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界!浙大學生暑假在海南抓了只蟲,還和「鎮院之寶」有關!

2021-01-10 環球網

暑假期間,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大二的42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習:在海南島用半個月的時間,捕捉5000餘只昆蟲並製做標本。

為了抓到種類豐富的昆蟲,學生們白天在野外山林進行昆蟲採集,晚上還要在住地附近輪流值班,通宵作業。

一些稀奇古怪的蟲子也成為同學們的囊中之物:能夠用腳「紡絲」的足絲蟻,酷似葉子的翔葉(音xiū),比臉還大的烏桕(音ji)大蠶蛾……

這些昆蟲經過多次工序做成標本,將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礎。

這位就是翔葉

無意中抓了只葉

竟和「鎮院之寶」有關

「這次實習,我們採集到了非常具有觀賞性的翔葉,前足能夠吐絲結成管狀讓自己棲息其中的足絲蟻。」昨天,本次實習指導老師、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張傳溪教授告訴記者,還有一些昆蟲他都沒見過。

抓到這隻翔葉的是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專業二年級本科生朱逸驍,當時他看見身邊的盆栽上有一片綠色的葉子在動,抓起來一看竟然是翔葉——在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擬態界,它可算是「頭號人物」。

葉身體上的紋脈與葉子的葉脈非常相似,其六隻腳也如同修長的樹葉,翅膀則是透明的。爬行時,它會來回搖動身體,看起來像是被風吹起的樹葉在搖擺,讓它的天敵以為這是「行走的樹葉」,藉此保護自身。

葉在中國極為罕見,數量十分稀少。

浙江大學標本庫中最珍貴的昆蟲標本就是葉。標本庫中的兩隻葉是1939年浙大西遷途經廣西宜山時採集的。70多年過去了,原本綠色的葉標本已經變成了枯黃色,但它還是農學院師生心中的「鎮院之寶」。

著名昆蟲學家蔡邦華是當時農學院的院長,在抗戰勝利回杭途中,他什麼行李都能扔,唯獨把沿途採集到的珍貴標本全都帶了回來。

「浙大那隻叫滇葉,這次抓到的是翔葉,兩個是近親,但並非同一種昆蟲。」張傳溪說,作為擬態昆蟲的典型代表,葉科的昆蟲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在展覽教育和科學普及上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如此稀有的珍貴昆蟲被允許抓捕嗎?

張傳溪告訴記者,他們不會抓捕被保護的昆蟲,但是翔葉還沒列入保護昆蟲名單。因為中國葉類昆蟲的分布狀況尚未明確,稀有的程度也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相關的科學研究也沒有辦法深入開展,目前昆蟲學專家還沒有充分理由推薦其列入保護昆蟲名單。

晚上輪流守夜捕蟲

製作標本是個精細活

活動中,學生們白天在山林田間採集,每天晚上八點至次日清晨五點,還要輪流守夜捕蟲。

夜晚抓捕,主要利用燈光來引誘趨光性的蟲子。學生們在空曠地方搭起兩塊兩米高的幕布,在20釐米處懸掛一盞大功率誘蟲燈。不多時,幕布上就布滿蟲子,這時就能直接抓捕。

白天的捕捉則主要是靠捕蟲網和雙手。朱逸驍告訴記者,對一些活動緩慢、不會飛、不會跳的昆蟲,可以直接用培養皿或手捕捉;對於一些活動較為迅速、或是飛在空中的昆蟲,則需用到捕蟲網。而一些鞘翅目的蟲子,比如甲蟲,受到外界刺激會裝死,「捕捉這一類昆蟲,就可以直接用手去戳,它就會裝死從草上掉下來。」

昆蟲被抓住後,將被放進滴有乙酸乙酯的毒瓶裡面毒死,一些體積較大的昆蟲則還需用注射器注射酒精使其死亡。

昆蟲標本的製作也不簡單,張傳溪透露,分成4個步驟——插針、整姿與展翅、固定乾燥、標籤裝盒。

第一步,將適合昆蟲大小的昆蟲針插入昆蟲中,為了整齊美觀和便於研究,不同昆蟲插針的部位有著嚴格的規定,同時昆蟲針超出蟲體的高度需要調整為統一標準8毫米。

完成插針後,就要對昆蟲進行姿態調整,保持其生前「最美」的樣子。有翅膀的昆蟲則需要將翅膀展開,這是最重要的展示部分。展翅的過程中,學生們都屏氣凝神,非常小心。張傳溪說:「翅膀非常容易弄壞,展翅的方式、力度都要恰到好處才行。」

完成這些,昆蟲被整齊地釘在泡沫板上,送去統一烘乾。最後則需進行標本鑑定,判斷其所屬的目、科、屬、種等,再分門別類地裝入專用標本存放盒,完成昆蟲標本製作。

「昆蟲實習讓我們在實踐中學到了更多關於昆蟲的知識,上學期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也掌握得更加牢固了,也更系統了。」參與本次實習的陳暢同學說。

八成以上都是學生抓來的

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近百年來,幾乎每一屆浙大植物保護專業的學生都要進行採集昆蟲實習,浙江省的各大山林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四五年前,學生開始走出浙江省,去大別山、秦嶺、海南等地採集昆蟲。「不同的地理環境中,有著不同的生態環境,昆蟲種類都是不一樣的。」海南位於熱帶地區,昆蟲資源非常豐富,很多昆蟲都是浙江沒有的種類。而這一隻只昆蟲都是時間地理的記錄,不少是獨一無二且異常珍貴的。

據張傳溪粗略估計,本次昆蟲實習一共採集到5000餘只昆蟲,將全部入庫浙江大學昆蟲標本庫。

目前,浙大的昆蟲標本庫中共有四五十萬個昆蟲標本,全都是浙大師生在全國各地採集的。其中,80%以上來自學生採集,每一屆學生都在昆蟲實習中鍛鍊了自己的能力,也為學校標本庫留下這些珍貴的標本。

張傳溪告訴記者,這些標本將在教學和科研上發揮重要作用。在理論課堂上,學生們通常都是通過圖片文字來了解昆蟲,有了更多的實物標本之後,展示標本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昆蟲。

而很多昆蟲相關的科研更是需要大量的昆蟲標本。張傳溪表示,採集到的昆蟲整體情況能夠有效反映當地的生態環境,害蟲標本對於植物保護、防治病蟲害以及資源利用都有著巨大科研價值,「昆蟲是研究和教學的基礎,沒有這些昆蟲,我們的研究就沒法開展。」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首席記者 王湛 通訊員 李榮煒 劉蘇蒙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暑假作業抓100個科以上昆蟲
    浙江農林大學宣傳部供圖  正值暑假,浙江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專業2017級兩個班的57名學生正忙著一份特殊的作業:抓100多個科以上昆蟲500隻,並製成標本。  為此,同學們「全副武裝」、各顯其能,用上了多種「海陸空」戰術、武器,「現在學生寢室肯定沒有了蚊子、蒼蠅、蟑螂。因為這些蟲子都成『寶貝』,被抓完了。」同學們說。
  • 另類暑期作業:抓130個科的上萬隻昆蟲!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通訊員 陳勝偉暑假已至,浙江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專業2017級兩個班的57名學生,完成了一份聽起來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暑假作業——抓蟲。為了抓到滿意的蟲子,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用上了「海陸空」多種「戰術武器」,有的甚至在和昆蟲的「戰鬥」中光榮負傷。半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已經抓獲了數萬隻昆蟲,完成了數千份高質量昆蟲標本。實驗室裡,昆蟲軍團已經頗具規模。
  • 特殊的作業:大學生暑假作業抓100個科以上昆蟲
    大學生暑假作業抓100個科以上昆蟲  正值暑假,浙江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專業2017級兩個班的57名學生正忙著一份特殊的作業:抓100多個科以上昆蟲500隻,並製成標本。  為此,同學們「全副武裝」、各顯其能,用上了多種「海陸空」戰術、武器,「現在學生寢室肯定沒有了蚊子、蒼蠅、蟑螂。因為這些蟲子都成『寶貝』,被抓完了。」同學們說。
  • 捕捉兩萬餘只昆蟲囊括16個目120個科 這份暑假作業「很拉風」
    浙江在線8月22日訊(陳勝偉)「你看我這隻竹節蟲不錯吧,以前如果看到它,我肯定心裡發毛,現在將它們製成標本擺放在一起,卻成了藝術品,怎麼看怎麼漂亮。」「你們寢室裡有蟑螂嗎?沒有蟑螂,蚊子也行啊,我的數量還不夠呢。
  • 科學網—這個暑假從抓蟲子開始
    ■本報通訊員 陳勝偉 記者 袁一雪 雖然已經是暑假,但是浙江農林大學植物保護系2017級兩個班的57名學生,依然留在學校忙著做一份特殊的暑假作業:用半個月時間,到野外捕捉昆蟲並製作成標本。任務面前,學生們「咬牙」出發——5~7人為一組,每組需要到野外捕捉500隻以上的昆蟲,並按照規定製作成昆蟲標本。同時,為確保昆蟲種類的豐富性和質量,王吉銳要求昆蟲種類要囊括100多個科。 分好組的學生們分別前往學校周邊的草叢、農民的菜地,以及天目山自然保護區等山區抓捕各種昆蟲。
  • 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
    #禮遇中國濟南行#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2010年開館後沒幾年,有關「山東情婦館」、「山東情婦報」及「心系情婦坡」等調侃成為民間網絡一段趣彈,官方並未理之,而山東博物館除了領銜全國省級博物館中「規模最大」,選鎮館之寶也是被眾博物館羨慕不已——這一選就是「十大鎮館之寶」!今日隨禮·遇中國文化交流活動各位專家進館參觀,在細觀這「十大鎮館之寶」之後,惟對排名第二的紅陶獸形壺喜愛有加。
  • 浙大100萬獎勵這位好老師:他是中文慕課第一人,受益學生超180萬
    開學前的暑假,翁愷靠著一本列印出來的一千多頁的英文版《Thinking in Java》,先自己學會,然後再教給學生。1998年,教室裡都還沒有計算機設備,翁愷就手寫板書,把程序一行一行寫在黑板上。到現在,翁愷已經教了20年Java課程,「別人看你上了這麼多年Java,覺得上課應該很簡單。
  • 抓不盡!男子家被怪蟲「光顧」,每天抓10多隻!專家:這些東西招蟲
    自以為天不怕地不怕的我 最近卻被一種沒見過的小蟲子嚇到 家住廣東廣州白雲區的馮先生,年初發現家中出現一種小蟲,如蠶蛹般躲在灰白色的菱形「袋子」裡,吐絲結繭,喜歡呆在牆角、地板縫,一開始只有幾隻,現在每天能抓10多隻。
  • 海南題材童話圖書《海南動物鎮》出版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25日消息(記者 黃婷 實習生 吳桂涓)近日,海南題材童話圖書《海南動物鎮》出版面市,引起關注。作者柯漁系海南兒童文學作家、海南省「南海鄉土人才」。  據了解,《海南動物鎮》屬於科普幻想冒險童話,全書分為上下兩冊,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 家裡被怪蟲「光顧」,每天抓10多隻!專家:這些東西招蟲
    自以為天不怕地不怕的我最近卻被一種沒見過的小蟲子嚇到������家住廣東廣州白雲區的馮先生,年初發現家中出現一種小蟲,如蠶蛹般躲在灰白色的菱形「袋子」裡,吐絲結繭,喜歡呆在牆角、地板縫,一開始只有幾隻,現在每天能抓10多隻。「這究竟是什麼蟲?每天都抓不完!」
  • 男子嚇壞了,每天在家裡抓10多隻蟲!到底是什麼?
    家住廣東廣州白雲區的馮先生,年初發現家中出現一種小蟲,如蠶蛹般躲在灰白色的菱形「袋子」裡,吐絲結繭,喜歡呆在牆角、地板縫,一開始只有幾隻,現在每天能抓10多隻。「這究竟是什麼蟲?每天都抓不完!」馮先生不堪其擾,向南都「記者幫」求助。
  • 浙大、上海交大等名校海南辦學計劃——研究生擴招這些專業可在...
    浙江大學「浙大+海南」,訂單式人才培育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介紹,該校針對海南急需的儲備人才試點推行專題專項培養模式,大力增加面向國際教育創新島的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等招生資源,在熱帶海洋、農業發展等領域啟動了專項招生,2020年共招收129名研究生。
  • 浙大、上海交大等名校在瓊辦學,未來這些研究生專業可在海南就讀
    浙江大學「浙大+海南」訂單式人才培育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介紹,該校針對海南急需的儲備人才試點推行專題專項培養模式,大力增加面向國際教育創新島的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等招生資源,在熱帶海洋、農業發展等領域啟動了專項招生,2020年共招收129名研究生。
  • 抓都抓不完!家裡每天都有10多隻蟲,原來是這些東西招來的
    現在每天能抓10多隻。「這究竟是什麼蟲?每天都抓不完!」馮先生將發現的蟲子收集在罐子裡,只見罐子底部密密麻麻聚集著數十隻蟲,每隻蟲在一個石灰色的菱形「袋子」內。細長的蟲子身體呈白色,頭部發黑,會小心翼翼地探出頭,拖著「袋子」蠕動,受到驚嚇後則倏地把身體縮回「袋」中,一些白色絲絮物掛在罐子壁部。
  • 浙大學生美國研究生CS專業申請成功經驗分享——浩海留學
    大學期間參加了很多海外項目,包括比較輕鬆,門檻低的交換項目,難度比較大的浙大UCLA CSST暑期科研項目,MIT畢業設計項目,這些在後面都會一一解答交換項目我在大三時參加了浙大與新國立的交換項目,這是一個相對輕鬆愉快,門檻較低的校際合作項目,學費互免,交換一個學期。浙大會提供比較多的交換項目,申請人數不會太多,所以競爭也不是很激烈,學生可以提前體驗海外留學生活。
  • 男子家被怪蟲「光顧」,每天抓10多隻!專家:這些東西招蟲
    家住廣州白雲區的馮先生年初發現家中出現一種小蟲它們吐絲結繭喜歡呆在牆角、地板縫馮先生表示,一開始只有幾隻現在每天能抓10多隻他將發現的蟲子收集在罐子裡只見罐子底部密密麻麻聚集著數十隻蟲每隻蟲在一個石灰色的菱形「袋子」內細長的蟲子身體呈白色頭部發黑,會小心翼翼地探出頭拖
  • 新高三暑假要不要補課?老師:看學生自己是怎麼想的
    現在距離高考只剩下半個月的時間,高三的考生和家長也快熬到頭了,而高二的家長也開始感到壓力和焦慮。高考結束,高二就是高三了,如果沒把握好暑假,那很容易就會落後他人,從而導致高考失利。在高二結束的暑假裡,各學科都已經結束新課的學習,暑假正是學生查漏補缺的關鍵時期。
  • 一周閱讀量破40萬,第一次給小學生上課的浙大教授很開心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暑假作業有這個要求,而且他們都在收看浙江24小時APP上推出的《大教授小課堂》第二季《垃圾去哪裡》。自從上周二和上周五推出前兩講後 ,一周內閱讀量已經突破40萬。今天,我們推出第三講,在這一講裡,浙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生李馨予將給大家講解「垃圾怎麼分類」這個最要緊也是最受人關注的問題。
  •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北半球怎麼抓蟲 北半球抓蟲攻略
    導 讀 《動物森友會》北半球怎麼抓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