中國完全掌握微型中子源反應堆技術 全球唯一
    最近,一個沒有散熱塔,沒有高聳煙囪,核反應堆堆芯只有高壓鍋大小的微堆(全稱微型中子源反應堆),成為熱門話題。 據澎湃新聞4月10日報導,3月底,在圓滿完成低濃化改造後,微堆首次實現滿功率運行。於是,世界目光聚焦微堆誕生地——位於北京西郊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原子能院)。 這一重要進展被寫入《中美核安全合作聯合聲明》。
  • 我國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啟明星Ⅲ號 首次實現臨界
    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曹述棟在現場宣布了啟明星Ⅲ號首次臨界成功的重大信息。中國工程院院士徐銤出席見證儀式。啟明星系列零功率堆,是中核集團為開發先進反應堆工程技術而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國內唯一的重要反應堆物理實驗平臺。啟明星III號針對鉛鉍反應堆工程技術目標,歷時近兩年建成。
  • 中國安裝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反應堆 安全性第一
    原標題:全球首座核電高溫氣冷堆主裝備吊裝 被譽為最安全的核電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四代核電商用示範電站正在山東榮成逐漸成型。據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下稱中國核建)官網消息,3月20日,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統安全特徵的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反應堆壓力容器成功吊裝就位。此次吊裝完成的反應堆壓力容器作為核島一迴路核心設備,高27.5米、淨重594噸,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重量最重的反應堆壓力容器,同時也是高溫堆氣冷核電站單體重量最大的設備。
  • 中國媒介首座核反應堆誕生,為內容營銷插上智慧翅膀
    2018年11月16日,值第16屆廣州國際車展開幕之際,由千城數智和容客舉辦的千城×容客"媒介核反應堆"發布會暨極寒市場汽車特效營銷腦力論壇在廣州成功舉行。中國首座媒介鏈式核裂變反應堆將在千城雲媒和容客內容平臺主導下於2018年11月16日在廣州投產,命名為:"千城容客"。
  • 【中國科學報】國內首座互動式數字天象廳在渝落成
    圖為學生在新落成的天象廳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國內首座由海量科學數據驅動運行的互動式數字天象廳10月21日在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新路小學正式交付使用。這是國內首座WWT互動式數字天象廳。  國家天文臺博士崔辰州介紹,萬維天文望遠鏡(簡稱WWT)是一套架構在虛擬天文臺理念和技術基礎上,由海量數據驅動的互動式數字天象廳系統。藉助先進的信息和網絡技術,萬維天文望遠鏡把世界上最好的天文觀測數據融合成一個無縫的數字宇宙,並通過極富創新性的數據可視化方式呈現給使用者。藉助WWT,天文教師可以將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資源置於指尖。
  • 柯達公司研究所地下室被曝藏有武器級核反應堆
    中廣網北京5月18日消息(記者富賾)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曾經的「黃色巨人」柯達公司,用一張張照片為無數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今年1月,巨人倒下,負債68億美元的柯達申請破產保護,本月原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辦地柯達劇院也掛上了杜比的牌子。
  • 中國核工業從這裡走來——來自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
    反應堆重新煥發了生機,並為我國首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的試驗、設計做了大量技術支持工作,還可以進行單晶矽的輻照生產等。從啥都得向國外學習到逐步掌握核心技術,並創造性完成重水反應堆的改建,原子能院的科研人員憑著對核工業的情懷和拼搏精神,實現了技術引進吸收和再創新。「這說明中國科技人員的能力可以屹立於世界反應堆之林。」張文惠自豪地說。
  • 國內首座體育綜合訓練風洞正式啟用;羅平生物群首次發現食肉雲南暴...
    徵求意見稿從八大方面進行了修訂,其中還提及了備受關注的數字人民幣,為其發行提供了法律依據。(來源:新聞聯播)>圖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獲悉,該院承建的國內首座體育綜合訓練風洞,10月25日在二七廠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正式啟用。該風洞填補了國內專門用於體育訓練測試的大型綜合風洞空白,性能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 中國國產核反應堆首次併網成功
    為了在能源等關鍵領域擺脫對西方技術的依賴,中國大力投資核電產業。由中國獨立研發的 「華龍一號」核反應堆日前首次併網成功。中核集團宣稱,這一成功「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的核反應堆首次併網成功。
  • 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成功實現臨界,中國再次躋身世界前列
    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成功實現首次臨界,讓中國再次躋身世界前列!中核集團反應堆工程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中核集團為開發先進反應堆工程技術,經過數年攻堅成功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出了擁有自主產權的國內唯一重要反應堆物理實驗平臺—啟明星系列零功率裝置。
  • 普陀:首座海洋氣象波浪浮標成功投放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何晴報導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首座海洋氣象波浪浮標在朱家尖南沙海濱浴場附近海域成功投放,這是舟山市首套投入使用的SBF3-2型波浪浮標站。
  • Google量子計算首次模擬化學反應 可用於開發新化學物質
    中國航空報訊:Google繼去年宣布實現量子優越性後,終於迎來了又一重大進展——首次實現使用量子計算機對化學反應進行模擬。巴布希認為,將這個算法擴展到模擬更複雜的反應應該是很容易的,模擬大分子中的反應只需要更多的量子比特,然後對計算進行微調。他說,未來我們甚至可以利用量子模擬開發新的化學物質。
  • 中國建成並運營首座大型氦氣廠,建造成本低可廣泛推廣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據香港《南華早報》7月28日報導,中國近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鹽池縣開設了首座大型氦氣廠。雖然,新工廠和新設備目前只能滿足少量的需求,但這樣的氦氣廠建造成本相對較低,今後可以被廣泛推廣。一直以來,高科技產品的製造離不開稀有氣體,而包括氦氣在內的幾乎所有稀有氣體大多來自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主要就是美國。
  • 核反應堆誕生75周年,MIT重啟石墨堆致敬丨獨家專訪胡玲文
    對於進一步改善核電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拓寬核電未來的發展空間,以及應對當前嚴峻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來說,研發、展示並推廣更為先進的核反應堆技術至關重要。目前,許多技術革新都能用於一代反應堆的設計,比如先進的製造工藝,高精的傳感和各種設備,以及更為優化的計算和建模方法。而在我看來,人工智慧(AI)技術則有著能顯著降低核電場的運營成本,並提高核電的安全性的潛力。
  • 國內首座互動式數字天象廳落戶重慶
    學生在新落成的天象廳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近日,國內首座由海量科學數據驅動運行的WWT互動式數字天象廳在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新路小學建成藉助先進的信息和網絡技術,萬維天文望遠鏡把世界上最好的天文觀測數據融合成一個無縫的數字宇宙,並通過極富創新性的數據可視化方式呈現給使用者。藉助WWT,天文教師可以將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資源置於指尖。基於WWT的教學活動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變平面為立體,變部分為全景,變模擬為真實,展示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個真實而充滿活力的全景式宇宙。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強。
  • 首次模擬化學反應,可用於開發新物質
    巴布希認為,將這個算法擴展到模擬更複雜的反應應該是很容易的,模擬大分子中的反應只需要更多的量子比特,然後對計算進行微調。他說,未來我們甚至可以利用量子模擬開發新的化學物質。如今的量子計算機已經足夠強大,可以在某些任務中獲得明顯的計算優勢,不過此前,量子計算機很難達到模擬大原子或化學反應所需的精度。換句話說,量子計算機是否能用於加速目前的化學反應量子模擬技術,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俄研發出三層「鋼—釩—鋼」合金材料 可用於核反應堆控制棒外殼
    點   機械前沿」關注置頂引領機械前沿、機械視頻,汽車、加工技術、3D列印、自動化、機器人、生產工藝、軸承、模具、工具機、鈑金等行業前沿在這裡等你                         控制棒(Control rod)是核反應堆中用於控制核裂變速率的設備
  • 中核集團攜手英國船級社開發浮動核反應堆
    據澎湃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0月26日,英國勞氏船級社宣布與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NPIC)籤訂框架協議,共同設計開發利用小型核反應堆建造海上浮動核電站。根據該框架協議,這個雙方共同開發的「浮動核反應堆首堆」,將為中國離岸開發提供電力支持。
  • 2020甘肅首座74MW光伏發電項目併網成功 中國節能太陽能公司承建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期,中國節能太陽能公司西北區投資承建的中國節能太陽能酒泉肅州區74兆瓦項目成功併網,該項目也是2020年甘肅省首座併網成功的光伏發電項目。圖為項目現場。該項目成功併網,標誌著中國節能太陽能公司光伏發電已進入平價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