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6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武軍
近年來在小編的科普下
徐州小夥伴們
應該都知道被魚刺扎到
如果處理不好
可能引發大問題!
但是近期卻有徐州女子在被魚鰭刺入手後
竟然直接捧著整條魚去了醫院急診
醫生還說這樣做得對!
啥情況?
事情經過
7月14日上午11點多,市區一家醫院手外科的吳醫生正在接診時,一名年輕女子突然匆忙跑了進來,手裡捧著一條已經殺死過的鮥魚。吳醫生說:「當時給她處理的時候,發現小指掌側的近端,被一個尖銳的魚鰭完全刺入。」
在處置室裡,吳醫生趕緊將傷者王女士手中的魚鰭剪斷,並迅速送手術室處理。醫生切開王女士手指受損的皮膚將魚鰭取出,並對周圍汙染的組織進行了清理。「術中探查發現,魚鰭完全刺入一側的血管神經,手指的伸屈肌腱部分被刺穿。」吳醫生說,王女士的手指創傷,可不止表面看到的一個小創口那麼簡單:「像一些海鮮類的刺傷,傷口是不能閉合的,所以傷口術後得給她開放引流,防止感染。」
王女士告訴記者,7月14日上午11點10分左右,小孩要吃魚,我就下樓買了4條鮥魚,回來就清洗,當時只是把魚砸暈了,魚嘴裡面髒汙都在,她想用手掰開洗魚肚子裡面的髒東西,結果用力過猛,魚鰭插入了小指。」
手部受傷後,王女士第一反應就是想拔掉魚鰭,但堅硬的魚鰭扎得很深,稍微動一下都疼,她拔了兩次都沒出來,不敢再擅自處理:「我沒法拔掉了,我必須捧著魚來。」
負責治療的吳醫生說
好在王女士沒有繼續使勁拔魚鰭,不然她的手部傷害可能比現在還要嚴重。這個魚鰭也像鋸齒狀的銳器,穿刺進去以後有一些倒刺,如果回縮或自行拔出的話,對肌腱和血管神經會造成二次的切斷。有可能它當時穿進去的時候切斷的不是一個位置,但是拔出來會切斷另一個位置。像階梯式的、鋸齒狀的這些銳器傷,是禁止當時自行拔出的,會造成血管神經的缺損。
被海鮮刺傷還有那些風險?
海洋創傷弧菌號稱「海洋無聲殺手」。一旦感染人體,48小時內平均死亡率在50%以上。每年5到10月為高發季節,傷口傳染是最主要傳播途徑。
「海洋創傷弧菌」正如它的名字,只能在海水中存活,不會在河鮮的身上。但並不是所有海鮮都會感染這種細菌。
如果不小心被感染這種細菌的魚類、貝類、蝦類、魚鉤等刺傷,或者本身有傷口,接觸了帶菌的海鮮,都可能會導致感染。
有人會問了
不少人都曾經被魚蝦蟹扎破手指
為什麼有人沒事
有人卻嚴重到喪命呢?
以下這部分人是易感人群
醫生介紹,慢性肝病患者是比較容易感染創傷弧菌的人群,另外,糖尿病、風溼性關節炎、地中海貧血、慢性腎衰等慢性病患者,過敏體質患者平時也要多加小心。
被帶菌的海鮮刺傷,食用生蠔、生魚片,下海遊泳,身上有傷口,泡在帶有這種細菌的海水中,都可能被感染。
這樣做避免受到傷害
▼▼▼
1.處理海鮮要戴手套
處理海鮮時也應戴手套,防止扎傷。
2.海鮮一定要做熟了吃
要生吃海鮮,魚蝦蟹貝等都要徹底煮熟,就可以殺死致病菌
3.有傷口不要觸碰海鮮
如果你手上有傷口,就不要觸碰海鮮了。一旦身上有破損或傷口,也儘量不要在海水中遊玩。
4.被海鮮扎傷怎麼辦?
如果不小心被蝦、蟹、魚刺傷,應該將血擠出,然後用清水衝洗。
如果出現疼痛、瘙癢、腫脹、腹瀉或發熱等症狀,就必須馬上到醫院就診。
此外,如果傷口被扎傷很深,簡單處理後,最好再去醫院進行處理。因為深深的傷口為細菌提供了厭氧的環境,很容易造成「破傷風桿菌」繁殖,侵襲我們的神經系統,甚至可能喪命。
全媒體記者武軍
編輯琦琦校對 珵智
責編王韜總監李寧
徐州資訊全覆蓋盡在快哉APP
智能垃圾分類收集屋,走進泉山居民小區!不同垃圾積分不同,可換禮品
點亮
提醒身邊人注意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