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環境汙染的類型、現狀和後果

2020-12-04 中國水網

   
  長期以來,由於工業化程度低、人口密度較小、環境容量較為富餘,我國農村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部分地區的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汙染問題並不突出。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在城市環境日益改善的同時,農村的汙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在工業化、城鎮化程度較高的東部發達地區,農村環境質量下降已與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農村環境汙染可分為內源型和外源型。外源型指城市對農村的汙染轉移,目前除了城郊和少數水網密布地區外,尚未成為農村環境汙染物的主要來源;作為主體的內源型汙染,又可根據產生來源和汙染物性質分為三類:現代化農業生產造成的各類面源汙染、鄉鎮企業和集約化養殖場造成的點源汙染和農民聚居點生活汙染。這三類汙染都是在農村現代化進程中形成規模的,並且已經在農村造成「小汙易成大汙、小汙已成大害」的局面。

  1、現代化農業生產手段的過度使用帶來的汙染——影響最大的汙染

  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的開發已接近極限,化肥、農藥的使用成為提高單位土地產出水平的重要途徑,加之化肥、農藥使用量相對較大的果蔬生產發展迅猛,使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使用化肥、農藥數量最大的國家。化肥年使用量已增加到4766萬噸(如圖1、2所示),按播種面積計算,化肥使用量接近40噸/平方公裡,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的22.5噸/平方公裡的安全上限。加之施肥結構不合理2,導致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3。不僅造成了土壤汙染,還通過農田徑流加重了水體有機汙染和富營養化汙染,甚至影響到地下水和空氣。目前,東部已有許多地區的面源汙染佔汙染負荷的比例超過了工業汙染。對太湖、杭州灣富營養化的成因分析也表明,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汙染源主要來自生活汙水和農田的氮、磷流失。其中太湖面源汙染物對TN(總氮)的貢獻率已超過1/3,對TP(總磷)的貢獻率接近1/3。我國農藥的年使用量超過130萬噸,單位耕地面積用量比發達國家高出1倍以上。但只有不到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其餘大部分進入了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直接威脅到人群健康。總之,化肥和農藥已經使我國東部地區的水環境汙染從常規的點源汙染型轉向面源與點源結合的複合汙染型,還直接破壞農業伴隨型生態系統,對諸多野生動物的生存形成巨大的威脅。

  由於大棚農業的普及,地膜汙染也在加劇。我國的地膜用量和覆蓋面積已居世界首位,2005年地膜用量超過180萬噸。地膜汙染的危害4在發達地區已很突出:據浙江省環保局2002年的局部調查,被調查區地膜平均殘留量為3.78噸/平方公裡,造成減產損失達到產值的20%左右。隨著中西部農業現代化的進展,這類汙染在中西部糧食主產區也已經出現。

  另外,還有一些是現代化導致的衍生汙染。例如,由於化肥的普及以及燃料結構的調整,秸稈5由寶變廢,農民對其通常一燒了之。由此產生的空氣汙染不僅影響農村環境,也對城市環境造成了很大危害,甚至影響到飛機起降。

  總之,由於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導致的汙染影響面大,且易於通過水、大氣、食品等媒介影響到城市人口,因此可視為影響最大的農村環境汙染。

  2、村鎮等農村聚居點因缺乏規劃和環境管理滯後造成的汙染——最敏感、最直觀的汙染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村聚居點規模迅速擴大。但在「新鎮、新村、新房」建設中,規劃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未能跟上:環境規劃缺位或規劃之間不協調——只重視編制城鎮總體建設規劃,忽視了與土地、環境、產業發展等規劃的有機聯繫;農村聚居點則缺少規劃,使城鎮和農村聚居點或者沿公路帶狀發展,或者與工業區混雜。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汙染物則因為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髒亂差」現象。例如,每年產生量約為1.2億噸的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產生量超過2500萬噸的農村生活汙水幾乎全部直排6,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據建設部2005年對全國74個村的抽樣調查,96%的村莊沒有排水溝渠和汙水處理系統,89%的村莊將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後、坑邊路旁甚至水源地、洩洪道、村內外池塘,無人負責垃圾收集與處理。浙江省環保局2002年進行的局部調查表明,除了大氣汙染指標外,農村聚居點的其餘環境要素指標已劣於城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較快的地區,這種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落後於經濟和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現象並沒有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對人群健康的威脅在與日俱增。

  由於農村聚居點是農民的主要生活場所,就民意而言,這類汙染是最敏感、最直觀的,因此應被列為農村環境管理和治理的首位汙染。

  3、鄉鎮企業和集約化養殖場布局不當、汙染治理不夠導致的汙染——對人群健康危害最直接的汙染

  農村工業化是中國改革開放20年間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縣域經濟發達的浙江、江蘇等東部發達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這種工業化實際上是一種以低技術含量的粗放經營為特徵7、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反積聚效應的工業化,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不僅造成汙染治理困難,還導致汙染危害直接。目前,我國鄉鎮企業廢水COD和固體廢物等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已佔工業汙染物排放總量的50%以上,而且鄉鎮企業布局不合理,汙染物處理率也顯著低於工業汙染物平均處理率。

  與鄉鎮企業汙染類似的,是近些年來集約化畜禽養殖帶來的汙染問題。在人口密集地區尤其是發達地區,居民消費能力強,農牧業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8,集約化的畜禽養殖場迅速發展起來。對環境影響較大的大中型集約化畜禽養殖場,約80%分布在人口比較集中、水系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和諸多大城市周圍9。由於這些地區可資利用的環境容量小(沒有足夠的耕地消納畜禽糞便,生產地點離人的聚居點近或者處於同一個水資源循環體系中),加之其規模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布局上沒有注意避開人口聚居區和生態功能區,造成畜禽糞便還田的比例低、環境危害直接。同時需要強調的是,集約化養殖場的汙染危害並不低於工業企業:不僅會帶來地表水的有機汙染和富營養化並危及地下水源,還有惡臭。畜禽糞便中所含病原體,對人群健康的威脅也更直接——人畜共患疾病的載體主要是家禽糞尿。

  4、農村環境汙染的後果

  農村環境汙染的後果可以從影響範圍和影響方面兩個角度描述。

  從影響範圍來看,由於中國農村環境質量的下降與中國農村現代化的聯動明顯,因此在東部地區已經普遍出現的環境汙染將很快由東漸西,影響範圍將遍及全國。而且,在我國東部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農村環境汙染程度與現代化程度的關聯度比城市更高的情況:不僅呈現出與城市環境汙染類似的和GDP增長正相關,和相關公共服務水平負相關,還出現了同等經濟發展水平下城市環境好於農村環境的局面(即農村的環境汙染比相同地域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城市環境汙染更嚴重)。

  從影響方面來看,農村環境汙染的後果可以從健康、生產要素以及社會安定等三方面體現出來。

  最突出的影響是對農民健康的危害。由於我國對農村環境汙染管理和治理不力10,環境汙染不僅迅速將「小汙」變為「大汙」,而且已經因「小汙」而成「大害」,給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群體的農民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中國農村有3億多人喝不上乾淨的水,其中超過60%是由於非自然因素導致的飲用水源水質不達標;中國農村人口中與水環境汙染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從1988年的0.0652‰上升到2005年的0.0839‰,且顯著高於同期城市的這一比例0.0572‰。另外,農村環境汙染也已經影響到生產要素的供給,尤以水汙染和土壤汙染的影響為重。在有些地區,農村環境汙染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來在東部地區頻發的汙染事故導致的群體性衝突充分表明了這種隱患。

  總之,隨著農村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環境汙染問題對農村社會發展和農民福利改善的阻礙將日趨明顯。不解決農村環境汙染問題,就不可能建設以和諧發展為主旨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編輯:武紅霞

相關焦點

  • 報告析中國環境司法現狀 哪些地區汙染環境罪多?
    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湯琪)哪級政府部門常因環境問題被起訴?環保行政案件多發生在哪些地區?全國汙染環境犯罪現狀如何?最高人民法院13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全面介紹了當前中國環境領域的司法現狀。  環境行政案件內容複雜  13日,最高法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2015-2017)》。
  • 我國環境汞汙染現狀及其對健康的危害
    摘要:通過對我國大氣、土壤、水體3種環境介質中汞汙染的來源、形態、遷移、分布等進行分析,並結合各類介質中汞的超標情況和對汙染地區人群健康的影響,了解我國目前的汞汙染現狀及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同時,汞具有長程跨界汙染的屬性,已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列為全球性汙染物,是除了溫室氣體外唯一一種對全球範圍產生影響的化學物質,已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環境汙染物之一。筆者通過對汞的基本性質、用途及我國汞汙染的分布和汞汙染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現狀等3方面來介紹我國的環境汞汙染現狀。
  • 中國農田土壤農藥汙染現狀和防控對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導讀:目前,農藥汙染已成為我國影響範圍最大的一類有機汙染,且具有持續性和農產品富集性。隨著使用量和使用年數的增加,農藥殘留逐漸增加,呈現點-線-面的立體式空間汙染態勢。農藥作為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對農業發展和人類糧食供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農藥主要包括殺菌劑、殺蟲劑和除草劑三大類。
  • 北大陶澍院士:中國農村燒飯和取暖的汙染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
    最近,從全國範圍的住宅能源調查中獲得的有關能源類型和活動類型的詳細第一手數據,包括廚房爐灶位置,為全面解決此問題提供了獨特的機會。農村地區做飯和取暖貢獻很大儘管現在中國農村已經開始了從固體燃料向清潔能源的的快速過渡
  • 我國塗料行業環境汙染現狀及存在問題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塗料行業屬於中國傳統工業,其快速發展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的現代化,但發展帶來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存在不可忽視的汙染。本文介紹了我國塗料行業的發展概況和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分析其汙染現狀,主要包括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與固體廢物,並討論我國塗料行業生產的相關主要標準,以及環境汙染存在的問題,指出塗料行業向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轉型是其必然趨勢。
  •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北極星環保網訊:什麼是地下水汙染地下水汙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類活動引起地下水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生物學特性發生改變而使質量下降的現象。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1.地下水環境保護現狀據《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12年全國198個地市級行政區4929
  • 全球水汙染現狀以及中國水汙染現狀
    第四屆世界水論壇提供的聯合國水資源世界評估報告顯示,全世界每天約有數百萬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廢水會汙染8L淡水;所有流經亞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汙染;美國40%的水資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廢料、金屬、肥料和殺蟲劑汙染;歐洲55條河流中僅有5條水質勉強能用。
  • 中國地下水汙染圖譜:75個大中城市汙染較重
    中國的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機和無機有毒有害汙染物的汙染,已呈現由點向面、由淺到深、由城市到農村不斷擴展和汙染程度日益嚴重的趨勢,北方汙染程度要大於南方。118個大中城市地下水監測統計結果表明,較重汙染的城市佔64%,也就是說,大致有75個大中城市地下水屬於較重汙染區。
  • 我國汙染場地主要類型與特點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我國汙染場地類型多且複雜,不同的礦業活動和行業生產過程會產生不同的毒害汙染物,包括無機類、有機類或無機-有機類汙染物,並且常常出現與化學品生產或使用、產業過程相關的特徵汙染物。除了化學性汙染外,有的場地還存在病原性的生物汙染和建築垃圾類的物理性汙染,這給汙染場地的治理和修復增加了難度。根據我國主要的汙染場地分類方法將我國主要的汙染場地類型及其汙染物類型列於下表。
  • 環境工程|自然水環境中抗生素的汙染現狀、來源及危害
    另外,基於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對抗生素造成的環境危害進行了綜述,以期加強對自然水環境中抗生素汙染的認識,同時希望能為進一步開展抗生素環境風險評估及汙染減排控制等研究提供參考。隨著現代分析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環境安全意識的增強,抗生素等新興有機汙染物在自然水環境中的出現已引起廣泛關注。簡述了不同自然水體中抗生素的汙染現狀,分析了自然水環境中抗生素的主要來源和環境危害。
  • 中國加強對新型環境汙染問題監測力度
    新華網西安2月24日電(記者楊一苗)農村環境汙染、城市飲用水源地存在的飲水安全風險,近年來成為中國環境保護工作出現的新問題。記者從中國環境保護部了解到,中國正不斷加強對這些新型環境汙染問題的監測力度。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23日在西安閉幕,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中國環保部門針對新型環境汙染問題和潛在的環境風險,積極拓展新的監測領域。
  • 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現狀、問題、成因、治理 | 構建政府—市場...
    刊發於《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第1期渤海是中國的內海,主要包括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三大海灣,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壯大,對於渤海及其海灣的開發強度日益增強。由於渤海是封閉性內海,年降水量少,水體的交互作用和稀釋作用差,加之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致使渤海地區海洋環境汙染嚴重,對於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 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隨著我國工業結構調整與產業技術升級的發展,面向「高能耗、高物耗、高汙染」的監測和專用優化系統將有較大的市場需求。為了滿足實現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要求,鋼鐵、石化、電力、有色金屬等企業在環境監測系統和安全監測系統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 當前全球環境現狀及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方向
    當前全球環境現狀及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方向前言地球已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如果不採取緊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動來保護環境,地球的生態系統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事業將日益受到更嚴重的威脅。固體廢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處理處置將會汙染大氣、水體和土壤,危害人體健康。如何著手解決全球環境問題(一)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隨著世界環境問題逐步惡化,當前的世界經濟發展模式已無法適用於當前世界環境現狀。
  •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及原因分析
    作者:新風學術網 1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 當前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不容樂觀,全國地下水汙染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超過90%的地下水資源都遭受到了程度不一的汙染,60%左右的地下水受到了嚴重汙染。不僅僅是經濟發達地區,廣大農村地區也出現了地下水汙染問題。
  • 應儘快組織開展環境微塑料汙染現狀調查
    塑料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大量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環境並最終進入海洋,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為此,聯合國環境大會已經將海洋塑料垃圾列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全球環境問題之一。如何應對這種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的微塑料汙染?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安立會。
  • 中國沼氣發展的現狀、驅動及制約因素分析
    1中國沼氣發展現狀及技術模式  1.1中國沼氣發展現狀  1.1.1中國農村戶用沼氣發展狀況  中國農村戶用沼氣的大規模建設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但是由於技術落後等因素限制,沼氣建設很快回落。
  • 警醒:農村燒飯產生大量PM2.5汙染,或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
    今年10月2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陶澍教授團隊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雜誌發表論文,主要觀點是中國農村燒飯和取暖產生大量PM2.5汙染,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
  • 地球環境汙染現狀
    ;12%的哺乳動物和11%的鳥類瀕臨滅絕,每24小時就有150種至200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14億人口的生活環境中沒有汙水排放裝置;全球每年土壤流失達200億立方米;每年全世界的森林正以460萬公頃的速度從地球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