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中國「小年」,長城汽車收購通用汽車印度工廠的消息刷屏朋友圈。
官方消息稱,長城汽車與通用汽車雙方已就收購通用汽車印度塔裡岡工廠達成協議,並籤署投資意向書,包括塔裡岡工廠在內的通用汽車印度公司將移交給長城汽車。
「這筆交易將為長城汽車進入印度市場奠定重要基礎」,長城汽車戰略副總裁劉向上表示,印度市場潛力大,經濟增長迅速,投資環境好,進軍印度市場是長城汽車全球化戰略的重要布局。
在俄羅斯圖拉獨資工廠竣工投產7個月後,再度收購通用汽車印度塔裡岡工廠——長城汽車國際化戰略推進速度越來越快。
對收購通用汽車印度塔裡岡工廠,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稱,此時完成對通用汽車塔利岡工廠收購,將使長城汽車「印度計劃」大幅度提速,「相比於新建一家工廠,至少縮短了一年多時間」。他還表示,按照這一進度,長城汽車印度工廠將有望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投入生產。
為何是印度
最新數據顯示,1-11月印度汽車市場累計銷量僅為270萬輛。在印度市場,外資品牌的鈴木、現代、日產以及起亞佔據著不小的市場份額,且以價格低廉的小型車為主。
不過,自2019年上半年,受印度私人金融問題的影響,以及印度地方經濟的惡化,印度的汽車工業正在經歷20年最嚴重的衰退。
數據顯示,2019年1-6月,受全球整體經濟下行趨勢影響,印度汽車市場累計完成銷量155.7萬輛,同比下滑10.3%。受市場下滑的影響,印度的主要汽車製造商也相應的以停產或者是降低產量來應對疲軟的銷售。
不過,印度汽車市場的「現狀」對長城汽車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此時恰好是抄底當地「生產資料「的最好時機。不同於處於衰敗期的發達國家汽車市場的是,印度市場顯然有著更大的可發掘潛力——汽車市場的困境只是暫時性或者說短暫的。
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人口已超過13.5億,而且有望在未來數年內實現對中國的超越——巨大的人口基數將會為未來的印度帶來巨大的人口紅利。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印度的GDP在過去幾年裡也同樣保持了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在2018年全年,印度的GDP達到了27263億美元。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人均GDP與汽車消費存在的正比關係看。就拿中國來說,2008年中國人年GDP為3468美元,2018年則達到9770美元——在十年時間裡,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也從剛剛過千萬,躍升至2018年的2800多萬輛。從這個角度上說,印度未來汽車市場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
從汽車行業與友商戰略看,也都對印度市場展現出積極的「興趣」。比如,日本鈴木相繼退出北美、中國市場而押寶印度市場就可見一斑。而且毫無疑問的是,面對全球經濟的新形勢以及印度市場的特性,價格更為低廉、更具性價比的產品仍將有巨大發展空間。
去年6月俄羅斯圖拉工廠軍工投產,長城汽車魏建軍在俄羅斯莫斯科接受車文驛採訪時表示,長城汽車的國際化是以全球重點的九個市場來策劃實施的。
顯然,從長城汽車緊鑼密鼓的國際化戰略推進看,輻射歐洲的俄羅斯與人口超過13億的印度是要率先「拿下」兩個市場。
前景如何
從產業規模上看,印度的汽車工業體系具備完善的汽車零部件生產體系——鈴木、福特、大眾、豐田、現代等全球化汽車企業多年來在印度市場的耕耘,讓印度的汽車工業形成了一個完備的生產體系。
這對於長城汽車而言,這將會大幅度的降低未來在印度當地投產的生產成本,並大幅度的提升當地投產車型的國產化率。與此同時,印度的汽車產業體系也實現了本土化開發的能力,比如說,這輛大眾Ameo,就是印度本土化開發的產品。
從產品的角度看,廉價車在印度市場的銷量中佔據了大頭。廉價車是各大汽車企業針對第三世界國家市場的需求所推出的一個特定的產品品類。
相比於我們所熟悉的汽車產品,在第三世界國家銷售的廉價車產品會更加強調可見的產品力呈現,比如說在有限的車身尺寸下更大的內部空間,以及更高的離地間隙等等。而在裝備、設計感的層面上則一切從簡。
以長城汽車目前在國內市場的運行情況來看,很顯然長城汽車已經進入到了一個低成本的企業運行階段。低成本的運行方式對於以廉價車為主的印度市場而言,極具優勢。
在低成本的優勢下,長城汽車也就完全可以在價格相近的情況下,用更高級別的產品來顛覆現在印度市場的廉價車認知。從產品上來說,品質上所形成的差異化與更高級感,將是構成長城汽車立足印度市場的第一步。
從市場角度來看,目前印度最大的汽車生產企業為Maruti Suzuki。在去年12月,Maruti Suzuki就完成了124375輛的銷量,這一銷售數據已經超過了位列其後的塔塔、馬辛德拉、現代、豐田銷量的總和。
Maruti Suzuki的成功之處在於,其在印度市場提供了全品類的廉價車序列,比如說,在去年登場的Ertiga目前在印度市場就處於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而這一類車型,恰好是長城目前的產品序列中欠缺的。
隨著對通用汽車印度工廠的收購,長城汽車在印度已經完全形成「研發+生產製造」布局。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長城汽車在印度進行獨立本土化產品的研發將是大概率事件。
從2019年開始,長城汽車開始逐步呈現出一家國際化大型汽車企業的樣子。先是在2019年的上海國際車展上高調的展出了旗下全系的零部件產業體系,並正式對外「接單」。
隨後,俄羅斯圖拉州工廠也在6月正式投產,首款在圖拉工廠下線的哈弗F7自上市之後受到當地市場的一致好評,同時,也成功地將哈弗品牌的品牌溢價進行了提升。
在印度市場的「動作」,很顯然將會為長城汽車的全球市場布局提供一個堅實基礎。這一步一腳印的走法,相比幾年前其他本土品牌低質量出口方式,穩妥得多,也有前景得多。
眾所周知,打造一個外向型的產業體系,才是中國本土汽車產業真正做大做強的標誌。而實現外向型的產業體系,前提一定是中國本土品牌的走出去,而且還是高品質的走出去。還好,從長城汽車國際化步伐來看,方向對了,路子也對了。
寫在後面
2016年,長城汽車銷量率先突破百萬輛,魏建軍提出,未來五年哈弗品牌SUV的年銷量將達到200萬輛,並成為全球第三大專業SUV品牌。儘管中國已經連續10年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但依靠中國市場以及出口去實現這個目標,還是有著一定難度的。
但在國際化戰略推進下,尤其是在俄羅斯以及印度這樣極具潛力的市場進行布局,則能很好助力長城汽車戰略目標的實現。
不過,與國內市場相比,參與到全球競爭中,收益可觀,但風險與壓力同樣存在。於是,這也讓長城汽車清醒地認識到,在國際化戰略的推進中,發展模式的選擇很關鍵。
此前,對「自己說了算」模式還是「買買買」模式,魏建軍就表示,收購或者購買品牌,可遇不可求的事兒,但最重要的是,先把我們的自己的事情做好。碰到好的,有機會談一談,沒機會,專注於我們自身的品牌。
而從2019年俄羅斯獨資建廠到2020年開年收購通用汽車印度工廠,長城汽車國際化戰略也印證著魏建軍的行事風格——凡事不取巧、一切踏踏實實地幹。
註: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