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州的一座提示人們保護地球的雕塑,背景就是正在冒煙的煙囪
2005年是環保世界化的開端,《京都協定書》的生效,讓人類團結起來面對全球氣候變化與環境汙染的嚴峻挑戰。雖然各國還存在分歧,但都滿懷理想地開始這項事關人類未來的偉業,各國承諾減少排放,控制大氣溫度。
2009年又是世界環保的轉折點。這一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在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爭吵中不歡而散。已經在環保路上艱苦地走了多年的中國,既沒有得到預期資金,也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發達國家對於環境的態度在這一年被徹底揭露。往後的十年間,中國開始憑藉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
川普在聯大發表視頻發言
這十年間,環保話題演變為聯合國大會上連續多年的扯皮與指責。環境問題被高度政治化,各個國家在經濟利益面前不再願意履行協定,全球變暖仍舊飛速發展。
但中國一直在堅持自身的環境保護進程。截至2019年底,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8.1%,中方還力爭於2030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但在9月25日,美國國務院官網卻發布了一份名為《中國破壞環境》的「事實清單」,旨在指責中國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等環境問題。此前,川普也在23日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時指責中國從事破壞環境的行為,其中包括「每年將數百萬噸的塑料與垃圾倒入海洋」「排放比任何國家都要多的添汞產品」以及「碳排放量將近是美國的兩倍並且仍在迅速增加」。
海洋垃圾並非中國獨家造成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出針對中國的「政治鬧劇」,所謂的「事實清單」完全是「謊言清單」。
面對美方的指責以及其人均碳排放數據與累計碳排放數據,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8日以五連發問回應:
美國為什麼不批准《京都議定書》並退出《巴黎協定》?
美國什麼時候能夠承諾碳中和?
美國是否應給受氣候變化嚴重負面影響的發展中國家人民,特別是小島嶼國家人民一個交代?
美國在全球環境基金的巨額欠款以及欠荒漠化公約、氣候變化公約的應繳會費什麼時候能夠還?
美國常年將大量垃圾出口到發展中國家,是不是應該有個說法?
汪文斌表示,「這些事實證明,美國是國際環境合作的最大破壞者,美國才是全球環境的最大威脅,中方奉勸美方停止政治操弄和惡意誹謗,為保護全球環境多做實事,少添麻煩。」
位於塞罕壩的人工林場,這裡曾經是一片荒漠
現實不容置疑,美國等一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率先發展、率先汙染,又通過產業轉移、垃圾出口來「乾淨」自身。同時又不願意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持,單方面指責發展中國家汙染環境,全然不顧歐美人均碳排放量遠超發展中國家的事實。
在過去幾十年間,發展中國家迫於人口爆炸、糧食危機等問題,不得不尋求發展,接納汙染企業。而過上富足生活,轉而「低碳減排」的發達國家,成立了數量眾多的國際環保組織,卻不願承擔相關的國際責任,而是將環保政治化,以環保為藉口對別國進行政治攻擊。在發達國家本國,碳排放量確實在逐漸下降,但是相關技術卻遲遲得不到分享,承諾提供的資金卻遲遲無法到帳。
大規模出口垃圾是西方的解決方法
我們必須明確知道,環保並非一個政治問題,也不單純是個發展問題。環境保護所關係到的是全世界未來的發展,全人類種族的延續。歐美發達國家以掠奪起家,極大地影響與限制了其他國家的發展。這些本應該站出來承擔國際責任,引導人類可持續發展。但現在卻做著目光短淺、竭澤而漁的事。
身為發展中大國,中國一直都積極承擔國際環保責任。多年來,中國的綠化面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新能源汽車發展處於國際前列。我國積極對汙染企業取締,對汙染工藝升級,發展可再生能源。當前,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在世界已經名列前茅。
正在植樹的中國勞動者,中國人習慣用雙手來證明自己
反觀美國,對汽車數量與排放的控制多年來不甚嚴格,垃圾處理習慣於依靠簡單的出口與填埋。2019年,美國的總碳排放量約為中國的一半,但人均碳排放量約為中國的兩倍。就連美國比較發達的純電動汽車產業,也是中國在充當最大市場。
鐵的事實會令謊言不攻自破,但我們還是要善意地提醒一句:環保事關千秋萬代,以此做政治攻擊,不僅無恥,還有失對全人類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