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齊刻爾特之戰:突厥人入主小亞細亞半島的開端

2020-12-03 舊史

小亞細亞半島是位於亞洲最西部的一個半島,面積大約有五十萬平方公裡,現代土耳其的國土大部分都在這片區域。在十一世紀之前,小亞細亞半島一直處於拜佔庭帝國的統治之下,到了公元1071年的時候,為了爭奪小亞細亞半島的主權,日漸強盛的塞爾柱帝國和日薄西山的拜佔庭帝國進行了一場決戰。

大約在公元六世紀的時候,拜佔庭帝國便和來自於中亞草原的突厥人進行了接觸,由於戰亂和災荒等原因,一部分突厥人進入了小亞細亞半島,並且在這裡建立了一些小國家。這些定居在小亞細亞半島的突厥人,起初經常對拜佔庭帝國的商隊進行掠奪,後來或許是迫於拜佔庭帝國的強大,這些突厥人逐漸開始和拜佔庭帝國聯盟,並且被拜佔庭人所同化,成為了拜佔庭帝國的僱傭兵。

最初進入小亞細亞半島的突厥人並沒有掀起太大風浪,在他們為拜佔庭帝國賣命打仗的時候,家鄉中亞大草原又掀起了一場「奴隸貿易」,因為古拉姆制度的興起,無數中亞的突厥牧民被販賣到阿拉伯帝國,為阿拔斯王朝的哈裡發擔任僱傭軍。

這批進入兩河流域的突厥人的命運,顯然要比最初進入小亞細亞半島的突厥人的命運要好很多,隨著阿拔斯王朝的衰弱,古拉姆僱傭軍的勢力開始日益擴大,這些驕橫跋扈的戰士對哈裡發越來越不客氣。公元841年,阿拔斯王朝的第九任哈裡發瓦提克去世,瓦提克的去世標誌著阿拔斯王朝的衰落,此後的哈裡發再也無法控制那些古拉姆僱傭軍,甚至有多名哈裡發被古拉姆軍官殺死。

到了公元1055年,古拉姆僱傭軍中的塞爾柱人,在領袖圖克魯克的帶領下進入巴格達,並且宣布建立塞爾柱帝國,圖克魯克自稱為蘇丹,只保留名義上的哈裡發。當時的塞爾柱人已經佔領了整個呼羅珊地區和兩河流域,驍勇善戰的塞爾柱軍隊不斷進行擴張,讓拜佔庭帝國感受到了來自東方的威脅。

圖克魯克在進入巴格達後不久便去世了,他的侄子阿爾斯蘭成為了帝國的新統治者,這位驍勇善戰的雄主一生經歷過無數場戰役,每一場都是以大獲全勝而告終。阿爾斯蘭的出現使塞爾柱帝國的國力達到了鼎盛,在阿爾斯蘭積極擴張領土的同時,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另一邊,拜佔庭帝國的皇帝羅曼努斯四世試圖恢復拜佔庭帝國的榮光,這位性格暴躁的君主率軍進入亞美尼亞,並且向東方的塞爾柱帝國表示了自己的強硬態度。

在1070年的秋天,阿爾斯蘭和羅曼努斯籤訂了友好協議,商定兩個國家不再相互騷擾,可是僅僅一年之後,羅曼努斯便違背了協議,他從君士坦丁堡集結了一支十萬人的大軍,羅曼努斯親自率領這支軍隊對塞爾柱帝國進行遠徵,誓要徹底消滅塞爾柱人的威脅。

得知消息的阿爾斯蘭立即召集軍隊進行迎戰,大約有四萬名騎兵跟隨阿爾斯蘭前去堵截拜佔庭大軍,雙方軍隊在亞美尼亞的曼齊刻爾特地區遭遇,一場大戰已經無法避免。在此之前,阿爾斯蘭一直是避免和拜佔庭帝國開戰的,因為他心裡明白,拜佔庭帝國雖然已經衰落,但是仍然不能輕視,從拜佔庭帝國的軍隊數量就能看出,他們仍然有能力和塞爾柱帝國進行大規模的戰爭。

可是既然羅曼努斯已經御駕親徵了,阿爾斯蘭只好率領自己的戰士們進行迎戰,在當年八月的中旬,已經集結完畢的雙方軍隊開始了決戰。在第一次的試探性的交鋒中,一支拜佔庭軍隊進入了塞爾柱軍隊的伏擊全,善於騎射的塞爾柱騎兵對拜佔庭軍隊進行了屠殺,軍團指揮官將傷亡慘重的消息告訴了羅曼努斯,勃然大怒的羅曼努斯立即決定傾巢出動,徹底的消滅塞爾柱人

可是讓羅曼努斯沒有料到的是,此時的塞爾柱軍隊已經進入了拜佔庭軍隊的營地,許多毫無防備的拜佔庭士兵被塞爾柱騎兵殺死,當羅曼努斯準備傾巢出動的時候,發現自己能集結的兵力已經不多,其他士兵正處於和塞爾柱人的混戰中。於是羅曼努斯只好硬著頭皮帶著能夠集結的拜佔庭士兵前去決戰,而塞爾柱帝國的軍隊也開始迅速回防,他們回到了阿爾斯蘭的身邊,聽候主公的調遣。

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阿爾斯蘭將貴族和大臣們召集起來,讓他們立下誓言,如果阿爾斯蘭不幸戰死戰死,就擁護阿爾斯蘭的兒子馬利克沙為新蘇丹。在進行完簡單的部署後,阿爾斯蘭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信任的宦官塔勞格,自己則穿上了白色的戰袍,騎著戰馬和士兵們一起對拜佔庭帝國的戰陣進行衝鋒。

阿爾斯蘭的這個行為無疑是激起了塞爾柱士兵的士氣,他們跟隨在阿爾斯蘭的身邊,不斷對拜佔庭軍隊的戰陣進行衝鋒,羅曼努斯也立即指揮迎戰,可是由於集結的倉促,許多拜佔庭士兵還沒有來到戰場,導致前線的軍隊根本無法阻擋兇悍的塞爾柱騎兵。雙方僅僅進行了一個下午的戰鬥,羅曼努斯的軍隊便出現了潰逃,許多士兵紛紛逃離戰場,而塞爾柱軍隊則乘勝追擊,殲滅了逃竄的拜佔庭軍隊,並且活捉了羅曼努斯。

曼齊刻爾特戰役結束後,阿爾斯蘭見到了被俘的羅曼努斯,而這位勝利者並沒有處死羅曼努斯,他下令釋放羅曼努斯和其殘軍,但是條件是拜佔庭帝國要付給塞爾柱帝國大量的贖金。無奈的羅曼努斯只好同意了阿爾斯蘭的要求,可是羅曼努斯回到君士坦丁堡後不久,便在宮廷鬥爭中失敗,羅曼努斯被弄瞎了雙眼,然後在一座島嶼中悲慘死去。

而曼齊刻爾特戰役的勝利者阿爾斯蘭不久後也死於一場意外的刺殺,不過這場塞爾柱帝國逆襲拜佔庭帝國的決戰卻拉開了突厥人入主小亞細亞半島的序幕。曼齊刻爾特戰役結束後,塞爾柱帝國的突厥人開始大規模進入富饒的小亞細亞半島,此時拜佔庭帝國的勢力已經從小亞細亞半島上消除,後來居上的突厥人成為了半島的統治者,並且至今都在此地居住。

後來小亞細亞半島被塞爾柱帝國的皇室成員所統治,他們在半島上建立了羅姆蘇丹國,而羅姆蘇丹國後來更是孕育出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的軍隊與公元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如果說曼齊刻爾特戰役為拜佔庭帝國的衰落拉開了序幕,而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則親手埋葬了拜佔庭帝國。

參考資料:《拜佔庭史》

相關焦點

  • 小亞細亞半島,亞洲西部的半島
    小亞細亞半島(Asia Minor Peninsula),又稱安納託利亞半島(Anatolian Peninsula),亞洲西部的半島。位於土耳其境內。北臨黑海,西臨愛琴海,南瀕地中海,東接亞美尼亞高原。主要由安納託利亞高原和土耳其西部低矮山地組成。
  • 地中海沿岸有四大半島,每個半島都產生了一個地跨三大洲的帝國
    近代,巴爾幹半島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因為這裡是西歐的天主教,東歐的東正教,中東的伊斯蘭教交匯之處,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奧斯曼帝國都曾經統治這裡,由於半島斯拉夫人的存在,俄羅斯帝國一直想控制巴爾幹半島,這便是巴爾幹亂局的來源。
  • 為什麼土耳其的小亞細亞半島內部,會有大量的湖泊和沼澤分布?
    小亞細亞半島又稱為「安納託利亞半島」,東西長度約為1000千米,南北寬度約為600千米,位於亞洲的西亞地區,東部與亞美尼亞高原相連,北部瀕臨黑海,西北部隔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相望,西部瀕臨愛琴海,南部瀕臨地中海,陸地面積約為52.5萬平方千米,位於土耳其境內。
  • 唐朝向他進貢,後跑到小亞細亞建國,如今四分五裂
    想必很多人都已經猜到了,他就是唐朝初年的噩夢突厥族,一個長期活躍在唐朝邊境的彪悍民族。但說到突厥族的發展壯大過程,其實他也不容易,最初的時候,他們被匈奴欺負,一直到了兩晉時期,中原地區大亂,突厥族才抓住有利時機趁機崛起,並成為了一個打遍天下敵手的存在。
  • 阿拉伯人喜歡僱傭突厥人打仗,埃及國王:沒有人比他們更忠誠
    穆阿臺綏姆登基後,他為了鞏固自己的王位,通過自己突厥母親從中亞大草原僱用了一批突厥遊牧民擔任自己的衛兵,這支隊伍有自己的名字叫做「古拉姆衛隊」,是馬穆魯克軍團的前身。古拉姆衛隊的加入給阿拔斯王朝注入了全新的能量,在穆阿臺綏姆統治的戰爭中,這支軍隊表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受到了阿拉伯貴族的喜愛。穆阿臺綏姆去世,僱傭突厥人擔任衛兵的古拉姆制度仍然是存在的。
  • 中古亞非文學的發展:非洲,中亞和小亞細亞地區文化
    中亞和小亞細亞地區歷史上文化影響和政治版圖變動都比較複雜。古代曾先後受波斯、希臘和羅馬的控制;中古時期先後有突厥民族、阿拉伯民族、塞爾柱民族、蒙古民族和奧斯曼民族興起;18世紀後又成為俄國的勢力範圍。中古突厥文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關於突厥民族英雄烏古斯的傳說故事,以及在此基礎上編成的英雄史詩(烏古斯可汗的傳說》。
  •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半島嗎,巴爾幹半島為何戰爭多?
    世界上有很多半島,面積較大的有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小亞細亞半島、中南半島、堪察加半島,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島,歐洲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幹半島。有些半島為一國獨有或為大部為一國所有,比如俄羅斯獨自擁有堪察加半島,加拿大獨自擁有拉布拉多半島等。
  • 曾經稱霸亞歐大陸的突厥人來源於何處?
    最後,薛宗正學者對以上的進行了探究,最終整理出了突厥人的演變歷史。其中《北史》對突厥起源的記載作為詳細,所以也是最重要的史料。其中寫到:「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後為鄰國所破,盡滅其族。有一兒,年且十歲,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乃刖足斷其臂,棄草澤中。有牝狼以肉餌之,及長,與狼交合,遂有孕焉。彼王聞此兒尚在,重遣殺之。
  • 世界十大半島,其中一個半島是國人永遠的痛
    半島是指陸地一半伸入海洋或湖泊,一半同大陸或更大的島嶼相連的地貌狀態,它的其餘三面被水包圍,從分布特點看,世界主要的半島都在大陸的邊緣地帶。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拉布拉多半島、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小亞細亞半島、巴爾幹半島、堪察加半島、馬來半島。
  • 史萬歲,從將軍到囚徒再到將軍,讓突厥不戰而逃,蒙冤暴斃朝堂
    其父親史靜,北周滄州刺史,北周北齊北邙山大戰時在其父軍中,觀雙方戰爭局勢認為北周必敗,令其父十分驚奇,其父戰死後襲爵「太平縣公」。 史萬歲喜好兵書,擅長弓馬騎射,在平叛尉遲迥的過程中身先士卒勇猛兇悍在戰場上來去如風,總能在戰爭焦灼時扭轉戰局,平叛結束後因功被封為上大將軍。
  • 得意之時莫癲狂:笑談奧斯曼帝國的「膨脹史」,雷霆蘇丹的起與落
    ,按照他們自己的傳說,最早的奧斯曼人只有400餘人,他們被蒙古騎兵欺負後,被迫向西逃竄,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歐、亞交界的小亞細亞,當時他們看見兩支軍隊在打仗,其中一支竟然是仇敵蒙古人。03「雷霆」巴耶塞特的得意之作,尼科波利斯之戰進入歐洲的奧斯曼終於讓西歐人見識了穆斯林的厲害,強大的奧斯曼採用了羅馬共和國當年的包容政策,不論任何宗教信仰,只要願意服務奧斯曼,一律予以保護。
  • 世界十大半島,誰戰略價值更大?
    面積大約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向西與非洲的邊界是蘇伊士運河、紅海和曼德海峽。向南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東與伊朗隔波斯灣和阿曼灣相望。阿拉伯半島南北長2240千米,東西寬1200~1900千米,面積322萬平方千米,海拔1200~2500米。
  • 古代史:隋文帝楊堅哭尋良策,巧鬥突厥
    開皇元年的一天早上,在靠近臨渝(今河北省東部)的一段長城上,戍邊的戰上們正在緊張地巡邏,警惕地注視著長城北面。這些天來,一直有消息說,忠於北周的營州刺史高寶寧不願降服楊堅,聯合北方的遊牧民族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準備攻打臨渝鎮。對付突厥,成了隋朝的一個大問題對於突厥,文帝並不陌生。
  • 「希臘人」民族意識是如何形成的?停止動亂遷移後的民族情感結晶
    「希臘人」這一稱呼的形成,是早期「希臘人」南下,在希臘半島上定居,不同族群之間交流日益平凡,經濟上、文化上以及思想上都有了更為緊密的聯繫後,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深厚的民主情感的結晶。「希臘人」的南遷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希臘北部的多利亞人逐漸往南遷移,試圖尋找安全的居所,這時的希臘半島上,並沒有一個強大的統一王國可以阻止北方多利亞人的南遷。遷移而來的人甚至多過原本在此生活的土著名。在多利亞人的南遷浪潮下,希臘半島上原本的土著名卻不得不小亞細亞等地遷移。
  • 聊一聊西遼帝國的定基之戰---卡特萬之戰
    宋遼對峙時期,西域地區最大的王國共有三個,即佛教國高昌和突厥化的伊斯蘭國哈剌汗(即黑汗)、花剌子模。其後哈剌汗分裂為東西兩部,西哈剌汗國和花剌子模國臣服於稱霸西亞的塞爾柱突厥國。馬合木汗稟報說,來自東方的異教徒並未繼續進攻,但國內葛邏祿突厥人發動叛亂,請求聯軍協助進剿。桑賈爾答應了馬合木汗的要求,向葛邏祿人發起進攻,葛邏祿人無力單獨對抗如此強盛的大軍,只得向統治東哈剌汗國的菊爾汗求救——這位菊爾汗,就是馬合木汗所提的來自東方的異教徒,他是一個契丹人,名叫耶律大石。
  • 亞洲15個大半島,中國有三個
    半島三面臨海,北面與遼東半島隔渤海灣相望,東部與韓國隔海相望。 4、雷州半島 馬來半島是東南亞一塊狹長的地帶,半島上有緬甸、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四個國家,最南端的巴來海角亦是歐亞大陸的最南端 ,馬來半島在歷史上曾有"金色半島"之稱,是大陸連接馬來群島的陸路走廊
  • 《王者之戰》發布全球終極預告 12月1日締造傳奇
    雜種、奴隸逆襲終成王  維京英雄締造熱血傳奇「不必再害怕,害怕佩切涅格人即將攻來,黑夜過去便是白晝」,全球版預告以弗拉基米爾的這句獨白開場,其中提及的「佩切涅格人」即是和基輔羅斯有過多次戰爭的突厥遊牧民族,他們殺害了弗拉基米爾的父王。
  • 歐洲南部三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幹半島
    「半島」是指陸地一部分伸入海洋(當然也有一些半島是伸入較大的湖泊中),另一部分與較大陸地相連的地貌形態,半島的三面都被水包圍,僅有一面與陸地相連,一般來說海岸線越曲折漫長,就會形成越多的半島。,由於海岸線較為平直,所以半島數量就很少,非洲東北部的索馬利亞半島是其主要的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