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勞動力廉價,為何卻不能成為「世界工廠」?
網絡上總有一種聲音,認為印度很厲害云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不要低估印度,真實實力超出你的想像,這些人往往被稱之為「印吹」。其實,「印吹」吹的並無道理。印度是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區域大國,在世界上也是有一定話語權的。倘若因為網絡段子而輕視印度,這也確實是不負責任。其實,印度的製造業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國家。就印度的人口實力而言,總人數為13.24億,僅次於中國,勞動力極為廉價。因而,就有不少人認為印度的人口紅利還是很明顯的,能不能成為「世界工廠」?
其實,印度自立國以來,就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從時間線上來看,印度和中國都是同一個起點,並且底子還是相當不錯的。然而,七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可印度的製造業卻是不溫不火。不溫不火不代表印度的製造業實力不濟,特別是在人口紅利上還是很有優勢的,這一點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實事求是地講,人口基數大就不代表一定能夠成為「世界工廠」。
首先,印度沒有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印度獨立之後,英國確實是留下了一系列的工業遺產,單單鐵路裡程,早在1909年就突破了5萬公裡。然而,印度並沒有及時抓住發展機遇,而是一味地吃老本。特別是印度「國父」甘地,竟然在獨立之後拒絕工業化,一味的扶持手工業、農業、小農經濟等措施,令印度錯過了發展機遇。儘管甘地去世後,思想依舊影響深遠。當印度發展到一定體量之後迫切需要工業體系的時候,為時晚矣。時至今日,印度依舊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工業體系,最為明顯的就是印度的國防軍事嚴重依賴外購。
其次,印度人口素質不行,難以支撐起製造業。以印度的十年義務教育為例,大部分農村人和低種姓是很難入學的。印度四年級和五年級入學率不足60%,五到八年級輟學率更是高達50%。要想成為「世界工廠」,並且在製造業上有起色,不僅僅是人多就行,人口素質是非常關鍵的一環。特別是製造業對於人工智慧要求極高,文化素質不達標對於製造業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此外,印度的種族問題依舊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儘管印度從法律層面上解決了種族問題,可實際情況下,種族問題愈演愈烈。印度有大大小小200多個民族,,使用著1652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
最後,印度式民主,決定其難以集中力量幹大事。2009年印度大選,竟然跑出來了1000多個政黨。因而,印度也自稱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其實,印度式民主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解決問題。最典型的就是印度造航母,從2005年開始造航母,一直到現在都沒個下文。這就充分暴露了,印度式民主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加之,印度中央政府缺乏強大的凝聚力,地方各邦又不聽號令,想要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實在是任重道遠,更別說成為「世界工廠」了。
(本文由神都網原創,謝絕轉載。圖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