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清單」指責中國「破壞環境」,發達國家汙染環境的黑歷史...

2020-12-05 騰訊網

華盛頓州的一座提示人們保護地球的雕塑,背景就是正在冒煙的煙囪

2005年是環保世界化的開端,《京都協定書》的生效,讓人類團結起來面對全球氣候變化與環境汙染的嚴峻挑戰。雖然各國還存在分歧,但都滿懷理想地開始這項事關人類未來的偉業,各國承諾減少排放,控制大氣溫度。

2009年又是世界環保的轉折點。這一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在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爭吵中不歡而散。已經在環保路上艱苦地走了多年的中國,既沒有得到預期資金,也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發達國家對於環境的態度在這一年被徹底揭露。往後的十年間,中國開始憑藉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

川普在聯大發表視頻發言

這十年間,環保話題演變為聯合國大會上連續多年的扯皮與指責。環境問題被高度政治化,各個國家在經濟利益面前不再願意履行協定,全球變暖仍舊飛速發展。

但中國一直在堅持自身的環境保護進程。截至2019年底,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8.1%,中方還力爭於2030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但在9月25日,美國國務院官網卻發布了一份名為《中國破壞環境》的「事實清單」,旨在指責中國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等環境問題。此前,川普也在23日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時指責中國從事破壞環境的行為,其中包括「每年將數百萬噸的塑料與垃圾倒入海洋」「排放比任何國家都要多的添汞產品」以及「碳排放量將近是美國的兩倍並且仍在迅速增加」。

海洋垃圾並非中國獨家造成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出針對中國的「政治鬧劇」,所謂的「事實清單」完全是「謊言清單」。

面對美方的指責以及其人均碳排放數據與累計碳排放數據,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8日以五連發問回應:

美國為什麼不批准《京都議定書》並退出《巴黎協定》?

美國什麼時候能夠承諾碳中和?

美國是否應給受氣候變化嚴重負面影響的發展中國家人民,特別是小島嶼國家人民一個交代?

美國在全球環境基金的巨額欠款以及欠荒漠化公約、氣候變化公約的應繳會費什麼時候能夠還?

美國常年將大量垃圾出口到發展中國家,是不是應該有個說法?

汪文斌表示,「這些事實證明,美國是國際環境合作的最大破壞者,美國才是全球環境的最大威脅,中方奉勸美方停止政治操弄和惡意誹謗,為保護全球環境多做實事,少添麻煩。」

位於塞罕壩的人工林場,這裡曾經是一片荒漠

現實不容置疑,美國等一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率先發展、率先汙染,又通過產業轉移、垃圾出口來「乾淨」自身。同時又不願意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持,單方面指責發展中國家汙染環境,全然不顧歐美人均碳排放量遠超發展中國家的事實。

在過去幾十年間,發展中國家迫於人口爆炸、糧食危機等問題,不得不尋求發展,接納汙染企業。而過上富足生活,轉而「低碳減排」的發達國家,成立了數量眾多的國際環保組織,卻不願承擔相關的國際責任,而是將環保政治化,以環保為藉口對別國進行政治攻擊。在發達國家本國,碳排放量確實在逐漸下降,但是相關技術卻遲遲得不到分享,承諾提供的資金卻遲遲無法到帳。

大規模出口垃圾是西方的解決方法

我們必須明確知道,環保並非一個政治問題,也不單純是個發展問題。環境保護所關係到的是全世界未來的發展,全人類種族的延續。歐美發達國家以掠奪起家,極大地影響與限制了其他國家的發展。這些本應該站出來承擔國際責任,引導人類可持續發展。但現在卻做著目光短淺、竭澤而漁的事。

身為發展中大國,中國一直都積極承擔國際環保責任。多年來,中國的綠化面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新能源汽車發展處於國際前列。我國積極對汙染企業取締,對汙染工藝升級,發展可再生能源。當前,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在世界已經名列前茅。

正在植樹的中國勞動者,中國人習慣用雙手來證明自己

反觀美國,對汽車數量與排放的控制多年來不甚嚴格,垃圾處理習慣於依靠簡單的出口與填埋。2019年,美國的總碳排放量約為中國的一半,但人均碳排放量約為中國的兩倍。就連美國比較發達的純電動汽車產業,也是中國在充當最大市場。

鐵的事實會令謊言不攻自破,但我們還是要善意地提醒一句:環保事關千秋萬代,以此做政治攻擊,不僅無恥,還有失對全人類的責任。

相關焦點

  •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北京頭條客戶端10月28日消息,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 起底美國破壞全球環境治理(環球熱點)
    疫情期間大量被隨意丟棄的個人防護用品會加劇海洋汙染。圖為在美國加州長灘,一名男子騎車從被遺棄的口罩旁經過。 新華社/法新一段時間以來,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美國一些政府部門和政客對中國極盡抹黑之能事。美國國務院甚至炮製出一份「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這完全是一場玩弄「雙標」的政治鬧劇。
  • [人民日報海外版]起底美國破壞全球環境治理(環球熱點)
    圖為在美國加州長灘,一名男子騎車從被遺棄的口罩旁經過)一段時間以來,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美國一些政府部門和政客對中國極盡抹黑之能事。美國國務院甚至炮製出一份「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這完全是一場玩弄「雙標」的政治鬧劇。
  • 外交部六連問回擊美指責中方「破壞環境的行為」:美國才是全球環境...
    在今天(9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期,美方多次公開指責中方「破壞環境的行為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認真履行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治理、防治化學品汙染等領域國際環境條約義務,取得顯著成效。中方積極踐行低碳排放。
  • 生態環境部: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遠低於發達國家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中新網10月31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今日指出,如果衡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或歷史累積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國要遠遠低於很多發達國家。在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有外媒指責中國,說中國是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怎麼評價?
  • 在這事上,美國沒資格對中國指手畫腳
    破壞環境,美國責任也不小 據報導,在此前的氣候談判中,美國總是「充老大」,美國一些集團、企業以及一些西方追隨者,多次借環境問題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發難。企圖讓發展中國家背下破壞環境的禍,吞下發達國家破壞環境的惡果,並以此阻礙發展中國家的正常經濟發展。
  • 北極因紐特人提交人權控告書 指責美國破壞環境
    中新網12月9日電 居住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星期三提交了一份歷史性的人權控告書,指責世界首號二氧化碳排放國家美國為全球氣候變暖添加燃料,破壞了他們的居住環境。代表地球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極地附近因紐特人委員會說,他們要求美洲國家間人權委員會設法幫助加拿大和美國的因紐特人。
  • ...針對美方多次公開指責中方破壞環境的行為,華春瑩表示:的確...
    2020-10-09 17:15:52來源:FX168 【外交部駁斥美方稱中方破壞環境】針對美方多次公開指責中方破壞環境的行為,華春瑩表示:的確,美方在疫情問題上、涉疆涉藏問題上指責中國之外,還加大了在環境問題上對中國的無端指責。
  • 歷史上四大環境汙染事件(圖)
    近代以來,在世界經濟取得飛速發展的同時,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出現過重大環境汙染事件。當人們越來越關注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時,往往過多地將目光投向發展中國家。實際上,幾乎所有發達國家歷史上都曾出現過類似的情形。
  • 湖南生態環境保護70年巨變 從汙染破壞重現「水清岸綠」
    湖南生態環境保護70年巨變 從汙染破壞重現「水清岸綠」 2019-在工業生產快速發展的過程之中,也曾一度偏離對自然的正確認識,導致全省各地資源環境被破壞汙染。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湖南省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低至30%以下,湘江成為全國重金屬汙染最為嚴重的河流。湖南大力實施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後,再現「水清岸綠」。
  • 《民法典》中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責任的亮點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了發展經濟,我們必須利用各種資源,但同時又面臨資源嚴重緊缺、生態嚴重惡化的危機,大氣汙染、黑臭水體、垃圾圍城等成為民生之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重視資源的有效利用,並防止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侵權責任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獨特的意義。侵權責任的方式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相較於傳統公法的保護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 中國農村環境汙染的類型、現狀和後果
    化肥年使用量已增加到4766萬噸(如圖1、2所示),按播種面積計算,化肥使用量接近40噸/平方公裡,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的22.5噸/平方公裡的安全上限。加之施肥結構不合理2,導致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3。不僅造成了土壤汙染,還通過農田徑流加重了水體有機汙染和富營養化汙染,甚至影響到地下水和空氣。目前,東部已有許多地區的面源汙染佔汙染負荷的比例超過了工業汙染。
  • 河北公布環境監管正面清單
    60092次閱讀 作者:趙晨光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1月13日 收藏
  • 中國大氣汙染影響韓國?生態環境部這樣反駁
    中新網1月21日電 近期韓國有一些媒體報導所謂「中國大氣汙染影響韓國」,對此,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多國治理經驗表明,區域大氣汙染治理過程中,大城市的本地排放治理尤為重要。經驗表明,應對環境問題,應該在立足治理本地汙染的基礎上,加強區域和全球合作。
  • 中國汞汙染應對方案
    歷史和辯證地看待中國和全球的汞排放汞的開採、使用及排放是一個歷史的累積過程,目前全球環境中分布的汞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歷史因素。因此,在談及各個國家和地區對全球汞排放貢獻率的問題時,理應用歷史的眼光辯證地區別對待。
  • 汽車尾氣汙染與環境危害
    汽車是現代人類的重要的交通工具,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的數量也隨之迅速增加,在人們出行方便的同時,汽車尾氣對人類生存環境也造成了嚴重汙染。
  • 含磷洗滌劑對水域環境的汙染及危害
    含磷洗滌劑是如何汙染水質環境的?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有多大?要想搞清楚這些問題,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1、洗滌劑及磷酸鹽助洗劑的應用洗滌劑是人們生活的日用品,也是工業生產等方面的必需品。經濟發達國家人均用量約每年10公斤,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洗滌劑的生產量已達到每年300萬噸,並以年平均3.4%的速度遞增。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1.地下水環境保護現狀據《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12年全國198個地市級行政區4929
  • 關於環境汙染與防治問題的調研報告
    在環境科學中,一般認為環境是指圍繞人群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稱。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進程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著巨大作用。大氣、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礦藏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發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
  • 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水環境治理面臨哪些挑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屬於缺水國家。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工業化推進,我國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更是面臨巨大考驗。7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走進《中國經濟大講堂》從多方面深度解讀了如何有效治理水環境、保障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