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14日,第七屆中國嬰童產業大會(CBIS)在北京舉行,作為全國嬰童行業的年度峰會,本屆嬰童產業大會組委會圍繞「重組增長基因」的行業議題,特別設置了模式進化、消費新潮、增長路徑、數據驅動、全域渠道等五大會議板塊,將2020年母嬰行業中由品牌到代理商、連鎖門店、消費者的產業鏈上下遊全部囊括,把疫情效應下母嬰行業面臨的從經營思維到操作打法等由內至外的轉變聚焦、細化,重點討論,面面俱到之中拋磚引玉,思維的碰撞交鋒中把「痛點」「掰開揉碎」,為後疫情時代的轉型與發展尋找新的增長基因。
「關注未來並不是預測未來,我們要做的是關注正在發生的事情,然後預判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中童傳媒創始人兼總策劃羅文杲在嬰童產業大會上講道,母嬰行業的增長趨勢,可以在紮實的市場調研基礎中預測到一些,而真正能為行業帶來增長的基因,我們可以羅文杲對於嬰童產業的關鍵性預測找到端倪:「嬰童產業將迎來這些發展關鍵詞——擴容;數據基建、精準動銷;95後品牌;本土潮流;直播專業化;主題門店;渠道再選品;全域營銷。」
嬰童產業在2020年迎來極其特殊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嬰童產業在今年所面臨的拐點與變局,比我們在2019年預想的要大得多、也殘酷得多。
疫情重壓下,母嬰人開始變得迷茫,如何才能實現增長,儼然成為所有母嬰從業者都在思考的問題。
在2020第七屆中國嬰童產業大會(CBIS)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渠道商踴躍探討,試圖找到一條在後疫情時代能夠實現增長的可行路徑。
渠道再選品
中童傳媒總編王晨在《中童觀察》雜誌7月刊封面專題中,首次提出「渠道再選品」的概念——進入下半年,渠道再選品已經成為常態。
和劑堂總經理楊長東表示,「產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行業同樣如此,當奶粉行業從高速發展進入到成熟期,品牌集中度勢必加劇,這個時候,砍掉一些品牌、做深做透局部市場才是破局之道。」
但,如何取捨呢?
楊長東給出的答案是「用數據說話」,在對近幾年的銷售數據進行分析之後,和劑堂在下半年就開始進行品類/品牌的調整:砍掉「雞肋」產品,繼續加碼超高端及細分品類的布局,比如羊奶粉、有機奶粉。
對於選品,永卓電子商務董事長費海炳也給出了不一樣的看法,「選擇品牌我會比較看重產品的內容創造力,品牌就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調性,只有不斷給消費者輸出內容、強化產品認知,才能形成銷售轉化,不至於被形勢所淘汰。」
當然,再選品背景下,渠道商的要求不盡相同,比如悅高商貿總經理張獻主表示廠家團隊一定要掌握嫁接品牌的能力,利通來總經理趙立鵬則更加看重企業老闆個人的格局和能力。
細分市場下的新機遇
整合,在未來一定會成為趨勢,或者說現在已經是一種趨勢,豆豆母嬰總經理張晉滔在專題對話《抱團取暖,還是聚合升級,母嬰渠道整合路徑》中透露,今年僅在江西省內,就發生了十幾起的整合案例。
毋庸置疑,渠道整合能夠有效避免同行之間的惡性競爭,通過供應鏈的優化以及中後臺的統一,來提升終端的毛利率,從而實現增長,但整合不是碰碰嘴皮子就能解決的事兒,在整合過程中,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
阿拉小優董事長李茂銀表示,「在整合過程中,有兩個問題是比較棘手的,一個是如何通過整合讓別人賺錢,另一個是在利用網際網路工具賦能的時候,如何留存自己的會員。」
「再難也要整合,這是市場倒逼的趨勢。」南國寶寶執行董事劉江文表示,「品牌集中度不斷提升,新生兒數量持續走低,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刺激,倒逼著下遊渠道必須要進一步整合,只有抱團取暖,才能捱過寒冬。」
關於整合,123baby董事長郭沛有著不同的見解,「今年123系統的幾家連鎖聯合在一起,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叫做整合,而是合體,合體不僅僅是體量變大那麼簡單,關鍵更在於把之前每一家的優勢,變成整個體系的優勢。」
如果說再選品是「開源」,那麼整合就是「節流」,唯有「開源節流」並舉,嬰童渠道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增長。
點個在看,2020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