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公元14至15世紀,地中海世界的權力平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以東羅馬帝國的衰落、奧斯曼帝國崛起最為突出。想當年,巴西爾二世的鐵甲聖騎兵和瓦蘭吉衛隊腳踢敘利亞,拳打巴爾幹,簡直是當時地中海世界最霸氣的國家,但現在的東帝國就只剩下君士坦丁堡等幾個孤城了,皇帝儼然成了君士坦丁堡市長,帝國搖搖欲墜。
另一方面,西歐天主教國家的十字軍熱情也逐漸褪去,第一次十字軍還能攻殺到敘利亞、巴勒斯坦,一口氣建立了4個十字軍軍國家,但現在他們連亞洲的門都進不去,當初的4個十字軍國家已經全部歇菜,打著十字軍名號的後來者只能在巴爾幹搞搞搶劫,欺負衰落的東羅馬帝國。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一個強權的衰落必定有另一個強權的崛起,奧斯曼帝國就是地中海新崛起的強權。
02400個流浪漢的建國史
奧斯曼帝國究竟是突厥人還是其他民族的後裔,至今依然眾說紛紜,按照他們自己的傳說,最早的奧斯曼人只有400餘人,他們被蒙古騎兵欺負後,被迫向西逃竄,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歐、亞交界的小亞細亞,當時他們看見兩支軍隊在打仗,其中一支竟然是仇敵蒙古人。
仇人見面自然是分外眼紅,這400個流亡者也不管交戰的另一方是誰,就這麼加入了對方的隊伍,雙方攜手討伐蒙古騎兵。蒙古人本來勝券在握,但400來歷不明的流亡者從天而降,立刻打懵了蒙古人,他們見形勢不妙就逃走了。
戰後,這400流亡者被允許覲見另一支軍隊的指揮官,沒想到對方竟然是羅姆蘇丹國的蘇丹阿拉丁。蘇丹見這400流浪漢非常英勇,便決定收留他們,並將安納託利亞中北部的土地分封給他們,讓他們就在那裡定居。
蘇丹的本意是讓他們擋在東羅馬帝國與羅姆蘇丹國之間,好作為兩國的緩衝,沒想到數年之後,他們的領袖奧斯曼將狹小的土地經營的有聲有色,竟然通過討伐東羅馬帝國,將封地擴大了一倍多。
奧斯曼遂被蘇丹封為「貝伊」,這是伊斯蘭教的一種類似於爵位的稱號,從此,這個由400流浪漢建立的國家被稱為奧斯曼貝伊國,他們自稱奧斯曼人。
一個新生民族的君主往往都比較賢明,奧斯曼人也是這樣,他們的歷代貝伊均任人唯賢、能徵善戰,不知不覺中,奧斯曼人成了小亞細亞中部一個強大的勢力。不久之後,羅姆蘇丹國分裂成了10個小國,奧斯曼人就此獲得了獨立。他們的君主通過擊敗了東羅馬皇帝率領的軍隊,奪取了重鎮布爾薩、尼西亞、尼科米底亞等繁華的城市,基本將東羅馬帝國的亞洲領土吃了個乾乾淨淨,從此貝伊便自稱為蘇丹,奧斯曼帝國就此誕生。
強鄰崛起本來應該讓東羅馬帝國警醒,但他們的皇帝沒事兒就喜歡打內戰,先是孫子打爺爺,後來又是兒子打爸爸,女婿打老丈人,總之東羅馬皇室沒事兒愛搞內戰玩兒。
你說一家人關起門來鬥毆也就算了,沒想到他們還愛請外援,其中歐洲的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加入了一方,亞洲的奧斯曼則加入了另一方。
結果奧斯曼人利用東羅馬皇帝約翰六世的邀請,派兵渡海進入歐洲,看見對方的加利波利城牆因地震而倒塌,於是,本著熱愛勞動的傳統美德,奧斯曼軍隊直接跑到人家的城市裡修房子和城牆,事後一想,「不對啊,這房子是我重修的,不動產權自然也是我的才對。」
於是奧斯曼人就這麼霸佔了東帝國的加利波利,從此在歐洲落地生根。
東羅馬皇帝跑來抗議,結果奧斯曼人假裝聽不懂希臘語,一個勁兒的打哈哈。
東羅馬皇帝:「抗議抗議,加利波利是我的!」
奧斯曼蘇丹:「什麼?感謝感謝,加利波利請拿走。哎呀,看您客氣的。」
03「雷霆」巴耶塞特的得意之作,尼科波利斯之戰
進入歐洲的奧斯曼終於讓西歐人見識了穆斯林的厲害,強大的奧斯曼採用了羅馬共和國當年的包容政策,不論任何宗教信仰,只要願意服務奧斯曼,一律予以保護。於是奧斯曼軍隊變成了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聯合部隊,他們的主力是基督教奴隸組成的禁衛軍,以及突厥人組成的西帕希騎兵。
強大的奧斯曼軍隊先是把東帝國按在地上摩擦,後來又打得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喊爸爸」,一口氣吞併了色雷斯、馬其頓等地,東羅馬帝國、保加利亞、塞爾維亞以及伯羅奔尼撒諸公國均變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附庸,整個巴爾幹除了匈牙利王國,其它地區都併入了奧斯曼人的勢力範圍。
形勢發展的太快,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害怕啊,按著這個趨勢,奧斯曼下一步一定是要過來毆打他的,於是匈牙利急忙請羅馬教皇出來主持公道,這下終於把遠在義大利的教皇給驚動了。
人家教皇一直被人稱為「holy father」,現在可倒好,奧斯曼蘇丹居然也讓人家叫他爸爸,這怎麼能行呢?於是在教皇大人的號召下,西歐的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組成了中世紀歷史上最後一支十字軍,也是規模最強大的一支十字軍。
公元1396年,一支龐大的基督教十字軍突然出現在奧斯曼帝國的邊境,其中以6萬匈牙利軍隊為主力,還包括1萬法蘭西騎士,6000德意志騎士,1萬瓦拉幾亞軍隊,以及15000來自西班牙、英格蘭、波蘭、波西米亞、義大利的志願軍,和威尼斯、熱那亞、醫院騎士團提供海上艦隊,再加上人數眾多的隨軍僕從,十字軍總兵力超過了10萬人。
西歐的10萬大軍於當年6月跨過邊境,包圍了奧斯曼帝國的尼科波利斯。奧斯曼當時的蘇丹名叫巴耶塞特,這傢伙性格暴躁、喜怒無常,人稱「雷霆」,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人家的特點就是快、準、狠。「雷霆」巴耶塞特一世立即率領兵力相當的奧斯曼軍隊前去解圍,尼科波利斯之戰由此爆發。
這場規模龐大的決戰非常搞笑,為什麼呢?因為西歐十字軍壓根兒沒把人家「雷霆」巴耶塞特放在眼裡,特別是法蘭西人整天喝著波爾多的紅酒、吃著5分熟的牛排,瞧著頭戴高帽、鬍子老長的奧斯曼人,就覺得對方是一群鄉巴佬,於是根本不考慮什麼戰略、戰術,一開戰就帶著重騎兵發動了衝鋒。
「雷霆」巴耶塞特可不敢大意,他將軍隊駐紮在山頂,用弓騎兵不斷射擊法蘭西騎士,但就是不跟他們肉搏,氣得法蘭西人嗷嗷直叫,這些法國紳士哪受過這氣,穿著全身板甲就朝山上衝,奧斯曼人一看,「好傢夥,不愧是吃牛肉的主兒,體力就是棒。」
於是人家奧斯曼人又默默地朝山上移動了一段距離,法蘭西騎士就只能繼續往山上爬。等到他們終於到山頂時,已經累得人仰馬翻、氣喘籲籲、前言不搭後語。結果可想而知,「雷霆」巴耶塞特埋伏在兩側的伏兵突然殺出,把法蘭西老爺都包了餃子。
山下的匈牙利等軍隊一看不對,趕緊也朝山上衝,想著要把法國朋友救出來,哪知道才到山腰,他們的兩側也殺出不少伏兵,其中還有塞爾維亞人的軍隊,這些匈牙利等國的軍隊也被包了餃子,國王西吉斯蒙德等貴族趕緊下山逃跑,邊跑還邊對法國朋友喊道:「老婆喊回家吃飯,小弟先走了,有事兒回頭聯繫哈。」
西歐的10萬十字軍就這麼敗亡於尼科波利斯,大量的普通士兵被屠殺,貴族則被俘虜了賣錢,從此西歐再也不敢找奧斯曼帝國的麻煩了。這個「雷聲大雨點小」的十字軍被稱為「尼科波利斯十字軍」。
此戰奠定了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的霸主地位。
04當雷霆1.0遇到了閃電2.0,安卡拉之戰
尼科波利斯之戰讓「雷霆」巴耶塞特聲威大振,但也讓他自信心爆棚,每當他照鏡子時,就覺得自己有九塊腹肌,誰都不是他的對手。這種狀態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哎喲,膨脹了」。
此後,「雷霆」巴耶塞特又繼續擴張領土,滅掉了不少同為穆斯林的小國,這些國家的君主和著被打得鼻青臉腫的西歐諸侯們,一起跑到更東方的中亞求援,那裡又一個新崛起的國家: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的君主名叫帖木兒,別看人家個子不高,腳還有點坡,但人家是個狠角色,平時一言不發,瞅誰不順眼就是一頓胖揍,這傢伙白手起家,從印度打到波斯,從波斯打到俄羅斯,數十年後,帖木兒建立了一個從印度到波斯的龐大帝國,他們的軍隊以騎兵為主,據說有多達14萬騎兵,還有一些戰象特種兵,絕對是boss級別的角色。
可人家「雷霆」巴耶塞特不是膨脹了嗎?10萬十字軍不是被輕易端了嗎?覺得這個跛腳的傢伙根本不夠看,帖木兒帝國就成了雷霆挑釁的下一個目標。於是乎,奧斯曼軍隊首先消滅了帖木兒的小弟,錫瓦斯的土庫曼小國。
「哎呀,打狗還得看主人,你奧斯曼找事兒是不是?」
帖木兒哪受過這氣,本來還覺得大家都信安拉,可以和睦共處,但現在不同了,帖木兒立刻帶著14萬大軍進攻小亞細亞,幾天就收復了錫瓦斯,還大肆破壞奧斯曼帝國的城市和村莊。「雷霆」巴耶塞特這時也沒意識到自己的「膨脹」,心想著正好收拾一下帖木兒帝國。
奧斯曼帝國就此集結了10萬主力,包括塞爾維亞附庸軍,以及突厥重騎兵、蒙古弓騎兵、基督禁衛軍等。巴耶塞特再次發揮了他的「雷霆」屬性,立刻率兵抵達了小亞細亞中部的安卡拉。他的將軍建議就地修建防禦工事,等帖木兒來了以逸待勞。
可人家巴耶塞特不幹啊,畢竟蘇丹名字叫雷霆、閃電什麼的,怎麼能當縮頭烏龜呢?於是他率領主力大軍前去找帖木兒決戰。然而帖木兒都是騎兵,機動力遠在奧斯曼人之上,巴耶塞特的斥候根本弄不清楚帖木兒在哪裡,連個影子都沒看見,這帖木兒才是真正的「雷霆」、「閃電」啊,簡直是2.0升級版嘛。
帖木兒帶著14萬騎兵先是南下攻克了開塞利,又繞著奧斯曼軍隊突襲了後方的安卡拉,整個操作就是一戰略移動的高手。巴耶塞特這才發現繞了一個大圈,帖木兒竟然跑到了安卡拉,合著自己白跑了一趟,早知道就留在安卡拉以逸待勞了。
等巴耶塞特回到安卡拉時才發現,自己的軍營已經被帖木兒霸佔了,水源也被對方切斷了,沒辦法,又累又饑渴的巴耶塞特只能發動決戰,安卡拉之戰就此爆發。
這一戰印證了那句老話,「得意之時莫癲狂,一山還有一山高」。
決戰一打響,帖木兒就指著巴耶塞特的鼻子罵:「你個偽穆斯林,成天帶著基督徒打仗,還自稱是為了安拉,今天就要讓你看看伊斯蘭教軍隊的厲害。」
話音剛落,奧斯曼軍中的蒙古騎兵一想,「咦,別說,還真是,巴耶塞特的軍隊基督徒是主力啊,我們跟著他們打穆斯林,不是自相殘殺了嗎?」
於是四分之一的奧斯曼軍隊直接投降了帖木兒,戰場兵力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巴耶塞特那個膨脹啊,根本不管那麼多,還是下令發動進攻,結果可想而知,他的左翼主力在損失了15000人後逃跑了,右翼的塞爾維亞附庸軍一看形勢不對,趕緊也跑了,就剩下自己的禁衛軍還在死戰。最後巴耶塞特的禁衛軍全部陣亡,自己則被圍在一個小山上,成了帖木兒的俘虜。
戰後,巴耶塞特被丟到籠子裡帶走了,他的兒子都投降了帖木兒,塞爾維亞妻子成了帖木兒的奴隸,當著巴耶塞特的面被扒光了衣服,專門在宴會上斟酒。心理和身體倍受折磨的巴耶塞特在幾個月後自殺了。
帖木兒的軍隊隨後大舉攻打小亞細亞,奪取了奧斯曼帝國的都城布爾薩,他們的軍隊在整個小亞細亞肆掠,奧斯曼帝國就此遭到重創,蘇丹的王子們非但不報仇還自己打起內戰,最終分裂成了幾個國家。
05後續的故事
所以說「得意之時莫癲狂」,越是成功就越要謹慎,奧斯曼帝國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我膨脹的後果,如果「雷霆」巴耶塞特沒有草率挑釁帖木爾,也許奧斯曼帝國就不會在那個時候分裂,可惜雷霆過於膨脹了。
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後來的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充分吸取了父親失敗的教訓,通過勵精圖治、臥薪嘗膽,謹慎小心的擴張領土,終於重新統一了奧斯曼帝國,並讓國家變得更加強大,最終吞併巴爾幹地區,消滅了東羅馬帝國,建立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總面積達550萬平方公裡的龐大帝國。
(我是威言曉史,原創不易,你的關注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