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呼明華
核心簡介:發現了時間、空間的本質存在,給這兩個名詞下了全新定義。從而,在物理學意義上導出了平面直角時空坐標圖。並且,在超大尺度的宏觀層面,導出了由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組成的星系時空、黑洞時空、白洞時空、大氣壓強小於10-9pa的極高真空時空、零點時空等五大類屬性不同的時空。當導出了時間=宙、空間=宇,把時空坐標完全切換成宇宙坐標後,一幅完整的包含了相對論、經典力學理論、黑洞理論、白洞理論、量子力學理論等,屬於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理論的宇宙宏觀分類圖被展現出來。其中,還可以再次導出支撐整個宇宙有規律循環不息運行的引力、斥力、弱力、強力、電磁力等五種微觀領域最基本的原始動力。宏觀的宇宙分類與微觀不同力學的分類相互融合,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正式在中國本土誕生。
友情提示:為方便絕大多數的非專業人士閱讀,圖文分成了多個四千字左右的小段,有質疑的網友,請先認真閱讀完2020年8月8日發表的《大統一理論核心內容創建近兩年時間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跟2020年8月9日發表的《講座標題變更通報》兩篇文章後,再進行評論或吐槽。
空間本質定義內容在生活實踐中指導應用的實例(一)
前面章節中,運用「空間」名詞的全新定義,作為基礎準則,回答了三個現實生活中的提問。從這一點只能證明,我給「空間」名詞所下的全新定義,能夠在社會生活的實踐中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還遠遠不能證明,它潛在的價值到底有多麼大?
為此,我將把它在社會實踐中所能起到的指導作用的範圍繼續擴大,看一看它的使用價值的大小。
這一次探討的實例,是地球的實空間與虛空間,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變化,到底能夠給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種群,帶來什麼樣的益處或者危害。
第二章節的圖6中,用簡單的圖示描述出了地球本體的實空間跟地球自身虛空間的關係圖,如下:
圖6 地球本體的實空間跟地球自身虛空間的關係圖
圖7,說明了地球自身虛空間組成:
地球自身虛空間組成
為了便於更好的理解,圖8,還把圖7地球自身虛空間組成在不同類別大氣壓強下進行分類。如下:
圖8 地球自身虛空間組成在不同類別大氣壓強下的分類
而且,還說明了,圖7跟圖8,各自長方形下的黑色的實線箭頭表示,地球的虛空間組成和在不同類別大氣壓強下的分類,都是從地球實體表面逐漸向外空間方向擴散得出的。
下面,我把現代科技拍攝下來的,地球的實空間跟它自己的虛空間的圖片提取出來,更方便大家清晰的理解。如下兩圖:
地球實空間照片
地球照片上拍攝下來的大陸海洋,全部屬於地球的實空間。
地球虛空間(大氣層)照片
地球大氣層照片所顯示的地表之上的氣態空間,全部屬於地球自身的虛空間範疇(由於相機質量較低,大氣層的照片沒有照全。)。
通過描述地球實空間跟虛空間簡單的圖示,和地球跟大氣層的照片相互對比,大家應該比較容易的理解,第二講中已經講過的下面定義了吧。
以什麼樣形狀存在的物質、意識、能量,其空間存在的形式就是什麼樣的。
【實空間】物質、意識、能量各自原始體積形狀內部的範圍領域。
【虛空間】是物質、意識、能量各自原始體積的具體形狀邊緣開始向內外無限延伸放大,能夠包容物質、意識、能量原始體積形狀的比物質、意識、能量各自的存在性質類別更微觀的,並且能夠讓物質、意識、能量各自原始體積在裡面自由生存活動的範圍領域。
物質、意識、能量都同時具備各自的實空間跟虛空間的存在,其各自的實空間跟虛空間的存在是兩個相互依存的無法分割的統一體。
根據以上的對於空間存在形式的描述的定義,可以清晰的認識到,地球跟大氣層是兩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講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問:
假如地球爆炸了,大氣層自然徹底消失。這個假設很容易理解。
可是,假如大氣層徹徹底底消失了,要是按照上面的理論所講,地球也同樣不會存在了。這能說得通嗎?
例如:月球上沒有大氣層,就說明它自己的虛空間也沒有了吧!但它不是依然存在嗎?你又怎麼解釋?
這個提問,我認為很正常。畢竟,本文中的「虛空間」名詞,現代的教科書裡沒有。因此,對於絕大多數的讀者都很陌生。而且,表面上還很容易跟磁場、電場、引力場、能量場等現代物理學知識中的術語混淆。
為此,請提出疑問的朋友,再仔細看看「虛空間」名詞的定義,仔細琢磨琢磨,「虛空間」的內在含義,是不是比現代物理學知識中提到的任何一個「場」的範圍大得多呢?
磁場、電場、引力場、能量場等,只是屬於「虛空間」包含的一部分而已。
月球上,的確沒有像地球那樣的大氣層。但它的磁場、電場、引力場、能量場等依然存在。只不過,相對於地球來說,它們存在的總量小得多。
例如:引力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太空人上去很快就會飄浮起來。並且,在月球上,太空人能夠跟地球上的人通話、視頻。這表明,月球的電磁場依然存在。
講到這裡,我會反問:提出上面疑問的朋友,月球的虛空間存在嗎?
再者,假如有一天,地球的大氣層也變成了像月球現在一樣。那時,地球上沒有任何能夠看得見的水源、動物、植物,顯得一片死寂荒涼無比,但它的虛空間還在不在呢?
毫無疑問,那時的地球,自身的虛空間肯定存在。只不過,跟原來生命旺盛時期,地球自身的虛空間相對比,其虛空間中包含的磁場、電場、引力場、能量場等,在總的數量上減少了許多罷了。
除非有一天,地球上的磁場、電場、引力場、能量場等全部消失殆盡絲毫不剩。不過,那時的地球,其本身還能存在嗎?
梳理上面的解釋後,還可以把地球自身的虛空間組成寫成這樣的兩種形式:
1.地球自身的虛空間=磁場+電場+引力場+能量場+其它可能未知的場
2.地球自身的虛空間=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散逸層+星際真空層
有人提問:地球自身虛空間的組成基本弄明白了,但它的總厚度距離地球表面有多少公裡呢?
具體厚度多少公裡,我現在不知道。但是,根據圖8,地球自身虛空間組成在不同類別大氣壓強下的分類,可以計算出它的大致距離。
下面1到6的順序,是地表向地外方向逐步降低的大氣壓:
1.常壓區(1.013×105pa至105pa) 2.低真空區(105pa至102pa) 3.中真空區(102pa至10-1pa) 4.高真空區(10-1pa至10-5pa) 5.超高真空區(10-5pa至10-9pa) 6.極高真空區(小於10-9pa)
星際真空層大約等於多大大氣壓強,到那個大氣壓的範疇距離,就屬於地球自身虛空間厚度的總長度。
解說:
此章節文字雖少,但所舉實例較為典型,只要讀者認真閱讀,在如何劃分虛空間方面,一定會有所啟發。
參考資料:
地球實空間照片,來自搜狗圖片
下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