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成功實現臨界,中國再次躋身世界前列

2020-12-04 環球火力點

家用轎車都有望裝載移動式的小型核電源!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成功實現首次臨界,讓中國再次躋身世界前列!

中核集團反應堆工程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中核集團為開發先進反應堆工程技術,經過數年攻堅成功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出了擁有自主產權的國內唯一重要反應堆物理實驗平臺—啟明星系列零功率裝置。在此之後,中國唯一液態金屬冷卻快堆研發中心—原子能院又在啟明星I號和II號基礎上,針對鉛鉍堆技術研發,一舉建成了啟明星III號!

鉛鉍冷卻快堆技術的前世今生

提及鉛鉍冷卻快堆技術,其研發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末,起初相關技術成果主要被用於針對核潛艇的改進和升級。然而,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蘇聯發現液態鉛鉍不僅具有腐蝕性,還會產生危害性極強的放射元素,由於當年技術水平有限,蘇聯科學家也沒辦法解決上述難題,最終只能讓所有的鉛鉍核潛艇提前退役。

蘇聯解體後,它的最強繼承者俄羅斯就成了全球鉛鉍快堆建造經驗最豐富的國家。隨著國際社會的不斷發展,各類資源儲量正極速下降,正是在能源危機的重壓下,各國也對核能的利用有了更多新的思考。此時,安全、經濟、持續性出眾的鉛冷快堆就引起了全球廣泛重視。

啟明星III號,就是中國首座鉛鉍合金零功率反應堆。要知道,早在去年,中國啟明星III號就已經成功實現了首次臨界,與此同時,中國鉛鉍堆芯核特性物理實驗室也已正式啟動。值得一提的是,參考消息網曾刊文稱,未來鉛鉍合金反應堆不僅能服務於百萬千瓦級的大型電廠還可以被設計為兆瓦級小型模塊化核電源。屆時,家用轎車都有望裝載移動式的小型核電源!

據悉,核電源的優點是,衰變過程中產生的能量大小和速度,不會受到外界各類自然環境因素影響,提供電能的同位素工作時間可長達5000年,缺點是存在放射性汙染,必須要謹慎妥善防護。不過凡事都無法達到完美,大家對這一技術的期待有多高呢?

相關焦點

  • 我國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啟明星Ⅲ號 首次實現臨界
    來源:中核集團2019年10月9日上午11:05分,隨著控制棒緩緩升起,我國首座鉛鉍合金零功率反應堆——啟明星Ⅲ號,在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實現首次臨界,並正式啟動我國鉛鉍堆芯核特性物理實驗,這標誌著我國在鉛鉍快堆領域的研發跨出實質性一步
  • 汽車都能載動的核電源,我國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實現臨界
    據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網站10月11日消息,2019年10月9日上午11:05分,隨著控制棒緩緩升起,我國首座鉛鉍合金零功率反應堆——啟明星Ⅲ號,在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實現首次臨界,並正式啟動我國鉛鉍堆芯核特性物理實驗,這標誌著我國在鉛鉍快堆領域的研發跨出實質性一步,進入工程化階段。同時也意味著我國在鉛鉍快堆研發領域已躋身國際前列。
  • 我國鉛鉍零功率反應堆首次實現臨界
    記者12日從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12日獲悉,我國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啟明星Ⅲ號在該院實現首次臨界,並正式啟動我國鉛鉍快堆堆芯核特性物理實驗。瞄準鉛鉍堆工程化重點難點問題鉛鉍反應堆及零功率實驗項目總負責人楊紅義告訴記者,零功率裝置是運行功率極低(最高不超過100瓦)的反應堆,以此獲取的零功率實驗數據如同「標尺」一般,能夠對關鍵核數據、堆芯物理設計方法、反應堆測量技術等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進行「標定」。
  • 中國鉛鉍零功率反應堆首次臨界,車載核能未來可期
    作為第四代核能系統論壇將鉛鉍反應堆列為六種優選堆型之一鉛鉍快堆正逐漸接近工程應用水平。啟明星系列零功率裝置,是中核集團為開發先進反應堆工程技術而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國內唯一的重要反應堆物理實驗平臺。2005年7月,在原子能院建立了我國首座快熱耦合ADS次臨界反應堆——啟明星I號,2016年12月,在原子能院啟明星II號雙堆芯零功率裝置實現臨界,以啟明星I號和II號為基礎,針對鉛鉍堆技術研發目標,歷時近兩年建成了啟明星III號,並於2019年10月9日實現臨界。
  • 非常火的鉛鉍合金反應堆是怎麼回事?
    10月9日上午,誰誰家的首座鉛鉍合金零功率反應堆,啟明3號實現首次臨界,並正式啟動鉛鉍堆芯核特性物理實驗,標誌著鉛鉍快堆領域進入工程化階段,在鉛鉍快堆研發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 中國首座純鉛冷卻劑實驗迴路建成—新聞—科學網
    純鉛冷卻劑實驗迴路 科學網訊(記者 李瑜)日前,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安全所」)獲悉,該單位在鉛冷快堆冷卻劑技術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建成了中國首座純鉛冷卻劑實驗迴路。研究團隊克服了結構材料選型、高溫不透明流體測量、氧濃度測控等系列技術難題,建成的純鉛冷卻劑實驗迴路運行溫度可超600℃,具備開展鉛冷快堆結構材料腐蝕、冷卻劑熱工安全特性及反應堆關鍵設備驗證的能力,可為鉛冷快堆設計與研發提供工程經驗。
  • 【中國科學報】我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獲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以下簡稱FDS團隊)牽頭的「麒麟一號」中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工作近期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設計研發的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鉛基堆冷卻劑技術綜合實驗迴路」和「鉛基堆冷卻劑氧測控技術」日前通過成果鑑定。
  • 該技術只有中國掌握,日本出3000億都不賣,美國求技術共享被拒
    然而在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已掌握了領先世界的核廢料處理技術,並申請了「世界唯一專利」,日本曾出價3000億求購此技術 2006年年底,我國首座鉛基核反應堆零功率裝置「啟明星2號」首次實現臨界,這使得我國在核廢料處理方面邁上了新的臺階。
  • 【中國科學報】核安全所建成中國首座純鉛冷卻劑實驗迴路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該單位在鉛冷快堆冷卻劑技術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建成了中國首座純鉛冷卻劑實驗迴路。  核安全所在高溫液態重金屬領域已有十餘年的研發經驗。研究團隊克服了結構材料選型、高溫不透明流體測量、氧濃度測控等系列技術難題,建成的純鉛冷卻劑實驗迴路運行溫度可超600℃,具備開展鉛冷快堆結構材料腐蝕、冷卻劑熱工安全特性及反應堆關鍵設備驗證的能力,可為鉛冷快堆設計與研發提供工程經驗。
  • 我國首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首次實現滿功率運行
    12月18日17時,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我國第一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CEFR)首次實現滿功率穩定運行72小時,其主要工藝參數和安全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標誌這一重大科學實驗設施設計性能得到驗證。
  • 中國核反應堆再獲突破,核動力電源車即將實現
    中國核反應堆再獲突破,核動力電源車即將實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裡程碑式重大進展!中國核反應堆再獲突破,核動力電源車即將實現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核廢料處理技術遙遙領先,美國卻放言:「要求中國技術共享」!
    為此,世界各國為了解決核能帶來的危害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例如美國,美國是世界上的核能大國,美國的核能使用十分廣泛,僅核電反應堆就有多達103個。雖然核能的大量應用給美國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也打來了很多困擾。因為這些核反應堆每年都會產生3000噸以上的核廢料,而且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加。為此,美國花費6400億美元建設了一個巨型核廢料處置庫。
  • 中國黑科技:這項技術將核廢料變廢為寶
    12月23日10點17分,中國首座鉛基核反應堆零功率裝置「啟明星Ⅱ號」首次實現臨界。
  • 科學新知|躋身世界前列!我國成功突破「貪吃蛇」鑽井技術「限速」
    科學新知|躋身世界前列! 中國海油7日宣布,我國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中的高速率脈衝遙傳技術,在渤海油田南堡區塊實現重要突破,傳輸速率同比提升24倍,同比提高鑽井時效20%。
  • 核電站將更安全 俄稱可用鉛和鉍代替放射性鈾
    中新網2月8日電 日前,全俄羅斯原子機械製造科研所副所長伊戈爾·奧斯特列佐夫宣布,他們發現以鉛和鉍為主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條件下能發生核裂變,混合物可作為新的核能源。有關專家指出,用鉛和鉍為原料的核電站將更加安全。  據科技日報報導,俄羅斯研究人員是用回旋加速器加速的高能質子流轟擊低熔的鉛和鉍的混合物時獲得新發現的。
  • 中國安裝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反應堆 安全性第一
    反應堆壓力容器成功吊裝就位,圖片來源於中國核建官網原標題:全球首座核電高溫氣冷堆主裝備吊裝 被譽為最安全的核電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四代核電商用示範電站正在山東榮成逐漸成型。據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下稱中國核建)官網消息,3月20日,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統安全特徵的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反應堆壓力容器成功吊裝就位。此次吊裝完成的反應堆壓力容器作為核島一迴路核心設備,高27.5米、淨重594噸,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重量最重的反應堆壓力容器,同時也是高溫堆氣冷核電站單體重量最大的設備。
  • 中國核燃料嚴重短缺 對外依存度高達85%遠超國際警戒線
    2010年,中國首座自主品牌核反應堆——嶺澳核電站二期1號機組加注核燃料而在中國,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最近幾年困擾國人的霧霾正使得本已擱淺的內陸核電發展計劃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近日,關於我國內陸首家核電站即將在湖南開建的消息甚囂塵上。儘管桃花江核電公司已經澄清,該核電項目只是在當地開展科普宣傳工作,而不是「即將開工」,但發展內陸核電再一次在爭論中走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 中國首座數字微堆開發成功 可用於模擬核反應堆(圖)
    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發布了其在數字反應堆領域的最新成果——數字微堆系統。這標誌著我國已經全面掌握了數字微堆技術,也標誌著中核集團在數字反應堆技術開發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安全分析、系統設計,臺架試驗、零功率試驗等大量的反應堆設計工作需要進行協同設計和優化;在建造方面,希望降低初期建造投資並減少建造周期;在運行方面,需要降低燃料成本,減少核廢料的產生,保證各種環境條件下的安全運行;在延壽方面,需要開展大量的反應堆安全評價工作;在退役方面,需要優化退役流程,減少放射性廢物和對環境的影響。
  • 我國掌握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心技術
    記者4月9日從位於合肥科學島上的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在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堆芯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研發出新型燃料組件及包殼材料,解決了鉛基堆堆芯高份額燃料、高密度冷卻劑、耐高溫耐腐蝕結構材料等關鍵技術難題。這一成果打破了國外相關技術壟斷,標誌著我國已成功掌握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