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人」民族意識是如何形成的?停止動亂遷移後的民族情感結晶

2020-11-29 阿森侃史

在早期希臘,並沒有「希臘人」這一叫法,當時的希臘人還只是各地區以部落為群體來為自己命名的族群。所以當時的國家皆也不同的名字來稱呼他們。「希臘人」這一稱呼的形成,是早期「希臘人」南下,在希臘半島上定居,不同族群之間交流日益平凡,經濟上、文化上以及思想上都有了更為緊密的聯繫後,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深厚的民主情感的結晶。

「希臘人」的南遷

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希臘北部的多利亞人逐漸往南遷移,試圖尋找安全的居所,這時的希臘半島上,並沒有一個強大的統一王國可以阻止北方多利亞人的南遷。遷移而來的人甚至多過原本在此生活的土著名。在多利亞人的南遷浪潮下,希臘半島上原本的土著名卻不得不小亞細亞等地遷移。

本土居民的東移,也將他們的文明代到了小亞細亞半島,因此,在小亞細亞已經率先進入文明的門檻時,希臘本土卻又回到了軍事民主時代。

經過長期的動蕩,到公元前1000左右,「希臘人」各部族在愛琴海世界的分布狀況終於確定下來。愛奧尼亞人定居在希臘半島中部的阿提卡地區、小亞細亞西海岸和中部地區,阿卡亞人居住在南希臘的阿哥利亞和阿卡亞地區;多利亞人主要居住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小亞細亞西南海岸及愛琴海南部諸島嶼上……希臘半島最北側是馬其頓人。古希臘人的地裡範圍和居民概貌初步形成。

史實與傳說

民族大遷移告一段落後,希臘各部逐漸過上了定居的生活,但此時的希臘人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意識,「希臘人」這個概念還沒有形成。各地區依然是以部落為群體來為自己命名。

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在談到早期希臘人時,也說到:

「在特洛伊戰爭以前,我們沒有關於整個希臘共同行動想記載。當然,我認為這個時候,整個國家甚至還沒有叫做希臘的。」

在希臘的神話傳說中,關於希臘人民主意識的產生主要源於一個叫「希倫」是英雄人物。希倫是普羅米修斯的兒子,為人類盜取來了至關重要的火種,因而被囚禁起來,後來人們一起合力把他給救了出來。在此之前,「希臘」的名稱都沒有,而是「皮拉斯基」的名號在當時的希臘人中佔主要。希倫和他的兒子在泰俄提斯的勢力增長後,以同盟者的身份被邀請到其他國家,這些國家和希倫家族產生了關係,便各自稱為「希倫人」。關於希倫的神話版本各不相同,但主要意思在大體上都是一致的,即確認希倫是希臘人共同的祖先。

民族情感的結晶——希臘民族

在古希臘人的傳說中,因為希倫是人們共同的祖先,所以形成了「希臘人」的稱呼。事實上,希臘人形成統一的民族意識,是在希臘經濟、政治、思想意識等多種因素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培養起來的民族情感的結晶。

希臘地區相連的經濟政治公元前8世紀到6世紀,奴隸制經濟在希臘地區普遍被確立並得到發展,希臘地區逐漸形成了以奴隸制生產方式為基礎的共同的經濟關係,這種經歷聯繫打破原先的氏族和部落之間相互獨立的經濟狀態。經濟聯繫的建立,又為人們擁有共同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宗教信仰創造了良好的開端。經濟制度的完善帶來的是希臘人內部之間的階級分化,形成了奴隸與奴隸主兩大對抗階級,這種階級關係逐漸超越了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部落關係。

雖然希臘城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希臘各邦之間的交流,但個邦之間也有著共同的政治需要與殖民利益需求,從而使得各邦產生結盟或是對立關係,這種結盟與對立關係與此前因為血緣親疏為依據的關係不同。當他們面臨共同的敵人時,更能夠團結在一起。

這樣,早期希臘人在長期共同經濟、政治關係的影響下,逐漸打破部落血緣的界限,形成了統一的希臘民族。

共同的宗教信仰與宗教活動伴隨著「希臘人」這一統意識的確立,在思想領域中也開始擯棄各部落原本五花八門的原始宗教,創造出希臘人共同的祖先,將希臘人所信仰的神的譜系系統化,規範化,形成希臘民族神。通過神話故事,希臘人便不希倫視為各族共同的祖先,而他們都是希倫的後代。

同系統的宗教信仰的誕生意味著各族之間的宗教活動也會產生聯,希臘人的宗教慶典出現了「共同化」的特點。最為著名的有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全希臘人的慶典活動,在希臘人的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結語

綜上,古希臘時期,「希臘人」這一民族意識的誕生,發生在希臘人與希臘地區定居後,由於經濟的發展,希臘各部落在貿易中形成了有共同經濟基礎的奴隸制;經濟基礎的變化帶來了希臘各部落之間的階級分化,從而形成了奴隸與奴隸者兩大對立階;這種階級關係超越了原本的氏族部落關係,從而在政治上產生了共同需要,打破部落之間的部族壁壘,形成統一的希臘民族。

參考資料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相關焦點

  • 「民族成就國家」:論民族意識的形成促進國家擴張!
    二:民族意識的實例:法蘭西與蒙古法國的民族意識形成較晚,但更為典型。在中世紀早期加洛林王朝瓦解後,法國地區即陷入長期的分裂割據狀態。法蘭西王國所屬的公爵、伯爵大多各自為政,周邊也分布著大量的獨立國家。法國民族意識真正形成的時期應當是14—15世紀的百年戰爭,尤其是聖女貞德出現之後的一段時期。
  • 宋人的「國族意識」是如何形成的?
    按: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民族主義(nationalism)被認為是西方主導的現代性敘事的組成部分之一,是19世紀國際體系形成後的產物。為此,歷史學家、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有過諸多論述,其中影響力最廣的是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想像的共同體」理論。
  • 東方與希臘羅馬都是農業民族!
    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尤其是秦國的新都鹹陽成為四海八方商人貿易的匯聚地。並且在統一中國以後,秦始皇將六國十萬多戶富戶遷移到關中地區。如果這些富戶僅僅是因為有土地才變富的話,那麼遷移到關中地區,他們的土地跟他們是完全割裂的。他們還會富有嗎? 實際的情況是,這些人大多都是在地方擁有土地,又從事商品貿易而發家致富的人。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理論若干問題研究述評
    自從史達林民族定義誕生以來,很多人都把它奉為馬克思主義關於民族的經典定義,因此在我國學術界一直佔居主導地位。但是對它的探討和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如上所述,史達林民族定義產生後,既有人持肯定態度,也有人持否定態度,還有人主張應對之進行討論、修訂、補充和完善。前兩種觀點都有點走極端的嫌疑,後一種觀點較容易為多數人所接受。
  • 羅馬徵服希臘,「一國兩語」構建羅馬人的文化和民族認同
    最初對於羅馬史的記載幾乎純粹依賴於希臘史學家的世界史意識和如實記錄的責任心。儘管作為一個部族,古羅馬有自己的記事官,但那些原始的記載早已泯滅於歷史長河之中。而作為重視軍事與政治制度的古板的羅馬人,我們不能奢求他們同時珍愛那時以傳說為主的歷史記載,同時,戎馬倥傯之間,要保留下來也是難事。早在希羅多德時,羅馬的歷史就零星地以希臘文的形式保存下來。
  • 山嶽文化的認同與民族精神的紐帶
    [11]民族文化是本民族在生產、交往及各種實踐活動中長期發展、不斷積澱的結晶,是該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山嶽文化及其香會活動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行為儀式在中國人心裡佔據了十分特殊的地位,它是一種較為典型的民間集體性儀式活動,它蘊含著的民間信仰很容易把民眾聚集起來,構築起強大的群體意識和集體行為。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它延綿千年而傳承至今,它擁有著共同的神話背景、民間信仰,以及象徵文化。
  • 任劍濤: 如何保證民族向心力始終大於離心力?
    原標題:任劍濤: 如何保證民族向心力始終大於離心力?| 文化縱橫[導讀]作者認為,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作為實體長期存續,是因為吾國吾民之向心力大於離心力。但凝聚-崩解的微妙平衡始終處於連續變動之中,在現代條件下,如何保證民族向心力始終大於離心力,是一個不容片刻忽視的問題。本文指出,國家高層權力與基層社會之間的制度性張力是影響民族凝聚力強弱變化的根源所在。
  • 以民族認同感為基礎,新教運動如何讓英格蘭君王成為國家的中心?
    作為資本主義發展先驅的英格蘭也爆發了新教運動,新教運動的爆發推動了新的信仰的形成,獨特的民族精神在這段時期被塑造出來。英格蘭最終擺脫了外來羅馬教會的控制,演變為一個擁有新教英格蘭民族,民族情感與民族意識增強、民族身份的認同意識也不斷的強化。
  • 林紅:族群民族主義的復歸與民族國家的選擇
    然而,民族國家與全球化雖然同為現代性政治的產物,但始終衝突碰撞,民族國家自誕生之初就面臨全球化的圍困與衝擊,因全球化刺激而復興的族群民族主義不斷消解和破壞國家認同和公民身份認同。族群民族主義是民族國家成長中的文化與歷史元素,它提供了由血統、情感或文化凝聚的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國家忠誠和國家認同的基礎,在國家的領土性制度性框架之中發揮作用。
  •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影響,這個民族形成了以武立國的習俗
    契丹騎射習俗的形成,究其根源與其所處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正是因為這種特定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契丹人以畜牧射獵為業,同時也培養了契丹人諸多的優秀軍人品質。因此說,地理環境是契丹騎射習俗和騎兵軍事素養形成的天然因素。
  • 【共有家園】民族國家認同與中華民族凝聚力問題研究
    如以中國人與本省/直轄市進行區分,考察我國公民對哪一種身份具有更強的認同感,70.53%的公眾表示「首先把自己看作一個中國人」,只有29.47%的公眾表示「首先把自己看作本省/直轄市人」。在多民族國家中,每一個成員在保有各自民族認同的同時,都把國家作為自身最高的認同和歸屬對象,並以此作為自身情感信念、義務責任和行為規範的最高來源,這是民族國家認同關係的理想狀態。
  • 英國人天生是海洋民族嗎?
    自亨利八世創建海軍委員會後,歷代英王並不特別熱心,只有詹姆斯二世和威廉四世喜愛大海,而前者還在光榮革命中被推翻了。若非為了打敗西班牙,伊莉莎白一世不會資助海盜德雷克。她像榨乾檸檬汁那樣榨取海軍,金獅號的叛亂海員憤恨道:「我們為陛下繳納津貼,陛下卻視我們為豬狗。」說到底,海軍對於國王政府而言只是工具,英國人並非天生的海洋民族。
  • 世界上最矮的民族,特瓦族俾格米人,非洲最原始的民族
    世界上有最高的民族,那麼,自然就有世界上最矮的民族。你知道世界上最矮的民族是哪個嗎?今天小編將帶你一起來看一看,世界上最矮的民族。特瓦族俾格米人是非洲最原始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熱帶雨林中。他們屬南方古猿--赤道人種的一個特殊支系,也稱"尼格利羅人",即"矮小黑人"之意。
  • 審視東南亞民族關係
    當今世界愈見凸顯的民族問題對冷戰後的國際關係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在有著約5億人口的東南亞11國中,生活著約300個民族。東南亞各國間及國家內部複雜的民族關係導致該地區成為世界民族矛盾最為突出的地區之一。
  • 希特勒宣稱的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雅利安人真的是優於其他民族嗎?
    後納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將北歐五國以及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等地區的金髮碧眼的日耳曼人定義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實際上兩者毫無關係,相距甚遠。   納粹認為古代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應該:長顱窄面,金髮碧眼,眼間距小,智力超群,體質極佳,為世界上最為高貴的種族。實際上古代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應為:黑髮褐眸。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各國將士,是否有國家和民族意識?
    他們之所以從軍,是接到動員令,階級意識使然,不會想太多。英國的狀況稍微不一樣,他們每個軍團都有獨特的性格,而且地域認同感非常強烈,像蘇格蘭兵團堅持穿裙子打仗,直到發現穿裙子打仗死傷實在太巨才停止。英軍的戰鬥意識,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傳媒的影響,深信德國在比利時燒殺擄掠,斬斷孕婦手腳、殺害襁褓中的嬰兒,使得德軍被俘虜後的下場都很慘。
  • 王曉朝:希臘人對本民族文化,也曾產生過疑惑
    《希臘哲學史》1-4卷,總計6518頁,是汪子嵩先生負責主持撰寫、三代學人共同奮鬥28個年頭完成的 據我個人估計,我們全國現在有了一百多人的研究隊伍在從事古希臘哲學的研究,我們已經將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古希臘羅馬哲學原典譯成了中文,一些最重要的哲學原典還有了好幾個譯本。我們深信,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們這些人文科學的研究者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武之地。因為哲學研究不是單純的發掘資料,還涉及到理論詮釋和創造。
  • 俄羅斯史詩《伊戈爾遠徵記》|民族危機感,並非來自於強敵和神意
    一 英雄與民族之間的關係英雄史詩的形成早在古羅馬、古希臘時代就以形成,比如記錄蘇美爾王朝的《吉爾迦美什史詩》,記錄羅馬帝國開國之君的《埃涅阿斯紀 》,北歐的文學經典《埃達》。因為你們已以自己的動亂開始把邪惡的敵人引向俄羅斯的國土,引向符謝斯拉夫的財寶。要知道,正是由於你們的內訌,暴力才從波洛韋茨人的土地上襲來!」12世紀的俄羅斯,正是羅斯各個公國林立,相互攻擊、殘殺的時代。伊戈爾為了消除公國的外敵——盤踞在黑海沿河的波洛夫人,率軍徵伐。
  • 基督教與希臘︱君士坦丁堡淪陷後的希臘人與東正教會
    「上品」的希臘男孩中有一部分會被送到專門學校接受最優良的教育,成年後在帝國行政系統中擔任要職,以幫助蘇丹制衡奧斯曼的貴族們。但更多的希臘男孩並沒有這麼好的命運,未成年的他們必須對奧斯曼主人惟命是從,很多時候成了苦力,生活條件悲慘如牛馬。
  • 被遺忘的民族:哈米特人,具有「白人」的形態的非洲人
    關於這些人在非洲的起源問題,和尼格羅人同樣地不可知。也正如尼格羅人一樣,他們也可能最初出現在非洲,也可能最初出現在亞洲,後來才遷移到了非洲。這純粹是一種猜想。L.S.B.李奇博士認為,尼格羅人是繼哈米特人之後來到東非的。由於他是一位權威的非洲人種學家,對於他的這種假定應給以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