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蘵(Zhī),別名:燈籠草、天泡子、天泡草、黃姑娘、小酸漿、樸樸草、打額泡等。屬於茄科酸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于田野中,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苦蘵株高25~60釐米,莖斜臥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卵圓形或長圓形,先端短尖,基部斜圓形,全緣或具不規則的淺鋸齒;花冠鍾狀,淡黃色,喉部常有紫色斑紋;它的花萼非常有意思,花敗以後,苦蘵的花萼逐漸膨大,包住子房,隨著果子慢慢長大,花萼也跟著慢慢長大,形如燈籠,一開始是綠色的,薄紙質,上面還有稜,果子成熟掉下來的時候,就變成了淺棕色。苦蘵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我們在田野中也會時常看到與苦蘵非常相似的一種植物,其實是酸漿。二者的差異在於:苦蘵花冠淡黃色,喉部常有紫色斑紋,宿萼質薄,果實比較小,為黃綠色。酸漿花白色,果實大,成熟時色紅,味酸甜可食,宿萼稍厚,亦呈紅色。水果店裡有一種水果叫做姑娘果,因顏色不同還會分成黃姑娘和紅姑娘,是東北特產水果,其實是酸漿的栽培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