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奧運取消,被社會忽視,中國棒球運動員真的太苦了

2020-11-22 手機鳳凰網

至關重要的一球。/《點球成金》劇照

對於職業運動員來說,很難說清楚命運究竟是如何被改變的。

美國職業棒球史上第一位黑人球員傑基·羅賓遜,這個名字與42號球衣是體壇界的傳奇。

傑基獲得白人隊友的鼓勵。/《42號傳奇》電影截圖

1947年4月15日,羅賓遜穿著42號球衣代表道奇隊上場,在那以前,黑人球員只被允許在黑人聯盟打球,羅賓遜的出現改寫了自己和棒球的發展史。

直到今天,每年4月15日,傑基·羅賓遜日,美國大聯盟球隊所有隊員都會穿著42號球衣上場比賽,另一個遊戲規則是,所有大聯盟隊員,都將穿著42號球衣退役。

羅賓遜的故事影響著中國的棒球愛好者和運動員,他們幻想著有朝一日,有中國元素的棒球傳奇也會成為催人奮進的體育故事。

傑基·羅賓遜日。/資料圖片

他們從小開始練習棒球,從校隊開始,一步一步進入市隊、省隊、國家隊,他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參加世界最高水準的棒球比賽,夢想自己可以走進奧運會的比賽場地。

但2008年後,英國倫敦和巴西裡約的奧運會,取消了棒球項目。

對那些生於上世紀80、90年代的輕運動員來說,空白,成了夢想的未來。

他們為了棒球,捨棄了自己的學業,如今回到社會,有些人的煩惱像手裡的擊球棒,揮之不去;有些像手裡的棒球,奮力一扔,似乎變得很遠,但總是在目之所及的地方,徐徐落下。

「上帝右手」

廣州,曾有濃厚的棒球氛圍,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棒球隊經常會造訪這個中國南方的城市,打上幾場友誼賽。

生於1987年的小津,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坐在了觀眾席,一開始他也沒看懂棒球,但運動員投球,揮棒,接球、甚至戴個帽子跑壘的姿勢,都讓他覺得這個運動很帥,很時髦,比足球、羽毛球時髦,他要報名參加學校的棒球隊。

廣州黃埔區的港灣小學一直有打棒球的傳統,小津說,這可能是因為廣東省五大訓練基地就在相隔不遠的天河區黃村。

訓練基地主要訓練棒壘球、射箭、射擊、馬術、自行車……那裡也是國家隊的冬訓基地,有時候,那裡也有棒球比賽,小津就在那裡的觀眾席上出現過。

在海外棒球場觀看棒球賽的小津和他的朋友們。

小津是有天分的,在加入校隊測試的時候,他一下把球仍出了場地邊界,大概有80公裡的時速。對於有天分的運動員,比如棒球的投手,國際上會習慣將其描述成擁有「上帝右手」,小津或許就是那個天選之人。

「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那是個不錯的成績,至少在學校,可以排上第一。」在聊起現實中很多事情的時候,小津總會有點認命的無奈感,但說起棒球,他眼裡是激情。

從三年級開始,每天下課,小津花兩個小時進行棒球訓練,他已經完全被這項運動迷住了,以至於無法找到學業和運動中的平衡點。

那個時候,體育特長生可以保送到廣州的華師附中讀書,那是廣州一流的中學,在其他同學為升學擔憂的時候,他把擔憂抓在手裡,和他手裡的球一樣,被扔得遠遠的。

小津獲得過2002年廣東省運動會棒球項目金牌。

港灣小學唯一的保送名額果然落到了小津手裡。他開始覺得這項運動,正在改變他的命運。

事實也的確如此。

「父母都是黃埔港的國企工人,收入少,到了中學,我進了廣州市棒球隊,代表廣州市到成都、中國臺灣、日本這些地方打球,還拿到過冠軍,這算是一個不錯的職業生涯起點,我想作為國企工人的父母,也會覺得臉上有光。」

小津和他的廣州市棒球隊到日本比賽。

進了中學,下午第一節下課鈴聲一響,小津就騎著單車奔向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棒球場訓練,除了技巧,還有接投球和體能訓練,這一直持續到傍晚六、七點,三年不間斷。

伴隨著這種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小津隱隱感到一絲壓力,一方面來自學業,另一方面來自自己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優秀。

「我發現市隊有人投球比我厲害,而且和他們相比,自己的成績落後得太多,即便是棒球第一名,可能也無法讓我進入廣州市二中。」二中被圈裡人看做是棒球搖籃學校。

一語成讖,中學會考,小津的成績比二中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還差幾分。「當時聽說可以運作一下進二中,但我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有點自卑,就聽了父母的話,放棄了這項運動。」

所有的告別都暗含痛苦和無奈。/《42號傳奇》

和大多會考失利的人一樣,小津讀中專,讀大專,他也試圖奮發努力地學習,但發現學習的能力和基礎,都被他仍得遠遠的。「力不從心,人和人之間,真的有差距。」小津嘆口氣。

在黃埔裕豐圍地鐵站附近的小館子裡,小津面對手裡一堆童年時的照片,說著自己的故事,他說自己的一生都被這個小球改變了,「餘生變得好漫長呀。」

「早知道,我就帶傷上場」

在生命最初的十幾年,潘文彬和小津的生活一樣。

到臺灣打比賽的廣州棒球隊。

上學、放學、棒球訓練、吃飯、睡覺。

只是小津從市隊離開了,潘文彬考上了二中,那個有著優秀棒球基因的學校,他順利進入廣東省隊,小津的夢,潘文彬繼續做著。

那是和小津全然不同的人生曲線。等到高中畢業,潘文彬已經19歲了,那一年是2004年,他如願地進入了中國國家隊。

打進國家隊以後,每年冬天,他要回到廣州黃村進行冬訓,那個小津愛上棒球的地方,冬訓結束,還要去美國亞利桑那訓練一兩個月。

潘文彬在球場(23號球衣)

亞利桑那也是全美小聯盟球棒球隊的訓練基地,在那裡他可以和美國職業棒球手過招。

「那些年為了在北京奧運會打出好成績,國家體育總局對棒球的支持力度出奇的大。」潘文彬到那個時候都認為自己是幸運的。

「2006年,首屆世界棒球經典大賽(WBC)在日本東京辦,對於國家隊的人來說,參加過那個比賽,就像參加過足球的世界盃一樣,所以人生目標就剩參加奧運會了。」

至於美國職業大聯盟,潘文彬不敢想,那是俱樂部體制,和國家隊的感念完全不一樣。「而且美國運動員,很多都是大炮型身材,我們這種身板,幹不過人家的。」

2008年北京奧運如約而至,潘文彬順利進入了國家棒球隊參賽大名單,但在北京五棵松的選拔賽中,他意外地手肘受傷。「手肘傷是棒球的通病,就跟網球肘一樣。」這時候考驗來了,是忍痛繼續參賽,還是選擇放棄,接受治療,參加下一屆奧運。

2006年WBC+奧運會中國隊大名單,潘文彬球衣編號是37。

儘管很多人認為運動員的黃金年齡在25歲以前,但在棒球界,26到33歲才是黃金年齡段,「儘管也需要跑跳和衝刺,但這項運動的核心是團隊協作和如何應對各種場上局面,所以心智成熟才是球員最重要的品質。」

他說在日本,首發陣容都是在25歲以上,低於這個年紀的,大多是二軍(替補)。

2008年的潘文彬22歲,按照這個邏輯,26歲參加倫敦奧運、30歲參加裡約奧運才是人生的巔峰。

他決定回廣東養傷,這是讓他終生後悔的決定。

當北京奧運會結束以後,他接到通知,倫敦和裡約奧運會的棒球項目被取消了。「那時候我們都是封閉訓練,完全不知道這回事,而且我也明顯感覺,2008年後,給予棒球的經費開始急劇減少。」

北京奧運後,棒球項目就被取消了。/資料圖片

實際上,倫敦取消奧運的決定在2005年就已經官宣。

「早知道是這樣,我2008年就會帶傷上場。」

剩下的目標變成了2010年在廣州的亞運會,這是潘文彬家門口的體育盛會。

已經在全運會上獲得金牌的潘文彬對亞運會也充滿期待。「印著我名字和頭像的宣傳海報,都貼在地鐵站了。」

但因為無法深究的原因,潘文彬被其他省份的運動員頂了下來。大致是很多省的體育部門,都有繞過教練,輸送運動員上場的能力。

潘文彬(前排左一)

「我只能忍了,我跟自己說,反正亞運會,中國的棒球沒有贏的可能,日本、韓國、中國臺灣有全民棒球基礎,我們參賽也拿不到獎牌。」果然,那一屆亞運會中國隊第四名,這個成績和之前的四屆亞運會一樣。

潘文彬開始覺得自己和這個運動越來越遠,失落的情緒開始像野草在心裡蔓延,又過了三年,潘文彬決定退役。如今,他都沒搞清楚究竟是棒球背叛了他,還是他的生活註定風風雨雨。

這一年他27歲,如果倫敦奧運還有棒球項目的話,他或許有機會說自己是個奧運會選手,但現在,他的頭銜止步於全運會冠軍。

為誰而戰

東京奧運會恢復了棒球比賽,日本舉國歡慶,小津和潘文彬卻是悲欣交集:棒球離開奧運賽場的12(+1)年是他們最好的青春期,雖然料想到看到比賽,思緒馬上就會回到曾經的日子——充滿激情,興奮與緊張,但自己卻永遠跑不到那個壘包邊。

上壘

小津走在街上,一臺從他身邊開過的公交車忽然向他鳴了兩聲喇叭。

他抬頭,看了一眼司機,擺了擺手,嘴角有一絲微笑。

「這可能是對我工作的致敬吧。」小津的中專和大專學的都是會計,他家裡人認為這份工作以後可以到銀行裡謀生,銀行是鐵飯碗。

但大專畢業以後,他卻幹了10年的客服,這種需要頻繁溝通的工作,並沒有把小津的心結打開,今年年初,他轉行到了公交車公司,對著電腦,幹起了調度。

「我還好,沒有什麼興趣愛好,所以平時也不大花錢,現在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個月6000多塊錢,還是能生活下去。」

潘文彬不忍心和自己堅持了20多年的棒球告別,尤其在2008年奧運結束之後,他看到以北京為首,很多地方開始熱衷發展棒球運動。

「這可能是08年之後,很多棒球運動員選擇了退役,他們留在北京,有些當了教練,有些去了學校當體育老師,這個群體走進社會以後,忽然這個運動就被帶熱了。」潘文彬這麼判斷。

美國大聯盟賽場氛圍。/資料圖片

但作為一名前國家隊員,最讓他無法接受的是,中國竟然找不到一個真正懂棒球的解說員或者評論員,「有賽事直播的時候,一場球精彩在哪裡?觀眾為什麼忽然一下情緒高漲?捕手為什麼要把球傳給隊友?沒有解說能把這些有趣的東西描述出來,在回看自己比賽的時候,我還發現很多解說都是錯的,這怎麼能激發起人們對棒球和了解和興趣。」

他覺得棒球不應該被如此對待。「2006年去東京巨蛋打WBC時候,幾萬人的觀眾席全部坐滿,我看到自己的照片被製作成閃卡,進場的時候日本球迷湧過來讓我籤名,我不知道你們是否能體會那種激動,那種被球迷認同的感覺,因為我的每一個動作觀眾都會懂,所以那一次我們打出了自己職業生涯裡最好的狀態。」

棒球球星閃卡。圖為日本知名棒球運動員鈴木一朗」。/網絡圖片

但回到國內,有時候賽場裡的選手比觀眾還多,對於也參加過KONAMI CUP(亞洲職業棒球大賽)和其他賽事的潘文彬可能更多的是接受不了這個落差,「在這種環境下,我不知道自己為誰而戰,我會感到孤獨。」

棒球在北京的興起給他帶來了靈感。「所以我和自己的老友,利用之前打比賽積累下來的國際上和國內的關係,辦起了棒球俱樂部。」潘文彬說這是在國內,唯一能和這項運動繼續生活下去的方式。

「對於運動員來說,退役後的生活是首先要面臨的難題,學業本來就不好,再加上全封閉訓練這麼多年,思維一定會固化,這時候回到社會上和同齡人、那些大學生競爭,我們完全沒有優勢。」潘文彬說,自己不相信那個在國際上那麼受歡迎的運動,在中國會沒有市場。

投球手

但這種發展,小津沒有看到。

而作為旁觀者,這一切就像造化弄人,天才運動員、離開的、留下的、取消的、復燃的,像莫比斯環,循環往復,把他們帶到了人生的中場,任何一個選擇都和他們當時決定打棒球一樣,會繼續改變他們的人生。

或許生活也像打棒球,要麼接住它,要麼就拼命地把它打到場外去,永遠也找不到。

小津為化名/除註明外,本文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世界著名棒球運動員樸贊浩來華傳經送寶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六日電美國道奇隊主力投手、世界著名棒球運動員樸贊浩本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京訪問,向京城的棒球愛好者傳授其成功的經驗。  今年二十七歲的樸贊浩是韓國家喻戶曉的棒球英雄。一九九四年,他由於代表韓國隊在國際大賽中的出色表現,被二十一次獲得美國大聯盟冠軍的道奇隊相中,成為該隊的一名投手。
  • 棒球壘球無緣奧運 摔跤重返大家庭
    國際奧委會8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投票決定,摔跤作為臨時項目回歸2020和2024年夏季奧運會,但棒壘球(男子棒球、女子壘球)的返奧之路再次受阻。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摔跤官員認為摔跤重歸奧運會在意料之中,棒壘負責人則表示還要繼續努力地推廣棒壘運動。
  • 日本奧運棒球:要讓全世界看到棒球之美
    新華網8月6日消息,由於美國棒球隊未能獲得奧運棒球的出線權,這樣,一支由日本職業棒球全明星隊員組成的日本奧運棒球代表隊就成為了本屆奧運會棒球項目的奪金大熱門。    整個日本都為棒球而瘋狂,但是他們卻沒有獲得雪梨奧運的棒球金牌--這是棒球首次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
  • 畢其功於一役衝擊奧運棒球冠軍 「日本基特」坂本勇人將書寫歷史
    要說明年奧運會的東道主日本最渴望哪塊金牌,答案肯定是棒球。日本此前曾五次打進奧運會棒球比賽的四強,但是未曾染指金牌。明年是棒球自2008年之後首次回歸奧運,但是2024年奧運會,棒球比賽又將被移除。
  • 對話中國棒球人:職業聯賽重啟,「春天」在自己手中
    在棒球人陳暉寫給氪體的專欄裡,大家給出了這樣的期待。 的確,10月以來,我們看到了棒球前所未有的光芒——中國棒球國家隊雙殺韓國,獲得奧運落選賽資格,而隨著中國棒球職業聯賽重啟並走向職業化,更是讓人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棒球在國內再出發,究竟狀況如何?中國棒球前行究竟路在何方?
  • 卜濤成陝西首位棒球國手 退役後希望當教師(圖)
    2002年,中國首次推出棒球聯賽,新聞發布會和球員的轉會摘牌儀式同時舉行。這一天,卜濤還在國家隊訓練,他對自己被河南掛牌一點都不知道。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居然被四川一家俱樂部第一個摘牌,成了中國棒球職業歷史上第一個轉會的球員,卜濤就是這樣糊裡糊塗地開始他的職業生涯。  卜濤自稱創造了中國兩個第一,一個是最年輕的赴海外進修的棒球選手,一個是中國棒球職業聯賽第一個被摘牌的轉會球員。
  • 棒壘球被剔出奧運處境艱難 橄欖球入奧成香餑餑
    從全運會上的點點滴滴之中,不難看出奧運戰略和全運戰略下的悲喜兩重天。  成功入奧令橄欖球隊開始吃香  在奪得全運會女子橄欖球季軍之後,安徽隊很多隊員喜極而泣,「站上領獎臺,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我們已經為此準備3年了,我們都期待著這一刻。」安徽隊隊員趙新琦說。
  • 棒球世界年終排名中國位列第20 東京奧運對決大谷翔平困難重重
    8,因為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棒壘球賽事各只有6個名額,中國男女棒壘想要拿到奧運參賽資格困難重重。   中國棒球世界排名穩居前二十   2008北京奧運之後五棵松棒球場被拆除
  • 訪北京五棵松棒球場 臺灣觀眾最關注的地方(圖)
    訪北京五棵松棒球場 臺灣觀眾最關注的地方(圖) 2008年04月09日 03: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中國新聞網 北京五棵松棒球場(圖:臺灣TVBS)
  • 奧運運動員特殊「煩惱」如何解?
    原標題:奧運運動員特殊「煩惱」如何解?□信息時報記者 呂陶 參加奧運會,運動員們不僅渴望奪得金牌,更希望在鏡頭前展現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然而,運動員們也有很多特殊「煩惱」:毛髮旺盛穿緊身衣露尷尬,女運動員服藥避開月經期參賽……對於這個群體而言,由於在治療上的嚴謹性,他們無法像普通人那樣使用慣常的美容手法。
  • 2020年招收高水平棒球運動員、壘球運動員高校簡介
    一、2020年高水平棒球運動員、壘球運動員招收計劃(一)廈門大學
  • 駐奧克蘭總領事許爾文會見中國棒球運動員許桂源
    2018年11月6日,駐奧克蘭總領事許爾文會見籤約紐西蘭陶塔拉棒球隊夏季聯賽的中國棒球運動員許桂源陶塔拉棒球隊董事會主席、原奧克蘭旅遊、大型活動和經濟發展局執行長歐百利陪同。許總領事歡迎許桂源參加奧克蘭棒球隊的比賽,表示中新體育合作活躍,兩國在羽毛球、網球、棒球、武術等項目上有著密切往來和交流。希望許桂源珍惜在奧克蘭比賽的機會,發揮勇於拼搏的精神,打出水平、賽出風格,為增進中新體育交流合作作出積極貢獻。
  • 「運動員精神更強大了」,中國田徑目標東京奧運2-3枚金牌
    謝震業和老大哥蘇炳添將繼續代表「中國速度」。2021年東京奧運會,對於中國奧運選手來說,格外不同——延期一年打亂了備戰和比賽計劃,運動員的身體和心態調整也發生重大變化。在12月1日進行的中國田徑協會第九屆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十四五」田徑項目發展規劃的徵求意見稿中明確寫下了「東京奧運會:2-3枚金牌」的目標。
  • 中國棒球面臨守望 場地拆了贊助商撤了路還要走
    如果不是奧運東道主身份,他們的奧運第一次,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即便棒球還是奧運比賽項目,按照亞洲的水平來說,中國還是拿不到奧運參賽資格!」接手中最年輕的楊洋說。  在亞洲,日本、韓國是雷打不動的奧運常客,而中國臺北也是1992年奧運會的銀牌獲得者,中國雖說穩居亞洲第四的位置,但誰都知道,差距非一朝一夕。
  • 中國棒球聯賽僅6隊賽程7天 隊員也無奈:棒球在國內為何發展難
    騰訊體育訊 昨天,2018年中國棒球聯賽落幕,東道主廣東隊9-5江蘇捧得冠軍,結束了持續7天的聯賽。中國棒球聯賽2002年創立,之初只有四支球隊,2005年擴編至六支,2009年增加至7支,中國棒球聯賽在北京奧運結束後所獲得的贊助開始減少。原先打算開發中國市場而投入人力物力支援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與日本職棒NPB也逐漸縮小合作規模或是撤出,導致中國棒球聯賽的營運越趨艱難,聯賽場次也隨之縮減。中國棒球聯賽與世界頂尖水平聯賽的差距越拉越大,表面上是賽事規劃、組織。
  • 棒壘球項目正式回歸奧運 中國棒壘球隊心懷夢想
    棒壘球項目正式回歸奧運,讓這兩個項目在第13屆全運會上多了諸多看點。無論是傳統格局的變化還是後備人才的儲備情況,不僅關係到各省市的成績,也將直接影響中國男子棒球隊和女子壘球隊未來的奧運徵程。
  • 中國棒球的春天,要來了?
    從2002年第一屆中國棒球聯賽正式開啟,棒球在中國也曾經歷過短暫的「蜜月期」。聯賽的不斷擴軍,北京奧運會絕殺中國臺北、2009年WBC世界棒球經典賽迎來歷史性首勝後,那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國棒球的春天可能真的來了。然而仿佛命運開了一個玩笑,棒球項目被移除出奧運舞臺。
  • 中國棒球協會關於2018年第三期面向全社會公開選拔運動員教練員...
    公開選拔具體要求如下:  一、中國籍公民,無不良社會信用記錄和犯罪記錄,願意遵守中國法律和中國棒球協會相關管理規定,能長期隨隊在國內外集訓;  海外華人可以參加選拔併入隊訓練,但參賽需按照賽事組委會關於參賽資格相關規定執行;  二、參加選拔的運動員年齡為16—18歲(2000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期間出生),具備棒球運動基礎,獲得國內外各類棒球比賽名次獎勵的優先(
  • 中國棒球協會關於2018年第二期面向全社會公開選拔運動員教練員(U...
    中國棒球協會關於2018年第二期面向全社會公開選拔運動員教練員(U15青訓隊)的通告 發布時間:2018-04-12 來源:中國棒球協會
  • 體壇最難以超越的6大運動員,中國三人上榜,榜首是華人之光
    世界體壇上從來不缺少優秀的運動員,但是有一些天才運動員他們所創造的成績,他們所打破的記錄是讓人難以超越的。今天就來看看體壇難以超越的6大運動員,其中中國三個運動員上榜,如果有遺漏的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