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形勢與政策」課程任課教師們恪盡職守,有所作為,以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為先導,大膽創新,充分展示了南開濱海人勇於擔當的精神面貌。
牢記使命:彰顯思政課教師的擔當作為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開啟了一個不一樣的2020年。「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延期開學『形勢與政策』課照常開課」,考驗著教師黨員的初心使命,也檢驗著思政課教師的能力素養。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形勢與政策」課程教研室共有教師20人,全部為中共黨員。在線上集體備課中,馬列教學部主任趙鐵鎖講到:「教育工作者應在今天的『疫情防控整體戰、阻擊戰』中承擔光榮歷史使命和培養教育學生重要責任,我們要有所作為,發聲擔當。南開大學濱海學院不久將要開始線上教學,『形勢與政策』課任務重、責任大、內容多,面對疫情如何將『歷史的形勢』與『現實的形勢』結合起來融入課堂,講出南開濱海的特色,充分發揮出思政課教師底氣、才氣、力氣!」
作為任課教師,陳奇傑老師說:「為了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狙擊戰,我們看到黨中央運籌帷幄,指揮有力,各部門齊心協力,全國人民萬眾一心。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深受鼓舞,密切關注抗疫進展,及時將黨中央決策部署和抗疫中湧現的感人事跡與學生分享,是我們的應盡職責。」張義婕老師表示:「我們要充分備好課,因為教學班學生很多,2500名學生同時在線學習,確保線上教學萬無一失,需要預先將教學中的每一步設計細緻、周到、嚴謹,教師能掌控教學秩序,並能追溯學生的學習過程,留存檔案備查,以保障課程的正確性、完整性、連續性。」田彩霞老師是本學期的新任教師,她講到:「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黨員同志、一名思政課教師在國家危難時刻的責任與擔當,為新時代思政教師做出表率,為共產黨員做出表率,為疫情期間的廣大教師做出表率!」
面對艱巨任務,這些教師黨員擔當作為,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在疫情防控期間特別是線上教學工作中率先垂範,為最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線上教學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證。
主線清晰:緊扣時事史實設計教學內容
毋庸置疑,當下「形勢與政策」課的時事就是抗擊新冠病毒戰「疫」。圍繞這條主線,如何設計我們的課程是老師們面臨的首任難題。趙鐵鎖講到:「當前『防控疫情的人民戰爭』的形勢政策教育可以與『黨史國史南開史』教育相結合,開創我們思政教育的新途徑、新經驗。」
「同心抗疫強黨建 不忘初心再出發」;
「疫情大考凸顯中國制度優勢 防控疫情提升中國治理能力」;
「人民戰「疫」中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
「戰「疫」之下網絡新世界 攜手構建命運共同體」;
四個從黨的建設、中國制度、愛國主義、國際形勢等方面精心設計的教學主題,以戰「疫」為主線貫穿其中,從不同知識面將歷史與現實串聯其中,引導學生在感動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激發教育南開濱海學子在防控疫情的人民戰爭中肩負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目前,全國上下一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為講好思政課提供了豐富、鮮活、有理論說服力和實踐感染力的案例和素材。」胡曉澎老師講到,「為學生講清楚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制度優勢,講清楚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中國精神,講清楚中國人民戰勝各類重大疫情的成功實踐和為全世界負責做出的貢獻,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必勝信念。」
陳家志老師講到:「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抗疫鬥爭蘊含的深刻理論,詮釋中國制度、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獨特優勢,學生一定能通過我們的思政課堂凝聚抗議的強大力量,展現南開濱海學子的精神風貌。」
團隊作戰:群策群力凝聚智慧的硬核力量
當下,我們面對的是「沒有圍牆的大學校園、沒有教室的教育學習、沒有教師直面的講解傳授」,這與南開大學的歷史是多麼相似!「華北事變下沒有一張平靜的課桌」的學習環境下,南開學子鑄就了「毋忘國恥」的幕牆;抗日戰爭中,西南聯大的陋室,南開學子走出了數十名院士。在今天這場「防控阻擊戰」的線上學習中,正是我們新一代南開濱海學子「勵志磨練」「譜寫輝煌」的歷史時機!所有這些都可以成為當下「形勢與政策」課教育融入的內容。
如此好的素材源,如此多的信息量,如此廣的涉及面……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有些吃力,以往面對面的集體備課是不可能了,怎麼辦?團隊作戰的優勢盡顯其中。
遲娜老師、蘭宇老師帶領的教學團隊,群策群力、凝聚集體智慧,集體備課熱火朝天,與時事發展同頻共振。為了講好「形勢與政策」的第一課,備課組成員統籌使用各方資源,深入挖掘疫情防疫中的寶貴精神財富和生動素材,多次線上開會討論教學方案。採用疫情防控一線案例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彰顯萬眾一心、抗擊疫情中國力量的網絡思政課,引導學生做擔使命、保安康的「守護者」,宅其身、抱其行的「修行者」,遊必有方的「識途者」。讓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大課堂與思政小課堂同頻共振。
我們的老師很多是年輕的父母,在家一邊備課一邊帶娃,在線備課時常常聽到娃們開心的歡笑聲,也為老師們緊張的備課帶來一絲快樂。
單豔迪老師有感而發到:「關上家門,打開電腦,我的備課之旅啟程了。作為一名新教師,我的內心無疑是緊張的,尤其是在目前因疫情蔓延而被迫線上教學的情況下。一個團隊,一臺電腦,一摞材料,是我最寶貴的資源。無法面對面交流,我們就開啟線上會議,遠程集體備課;線上平臺不穩定,我們就不斷嘗試、測驗;擔心線上學習效果,我們就不斷調整內容、更新流程。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盡己所能,踐行著『停學不停課』的諾言!」
教學相長:了解學生思想提升教學實效
「同學們,當前是疫情最吃勁的階段,現在還遠不到戰鬥結束的時候,無數同胞付出了汗水、淚水、甚至生命,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做好在線學習,鍛鍊好身體,陪伴好家人。期待我們重新相見於校園的那一天!」這是於宏淼老師的開課導言,「形勢與政策」課在教學第二周正式開啟,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將網絡授課、線上交流研討與自學結合起來,在戰「疫」中淬鍊過硬本領,在線課堂反響熱烈。
17級市場營銷相雨軒同學說:「老師發的文獻和視頻都非常的詳細和全面,能讓我們更深層次的了解到,中國制度在這次疫情中顯示出他強大的領導力,中國採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規模之大令全世界都為之驚嘆,堅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群眾肯配合,醫護人員肯拼命,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們一定能克服這次疫情。」
劉小智老師在授課中進行了在線互動,有的同學分享了自己做志願者的經歷,有的同學看到了社區等基層工作人員的細緻和辛苦,有的同學因為醫務工作者和科研人員的努力感受到了必勝的信念。劉小智老師在課後有感而發:「這次疫情讓同學們看到了那些在社會中不常被關注的群體,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中默默工作、無私奉獻,每個人都在書寫著自己的愛國篇章。透過這些鮮活生動的事例,我們將濃厚的家國情懷傳遞給更多的學子,引導他們共同為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晉浩天)
[ 責編:孫宗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