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可能有類似地球的巖核

2020-09-03 杉木說歷史

一位地球物理學家模擬了木星內部氫原子和氦原子的情況,計算機計算結果發現木星有一個巖核,其大小是之前認為的兩倍。「我們的模型顯示,其中心有一個巨大的巖質物體被一層冰所包圍,而木星其他地方幾乎沒有冰,」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伯克哈德·米裡茨說。「這次模擬得到的結果與近期其他模型十分不同。其他模型都預測木星內核很小,或者根本沒有內核,並且大氣層中充斥著混合冰。」 將這個模型與木星已知的質量、半徑、表面溫度、引力和赤道隆起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木星的核心是一塊類地巖石,其質量是地球的14到18倍,或木星總質量的1 / 20,米利策說。之前的模型預測木星的內核要小得多,只有地球質量的7倍,或者根本就沒有內核。


模型顯示,木星內核是由層狀分布的金屬、巖石以及甲烷、氨和水形成的冰構成的,大氣裡面充斥著氫和氦。木星的巖核應該也是像地核一樣的鐵和鎳構成的金屬球體。

「木星的內部基本上和土星差不多,內部都像海王星或者天王星一樣,」他說。海王星和天王星被稱為「冰巨星」,因為它們都有被氫冰和氦冰包裹著的巖核,但是外部沒有像木星和土星一樣的包裹內核的氣體。


新模型預測(圖片上部)木星的內部有一個被甲烷,水和氨形成的冰所包圍的巨大巖核,而大氣中含有木星質量95%的氫氣和氦氣,幾乎沒有冰。之前的模型預測(圖片下方)的內核只有新模型的一半大小,並且大氣中充滿了冰。(伯克哈德·米裡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那個老模型我們從19年前一直用到現在,伯克哈德的新運算消除了許多老模型的不確定因素,」 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的威廉·B·哈伯德,伯克哈德的合著者說。「新的熱力學模型對木星內部的情況有更準確的物理描述。」

巨大的巖核表明在45億年前,在木星和其他巨型氣態行星形成時,巖石互相碰撞形成內核,然後捕獲大量氫氣、氦氣來構成大氣層。


「根據核心吸積模型,當最初的行星狀星雲冷卻後,星子在失控效應的作用下相互碰撞並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行星的核心,」 米裡茨說。「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就表明和模型預測的一樣,行星有巨大的核心。小核心非常難以形成行星。

為了與觀測到的木星引力相匹配,米裡茨的模型還預測木星內部不同部分以不同的速率旋轉。木星可以看作一系列同心圓柱體繞行星的軸心旋轉,最外層的圓柱體,也就是赤道地區,比內部的圓柱體旋轉的更快。這與太陽的自轉是一樣的,米裡茨說。


研究人員稱他們的模型與伽利略號探測器的數據完全相符。伽利略號探測器在1995年到2003年間繞木星軌道運行。


米裡茨計劃用這個新的模型去模擬其他行星的內部情況,並研究其對太陽系外行星的形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2011年,美國宇航局會發射朱諾號探測器,它將在2016年抵達木星軌道,測量木星的磁場和引力,而朱諾號傳回的數據將證明米裡茨的預測是否準確。


內部結構

人們認為木星由一個緻密且混有多種元素的內核,圍繞著內核的一層液態金屬氫和一些氦,以及主要含有分子氫的外部組成。除了這個基本框架之外,其餘部分還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木星的內核通常被描述為巖石狀,但詳細組成尚不清楚,在這些深度的溫度和壓力下,物質的性質也不清楚。


1997年,對木星引力測量所提出其內部可能存在內核,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2到45倍,大概佔木星總質量的4%-14%。行星形成模型表明木星至少在部分歷史時期存在內核,其核心必須是質量足夠大的巖核或者冰核才能從原太陽星雲中捕獲大量的氫氣和氦氣。假設它確實存在過,那麼在高溫液態金屬氫與熔化內核的對流中,它可能已經縮小了,它的內部物質被帶到了行星內部的靠外的位置。它的內核現在可能已經消失殆盡,由於引力測量還沒有足夠精確,所以無法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

相關焦點

  • 你對地球保護神木星了解多少!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太陽向外數它是第五顆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1‰,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組成,佔其總質量的75%,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5%,巖核含有其他物質。 木星由於自轉快速,而呈現扁球體,風速極快以便形成亂流和風暴,大紅斑就是顯著的證據。
  • 八大行星之木星
    由於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為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佔所有太陽系行星質量的70%,主要由氫組成,佔其總質量的75%,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5%,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人類通常所看到的是木星大氣中雲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木星擁有太陽系最強的風暴——大紅斑。
  • 和地球一樣都是行星的木星,為什麼變得那麼大呢?
    導語:和地球一樣都是行星的木星,為什麼變得那麼大呢?大家好,我是小編周立香高興,歡迎大家來閱讀小編周立香高興的文章,在這裡每天都有新的有關宇宙神奇事物最新設計的消息來告訴大家,歡迎大家駐足小編周立香高興的文章。
  • 如果沒有木星,太陽系可能不止一個地球
    他們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沒有像木星這樣的氣體巨行星的情況下,有些恆星可能有多達七顆類地行星。如果超過七顆,那麼其中的兩顆行星就會彼此靠得太近,從而影響彼此的運行軌道。而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可能支持六顆有液態水的行星。但是為什麼我們的太陽系只有一顆適宜居住的行星?
  • 美國航天局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與地球都有類似的磁場變化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加州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美國航天局的朱諾號木星探測任務,使人類首次成功探測到除地球外的天體內部磁場的長期變化(隨時間變化的情況)。朱諾號的探測表明,木星磁場的長期變化是由行星大氣層深處的風驅動的。
  • 木星對地球的意義有多重大?科學家:若沒有木星,地球或將不存在
    木星在太陽系內一直有著地球保護星的身份,甚至有傳言,若是太陽系內沒有了木星,地球也就不會存在了,人類更不可能誕生在地球上。那麼,木星對於地球來說,真的意義這般大嗎?不妨聽聽科學家是怎麼說的吧!
  • 木星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甚至有人說它是太陽的伴星!
    木星是一個氣態巨星,其主要成分是氫和氦,佔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而太陽的主要成分也是氫和氦,這樣看來,木星的成分和太陽還真的有點像。那麼木星是不是也發生著類似太陽一樣的核聚變過程呢?木星的核心,以我們人類現在的科學技術,還難以一窺究竟,只能通過現有的觀測數據來推測和計算。科學家通過計算,發現木星的核心很有可能真的在進行著核聚變。
  • 木星:不止是地球的守護星 還可能是地球的創造者
    由於木星超強的引力,從太陽系外來的行星、彗星都被它攔住,不會撞擊地球。據推算,如果木星不存在,地球被小行星撞擊的機率的增大一千倍,所以木星保護了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由於木星的自轉軸和它的公轉平面幾乎垂直,所以木星上面沒有四季。而肉眼可見木星上面有很多紋路,其實這是因為木星本身就是一個氣體星球, 他沒有固體核心,90%是氫氣,10%是氦氣。
  • 木星:不止是地球的守護星 還可能是地球的創造者
    木星是射手座的守護星,同時它也是整個地球的守護星。由於木星超強的引力,從太陽系外來的行星、彗星都被它攔住,不會撞擊地球。據推算,如果木星不存在,地球被小行星撞擊的機率的增大一千倍,所以木星保護了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木星自轉一周需要10個小時,而公轉周期是12年,這樣算起來木星的一年就是木星上的一萬天。
  • 能裝下1300個地球,充滿氫氣的木星,有可能被點燃變成太陽嗎?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裡,有一顆行星和太陽一樣主要成分都是氫和氦,質量相當於,剩餘七大行星質量之和的2.5倍。它就是木星,一顆能容納1300個地球的氣態巨行星。在一些人的想像裡,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氫氣球,只要一把火,它就能變成「熊熊燃燒」的小太陽,成為太陽系第二顆恆星。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木星只有氫和氦,沒有氧氣,所以「燃燒」是不可能的,不論是外部撞擊,還是木星本身的閃電,亦或是人類的核武器,都無法點燃木星。
  • 木星也許是行星之王?天文學家已經發現20顆環繞土星的新衛星
    木星也許是行星之王,但至少現在,土星是衛星之王。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繞環行行星繞行的20顆新衛星,使土星的總數為82顆,而木星的總數為79顆。衛星直徑約5公裡。木星(英語:Jupiter,拉丁語:Iovi,符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距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由於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為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
  • 木星和水星,天壤之別的兩個行星,它們之間的差異在哪?
    讓我們來比較一下太陽系中差距最大的兩顆行星,木星和水星。當然,你可能知道,水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而木星是最大的行星。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兩顆行星的物理測量結果:水星的直徑是4,879.4千米,而木星的直徑為142,984千米。換句話說,木星的體積是水星的29.3倍。
  • 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小行星
    周三,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們宣布通過小行星地表撞擊最後警報系統(ATLAS),發現了第一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木馬小行星-2019年LD2號小行星。 2019年LD2號小行星屬於木星木馬小行星的範疇。
  • 太陽系裡的大行星爆炸——地球同大姐木星很可能都發生過大爆炸2
    在兩個旅行者號探測器到達木星前,這個光環是未知的,它可能是由巖石和塵埃一類的黑暗碎片組成,可能因為隕石撞擊而從最內側的衛星上剝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8.6木星光環 此外,1979年旅行者號的另一個著名發現是,木星的赤道平面上有環繞木星的一個較暗的物質環,如圖8.25所示。
  • 木星作為地球的兄弟,究竟有什麼恐怖之處?
    人生九子,各有不同。太陽有8個兒女,為什麼有人覺得木星很恐怖?主要是木星相對於地球而言,其龐大遠超普通人的想像。下面來盤點一下,木星的幾大恐怖之處。地球如果遇到木星,就只有當衛星小弟的命了,很有可能還會被木星的潮汐力撕的粉碎。木星的體積是太陽體積的1‰太陽的直徑為139萬公裡,木星的直徑為14萬公裡,地球的直徑為1.3萬公裡。
  • 木星距離地球有6.3億公裡,為什麼還說木星是地球的守護神
    1994年7月份,地球上的人們有幸親眼目睹了一顆彗星撞向了木星。這顆倒黴的彗星叫做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它在前往內太陽系的途中和木星不期而遇,被木星的強大引力所吸引,撞向了木星,從此消失了。這麼威力巨大的撞擊,如果發生在了地球上,地球上的生命肯定是承受不住的,很有可能6500萬年前的恐龍集體滅絕的悲劇又要重新上演了。即使人類的科技在發達,能夠提前做出防禦,也不能阻止它撞向地球。一旦和地球相撞,人類文明很有可能毀於一旦,重新回到原始時代!
  • 木星是地球的守護者還是敵人?
    木星是我們的「騎士」,它的盾牌承受著所有外來的不速之客。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相信,木星的引力會「吸收」流浪的彗星和小行星,然後在其湍流的大氣層中摧毀掉它們。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木星,那麼所有這些「惡靈」都會悄悄地來到地球,這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 有證據,或存在類似地球的生命
    確實在說到冥王星的時候,專家就表示水在太陽系並不稀罕,所以說太陽系存在生命的星球確實可能不奇怪。而最新的一個說明存在生命的天體,也是我們前面也說過來得天體,那就是木星的衛星——「歐羅巴衛星」,根據《科學進步》雜誌稱,科學研究者們發現了木星的衛星上存在「食用鹽礦床」,也就是說表面有大量的氯化鈉。
  • 地球被木星「盯」上?大紅斑內出現黑色眼睛,木星怎麼了?
    然而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有關木星的科普也十分值得人們關注,木星在太陽系的演化和生命的誕生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據哈勃望遠鏡傳回的相關照片,木星表面擁有巨大的紅斑,看起來十分顯眼。科學家們藉助於相關理論分析,由於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所以它的大氣狀態也十分特殊,大紅斑很有可能是木星大氣中的氣旋風暴,特殊的條件導致它在幾百年間沒有消失,並且隨著木星的不斷運動而改變位置和大小。最近,有科學家發現,大紅斑的相關照片顯示其內部出現黑色圓圈,像一隻眼睛在遠遠地盯著地球。
  • 有地球保護星的木星,有多恐怖?揭秘隱藏在美麗外表下真實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內的8大行星之一。一直以來被人類重點關注,倒不是科學家寄希望於這顆星球上有生命萬物,完全是因為木星一直在守護著地球,幫助地球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滅頂之災。猶記得最近的一次發生於1994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