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呼明華
核心簡介:發現了時間、空間的本質存在,給這兩個名詞下了全新定義。從而,在物理學意義上導出了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並且,在超大尺度的宏觀層面,導出了由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組成的星系時空、黑洞時空、白洞時空、大氣壓強小於10-9pa的極高真空時空、零點時空等五大類屬性不同的時空。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友情提示:為方便絕大多數的非專業人士閱讀,圖文分成了多個四千字左右的小段,有質疑的網友,請先認真閱讀完2020年8月8日發表的《大統一理論核心內容創建近兩年時間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跟2020年8月9日發表的《講座標題變更通報》兩篇文章後,再進行評論或吐槽。
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裡五大不同性質時空的分類
象限,英文為Quadrant,原意是1/4圓等分的意思。象限即直角坐標系,創立人是笛卡兒。主要應用於三角學和複數的阿根圖坐標系(複平面)中。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平面被橫軸與縱軸劃分為四個區域,即為四個象限。象限以原點為中心,以橫軸、縱軸為分界線,按逆時針方向由右上方開始分為I、II 、III 、 IV四個象限,原點和坐標軸不屬於任何象限。
數學平面直角坐標圖
笛卡兒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創立的數學直角坐標圖在許多年以後,卻可以成為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如下圖:
圖33 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
從上面的數學平面直角坐標圖中,可以看到,橫軸跟縱軸交叉形成了四個象限。
那麼,在切換成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後,這四個象限又能代表什麼呢?
圖33中,藍色箭頭的直線表示空間軸,紅色箭頭的直線表示時間軸,「十」、「一」分別表示實時間、實空間跟虛時間、虛空間,紫羅蘭色的圓「0」 表示藍色的空間軸跟紅色的時間軸相交點,也是平面直角坐標的原點。
如果用象限表示的話,明顯可分為以下四大類時空:
第Ⅰ象限:實時間跟實空間相結合的時空。
第Ⅱ象限:虛時間跟實空間相結合的時空。
第Ⅲ象限:虛時間跟虛空間相結合的時空。
第Ⅳ象限:實時間跟虛空間相結合的時空。
原點之處的紫羅蘭色的圓「0」,是一個不完全屬於任何象限,但實際又是可以連接四大象限的特殊的紐帶存在。
因此,我把這類特殊的中性時空存在稱為「零點時空」。
這樣,通過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的形式就可以把時空的存在劃分為五大類不同的時空存在。
有人問:平面直角坐標只屬於二維時空存在的形式,這樣劃分獲得的結論能夠跟現實世界有多大關係呢?
地球內部(實空間)結構圖2
以上是第十一章節中,地球內部(實空間)結構圖2,它是不是二維的存在?
但它不是一樣能表示出地球內部結構的存在嗎?
象限,英文為Quadrant,原意是1/4圓等分的意思。
在平面直角坐標中,原點周圍的橫軸、豎軸上,任意取四個跟原點距離相等的點,以原點為中心,把四個點用圓規把它們連接起來,是不是形成了一個標準的圓呢?
有了這樣的前提,我假設,把整個宇宙的時空想像為一個巨大無比圓球,圓球被從中間一切兩半,兩個半球的橫截面形成了兩個大小相等的圓。然後,把平面直角坐標時空圖,鑲嵌在這個被平分剖開後的圓球橫截面的正中央,是不是馬上形成了一幅跟地球內部(實空間)結構圖2相類似的,可以看到整個宇宙時空的內部結構的平面圖了呢?
又有人講:用平面直角坐標的方式,劃分出五大類時空存在是很容易的事情,可能早就有人劃分出來了。如果你不能把它們跟現代天體物理學已經獲得的科研成果相互融合,這個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對人類認識宇宙的更深層奧秘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的確,任何一個新理論的誕生,如果不能在其相關的領域幫助人類解決現實中的某類難題,它根本就沒有什麼生命力可言。
為了說明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存在的現實意義,咱們從第一象限開始,用理論聯繫實際的方式,嘗試著把現代科學已有的成果跟其對應。
第Ⅰ象限:實時間跟實空間相結合的時空。
【實時間】物質、意識、能量等等事物各自的原始空間向外四周散發出的不同種類的射線。
人類為什麼能夠用眼睛看到外界的景象呢?
當物體上的光線進入到角膜、房水、晶體、玻璃體時,被折射聚焦到視網膜上成一倒立的像,而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受到光線的刺激,產生衝動,由視覺神經傳到大腦即形成了視覺。
因此,人類用眼睛或藉助望遠鏡、顯微鏡能夠看到的物質、意識、能量,全部屬於實時間看到的範疇。
【實空間】物質、意識、能量各自原始體積形狀內部的範圍領域。
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等有形狀的物質、意識、能量,其大小都的不同的體積。根據「實空間」的全新定義,可以導出,它們全部屬於實空間範疇。
這樣,人類用眼睛或藉助望遠鏡、顯微鏡能夠看到的物質、意識、能量,都應該被劃分到第Ⅰ象限。即,實時間跟實空間相結合的時空。
為了方便在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中簡潔清晰的對比,我把第一象限命名為,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組成的星系時空。
第Ⅱ象限:虛時間跟實空間相結合的時空。
【虛時間】物質、意識、能量等等事物各自的原始空間向內四周散發出的不同種類的射線或波。
「黑洞」,每時每刻都在吞噬著周圍的可見光、不可見光,沒有了光的反射,人類的眼睛跟望遠鏡在其面前自然失去了作用。
跟所有的實時間的射線向外四周散發的物質、意識、能量等等的事物相對比,「黑洞」的表現方式正好跟它們相反。所以,「黑洞」裡的時間,屬於虛實間範疇。
黑洞照片
從上面天體物理學家們拍攝的「黑洞」照片可以看到,眾多星辰環繞的中間,有一個黑窟窿。雖然看不到裡面的景象,可一旦有東西跨越黑窟窿邊緣的臨界值,肯定會被其內部巨大的引力吸引到裡面,即便是非常小的光子也逃脫不了被吸引進去的厄運。
因此,這個巨大黑窟窿邊緣的臨界值內部所有範疇,就是它自己的體積。
根據「實空間」的全新定義,可以導出,「黑洞」的空間,屬於實空間範疇。
所以,「黑洞」應該被劃分到第二象限。即,虛時間跟實空間相結合的時空。
為了方便對比,把第二象限命名為「黑洞時空」。
第Ⅲ象限:虛時間跟虛空間相結合的時空。
第三象限跟第一象限在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中,是各自對角平分線相反方向的兩個區域。因此,兩個區域整體的存在,其屬性完全相反。
這樣,通過第一象限裡面事物存在的主要特徵,就可導出第三象限整體存在的特徵。
第一象限,是由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等有形狀的物質、意識、能量組成。所有的星系中,恆星理所當然的處於一級領導地位,圍繞恆星的行星則屬於二級領導,圍繞行星運行的衛星等級處於第三階梯,四處流浪隨時有可能完成使命的流星等級最低。
這種情況下,想要得知每個星系存在的最大特徵,肯定要從處於第一領導地位的恆星著手。我們既然居住在太陽系,就以最近的恆星太陽為例吧!
太陽內部結構圖
那麼,太陽非常顯著的特徵是什麼呢?
第一.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到2000萬攝氏度。
第二.核心壓力,高達3300億個大氣壓。
太陽的體積、質量,跟銀河系及其它星系的眾多恆星相比,屬於中等上下的級別。由此可以想像,那些更大的恆星,其核心的最高溫度跟最大壓強是多麼的恐怖。
作為對比,可以把太陽的這兩個顯著特徵,以虛數的形式放到對角平分線的第三象限裡,即轉變成為,核心溫度是-1500萬攝氏度或-2000萬攝氏度;核心壓力是-3300億個大氣壓。
在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中,這麼低的溫度跟大氣壓強存在嗎?
答案:不存在。
因為,理論上,宇宙中最低的溫度稱之為「絕對零度」。即-273.15攝氏度。最低的大氣壓範疇,稱之為「極高真空」。即,小於10-9pa。也就是,小於10億個大氣壓以上的範疇,都屬於極高真空。至於最小的極限值是多少,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第一象限裡的一個中等級別恆星的最高溫度跟最大壓力,在第三象限的投影數值,都無法用現代物理學的知識確切的表達出來。更何況還有著數量難以計數的更大質量的恆星存在。
如此前提下,我只能用現代物理學理論中的最低溫度跟最低大氣壓,來給第三象限的時空命名了。
即,第三象限命名為:-273.15攝氏度 大氣壓強小於10-9pa的極高真空時空。
第Ⅳ象限:實時間跟虛空間相結合的時空。
「黑洞」,雖然看不到,可在許多能夠描述它存在的有著重大科研價值的理論支撐下,通過現代前沿的科技手段,能夠感知到它的存在。因此,「黑洞」方面的諸多天文照片才會得以誕生。
但是,跟它的存在屬性完全相反的另一個存在,「白洞」,是不是真的存在,卻一直處於爭論當中。因為,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建立起一套,讓天體物理學家們依照其描述,來證明其存在的有著重大科研價值的理論。
然而,隨著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的誕生,「白洞」的存在,應該具備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因為,第二象限跟第四象限是對角平分線的相互關係,「黑洞時空」是第二象限的存在結論能夠成立,其相對應的「白洞」,肯定就是第四象限的存在。
第四象限的存在,有什麼樣的顯著特徵呢?
用大白話講,就是能看得見但摸不著。
為什麼呢?
這是「虛空間」跟「實時間」各自存在的性質決定的。
【虛空間】物質、意識、能量各自原始體積的具體形狀邊緣開始向內外無限延伸放大,能夠包容物質、意識、能量原始體積形狀的比物質、意識、能量各自的存在性質類別更微觀的,並且能夠讓物質、意識、能量各自原始體積在裡面自由生存活動的範圍領域。
雲層照片
例如,天上的雲層。
站在地面,仰望天空,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烏雲或彩雲的多種形狀。但是,如果你做飛行器靠近它時,你卻無論如何看不到它原來形狀的邊界。再繼續上升,你可以輕易進入雲層裡面,在沒有穿越出雲層之前,你只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想要觸摸它,卻似乎一無所有。出了雲層之後,再回頭觀望,烏雲或彩雲的形狀依舊存在。
也就是說,「白洞」中的存在,就如同平時看到的各自不同物體的投影,能看到,但我們的身體卻能隨意穿過去。
所以,這種顯著的特性,正好跟「黑洞」的存在的特性完全相反。
為方便對比,把第四象限命名為「白洞時空」。
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的原點:「零點時空」。
原點,不屬於任何一個象限,它是一個單獨的存在。因此,在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中,它肯定屬於一個跟其它四個象限的時空屬性都不一樣的特殊時空存在形式。但是,它還同時肩負著連接其它四個象限的使命。
這樣的時空,到底是以怎樣的形式存在呢?我們可以從「空間」、「時間」的全新定義來判斷。
【空間】能夠容納物質、意識、能量等等事物的所有範圍領域。
【時間】物質、意識、能量等等事物各自的原始空間向內外四周散發出的不同種類的射線或波。
當「時空點」處於出生還未出生的這個特殊的點時,它的具體狀態是由「空間」決定?還是由「時間」決定呢?
答案:時間。
因為,只有當射線或波,向內外四周散發時,發出距離的長短,決定了物質、意識、能量等等事物各自原始空間的大小。
然而,當「時間」處於散發和未散發的兩個狀態時,在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中,只有原點這一點。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紫羅蘭色的圓「0」。此時,「0」點的周圍,被上下左右四方等距離的-1、-1、+1、+1等四個1所環繞。但是,它又不等於其中任何一個-1或+1。
這種特殊的狀態,讓我不由自主的聯想到了量子理論中,處於又死又活的貓的尷尬狀態。
瞬間的直覺告訴我,這個特殊的零點時空點,就是量子時空。
量子世界圖片
此時,我就可以給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的四個象限,加入其各自的具體時空的名稱了(由於原點部位空間太小,它的時空名稱這裡省略。)。
圖34 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
大統一理論系列文章的內容到此結束,後面的章節目前不會公布。
這樣做的原因:
第一.圖34 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是整篇論文的可以承上啟下的核心部分,只要有人能夠推翻它的正確性,後面導出的所有結論都將失去意義。
第二.後面的成果非常重要,一旦被人抄襲,我多年的辛苦極可能毀於一旦。在沒有獲得國家相關權威機構,對已公布章節的科研成果給予正式承認之前,後面的內容不會在國內任何媒體公布。
不過,在沒有得到官方有關權威機構認可之前,我會把大統一理論在現代物理學界做出的非常關鍵的開拓性貢獻說出來,讓國內眾多專業學科的專家、學者及業餘愛好者得知,如果沿著這個思路大方向走下去,一定會在自己從事的科研領域,找到最原始最前沿的科研課題。
下文《大統一理論在物理學界做出的開拓性貢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