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一理論(一)

2020-08-28 呼明華

作者/呼明華

核心簡介:發現了時間、空間的本質存在,給這兩個名詞下了全新定義。從而,在物理學意義上導出了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並且,在超大尺度的宏觀層面,導出了由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組成的星系時空、黑洞時空、白洞時空、大氣壓強小於10-9pa的極高真空時空、零點時空等五大類屬性不同的時空。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友情提示:為方便絕大多數的非專業人士閱讀,圖文分成了多個四千字左右的小段,有質疑的網友,請先認真閱讀完2020年8月8日發表的《大統一理論核心內容創建近兩年時間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跟2020年8月9日發表的《講座標題變更通報》兩篇文章後,再進行評論或吐槽。

地球人計時時間跟空間本質奧秘的揭示(一)

現代的人類社會目前使用的計時時間,是我們的祖先為了生產生活方便,以陽光照射在物體上形成的投影長短為基礎逐漸演變而來的計時概念。實質上也就是古先哲們以太陽為主要參照物,根據地球圍繞太陽自轉公轉一周所需時間多少,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總結,最終才形成了被現代人仍然延續使用的年月日時的計時時間。

例如:一年等於365天、一天等於24小時、一小時等於60分鐘、一分鐘等於60秒等等。

既然古先哲可以通過對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非常直觀的方式創造出計時概念,現代人為什麼不可以從了解太陽跟地球之間的最原始的相互關係入手,沿著古先哲的思路更進一步去探尋發現時間到底有沒有更深層的本質含義呢?如下圖1


圖1 地球跟太陽的直觀想像簡圖

日常生活中,一旦提到用最簡單的圖示把太陽跟地球的關係畫出來的話,大多數人的想像中可能很快會出現圖1的樣子(為了方便區分,我用藍色圓圈表示地球,紅色圓圈表示太陽。然而,由於二者體積相差太懸殊,這裡雙方圖示大小的比例肯定不能用相對精確情況描述。)。

至於維持兩者之間共存的屬於微觀方面的,人類肉眼看不見的引力、場及等等未知的因素,往往不在大多數人的思考範圍內。但作為對時間與空間關係的研究者來說,就要更深一層的考慮太陽跟地球的微觀聯繫了。

可是,當研究者一股腦的把萬有引力、電場、磁場、質子、中子、光、波等等因素統統考慮進去時,看似簡單的問題馬上就會異常的複雜起來,中間縱橫交錯的關係,足以使任何一位研究者的思路陷入混亂一團的狀態,很難從中理出頭緒。

我的思路在此也曾一度被自己擁有的,常規的古今中外的紛繁複雜的知識、觀點所誤導。

一天,靈機一動想到,假如讓自己回到食物匱乏人口稀少,大地上沒有任何人工建築,有的只是茂密的叢林、荒草的原始社會。同時,大腦也處於原始人的懵懵懂懂茫然無知的狀態,站在大地上傻傻的仰望晴空中初升不久光芒不太耀眼的太陽,只用直覺去感受太陽、地球之間的時空關係,二者之間的本質關係會是什麼樣子呢?

這個想法實驗的結果,讓我當時有點難以置信,因為答案過於簡單。原來,太陽光線的本體跟地球人類歷代智者們,苦苦尋覓的時間本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原因如下:

1.假設太陽的壽命比地球短,在地球臨終之前太陽已經提前徹底消亡。無論地球依附圍繞哪個恆星自轉,他的自轉和公轉周期肯定要改變(這裡所說的太陽消亡已包括了現代物理學家在理論上計算出來的,假如太陽在今天的此時此刻突然消亡,陽光依然能夠連續不斷地照耀地球一千萬年的時間。同時,除去太陽之外,距離地球最近的其它恆星跟太陽的體積質量都有區別。地球想要再找到一個可以依附的,跟太陽質量體積兩方面綜合條件都相同的恆星機率微乎其微。因為,在它還沒有找到這樣理想的合作夥伴之前,就已經被其它行星撞碎或被其它跟太陽質量體積不一樣的恆星俘虜。)。在那種條件下,失去了陽光的地球,也就同時失去了地球人類經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積累,形成的被現代人類目前階段公認的計時時間方式。

2.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隨著它本身運動速度的不斷增大,其物體本身感受到的時間會趨於變慢。當物體運動的速度跟光速相等時,其物體本身在那一刻會感受到時間處於停止狀態。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太陽光線=地球人計時時間

根據太陽光線=地球人計時時間這個結論,把陽光加入圖1中,就可以直觀的看到了太陽跟地球的時間連接關係。如下圖:


圖3 太陽跟地球時間連接的基本關係圖

圖3中黑色帶箭頭的虛線表示陽光,由於陽光的光線是從太陽向地球照射,所以光線箭頭指向地球。

在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跟太陽之間的最明顯直觀的連接媒介就是陽光。(其它所有已知和未知的連接媒介都需經過試驗、推理才能發現。)。

從而,把圖3命名為「太陽跟地球時間連接的基本關係圖」應該是合理的。

我個人認為,先賢們提出的「時間與空間的關係是一對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現在如果只顧單獨探討太陽跟地球之間的時間關係,而忘記了探討太陽跟地球之間的空間關係,就很難把時間與空間的密切關係展現給大眾。

因此,下一步進入空間含義的探討。

為了讓更多的人不再對空間的含義感到抽象,我拋棄了所有前人給「空間」這個名詞下的定義,直截了當的把對空間的直觀感受描寫了出來:

【空間】能夠容納物質、意識、能量等等事物的所有範圍領域。

可能有人會問:即便你說出了空間的直觀存在形式,但還是讓人覺得非常籠統,能否進一步說明呢?

是的,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有著無限的多種多樣和複雜性,同時還存在著有形無形之分。上面對空間含義的直觀描述遠不能滿足大眾的認識需求。因此,還非常有必要對空間的含義進一步具體化:

以什麼樣形狀存在的物質、意識、能量,其空間存在的形式就是什麼樣的。

實空間物質、意識、能量各自原始體積形狀內部的範圍領域。

【虛空間】是物質、意識、能量各自原始體積的具體形狀邊緣開始向內外無限延伸放大,能夠包容物質、意識、能量原始體積形狀的比物質、意識、能量各自的存在性質類別更微觀的,並且能夠讓物質、意識、能量各自原始體積在裡面自由生存活動的範圍領域。

物質、意識、能量都同時具備各自的實空間跟虛空間的存在,其各自的實空間跟虛空間的存在是兩個相互依存的無法分割的統一體。

例如:在一個放著桌、椅、寫字檯等等家具的房間裡,每個家具的本身實體就是各自家具實空間存在。而各自家具實體表面每一個部分向外無限延伸放大,形成的有限或無限大的各自家具實體表面外延的所有虛像部分就是各自家具的虛空間存在。

家具在不同光線的照射或反射下在地面、牆面、鏡子或其它物體上形成的影像,跟各自的家具實體即實空間存在相類比也屬於虛空間存在。

有人問:家具在不同光線的照射或反射下在地面、牆面、鏡子或其它物體上形成的影像跟家具實體向外延伸形成的虛像類比時,二者哪一個是實空間跟虛空間存在呢?

因為通過不同光線照射或反射下在地面、牆面、鏡子或其它物體上形成的家具影像,可以在家具實體向外延伸形成的虛像存在中隨意活動,說明前者的存在形式不但可以被後者容納,而且在本質上二者彼此存在的性質互不影響。因此,通過不同光線照射或反射下,在地面、牆面、鏡子或其它物體上形成的影像屬於實空間存在。家具實體向外延伸形成的虛像還是虛空間存在。但是,家具各自的實體跟各自在通過不同光線照射或反射下,在地面、牆面、鏡子或其它物體上形成的家具影像類比時,家具實體還是實空間存在,其各自的影像則屬於虛空間存在。

為了讓更多的人在整體上了解物質之間實空間跟虛空間的區分,還可以從物質存在是以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等五種宏觀狀態,跟物質的組成是以分子、原子、原子核、電子、質子、中子、夸克等幾種微觀的狀態,兩方面各自分別進行相互類比。如下兩個圖:


圖4


圖5

圖4中的橢圓,從裡到外由小到大的順序分別是黑色的表示固態物質,深紅色的表示液態物質,玫瑰紅色的表示氣態物質,深綠色的表示等離子態物質,橄欖色的表示玻色 一 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

圖5中的橢圓,從外到裡由大到小的順序分別是黑色的表示固態物質,灰色的表示分子,深青色的表示原子,茶色的表示原子核、電子,靛藍色的表示質子、中子,梅紅色的表示夸克。

根據上面已經舉過的家具例子,很多人一定會很快的給圖4圖、5兩幅圖中的兩類不同存在形式的物質,做出虛空間跟實空間的類比。

圖4中的固態物質跟液態物質類比,固態物質屬於實空間存在,液態物質屬於虛空間存在;液態物質跟氣態物質類比,液態物質屬於實空間存在,氣態物質屬於虛空間存在;氣態物質跟離子態物質類比,氣態物質屬於實空間存在,離子態物質屬於虛空間存在;離子態物質跟玻色 一 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類比,離子態物質屬於實空間類物質存在,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屬於虛空間存在。

圖5中的固態物質跟組成自身的分子類比,固態物質原本的體積是虛空間,組成自身的分子是實空間類物質存在;分子跟組成自身的原子類比,分子自身的體積是虛空間,原子是實空間物質存在;原子跟組成自身原子核、電子類比,原子的體積是虛空間,原子核、電子是實空間物質存在;原子核跟組成自身的質子、中子類比,原子核的體積是虛空間,質子、中子是實空間類物質存在;質子、中子跟組成自身的夸克類比,質子、中子的體積是虛空間,夸克是實空間類物質存在。

1.解說:

太陽光線=地球人計時時間,這個結論之所以能夠得出,跟圖一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如果,我也像絕大多數的現代天體物理學家們那樣,依靠天文望遠鏡、衛星、宇宙飛船等等高科技產品,得到的地球與太陽的影像信息作為參照數據,肯定不會畫出那種類似小兒科的簡單圖示。

如下圖:


圖2(1) 太陽系圖片

看到這幅太陽系圖片的網友們,可以仔細想想,在如此壯觀的外景感染影響下,你思考太陽跟地球的關係時,會採用圖1那樣非常簡單的圖示方式,去思考二者的關係問題嗎?

參考資料:

(1)來自網絡

2.解說:

圖3,太陽跟地球時間連接的基本關係圖,是將來進一步論述時間、空間兩者複雜交錯關係的非常重要的媒介。

下文待續

相關焦點

  • 大統一理論(三)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十一)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九)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友情提示:為方便絕大多數的非專業人士閱讀,圖文分成了多個四千字左右的小段,有質疑的網友,請先認真閱讀完2020年8月8日發表的《大統一理論核心內容創建近兩年時間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跟2020年8月9日發表的《講座標題變更通報》兩篇文章後,再進行評論或吐槽。
  • 大統一理論(十七)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十)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七)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四)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二)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十四)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六)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五)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八)
    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 大統一理論
    1974年,美國科學家喬治(Howard Georgi,1947- )(左圖)和格拉肖提出了把強、弱、電三種相互作用統一在一起的SU(5)大統一理論。該理論認為:質子是不穩定的,估算出的質子壽命約為1028-2.5×1031年。大統一理論還作出預言:它可以自動得出電荷量子化,即所有電荷應是e/3的整數倍的結論 。大一統理論與標準模型不同,它預測質子衰變的存在。
  • 弦理論誕生可以統一宇宙嗎(上)
    (在物理學的術語中,我們說這個理論只能在多維世界中「可重整標準化」。)所以,如果理論只有在10或11維度才有意義,而對於生活在四維世界中的我們來說,要做什麼呢?在某些理論中,引力是叫作「引力子」(尚未被發現)這種微粒交換的結果。因此,引力與其他三種力沒有根本上的不同。事實上,我們可以想像不同年齡不同的科學家回答「我為什麼不從我坐的椅子上浮起來呢?」這一問題的方式。艾薩克·牛頓:「因為地球和你產生了引力。」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為地球的質量在其表面扭曲了時空網格。」
  • 物理需要大統一理論
    基於這些結果,班克(Banks,T)等人提出了用零維D-膜(也稱點D-膜)作為基本自由度的M理論的一種基本表述--矩陣理論。矩陣理論是M理論的非微擾的拉氏量表述,這一表述要求選取光錐坐標系和真空背景至少有6個漸近平坦的方向。利用這一表述已經證明了許多偶性猜測,得到了一類新的沒有引力相互作用的具有洛侖茲不變的理論。
  • 大統一理論三部曲
    根據德布羅間的物質波理論:波長為整數倍,首尾相連的電磁波即可在原子周圍形成環形駐波。由以上幾點我們可以將原子視為由環形駐波逐層生成的能量場,每層環形駐波(包括質子層和電子層)都是一層能級。統一理論三部曲之二:量子旋進理論(修正狹義相對論)概要:根據電磁波在均勻介質中傳播時頻率不變及光速不變原理,波粒二象性,構建電磁波原子模型,得到物質運動速度改變時質量不變,空間體積縮小,時間變慢。
  • 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
    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吃飽飯和考試拿一百分,哪個重要?一般人首選吃飽飯,但物理學家大部分可能選考一百分。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物理學的經典教義從開創之初,就寫著三個大字——大統一。經典物理說一千道一萬,其實就一個目的:「科學能統治整個宇宙」,堪稱終極信仰。後世晚輩有志於入得此門者,都得先背下這條鐵律。舉個簡單的例子,著名的拉普拉斯,當著拿破崙的面說「陛下,我的理論不需要上帝這個假設。」
  • 科學終極理論:大統一理論?我們離萬物理論還有多遠?
    在10^15GeV的能量下,強核力和電弱力統一成為電核力,也就是大統一理論模型,在10^19GeV的能量下,萬有引力和電核力統一,形成萬物理論,能夠用一個方程式描述所有的粒子和力)
  • 秒懂霍金理論(1)之大統一時空觀
    他認為高速運動的物體質量會膨脹而大質量的物體會因為宇宙在創始之前是一個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奇怪的點)那裡沒有時間和空間因此廣義相對論在奇點處直到量子物理學的出現「奇點難題」才有了一絲曙光 擬合這個盲區試圖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進行結合構建「大統一理論
  • 物理學四力統一理論;物理學大統一理論;-猜想
    一、以只帶一個質子的氫原子為例,兩個氫原子之間的靜電力分三種特殊情況討論:假設兩個原子間的質子(原子核)之間的距離為x,同一個原子中質子(原子核)與電子之間的距離為y(x,y的值是變量,x>0,y>0,y的值有取值範圍,這裡為簡便起見假設了兩個原子中同個原子中的質子(原子核)與電子的距離都為相同的距離y),電子的電荷量為(-q),質子(原子核)的電荷量為(q): 1.當電子都處於兩個原子分別的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