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一理論(十)

2020-08-28 呼明華

作者/呼明華

核心簡介:發現了時間、空間的本質存在,給這兩個名詞下了全新定義。從而,在物理學意義上導出了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並且,在超大尺度的宏觀層面,導出了由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組成的星系時空、黑洞時空、白洞時空、大氣壓強小於10-9pa的極高真空時空、零點時空等五大類屬性不同的時空。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友情提示:為方便絕大多數的非專業人士閱讀,圖文分成了多個四千字左右的小段,有質疑的網友,請先認真閱讀完2020年8月8日發表的《大統一理論核心內容創建近兩年時間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跟2020年8月9日發表的《講座標題變更通報》兩篇文章後,再進行評論或吐槽。

空間本質定義內容在生活實踐中指導應用的實例(二)

物質、意識、能量都同時具備各自的實空間跟虛空間的存在,其各自的實空間跟虛空間的存在是兩個相互依存的無法分割的統一體。

根據以上的定義,在地球物理學的理論範疇,如果只是單獨的研究地球的實空間,而忽視了同時研究屬於虛空間的大氣層。或者,只是單獨的研究屬於虛空間的大氣層,而忘掉了屬於實空間的地球的研究。其雙方各自得到的科研成果,肯定屬於局部的無法全方位統一判斷疑難問題的孤立的斷層理論。

這種結果的突出表現,就是在地球上發生的許多疑難問題,在很長時間得不到解決的過程中,眾多的專家、學者們,往往會站在自己所學專業的角度給出答案。結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論相當的激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很簡單,就如同盲人摸象的道理一樣:摸到大象鼻子的人,認為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摸到大象尾巴的人,認為大象像細細的棍子;摸到大象身體的人,認為大象像一堵牆;摸到大象腿的人,認為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其實,在視力正常的健康人眼裡,每一位盲人所說都應該有些道理。因為,他們各自用手感知到的,都是大象身體的一個部分。在評語上,你不能說他們完全錯誤,也不能定性為完全正確。因此,才有了長期爭論不休的現狀。

現實生活中,古今地震的提前預測的方式,就是上述所講最好是證明。

今天,本文只在理論上探討,地震預測的分歧及空間本質被揭示後,它們在更高的時空點,能不能夠相互融合的課題。

目的,就是想要在理論上,打開一個前所未有的突破口。為現實中解決這個世界級難題,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至於我所說的這個目的能不能達到,就要看「空間」、「實空間」、「虛空間」這三個名詞的全新定義給不給力了。

古人與現代人對地震成因及預測方式的異同

中國古人對地震成因的認識:「地震著,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陰陽相擊故震。」(《武備志》卷168)

中國古人預測地震的方法:

1.張衡地動儀(《後漢書·五行志》)(發明時間:公元132年)


張衡地動儀圖片

2.「天晴日暖,碧空晴淨,忽見黑雲如縷,宛如長蛇,久而不散,勢必地震。」(《德隆縣誌》公元1663年)

古人通過觀察天空出現的異常現象,給出的對於地震預測的非常形象的描述。

3.「蛇鬼在坤宮動者,主有地震,逢金則有聲,帶刑則崩裂。」(《黃金策》)

儒家的先哲通過《易經》的卦象,給出的對於地震預測的非常形象的論斷。

現代人對地震成因的認識:

1.火山爆發能引發地震。

2.地殼板塊相互碰撞時可引發地震。

3.在累計的構造應力作用下,地底巖石薄弱處突然破裂崩塌可引發地震。

4.體積較大的隕石撞擊地球可引發地震。

5.地底核武器爆炸試驗可引發地震。

現代人預測地震的方法:

隨著人類社會經驗的不斷積累,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現代人對於地震的認識相對更加深刻全面。因此,在對地震提前預測、預警的具體手段上更加複雜化、多樣化、具體化。

1.地質勘探,找出容易發生地震的斷裂帶。

2.定點安放地震監測儀器,通過儀器內的電子感應器和電子記錄儀發現有振動波及時播報和通知有關部門。

3. 對於地聲、地光、噴油、噴氣、地氣味、地氣霧、地下水異常、井孔變形、動物行為異常、植物異常、氣象異常等的觀測。

4.通過歷史地震記錄的歸納,總結其某些規律。

古今對比之下,古人對地震成因的認識有沒有道理呢?

我國古代的陰陽學說中,「陰」、「陽」二字,分別代表著兩大類性質、屬性截然相反的物質、意識、能量。

「陰」字的眾多含義中,有大地的意思。

「陽」字的眾多含義中,有熱氣、動等兩個意思。

根據以上陰、陽二字,在此處的具體含義,可不可以這樣解釋「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陰陽相擊故震。」這句話呢?

熱氣在地下湧動,但被大地土裡的壤巖石壓迫著出不來,只能不斷的向四周衝擊,猛烈的衝擊力產生出強大的衝擊波向地表擴散,因而導致了地表的震動。

因此,我認為,古人對地震成因的認識,有他獨到之處。

再看中國古人預測地震的方法有沒有道理呢?

1.張衡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裡。當時在京師(洛陽)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責怪地動儀不靈驗。沒過幾天,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地區)有人快馬來報,證實那裡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於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隴西距洛陽有一千多裡,地動儀標示無誤,說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

但由於歷史久遠張衡地動儀已經失傳,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記載。

這一百多字的文字記載,讓現代人知道,張衡地動儀能夠預測地震,應該是真實不虛的。現今,圖片上看到的地動儀,全部是通過遺留的文字描述,仿製出來的。在預測地震的核心知識早已失傳的前提下,這些仿製的地動儀,只是徒有其表而已。

因此,用它們來預測地震,幾乎不會有什麼靈驗。

2. 「天晴日暖,碧空晴淨,忽見黑雲如縷,宛如長蛇,久而不散,勢必地震。」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三百多年前的中國古人,對天空中雲的形狀的研究遠遠落後於現代人,看到這種不常見的雲,只能用所見過的跟它形狀極其類似的生物的樣子直觀的描述了出來。

其實,這就現代氣象學中所說的稻草繩雲。

有時候,天上會出現一種細長的像稻草繩一樣的雲,日本有人認為,這種雲可以用來預報地震,所以稱其為「地震雲」。

日本奈良市市長鍵田忠三郎對地震雲很有研究。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他指著北方天空的一縷稻草繩雲說:「大家請看,這就是地震雲。我預報,近日將有一次影響日本廣大地區的強烈地震。」就在第二天,靠近日本的大海裡果然發生了一次7.8級的地震。這使參加記者招待會的人無不感到驚訝。

日本是全世界地震最頻繁的國家,對於地震雲的研究所取得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國這方面的專家們去學習借鑑。

那麼,天空出現了地震雲。地震將發生在哪裡呢?

對地震雲已連續觀測30多年的鍵田忠三郎市長認為:震源大體就在跟地震雲垂直的地方。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專家進一步研究認為:如果在一次較大的地震之前,各地普遍出現了地震雲,兩位相隔很遠的觀察者都看到這種雲,他們用長途電話聯繫一下,各自報出觀測到的地震雲的方向,畫在地圖上,那麼,這兩條雲的垂線的交點,就是將要發生地震的地方。經中日兩國有關人員驗證,這一結論大多是可靠的。

地震雲的高度為6000~7000米,有時會出現在其他雲層之下,有時會出現在碧空之中。至於地震云為什麼能預報地震,二者的內在關係還有待於科學家進一步探討。

其實,在我國的民間,研究地震雲的不在少數。而且,還有相當出色的預測戰績。由於篇幅的關係,此處不再舉例。

從以上的事例對比可以看出,我國古人對於地震雲的描述,絕非空穴來風。

3.「蛇鬼在坤宮動者,主有地震,逢金則有聲,帶刑則崩裂。」這句儒家先哲的話,又怎樣的理解呢?

這裡面涉及到我國古代有人提出的可以用八卦來預測地震的觀點。

由於用八卦預測地震,涉及到了易經象數派的一套精密的跟數學知識有密切關係的預測體系,相當的複雜。而且,還跟下一步我要破譯的時間本質有關。因此,用古人遺留的理論,預測地震的實例暫時省略。

我只想如實的告訴大家,運用易經象數派的預測知識提前預報地震,有著非常成功的案例。

這些案例證明,我國古人傳承下來的易經預測知識,跟現代科學知識相比,屬於另闢蹊徑。時機成熟時,我會專門對此領域跟大家進行探討。

參考資料:

盲人摸象的寓言、地動儀圖片及地震知識短文,都來自百度百科。

氣象萬千 《雲》作者 王奉安 氣象出版社 2002年7月第一版 2011年11月第七次印刷

《周易預測學講義》作者 邵偉華 敦煌文藝出版社 1994年9月第一版

下文《空間本質定義內容在生活實踐中指導應用的實例(二)續》

相關焦點

  • 大統一理論(七)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十七)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十四)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三)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九)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友情提示:為方便絕大多數的非專業人士閱讀,圖文分成了多個四千字左右的小段,有質疑的網友,請先認真閱讀完2020年8月8日發表的《大統一理論核心內容創建近兩年時間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跟2020年8月9日發表的《講座標題變更通報》兩篇文章後,再進行評論或吐槽。
  • 大統一理論(十一)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四)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二)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一)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五)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六)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八)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
    1974年,美國科學家喬治(Howard Georgi,1947- )(左圖)和格拉肖提出了把強、弱、電三種相互作用統一在一起的SU(5)大統一理論。該理論認為:質子是不穩定的,估算出的質子壽命約為1028-2.5×1031年。大統一理論還作出預言:它可以自動得出電荷量子化,即所有電荷應是e/3的整數倍的結論 。大一統理論與標準模型不同,它預測質子衰變的存在。
  • 弦理論誕生可以統一宇宙嗎(上)
    (在物理學的術語中,我們說這個理論只能在多維世界中「可重整標準化」。)所以,如果理論只有在10或11維度才有意義,而對於生活在四維世界中的我們來說,要做什麼呢?把弦論應用到大質量物體上,你就可以得到相對論的結果;把相對論應用到一般的物體上,你就可以回到牛頓的結果。成熟的科學並不是靠一個理論代替另一個理論來發展的,而是將舊的理論融入新理論當中。
  • 物理需要大統一理論
    早在70年代,特胡夫特(tHooft)就提出:在大N情況下,規範場論中的平面費曼圖將給出主要貢獻,從這一結論出發,波利考夫(Polyakov)早就猜測大N規範場論可以用(非臨界)弦理論來描述,馬爾塞納的發現將理論和規範理論更加具體化了。
  • 大統一理論三部曲
    統一理論三部曲之二:量子旋進理論(修正狹義相對論)概要:根據電磁波在均勻介質中傳播時頻率不變及光速不變原理,波粒二象性,構建電磁波原子模型,得到物質運動速度改變時質量不變,空間體積縮小,時間變慢。/√[1-(V^2/C^2)],相對論向心力F=m。/√[1-(V^2/^C2)] V^2/R,而量子旋進理論認為質量是物質固有屬性,物體運動速度改變隨之改變的只有空間體積R=R。√[1-(V^2/C^2)],把這個公式代入向心力公式F=m V^2 /R得到與相對論同樣的結果。
  • 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
    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吃飽飯和考試拿一百分,哪個重要?一般人首選吃飽飯,但物理學家大部分可能選考一百分。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物理學的經典教義從開創之初,就寫著三個大字——大統一。經典物理說一千道一萬,其實就一個目的:「科學能統治整個宇宙」,堪稱終極信仰。後世晚輩有志於入得此門者,都得先背下這條鐵律。舉個簡單的例子,著名的拉普拉斯,當著拿破崙的面說「陛下,我的理論不需要上帝這個假設。」
  • 科學終極理論:大統一理論?我們離萬物理論還有多遠?
    在10^15GeV的能量下,強核力和電弱力統一成為電核力,也就是大統一理論模型,在10^19GeV的能量下,萬有引力和電核力統一,形成萬物理論,能夠用一個方程式描述所有的粒子和力)
  • 秒懂霍金理論(1)之大統一時空觀
    他認為高速運動的物體質量會膨脹而大質量的物體會愛因斯坦的宇宙模型支持大爆炸理論因為宇宙在創始之前是一個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奇怪的點)那裡沒有時間和空間因此廣義相對論在奇點處擬合這個盲區試圖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進行結合構建「大統一理論
  • 物理學四力統一理論;物理學大統一理論;-猜想
    電磁力與萬有引力的統一-猜想:萬有引力是兩個物體原子間其中一個物體的原子的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帶負電荷的電子與另一個物體的帶正電核的原子核,帶負電荷的電子的電磁力(靜電力,電磁場互相作用力)的統計學匯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