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常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原理及其應用
解析
1 解析:C
聚合酶鏈反應(PCR)是一種在體外大量擴增特異DNA序列(目的基因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聚合酶鏈反應以擬擴增的DNA分子為模板,以1對與模板互補的特異核苷酸片段(DNA片段)為引物,以dNTP為基本原料,在耐熱性DNA聚合酶作用下,擴增出大量特異DNA序列(目的基因片段)。擴增出的DNA序列的特異性取決於DNA引物的特異性,由於有特異DNA引物(故C對D錯)的存在,才能擴增出特異的DNA片段。DNA聚合酶為所有PCR反應所共有,不能決定反應特異性(故A錯)。PCR的模板是DNA而不是RNA(故B錯)。
2 解析:D
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膠體性質,維持其膠體穩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質表面電荷和水化膜。鹽析法沉澱蛋白質的原理為將硫酸銨、硫酸鈉或氯化鈉等無機鹽加入蛋白質溶液,使蛋白質表面電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壞(故D對),從而破壞其穩定因素,導致蛋白質沉澱。
3 解析:A
凝膠過濾層析,又稱為分子篩層析,是一種根據蛋白質分子大小不同對蛋白質進行分離的方法。它的層析柱中充滿了不同大小孔徑的凝膠顆粒,小分子的蛋白質可以通過小孔暫時進入顆粒中,而大分子蛋白質不能進入顆粒直接流出,因此最先被洗脫的是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質(故A對B錯)。根據蛋白質所帶電荷不同進行層析的方法是離子交換層析(故CD錯)。沒有被吸附的蛋白質最先洗脫下來(故E錯)為親和層析的特點。
4 解析:B
目前常用的分析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技術包括酵母雙雜交(故B對)、各種親和分離層析(親和色譜、免疫共沉澱、標籤蛋白沉澱等)、FRET(螢光能量共振轉移)效應分析、噬菌體顯示系統篩選等。蛋白質印跡分析(Western blotting)(故A錯),是一種用於定性及半定量檢測蛋白質表達水平的技術。電泳遷移率變動測定(EMSA)(故C錯)是一種用於用於分析DNA-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技術。基因剔除技術(故D錯)是一種用基因剔除策略鑑定基因功能的技術。
5 解析:AC
能測定DNA-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試驗方法是電泳遷移率變動分析和染色質免疫沉澱法(故AC對)。酵母雙雜交法(故B錯)為測定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試驗方法。酶聯免疫法(故D錯)是一種建立在抗原-抗體反應(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基礎上的蛋白質/多肽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