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腎最新進展:異種腎臟移植,年底前進行臨床實驗?

2020-12-03 騰訊網

最近,有腎友問我:

- 聽說世界上第一例豬對人的腎臟移植手術將在今年內完成,不知消息是真是假?

相信,這也是很多腎友關心的話題。因此,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探探究竟。

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7日報導:

40年前成功實施英國首例心臟移植手術的特倫斯爵士,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在1979年手術期間的支持者——克里斯多福·麥格雷戈教授正準備「在今年年底前」進行世界上首例豬腎移植。

圖為特倫斯爵士

克里斯多福·麥格雷戈教授開發了兩種「敲除」基因,有望讓豬的器官安全地用於人體,如果成功的話,這將為更複雜的器官移植手術打開大門。

他所在的阿拉巴馬大學團隊相信,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可以進行豬腎移植。

這被認為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如果手術不起作用,病人依然還可以恢復透析。

在英國,《每日電訊報》是頗具影響力的全國性報紙,創刊於1855年。因此,個人認為,這篇報導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也同樣期待接下來的進展。

但相關研究或試驗結果,並沒有在權威醫學期刊上發表,所以暫時還需要抱著審慎的態度。

其實,隨著醫學進步,異種器官移植也在一直發展、進步。

異種器官移植的發展和現狀

全世界因器官衰竭,需要移植手術的患者有數百萬,但器官捐獻者遠遠不能滿足這個需求。因此,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研究異種器官移植。

- 全球第一例異種移植,是將豬和羊的腎臟移植給尿毒症患者,但都迅速失敗,因此沒有進一步的報導。

- 在20世紀60年代,Reemtsma醫生將黑猩猩的腎臟移植給13例患者,存活時間從11天到2個月不等,只有1例存活了9個月,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和排斥。

- 隨著科技發展,豬被確定為人類最可能的器官來源。

不過,成功移植仍面臨著兩大難題:

免疫排斥反應:與人體腎臟相比,異種器官的免疫排斥更為嚴重,

潛在的傳染風險:由於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s)的存在,移植動物的器官後,可能引發人類感染新的疾病。

因此,異種器官移植,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谷。

但值得興奮的是,中國科學家楊璐菡博士和她的團隊,通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將豬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s)徹底滅活,攻克了目前存在的第二大難題。其重大研究成果,也在2015年被美國權威雜誌《Science》刊登。

下一步,則是繼續攻克第一個難題「免疫排斥」,楊璐菡博士曾表示:希望能在未來兩年真正進入臨床。

參考文獻:

[1]Pig hearts 'could be used in human transplants within three years' after gene breakthrough

[2]Iwase H , Kobayashi T . Current status of pig kidney xenotransplant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2015, 23:S1743919115011279.

[3]Wijkstrom M , Iwase H , Paris W , et al. Renal xenotransplantation: experimental progress and clinical prospects[J]. Kidney International, 2017, 91(4):790-796.

[4]Yang L , Guell M , Niu D , et al. Genome-wide inactivation of 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PERVs)[J]. Science, 2015:science.aad1191.

版權聲明:本文為愛腎網(微信號:ishen365gz)原創,轉載請聯繫愛腎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人工腎最新進展 | 異種腎臟移植,年底前進行臨床實驗?
    最近,有腎友問我:- 聽說世界上第一例豬對人的腎臟移植手術將在今年內完成,不知消息是真是假?相信,這也是很多腎友關心的話題。因此,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探探究竟。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7日報導:40年前成功實施英國首例心臟移植手術的特倫斯爵士,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在1979年手術期間的支持者——克里斯多福·麥格雷戈教授正準備「在今年年底前」進行世界上首例豬腎移植。
  • 最新4代人工腎的科研進展,尿毒症的傳統治療將被顛覆!
    更高科技的人工腎,預測主要有以下四代:第一代:可穿戴人工腎這種可穿戴人工腎實際上還屬於透析機的濃縮精華版,同時利用透析液回收技術,使得患者可以隨身攜帶,不用成天待在透析室。眼下,這種人工腎可以說是最接近於臨床應用的,而中國的川大醫學院對此也有很深入的研究。預計未來5年內,更加安全可靠、穩定便攜的產品將會問世。
  • 一隻豬對器官移植的貢獻,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移植
    圖 文章發表 來源:《Circulation》根據麻薩諸塞州總醫院(MGH)研究人員的最新科學研究表明,豬的心臟可以解決心臟患者供體長期短缺的問題。研究中描述了基因工程和藥物開發幫助德國團隊成功地將豬心移植給狒狒。這種開創性的心臟異種移植(將心臟從一種物種移植到另一種物種)可以延長和挽救無數患者生命。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最近,Nova菌就遇到了許多男生吐槽自己的腎問題,想和小菌交流看看是否能夠來一次換腎,-_-||其實,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腎臟器官的列印已經不是夢了。相較於國內,國外器官列印啟動時間早,經驗愈豐富,今天Nova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截止目前國外腎臟器官列印的最新進展。為什麼選擇3D列印器官?
  • 2019年腎病新進展合集,人工腎、腎病新藥,一個也不少!
    01可穿戴人工腎進行人體實驗,有望最快實現臨床應用新加坡AWAK科技公司成功研發了世界首個可穿戴、可攜式的新型腹膜透析裝置,並於今年在當地醫院進行了首次人體試驗。結果表明,此裝置可安全地為患者清除毒素,且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但最終結果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來證實。後續,AWAK公司將繼續進行此款人工腎的關鍵性研究。
  • 異種移植 從科學研究正走向臨床治療
    但為了治療糖尿病,以湘雅三院王維教授為代表的醫生們已經能將豬胰島細胞移植到人體了。據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教授、湖南省異種移植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維介紹,進行了臨床試驗的受試者糖尿病已經得到較好控制。 更具未來感的進展來自啟函生物的楊璐菡博士團隊,他們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了13個點位的基因修飾,培育(克隆)了代號為「3.0」的豬。
  • 科學網—異種移植:世界醫學的又一次革命
    這一次,中國科學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先行者王維 穿行過放置各种放射影像設備的窄小空間之後,記者在湘雅三醫院的一間辦公室裡見到了王維教授。這位醫院影像科主任說話並不多,但極有條理。他吐字清晰,當說到有意思的地方,會偶爾突然冒出來一陣頑童般的笑聲。
  • 異種移植:豬的器官「得天獨厚」
    12—14日,在長沙召開的第三屆全球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範國際研討會上,國際異種移植協會主席Leo Buhler說。異種移植,簡單說,即把一種動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移植到另一種動物體內。人類期望通過這一技術,在符合安全和倫理的前提下,解決移植供體短缺難題,治療人類疾病。十年前,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王維教授團隊關於「豬胰島移植」研究,在全球率先獲得重大突破。
  • 培育出一種特別的豬 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
    本報訊(記者 陳怡希) 9月21日,雲南農業大學魏紅江教授團隊與啟函生物楊璐菡博士合作的「豬3.0」科研成果,在《自然》子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上發表,有望用於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 血管化腎類器官問世,人工腎逐步成熟
    人體各個器官都離不開血管,毛細血管極其豐富的腎臟尤其如此。沒有血管就沒有氧氣,沒有營養,不能清除代謝廢物。甚至不同細胞都無法交流,每個細胞都在搞獨立、搞分裂。總之,沒有血管,就沒有腎臟。以往科學家為了解決人工腎的血運問題,將腎類器官植入動物體內供血。但這樣一來,便無法在體外培養發育,仍然不是成功的。怎麼讓人工腎形成成熟的血管?
  • 可植入人工腎二三事
    「可植入人工腎」可望圓人類終結血透和腎臟移植的夢想,是當今熱點,用google隨便搜一搜,就是多達百萬條結果。我們今天聊一點風頭最熱的「腎臟項目」。, 開發一種「生物人工腎,為終末期腎病ESRD提供一個永久性解決方案」。
  • 萬眾矚目的人工腎臟到底是何方神器?
    我們完全可以相信,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型的、更模擬人體腎臟生理功能的人工腎,將在不久的將來為更多的患者提供服務,提高病友們的生活質量。而好消息是,這樣的人工腎確實已經在路上了。來介紹第一款可穿戴式人工腎臟這是2015年11月央視關於人工腎臟的報導。
  • 科技日報:豬器官移植非天方夜譚,中國異種移植研究處於領先
    截至2016年底,全國範圍內累計實現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9996例,捐獻大器官27613個。我國每年因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等原因而等待行移植手術的患者數約為30萬人,而因供體短缺等原因,每年能進行移植手術的人數僅約1萬餘人,供需比例只有1∶30,仍處於極度供需不平衡狀態。
  • 人工腎臟和微型透析的探索與發現
    這是值得歡迎與期待的,但到目前為止,這項名為「腎X」的計劃只獲得了110萬美元的贈款。現實是慢性腎病的治療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包括資助者、研究人員和患者群體。這些團體必須共同支持對腎臟疾病發生機制的更多研究,以及預防腎臟疾病發展和進展的方法。同時,各國可以鼓勵患者家屬考慮捐腎。平均而言,移植患者的壽命比接受透析的患者更長——減輕了這個被忽視的殺手的沉重的健康和經濟負擔。03.
  • NEJM: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腎臟併發症(下)
    近期,來自華盛頓大學的Hingorani S博士對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腎臟併發症進行了系統性綜述,該研究於6月9日發表於《NEJM》期刊。有關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腎臟併發症的定義和病理機制小編已在「NEJM: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腎臟併發症(上)」中進行了介紹,本資訊整理了相關併發症的治療和評估,具體內容如下:高血壓血壓升高是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的常見症狀。
  • 人造腎臟即將投入實驗 未來有望取代透析和移植技術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2日報導,「人造腎臟」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進行首次人體試驗,一旦成功,將在幾年內投入使用,取代透析和移植技術,挽救人們的生命。而腎衰竭是指腎臟器官能夠起到這些作用的能力下降到正常水平的15%以下,導致毒素大量堆積在血液和肺泡中,威脅人的生命。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進行腎臟移植,但對於器官的需求往往是供不應求。另一種治療方法是透析,利用機器完成腎臟的工作,以清除血液中的廢物、鹽和多餘的液體。但這種治療方式十分麻煩,患者通常需要每周三次到醫院接受治療,每次持續三到四個小時。
  • 小儀器大意義 人工腎臟開啟醫療新篇章
    自1913年第一次使用人工腎用於臨床以來,經過大量的反覆研究和改進,人工腎經歷三個換代過程,在結構和功能上有顯著的改進,從標準平板型人工腎(KILL型透析器)演變到卷管型人工腎(COLL型透析器),直至到現在的空心纖維型人工腎的出現,在未來臨床階段將會向小型化、移動化方向發展。
  • 腎病前沿|尿毒症患者的新希望:列印腎、人工腎臟的出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腎臟的研究及探索越來越深入,隨之出現的就是新技術應用於腎病的治療當中。其中就有3D列印腎、可穿戴人工腎、基於晶片的植入式人工腎等多種新興技術,可以解決患者的燃眉之急。一、3D列印腎哈佛大學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路易斯的實驗室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人體腎臟中近端小管,理論上,可以合成整個整個腎臟。
  • 3D列印腎臟,幫你擺脫尿毒症的折磨!人工腎臟最新科研進展
    由這一點,很多腎友們就受到了啟發,能不能用3D列印技術實現腎臟的列印,由於這是對於某個患者單獨精準做出來的腎臟,一旦實現,這對於患者來說絕對是治療的好消息。腎臟與骨骼畢竟不同,骨骼各方面的內外部結構比較簡單,而腎臟是相當複雜的,眼下要想通過3D列印技術實現人工腎的問世,確實需要解決很多現實問題。前段時間我了解到,現在美國有一個科研團隊已經實現了腎小管功能的活膜,但是這對於整個腎臟來說,終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基於目前的現狀,大家期待的人工腎可能還得需要一段時間。
  • 製作人工腎的3 種方法
    佩戴式腎臟可穿戴人工腎(WAK)看起來很像一條笨重的腰帶。最新的臨床試驗中,患者24小時佩戴WAK進行連續治療,結果有好有壞。因為技術問題,該研究提前終止,但其發明者表示這些問題都可以修復,而且強調,這款設備既為試驗對象提供了有效的治療,也提供了更高質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