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歷史教科書不應該和歷史完全重合

2021-01-08 搜狐網
資料圖片

  春節前夕,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李際均中將在《瞭望》雜誌上撰文,對「有的新版歷史教科書,弱化革命和戰爭」作了強烈批評,認為這是「在觀念、文化上發生了顛倒」,如果不對此有所警醒和矯正,則「會喪失自己的固有優勢,任何機遇期都會失之交臂。」

  一石激起千重浪!李將軍的這篇文章,使一段時間以來,一直處於「燜燒」狀態的對上海新版歷史教科書的爭論,再次公開化了。從網上的反映看,許多人支持李將軍的觀點,但也有人對李將軍的文章不以為然,有的說「讓歷史教科書承載意識形態內容就是對歷史的篡改」,也有人說修改是為了「認同先進文明」,更有人說這恢復了「歷史本來面目」,云云。

  對李將軍的這些批評,我不贊成。主要是因為他們混淆了「歷史」和「歷史教科書」的區別:作為人類社會的客觀歷史過程的「歷史」,也許無所謂意識形態,但作為認識主體對客觀歷史過程進行重建的主體化歷史的歷史教科書,卻絕無可能不帶意識形態。

  為什麼呢?因為歷史教科書,是編著者根據自己對客觀歷史的認識而描述和歸納出來的,這一本質規定性決定了歷史教科書必然會帶有編著者自身的意識形態特徵。教科書的編著者傳播自己意識形態的具體方式,就是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取捨史料、評論歷史事件和人物。

  在這個問題上,和遮遮掩掩的中國學者相比,倒是一些西方學者更坦率一些。比如當代義大利著名歷史學家克羅齊就強調,一切歷史認識都取決於認識者或研究者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而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貝克爾則走得更遠,他為歷史做了一個他認為最恰當的定義:「歷史就是說過和做過的事情的記憶。」這就是說,被記住的,才是歷史,沒有被記住的,就不是歷史。

  從這個角度來看,李際均將軍的憤怒就不是沒有來由的。因為「對毛澤東、紅軍長徵、帝國主義侵略、南京大屠殺、狼牙山五壯士等歷史都大幅縮減或刪除,增加和突出了摩根大通、紐約股票交易所、日本子彈頭火車、領帶的流行等內容」,這並不是淡化意識形態,而是用編著者的意識形態,取代了原來的意識形態,將軍在文中提到的那位學者所謂「新的歷史課本較少意識形態的內容」,就是一種假裝無辜的蓄意欺騙。

  既然歷史教科書不可避免地會被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那麼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就是:不同的意識形態的教科書,會對下一代的意識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我還是用事例來回答這個問題。比如南京大屠殺,如果學生對這場浩劫有深刻的了解,那麼他至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1937年日軍在南京進行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國人遭受這場屠殺是因為喪失了國家主權的結果;為了免遭類似的浩劫,我們必須誓死捍衛國家主權。

  但是,如果下一代對南京大屠殺和日軍在中國的其他暴行不甚了了,只是記得日軍「進出」過中國,而日本又是發達的「文明國家」,他們還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來嗎?也許他們還會對先輩們沒有手搖太陽旗歡迎「皇軍」而感到奇怪吧?

  李將軍強調,教科書就是要重視「國家認同」,我想這一點應該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如果中國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認同中國,那中國就要重新回到一盤散沙的狀況,離亡國滅種也就不遠了。但按照那位學者的觀點,新教科書最大的優點卻是淡化了「國家認同」,強化了「對先進文明的認同」。巧合的是,當年「滿洲國」和汪偽政權搞的中小學文史教科書,也強調要「認同先進文明」,因為在這些淪陷區裡,日本才是「先進文明」——我寧願相信這僅僅是一種巧合,但這僅僅是一種巧合嗎?

  至於有人說,新版歷史教科書是「恢復了歷史本來面目」,就更是一種糊塗的認識了。如前所述,歷史教科書作為一種主體化的歷史,是根本不可能和客觀歷史完全重合的,在有限的時間裡,它只能將一部分歷史面目展示給學生。因此真正的問題是:在學生的世界觀、國家觀、民族觀等尚未成熟的這個階段,我們應該把哪一部分歷史面目展示給他們?

  歷史教科書決定下一代對歷史的記憶,而正如福柯所言:「記憶是鬥爭的重要因素之一……誰控制了人們的記憶,誰就控制了人們的行為的脈動……因此,佔有記憶,控制它,管理它,是生死攸關的。」(郭松民)

(責任編輯:王永超)

相關焦點

  • 美日韓三國歷史教科書都是如何寫中國的?或許和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他們羨慕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等世界奇蹟般的作品。但從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迅速強大起來,加入了西方列強的陣營。在他們的教科書之中。將甲午中日戰爭和後面的抗日戰爭描述成解救中國的行為。他們認為清朝的統治和不作為是耽誤中國強大進步的。他們覺得自己曾經受到過中國的恩惠,現在應該回報中國。
  • 張衡和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是歷史的錯誤?還是後人的無能?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出現在中學歷史課本中的地動儀,成為幾代人的記憶。但是2017年,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居然被從課本中刪除了。為什麼要刪除呢?其實原因就是因為後人的質疑,張衡的地動儀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失傳了。而我們現在教科書上的地動儀其實是根據歷史記載復原出來的。
  • 臺灣青年代表:不了解大陸,因教科書只講1979年以前歷史
    臺灣青年代表:不了解大陸,因教科書只講1979年以前歷史 澎湃新聞記者 姜麗鈞 2016-07-03 15:08 來源
  • 人民日報海外版:台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
    人民日報海外版9月15日消息,新學期伊始,島內有歷史老師投書媒體,痛陳新版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中國歷史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其行徑令人髮指。島內輿論指出,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去中國化」和「文化臺獨」,不斷刪改課綱篡改歷史,其直接結果之一是讓歷史教育失去知興替、明得失的意義,讓島內下一代變得淺薄無知。
  • 歷史教科書上的「地動儀」,已經被踢出課本,史學家:造假的玩意
    這樣的運動有些是好的,也有些是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比如說地質運動所產生的地震,級別比較低的地震,不過是抖一抖而已,那級別高的地震,給人帶來的不只是經濟的損失,還有心靈的傷痛。現代以來中外的很多人為了復原張衡的地動儀,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在歷史文獻中新發掘出了一些關於張衡和他的地動儀的文字記載。但因為地動儀失傳已久,又只有短短一百多字的文字記載,也有的人認為,地動儀並不存在,又或者說,地動儀成了一個有待考證的歷史物件。所以在2017年投入統編本的初中歷史教材上,張衡和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了,刪除的原因,是因為不科學。
  • 張衡地動儀遭質疑,被移出歷史教科書,真的不能預測地震嗎?
    人們無一不希望能有臺儀器準確預測地震發生,以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可惜現在的科技水平還達不到,電視臺上所謂的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過之後才預警的,但僅僅提前幾秒幾十秒已是大功一件,能挽回多少損失。或許有人會想起教科書上讓人以之為傲的張衡地動儀,它不能預測地震嗎?為何汶川地震時不見其起功效呢?
  • 歷史上最接近神的男人,因太厲害,被教科書抹去!
    歷史上最接近神的男人,因太厲害,被教科書抹去!
  •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會從歷史教科書上消失?原因很簡單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會從歷史教科書上消失?原因很簡單 文/歷史天天觀 在我們國家的近代歷史當中,我們國家也是有一段十分屈辱的歷史。而這份屈辱,正是因為我們國家封建晚期時期,閉關鎖國的原因導致的。
  • 地動儀從歷史教科書中剔除,為啥渾天儀沒有被移出來?
    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文鳳每日談,此百家號不討論政治,不涉及敏感話題,定期的和大家分享一些大千世界的事情。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地動儀從歷史教科書中剔除,為啥渾天儀沒有被移出來?再來說說為啥要把地動儀從教科書中剔除,其實這個原因也是非常好解答的,就是普通人相信有這個東西,但是專家是講究實質性的,如果沒有見到這個東西是真正出土過的,那就是板上釘釘,怎麼都賴不掉,但是現在地動儀並沒有出土過,並且現在人們看到的也只是根據記載製作出來的模型而已,請注意是模型!
  • 此小國是中國附屬國,歷史上多次反叛又被降服,現其教科書竟亂寫
    中國歷史上一直是泱泱大國,既然是大國自然就有其他小國來歸附,或者是被中國打得臣服了,或者是想找個大腿來抱抱,不管出於哪種原因,歷史上的中國不缺附屬國,比如日本、越南、菲律賓、緬甸等國家,都曾是中國的附屬國,其中越南是比較特殊的。
  • 被教科書誤解顏值的歷史名人,王德民帥過吳彥祖,邱吉爾驚到我了
    【被教科書誤解顏值的歷史名人,王德民帥過吳彥祖,邱吉爾驚到我了】 【被教科書誤解顏值的歷史名人,王德民帥過吳彥祖,邱吉爾驚到我了】2、南懷瑾,這個儒雅的感覺是怎麼回事
  • 《格氏解剖學》:承載歷史的解剖學教科書
    《實習醫生格雷》通過電視和網絡媒體獵獲全球觀眾的眼淚,《格氏解剖學》卻深藏在歐美各大醫學院圖館的古籍庫中,唯有醫學生和解剖學教授學者才會接觸。然而,這部看似高深小眾的專業教科書,160年間修訂41版,是醫學英文世界至今仍在使用的教科書,其影響範圍之大、閱讀人群之多與《實習醫生格雷》難分伯仲,普利茲小說獎《阿羅史密斯》中說醫生一生有三本書「《聖經》、莎士比亞和《格氏解剖學》。」
  • 渾天儀為什麼會印在韓國鈔票上,而地動儀卻從我國歷史教科書中被移除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出了許多令人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而古人則在這片大地上,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出一個個對後生產生著深遠影響的偉大發明。比如,我們在歷史教科書中所熟知的中國四大發明,其對世界有著深遠影響,至今都在被世界各國所沿用。
  • 《人民日報》:謊言無法掩蓋歷史真實
    1997年1月,他們又破門而出,組織了「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宣稱他們自己要實際編輯中學歷史教科書,到處散發蠱惑人心的宣傳材料,試圖達到「克服自虐史觀」和「排除自虐史觀教科書」的目的。這次「新教科書編撰會」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就是這樣出籠的。
  • 歷史上最接近「神」的男人,因為太厲害,被教科書刪除
    歷史上最接近「神」的男人,因為太厲害,被教科書刪除文/文亞說歷史我們今天講的這個人物,他被稱之為歷史上最接近「神」的男人,「神」代表著什麼呢?不過我們今天講的這個男人,他只是科技這方面接近「神」,而且因為太厲害了,被教科書所刪除!講到這個男人的時候,首先我們得提到那個充電的汽車,也就是特斯拉,提到特斯拉,那麼大家肯定會非常熟悉這個東西,因為畢竟這是這幾年裡挺酷炫的一款科技產品了,那麼特斯拉這一款汽車,它的命名是因為什麼呢?
  • 渾天儀印在韓國紙幣上,為何地動儀卻從中國歷史教科書中移除?
    後來韓國人就將渾天儀印刷在自己的錢幣裡,說是自己發明的,而地動儀在後來卻慢慢在中國歷史課本中移除消失了。中國歷代誕生過很多發明,特別是著名的「四大發明」一度影響了全世界的歷史跟發展。據說,古代人對於地理有著自己的一套看法,在當時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對地球有不同的認識,有的人們覺得地球的平的一直走不到盡頭。
  • 而地動儀卻從我國歷史教科書中移除
    可由於地動儀只是在一些歷史資料中出現過,沒有留下實物與圖樣,比如張衡地動儀已經失傳,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記載,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 為什麼新編初中歷史教科書要刪除衛青、霍去病等人?你怎麼看?
    最新出版的現在正在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課本中刪除衛青、霍去病等人抗擊匈奴的歷史內容。經過持續數天的醞釀,網友對這樣的修訂提出了種種質疑,今天教育部有關部門終於給出了最新回應,將在明年使用的高中課本中補充衛青、霍去病的歷史。
  • 在北票,探秘古生物化石資源,翻閱活的歷史教科書
    每次抬頭看到天空飛翔的鳥母類羽翼,我們心裡總會充滿渴望和羨慕之情。但你可曾知道為了將堅硬的骨頭變成柔軟的雙翼託起自己的身軀,從而自在翱翔於天際,為了這個幾乎不可能的夢想,那第一隻飛起來的鳥兒曾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正如人類為了飛上藍天所付出的艱辛一樣,鳥類也經歷了一代又一代先祖的不懈付出。
  • 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原標題: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