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希臘,並沒有「希臘人」這一叫法,當時的希臘人還只是各地區以部落為群體來為自己命名的族群。所以當時的國家皆也不同的名字來稱呼他們。「希臘人」這一稱呼的形成,是早期「希臘人」南下,在希臘半島上定居,不同族群之間交流日益平凡,經濟上、文化上以及思想上都有了更為緊密的聯繫後,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深厚的民主情感的結晶。
「希臘人」的南遷
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希臘北部的多利亞人逐漸往南遷移,試圖尋找安全的居所,這時的希臘半島上,並沒有一個強大的統一王國可以阻止北方多利亞人的南遷。遷移而來的人甚至多過原本在此生活的土著名。在多利亞人的南遷浪潮下,希臘半島上原本的土著名卻不得不小亞細亞等地遷移。
本土居民的東移,也將他們的文明代到了小亞細亞半島,因此,在小亞細亞已經率先進入文明的門檻時,希臘本土卻又回到了軍事民主時代。
經過長期的動蕩,到公元前1000左右,「希臘人」各部族在愛琴海世界的分布狀況終於確定下來。愛奧尼亞人定居在希臘半島中部的阿提卡地區、小亞細亞西海岸和中部地區,阿卡亞人居住在南希臘的阿哥利亞和阿卡亞地區;多利亞人主要居住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小亞細亞西南海岸及愛琴海南部諸島嶼上……希臘半島最北側是馬其頓人。古希臘人的地裡範圍和居民概貌初步形成。
史實與傳說
民族大遷移告一段落後,希臘各部逐漸過上了定居的生活,但此時的希臘人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意識,「希臘人」這個概念還沒有形成。各地區依然是以部落為群體來為自己命名。
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在談到早期希臘人時,也說到:
「在特洛伊戰爭以前,我們沒有關於整個希臘共同行動想記載。當然,我認為這個時候,整個國家甚至還沒有叫做希臘的。」
在希臘的神話傳說中,關於希臘人民主意識的產生主要源於一個叫「希倫」是英雄人物。希倫是普羅米修斯的兒子,為人類盜取來了至關重要的火種,因而被囚禁起來,後來人們一起合力把他給救了出來。在此之前,「希臘」的名稱都沒有,而是「皮拉斯基」的名號在當時的希臘人中佔主要。希倫和他的兒子在泰俄提斯的勢力增長後,以同盟者的身份被邀請到其他國家,這些國家和希倫家族產生了關係,便各自稱為「希倫人」。關於希倫的神話版本各不相同,但主要意思在大體上都是一致的,即確認希倫是希臘人共同的祖先。
民族情感的結晶——希臘民族
在古希臘人的傳說中,因為希倫是人們共同的祖先,所以形成了「希臘人」的稱呼。事實上,希臘人形成統一的民族意識,是在希臘經濟、政治、思想意識等多種因素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培養起來的民族情感的結晶。
希臘地區相連的經濟政治公元前8世紀到6世紀,奴隸制經濟在希臘地區普遍被確立並得到發展,希臘地區逐漸形成了以奴隸制生產方式為基礎的共同的經濟關係,這種經歷聯繫打破原先的氏族和部落之間相互獨立的經濟狀態。經濟聯繫的建立,又為人們擁有共同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宗教信仰創造了良好的開端。經濟制度的完善帶來的是希臘人內部之間的階級分化,形成了奴隸與奴隸主兩大對抗階級,這種階級關係逐漸超越了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部落關係。
雖然希臘城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希臘各邦之間的交流,但個邦之間也有著共同的政治需要與殖民利益需求,從而使得各邦產生結盟或是對立關係,這種結盟與對立關係與此前因為血緣親疏為依據的關係不同。當他們面臨共同的敵人時,更能夠團結在一起。
這樣,早期希臘人在長期共同經濟、政治關係的影響下,逐漸打破部落血緣的界限,形成了統一的希臘民族。
共同的宗教信仰與宗教活動伴隨著「希臘人」這一統意識的確立,在思想領域中也開始擯棄各部落原本五花八門的原始宗教,創造出希臘人共同的祖先,將希臘人所信仰的神的譜系系統化,規範化,形成希臘民族神。通過神話故事,希臘人便不希倫視為各族共同的祖先,而他們都是希倫的後代。
同系統的宗教信仰的誕生意味著各族之間的宗教活動也會產生聯系,希臘人的宗教慶典出現了「共同化」的特點。最為著名的有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全希臘人的慶典活動,在希臘人的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結語
綜上,古希臘時期,「希臘人」這一民族意識的誕生,發生在希臘人與希臘地區定居後,由於經濟的發展,希臘各部落在貿易中形成了有共同經濟基礎的奴隸制;經濟基礎的變化帶來了希臘各部落之間的階級分化,從而形成了奴隸與奴隸者兩大對立階;這種階級關係超越了原本的氏族部落關係,從而在政治上產生了共同需要,打破部落之間的部族壁壘,形成統一的希臘民族。
參考資料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