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也會產生環境汙染!淡水危機應該如何解決?

2020-11-24 前瞻網

海水淡化也會產生環境汙染!淡水危機應該如何解決?

 Connor Feng • 2019-02-09 21:25:25 來源:前瞻網 E2690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不斷增長的人口和緊張的供水使許多地方的人們(包括中東,澳大利亞,加利福尼亞和中國)將海洋和其他鹹水水域視為飲用水的新來源。但海水淡化廠是能源密集型企業,它會產生的潛在環境危害廢物,稱為濃鹽水(由濃鹽和化學殘留物組成),這些濃鹽水會被傾倒入海洋,注入地下或在陸地上蔓延。

儘管存在生態威脅,但我們「沒有對濃鹽水進行全面評估——例如我們生產了多少濃鹽水,」聯合國大學水資源,環境與健康研究所助理主任Manzoor Qadir說。因此,他和他的同事計算出了生產濃鹽水的數量,並且發現它比海水淡化行業之前的粗略估計值要高出50%。事實上,這個數量的濃鹽水足夠每年以30釐米的深度覆蓋整個佛羅裡達了。

Qadir說,海水淡化廠生產的濃鹽水多少取決於其水源——例如海水還是半鹹水(半水)——以及它所採用的技術類型。反滲透技術(將水推入膜中以過濾出鹽)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技術,它生產了世界上69%的淡化水。當使用的是海水時,它平均產生42%的水和58%的濃鹽水,「回收率」為0.42。另外兩種被稱為「加熱」技術的方法是通過將水加熱成為蒸汽來分離鹽,產生全球佔比約25%的淡化水——以及更多的濃鹽水廢物。一種稱為「多級閃蒸」的淡化過程回收率僅為0.22。

由於濃鹽水排放沒有全面的報告,Qadir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科學文獻中各種水類型和海水淡化技術組合的回收率。他們還研究了進入和流出小型工廠的水中的鹽含量,這些數據可以在這些小型工廠中找到。從這些數據點中,他們能夠計算出全球80%以上的淡化水的平均回收率。他們發現,與人們通常假設淨化每升淡水會產生一升濃鹽水不同,海水淡化的平均比例接近1.5比1。研究人員這份受到聯合國支持的研究於12月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雜誌上發表。

將鹽扔回到海洋似乎不是一個環境問題。人們傾向於認為,「這是海水,它就是從那裡來的,誰在乎呢?」加州獨立水研究組織太平洋研究所的研究主任希瑟·庫利(Heather Cooley)說。人們的這種態度可能就是人們對濃鹽水在特定地點的排放影響研究很少的原因。但是,一些總體影響仍然很明顯。

根據2012年的一篇集中討論海水淡化中心:阿拉伯海灣(又名波斯)的論文指出,使用加熱技術從工廠中排放出來的濃鹽水可能會比海水更熱;這可能會「對海洋生物造成致命的影響,並可能導致物種組成和數量產生持久的變化」。另一方面,使用反滲透技術的工廠則沒有太大的熱影響。

化學品——尤其是對許多生物來說可以致死的氯——通常都會在排放前被中和。但濃鹽水廢物可能含有清潔化學品殘留物、反應副產物和設備腐蝕產生的重金屬。總部位於以色列的IDE Technologies(海水淡化技術的主要供應商)銷售和營銷副總裁Miki Tramer表示,這些化學品——至少來自該公司自己的工廠——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他說,在排放之前,這些化學品已經經過處理,廢水也經過了稀釋,因此含量非常少。他指出,「這不是將化學品成桶地倒入水裡。」然而,不同的海水淡化技術會在濃鹽水中產生不同程度的化學汙染。

甚至就連海水淡化行業也同意濃鹽水是一個問題。由於它比海水重,所以除非它被稀釋過,濃鹽水傾向於向其排放的沿海區域底部沉澱。過量的鹽會降低水中的溶解氧水平,使海底的動物窒息。目前的技術是在排放之前減少濃鹽水中的廢物或者將廢物中的汙染物提取出來並用於商業用途——但這樣做的成本通常很高,使得這種做法變得不現實。相反,工廠會使用其他策略來減少損害。

一種這樣的替代方案涉及將工廠建在洋流強的地方,這會有助於分散濃鹽水,但這並不總是可行的。例如,阿拉伯海灣灘比較淺,缺乏強大的洋流,並且由於上遊水壩以及該地區的人們將飲用水和灌溉用水轉移,淡水進入非常緩慢,此外阿拉伯海灣也是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鹽水排放的「容器」。所以,由於這些因素,海灣的海水現在比典型的海水還要鹹約25%,其熱點是其常規鹽度的兩倍或三倍。除了傷害海洋生物之外,極端鹽度也使得淡化海水變得更加困難和昂貴。紅海和地中海的海水也在變得越來越鹹。

一些工廠在排放時濃鹽水的時候努力使濃鹽水能夠更好地混合到海洋,工廠有的通過使用多個排放出口將其散布在更大的海域中,有的工廠通過加壓廢水流來分散它。最近在澳大利亞雪梨海水淡化廠進行的一項為期六年的研究發現,其壓力擴散器減低了排放廢鹽水的沿海地區的過量鹽度。但是異常快速的海水流動使得遊動緩慢的物種幼蟲——例如管蟲,花邊珊瑚和海綿——不能在廢水排放區域生活繁衍。研究的主要作者,新南威爾斯大學生物、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的高級研究員Graeme Clark說,同時,在高速水流條件下生活繁衍的物種——例如藤壺和雙殼類動物——的數量則增加了。該研究表明,減少極端海水鹽度危害的嘗試可以改變生活在排放區的物種的組成。考慮到水動力變化的影響,他說:「對於該行業來說,這是一個教訓,」不過,他補充說,這些影響與「高鹽度的毒性效應」相比沒那麼「險惡」。

世界上許多工廠使用的另一種方法是在排放之前將鹽水與用於冷卻附近發電廠的海水混合在一起。但是在1月份發表的一份關於聖地牙哥附近卡爾斯巴德工廠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濃鹽水排放區的鹽度依然超過了允許的水平,並且鹽水羽流延伸到了海岸以外禁止的地方。

Cooley說,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的海水淡化廠使用的一個相關方法更值得懷疑,它將濃鹽水廢物與淨化後的廢水混合在一起來將其稀釋。「我們可以淨化和重複使用(汙水),」她說。「但對我來說,在這些汙水裡面放入一堆鹽,然後將它排放進海洋裡,衝出去再稀釋掉裡面的鹽分對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

Cooley說,在許多乾旱地區,與用於減少鹽分相比,廢水再利用可能是最佳的選擇。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和新加坡都是這一領域的先驅,它們將處理後的廢水用於農作物和景觀灌溉以及飲用水。Cooley指出,保護是另一個經常被忽視的解決供水減少問題的方法。一些供水系統因為洩漏原因而失去了超過一半的水。例如,相比於儘快將雨水分流,城市地區也可以擴大植被領域來保存更多的雨水。

Cooley說,在一些地方,海水淡化仍然可能發揮作用,但人們應該在耗盡更便宜、能源密集程度更低、對環境更友好的選擇之後才考慮海水淡化。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世界水日 | 海水淡化是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
    世界水日 | 海水淡化是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 2020-03-22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生活:海水淡化可以解決「水危機」嗎?
    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上海等沿海省市,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更不足500立方米,屬極度缺水地區,再加上沿海項目對工業淡水需求的不斷增大,向海洋取水成為當前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最佳途徑。那麼,海水淡化主要有哪些方法?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發展如何?    淡化水多用於工業    海水淡化,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
  • 海水變成淡水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如果地球上所有海水都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在那一瞬間地球上的淡水危機已經被徹底解決,可大部分人類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正悄然來臨,海水變成淡水一天以後,眾多海洋生物開始陸續死亡,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魚類身體的細胞已經完全適應了海水中的滲透壓,所以一旦海水變成淡水,他們體內的組織將被徹底破壞。
  • 海水淡化工程淡化水後處理分析
    基於此,本文結合海水淡化工程中,淡化水的後處理進行相關闡述,分析了淡化水的水質特徵等方面,並就對海水淡化水後處理工程提出部分建議,以期對今後海水淡化用於火力發電廠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關鍵詞:海水淡化;淡化水;後處理;分析 1引言環境汙染的加劇讓淡水匱乏的形勢變得更為嚴峻。
  • 如果海水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呢?
    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海水都變成了淡水,會發生什麼呢?在那一瞬間,地球上的淡水危機將會被徹底解決。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魚類身體的細胞已經完成適應了海水中的滲透壓。所以海水一旦變成了淡水,它們體內的組織將被徹底破壞。一周之後大部分浮遊生物和藻類植物開始消失。根據研究的分析,地球上百分之70的光合作用是由海水中的藻類所完成。因此,一旦海洋中的藻類全部消失,地球上的氧氣將會減少百分之70以上。並且,這些海藻植物的腐化會釋放出大量的甲烷,進而在大氣中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 天天想著海水淡化,如果海水真的變成淡水了,很危險
    如果我們不用擔心全球的水資源消耗會怎樣呢?如果你可以隨心所欲地洗澡呢?如果被困在大海中間也不會渴死呢?如果去海灘和去井邊是一回事呢?一個沒有鹽水的世界對人類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但它會付出什麼代價呢?海洋本來是是淡的,慢慢才開始變鹹首先,為什麼海洋是鹹的?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所有的水都是淡水。
  • 「海水淡化」新發現,效率可提升40%,再也不必擔心淡水枯竭了?
    隨著淡水資源的日益緊張,將地球上豐富的海水和苦鹹水淡化,以補充缺乏的淡水資源就成了必選項。包括我國在內,也在大力推進海水淡化項目的落地。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海水或苦鹹水淡化技術取得淡水。其中最普及的要屬中東地區如沙特、阿聯、科威特等地,有的國家海水淡化水佔到了淡水用量的80%以上,並且利比亞已經開始考慮用核能淡化海水。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世界上淡水資源不足,已成為人們日益關切的問題。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約3500萬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飲用水。
  • 納米木膜淡化海水 或可成為新一代海水淡化「神器」
    ,可淡化海水。」全球總水量約為14億立方千米,海水約佔97%,可供人類飲用的淡水約佔2%。隨著全球人口增加和氣候變化,淡水資源日益緊張,人類被迫將目光轉向海水。&nbsp&nbsp&nbsp&nbsp傳統海水淡化工藝主要分為蒸餾法和膜法兩類,使用較多的方法是膜法中的反滲透技術,對海水加壓,使其進入多孔薄膜進行過濾,以此去除海水中的雜質和鹽分。
  • 如果海水變成淡水,人類會發生什麼?西瓜視頻為你揭秘
    對於人類來說缺水是我們要面臨的重大問題,隨著淡水越來越少,我們應該怎麼辦?為了尋找可用的水資源,人類付出了很多努力,去尋找最佳的辦法,比較最新興的海水淡化技術。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海水全部變成淡水,我們人類會發生哪些變化呢?地球還是最適宜人類生存的地球嗎?
  • 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與探討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隨著淡水資源的緊缺,世界各國爭相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目前中東國家中的沙特、以色列等國家70%的淡水資源來源於海水淡化,美國、韓國等也積極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海水淡化,就是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的技術過程。海水淡化已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緊缺問題的重要途徑。
  • 淡水資源短缺是個難題,如果淡化一噸海水只要3毛錢,厲不厲害?
    當然,為了解決淡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我國已經建設了大量的工程,並收穫了顯著的效果。而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要比我們嚴重得多。其實這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一方面地球有著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另一方面真正能被人類利用的水卻少得可憐,於是從很早的時候開始,人們就開始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海水。
  • 新能源海水淡化:或可解決未來缺水難題
    在採訪中,王福家告訴記者,「海水淡化是高能耗產業,豐海公司致力於利用新能源進行海水淡化生產的智能微電網海水淡化成套設備的研發和製造以及工程總承包」。  2014年年初,豐海公司建成了世界上首臺套採用單臺兆瓦級大容量風電機組搭配小容量的儲能系統,並採用先進的控制技術,搭建了智能微電網供電系統為海水淡化系統供電,這套系統孤網運行,不依賴於電網電力,節能環保。
  • 嚴重製約全球多國經濟,如果把海水都淡化會怎樣
    面對全球日益對水資源的需求,有人腦洞大開,提出一個極為有趣假設-將地球海洋全部淡化,這個徹底顛覆地球上生物物種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存新想法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 眾所周知,海洋佔地球表面積70%,其中海水整個地球水資源97%,人類和其它陸地生物至只有可憐的3%淡水資源,水資源在人類有著無與倫比的作用,但是這3%淡水資源在全球分布還非常不均勻。
  • 如何高效實現海水淡化,從此不再「望洋興嘆」?
    儘管地球表面將近70%被水覆蓋,但是其中只有2.5%是適合使用或飲用的淡水,其餘的則是鹹水或海水。不僅如此,我們能夠輕鬆獲取的淡水只佔1%,其餘都隱藏在冰川和積雪中。據聯合國報告,由於水資源的使用、人口增長,以及氣候變化,到2025年,約有18億人口會生活在水資源稀缺的區域,全球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將面臨水資源緊張的局面。
  • 海水淡化解決「乾渴」問題(科技大觀)
    地球表面70%被水覆蓋,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僅佔全球總水量的2.5%,其餘97.5%都是無法直接飲用的海水。海水淡化成為化解水資源短缺的一個重要途徑。據聯合國大學的研究數據,全世界目前有超過16萬家海水過濾工廠,每天可生產9500萬立方米淡水,其中近半出自中東和北非。
  • 缺水,依靠「海水變淡水」?地球撐不過一年!西瓜視頻帶你探索
    海水是地球水的主體,約佔地球總水的96%以上。但如今人類卻陷入缺水危機,那如果把海水全部轉化為淡水世界會是怎樣的光景呢? 一瞬間,淡水危機解決,淡水危機解決。海水淡化會直接導致洋流發生變化,較冷的海水湧向赤道,較暖的海水湧向兩極,又間接加劇了兩極冰川的融化。冰川的融化會讓海平面升高,進而威脅到眾多沿海城市,並且行還會導致淡水資源越來越少。
  • 海水淡化的國內外現狀
    早在400多年以前就有人提出海水淡化的問題,進入20世紀後,海水淡化技術隨著水資源危機的加劇得到了加速發展,70年代以來,更多的沿海國家由於水資源匱乏而加快了海水淡化的產業化
  • 解救焦渴地球——聚焦海水淡化技術
    相比另外兩種常用淡水取用方式——地下取水和遠程調水,海水淡化能耗低,原水資源豐富,因而進入21世紀後被世界各國認為是最可行和最經濟的淡水取用方式。《科學通報》發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李鳳臣為通信作者「海水淡化技術應用研究及發展現狀」一文, 對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進行了重點分析和展望;介紹了各傳統海水淡化技術的基本工藝流程和工作原理, 總結了其性能和技術特點。
  • 海水淡化:無奈的選擇
    嚴重乾旱迫使研究人員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如何利用科技來為人類提供更多的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