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能像電磁波一樣在未來被應用到生活中去嗎?如果能,請說一下...

2021-01-09 澎湃新聞
X

引力波能像電磁波一樣在未來被應用到生活中去嗎?如果能,請說一下會怎麼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吧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字

提交

有1個回答

明鏡 2016-02-14

引力波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感覺,是人類感知時空波動的「第六感」。人類對這個這個世界、這個自然的一切認知,來源於我們的感覺。我們品嘗美食靠的是味覺,聞春天的花香靠的是嗅覺,聽老師講課靠的是聽覺,拿著望遠鏡看星星靠的是視覺。引力波的觀測,意味著除了上述這一切感覺之外,我們可以用全新的感覺去觀測、去認識、去理解這個宇宙,從而得到以前根本不可能知道的自然奧妙。在2.11號的LSC新聞發布會上,LIGO的主任這麼說:從前,我們是「聾」的;現在,我們可以「聽」!對於日常生活的影響,我想現在還很難想像。如果讓一百年前的一個人來想像下今天的生活,估計他是想不出來的。但是至少,我們知道,這一百年來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基礎物理的突破對人類的影響是深遠和漫長的。如果沒有一百年前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發展,我們今天的生活還是和一百年前無異。比如公元1000年和1100年,你覺得這兩個時代的人有什麼不一樣嗎?相信我,這是一個跨時代的發現,從此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字

發表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相關焦點

  • 電磁波和引力波及其未來
    話說回來,這也是人類的幸運,地球位於廣漠宇宙中一片相對平靜的空間區域,人類繁衍於一段比較安全的時間間隔。否則的話,我們也就不可能在這兒討論引力波了。引力波和電磁波一樣以光速傳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時間,天文學中經常用光旅行所用的時間來表示距離,稱之為「光年」。比如說,照在我們身上的太陽光就是太陽在8分鐘之前發出來的,也就可以說,太陽離地球的距離是8「光分」。
  • 電磁波和引力波
    話說回來,這也是人類的幸運,地球位於廣漠宇宙中一片相對平靜的空間區域,人類繁衍於一段比較安全的時間間隔。否則的話,我們也就不可能在這兒討論引力波了。引力波和電磁波一樣以光速傳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時間,天文學中經常用光旅行所用的時間來表示距離,稱之為「光年」。比如說,照在我們身上的太陽光就是太陽在8分鐘之前發出來的,也就可以說,太陽離地球的距離是8「光分」。
  • 你知道引力波也能像光一樣轉彎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它是一種力。它把我們拉向地球,使行星繞著恆星運行。但事實上引力並不是一種力,而是時空的扭曲使物體的運動軌跡發生彎曲的一種效應。如果你在太空深處扔出一個球,它會遵循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運動,也就是沿直線運動。
  • 愛因斯坦預言中了!引力波「捕手」將出現,它能捕捉引力波
    進入到20世紀以來,過去的100多年裡,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可以說是從0到1的突破,特別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直到今天,都成為人類探索宇宙路上的燈塔。1916年,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到一個神秘的詞——引力波。什麼是引力波呢?
  • 挖掘引力波的化石,能找到被埋藏在黑暗中的宇宙真相嗎?
    脈衝星計時陣列工作原理丨圖源:Astrobites 那些由高速自轉的脈衝星所發出的電磁波,像燈塔的燈光一樣以固定的頻率掃過地球,在地球上觀察到的脈衝周期相當穩定
  • 流言揭秘:引力波輻射真的會傷人嗎?
    最近,科學界的大事,莫過於LIGO探測器探測到了兩個黑洞合併所激發出來的引力波!整個物理學界都沉浸在這個大發現的欣喜中陶醉不已、無法自拔。蝌蚪君身為科學界非著名小編,也難以按捺心中的激動之情,打算打開某寶買點零食慶祝一下。
  • 據稱引力波再度現身,可我們能探測到它的波粒二象性嗎?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對於引力波的探測都只局限在其「波」的特性,組成引力波的粒子——引力子真實存在嗎?我們要如何探測探測引力波的「粒子」特性呢?這次併合事件的結果是產生了一個62個太陽質量的黑洞,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E = mc2,剩下的3個太陽質量轉化為純粹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在整個宇宙中蕩漾。自那之後,LIGO 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數量已經上升到兩位數,引力波如今也已經極大地加深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然而,所有這些仍然只是根據廣義相對論這一經典的引力理論得出的關於宇宙的信息。
  • 引力波發現者之一陳雁北:不看好引力波在通訊媒介上的應用前景
    引力波的發現,不僅證實「時空的漣漪」真的存在,也在全世界激起了巨大的浪花。相比於科學界的欣喜,在普通人眼中,它除了是屏幕(報紙)上的幾個字外,「究竟有什麼用」似乎更受關注。6月25日,引力波發現者之一、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陳雁北來到2016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參加世界未來科技論壇,帶領大家「傾聽來自宇宙的聲音。」
  •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能探測量子引力嗎?
    物理學的兩朵「烏雲」實際上會是一朵嗎?圖片來源:SXS, 模擬極限時空項目Tl;dr: 不太可能,但也並非絕無可能。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質量加速發出引力波。在做出這個預言的一個世紀後,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團隊宣布他們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但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期待更多的發現,這些將以前所未有的準確度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
  • 引力波、電磁波、光子、x射線、伽馬射線和中微子在本質相同嗎
    標題裡實際上有三種不同的東西:引力波、電磁波和中微子。至於光子、X射線、伽馬射線跟電磁波是同一樣東西,電磁波和光子是同一事物的兩個屬性,科學上稱為波粒二象性,它是電磁相互作用的傳播粒子光子的兩個屬性。而X射線和伽馬射線則是不同頻率的電磁波,也可以說是攜帶不同能量的光子。
  • 劉慈欣談引力波:未來長期對人類生活無意義
    劉慈欣談引力波:未來長期對人類生活無意義 2016-02-23 13:08:55但對人類的現實生活,我不認為有任何意義。」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23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實驗組宣布直接觀測到引力波信號,成為近期全球熱議的話題,這一發現印證了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
  • 引力波跟電磁波一樣嗎?它有什麼用?能用來發電嗎?
    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技術和工具製造出電磁波,比如使用無線電廣播發射器,但由於引力波強度太低,人類無法製造出可檢測到的引力波。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依靠龐大的機器製造引力波。每個星系,或者說星系中心是引力波的一個重要來源,通常是物質大量湮滅處,或者位於星系中心、吸入周圍物質的大型黑洞處。
  • 專家解析中國引力波探測設想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研究員蘇萌介紹說,一旦宇宙中某個地方產生了引力波信號,就好比大功率擴音喇叭在宇宙的某個角落喊一嗓子,這種時空的「震蕩」會以引力波的形式在宇宙間幾乎毫無阻力地傳播。如果離地球足夠近,就可以用「引力波天線」接受這些訊號。就像地球上時不時發生地震一樣,只要我們有一個好的「地震儀」就能探測到這些微乎其微的震蕩。
  • 如果你擁有了魚鰓,能在水下生活嗎
    如果我們能在水下呼吸會怎麼樣?如果人類有災,能像魚一樣在水下呼吸呢。只要你願意,能和海豚海龜一起遊泳。那是多麼酷的一件事情啊!我們探索過地球上所有的水體了嗎?我們能到達海洋的海洋的底部嗎?水下呼吸如果你可以在水下水中呼吸,哈哈,人類當然沒有資格在水中生活。
  • 物理學家張冰:引力波探測意義非凡,但引力波通訊仍遙不可及
    如果距離地球足夠近,就有可能被目前的引力波探測手段接收到。 雙中子星藝術概念圖 在生活中很多人類運動,比如體操運動員、武術運動員或者滑冰選手在進行運動時都能產生引力波
  • 10個天文故事:如果這都不能打動你,還有什麼能讓你心動呢
    對於LIGO創始人,不光是獲了諾貝爾獎,復旦中植科學獎也頒給了他們。未來還有更多的探測器,比如中國會有三個——太極計劃、天琴計劃和阿里實驗計劃。這三個計劃不同於LIGO,是探測不同頻率的引力波。三、看見黑洞六次確切的引力波事件中,五次源於雙黑洞併合。可以說,引力波的探測又一次給出了黑洞存在的證據。
  • 引力波跟電磁波的異同、LIGO幹涉儀探測引力波的基本原理
    前文《宇宙的顫抖:引力波》說明了引力波是真實存在的(間接證據),並且科學家們已經開始展開了探測和研究的工作(直接探測)。為了進一步了解引力波,我們來討論一下引力波的一些特性。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對照相對熟悉的電磁波來對比一下,以建立引力波的物理圖像。
  • LIGO真的探測到引力波了嗎?
    但黑洞的引力仍然存在,也就是說黑洞通過質量對外界產生影響。在這種意義上,3個太陽質量只能通過引力波的爆發,變成引力波的能量散發到宇宙空間。如果變成其他物質形態停留在黑洞內,仍然可以折合成質量,對外界的引力影響不會改變。光波不可能穿過黑洞,但引力波是可以從黑洞傳出的,引力不可能被黑洞的視界屏蔽。
  • 天天科普 | 中國天眼能找到外星人嗎?它到底能「看」到什麼?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中國天眼究竟是幹什麼的?為何要尋找脈衝星?中國天眼可以「看」到外星人嗎?以FAST為例,那口「大鍋」就是天線,它的作用主要是把宇宙中微弱的射電波段的電磁波接收下來並通過反射匯聚到焦點處(即位於大鍋中間的饋源艙)。饋源艙再把電磁波的信號收集起來變成電壓信號,然後將其放大,進行記錄、分析等處理。
  • 高手皆如此:像蜘蛛一樣去學習,像猛獸一樣去生活
    如同我之前在舊文中講的:我們的大腦,始終在追求一個東西,就是自由能最小。什麼叫自由能最小呢?就是從周圍環境得到的意外最小。最好是完全適應了周圍的環境,完全沒有任何意外,任何新的外力。但是在這種情境下,我們還能夠成長嗎?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