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otek:創新有序,用技術之手突破成藥障礙 | 江湖

2020-11-14 研發客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尚未至年底,就已經歷了無數的荊棘和困難。年初新冠疫情開始肆虐全球,尚未消退如今又迎來第二波更猛烈的疫情。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各行各業都深受影響,也拉遠了行業間的溝通和距離。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 Morgan Annual Healthcare Conference)和AACR等生物製藥行業的頂級大會,也只能採取在線交流模式。不過,任何外部的困難,似乎都阻擋不了諸多科學家們的研發熱情。很多科學家為了回到國內主持新藥的研發工作,克服了重重障礙,Tavotek公司的Mark Chiu博士(邱博士)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年初,我有幸和邱博士在舊金山的JPM大會上深入交流;年底,他回到國內全面主持Tavotek公司在中國的研發工作,又帶來了許多振奮人心的消息。

Tavotek公司CSO邱博士(右)與CEO Mann Fung博士 (左)

研發客 : Mark,最近一切順利嗎? Tavotek公司的國內和國外業務是否有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

邱博士:

謝謝問候。美國的新冠疫情確實嚴峻,不過我和公司都有幸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實際上,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我們的實驗室在保障研發人員安全的前提下,仍然在正常運營。在過去幾個月中,我們專注研發並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實際上,我們明年將會有三款新藥進入到IND申報/人體試驗階段,這是Tavotek公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裡程碑。

獨特的噬菌體展示庫

與兩大創新技術平臺

研發客: 聽說美國一家跨國大藥企對一個創新靶點很有興趣,正在尋找合適的研發夥伴來開發成為藥物。在了解貴公司的噬菌體展示庫技術TavoSelect後十分感興趣並籤下了合作研發協議,是這樣嗎?您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這款技術嗎?

邱博士:

是的,我們的新一代噬菌體展示庫技術TavoSelect在新冠疫情期間完成了研發構架。這家美國大藥企曾經計劃篩選並開發一款針對創新挑戰性靶點的抗體分子,但一直未能尋找到讓他們覺得合適的合作夥伴。後來他們與我們接觸時,發現我們的TavoSelect平臺已經擁有13個VHO複合庫和9個FAB庫,庫容量還在持續增加之中。

相對於傳統的噬菌體展示庫,我們的庫容現已從1.0 x 10^12擴展到1.2 x 10^14。同時,TavoSelect還擁有基於3D細胞篩選和NGS策略的生物計算和深度學習篩選流程,從而使發現並獲得先導分子的能力大大提升。我們還能縮短30%~50%的先導分子篩選時間。其中,最令人振奮的是,我們使用這項技術能發現諸多極具挑戰的困難靶點,例如GPCRs、低同源蛋白交叉反應以及某些獨特的抗體表位等等。我們亦早已完成了平臺技術驗證工作。實際上,目前公司部分在研管線也是採用了該平臺篩選出來的先導分子。後來經過這家大藥企內部的嚴格評估,他們認為我們的這個平臺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就與我們籤訂了合作協議。

我們的這項噬菌體展示庫技術TavoSelect不僅已經完成了對公司內部的管線研發支持,還吸引了其它一些強而有力的外部合作夥伴,包括幾家著名的Big Pharma都對我們這項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目前,TavoSelect具有的高容量、獨特的文庫集、豐富的篩選策略所帶來的高效研發能力已經逐步展現出來,這是最令人振奮的。另外,TavoSelect未來還將提供更多的研發可能性,例如提供口服生物製劑、吸入性生物製劑及靶向胞內靶點等領域。

研發客 : 噬菌體展示庫平臺技術確實潛力無窮,2019年熱賣近200億美元的全球藥王修美樂就是基於這一技術。而且,全人源化庫也避免了雜交瘤技術需要再次人源化的缺陷。除了TavoSelect外,Tavotek公司還擁有那些創新的技術或在研管線呢?

邱博士:

Tavotek正在穩步按照原計劃,逐步推進各條研發產品線的實驗室研發和細胞株生產等工作,多達3款抗體新藥將陸續於2021年進入IND申報 / 人體試驗。目前正在開展CMC、TOX和IND等支持性試驗的工作,並開始臨床CRO的篩選及臨床團隊組建。在細胞株的開發過程上,Tavotek已經獲得了3個具有極高蛋白效價的高產細胞系。在藥理學方面,我們計劃通過全球最新的動物模型擴展出更多的新適應症。除了這3個即將在 2021年進入IND的新藥外,我們還在精耕腫瘤領域的創新靶點管線,其中部分已經進入動物實驗階段 ,以提供高效且低毒的創新抗體藥物。

研發客 : 聽說貴公司有2個獨特的生物製劑發現平臺也已經完成開發,您能否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邱博士:

是的,剛才介紹了我們獨特的噬菌體展示庫TavoSelect是用於藥物的發現,現在我再向您簡單地講解一下我們的下一代抗體工程研發平臺Tavo-PRECISE。它是一個專注於分子設計、實現和抗體功能優化改造的平臺,具有眾多的功能模塊,諸如歸巢技術、抗體屏蔽、PK控制、Fc優化等,具有僅針對病變組織的特定靶向特異性。另外,根據實際研發需求,我們還可以通過特定的技術將這些模塊組裝在一起,從而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療窗口(Therapeutic Window),為醫生提供更多的用藥選擇,為患者減少對藥物安全性的疑慮。最後,我們還引入了新型的分子架構,可以加載NK細胞接合器和內化作用等新型技術,還可以通過加入特定IO靶點的應用,提高多抗藥物的療效等等。

除了Tavo-PRECISE,我們還正在開發一個名叫Tavo-MIP的多環肽研發平臺,該平臺目前也已完成了先導分子的篩選。在腫瘤學中,科學家們在小分子抑制劑這條途徑上已付出了許多努力。不過,此類分子通常缺乏特異性,並可能導致脫靶等毒副反應。雖然這些激酶靶位中有許多都參與細胞內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可惜的是,小分子藥物的分子結構小且特異性弱,使其無法對PPI產生積極作用。而抗體藥物雖然在控制蛋白質的相互作用時具有特異性和強效性,但由於抗體的大小和結構,使它們無法穿透細胞膜而進入內部。因此,許多胞內靶標對抗體藥物來說都具有「不可成藥」(undruggable)的特性。我們Tavo-MIP平臺就是專注於研究如何控制腫瘤領域不可成藥的PPI,從而開發出具有與抗體相似的特異性和效力,同時又能穿透細胞膜用於胞內靶點的多環肽結構。這種技術未來將擁有廣闊的市場,Tavotek也有望開始踏上這一全新的藥物發現之旅。

Tavotek 公司的蘇州新研發總部

研發總部遷往蘇州

研發客: Tavotek目前在美國賓州和中國蘇州都有研發基地,你們這個令人期待的研究項目是在賓州還是在蘇州?您如何看待生物製藥在中國的未來?

邱博士:

實際上,我們正在將公司的研發總部從美國遷移到中國。今年年初,我們就啟動了位於蘇州的大分子實驗室建設,團隊和設備數月前已經全部到位,全面投入到新藥研發工作。目前,Tavotek已將大部分在研管線和多環肽項目由賓州遷移至國內。而我也將帶著家人搬到蘇州,以便全力領導我們在中國的研發工作。

國內目前的研發環境越來越好,不僅擁有許多受過良好教育和訓練有素的專業科研人員,而且生物醫藥研發上下遊的資源充沛,還有日漸完善的資本市場。再加上國有資金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創新研發的氛圍良好,這些條件都有助於生物製藥產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我們正在招募更多的員工,進一步擴展公司在中國的研發及臨床管理能力,期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一家卓越的生物製藥研發企業,參與到國內製藥生態體系的建設,和行業同仁一起為推進中國下一代生物製劑研發做出點滴貢獻。

研發客:雖然疫情當下,但是製藥行業卻是熱點不斷。在當今科技的前沿領域, 例如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siRNA等,您認為哪一種技術將會引領醫藥領域的下一波創新浪潮?未來Tavotek公司會應用到這些技術嗎?

邱博士:

您提到了這麼多的科技新方向,它們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技術優勢,都可以幫助有不同治療需求的患者。這些新技術的發展意味著病患將有更多機會獲得治療,甚至全然康復。關於使用哪一種技術或方式來實現對靶點的控制,還有很多進一步的研究工作需要展開。目前令人振奮的是,科研人員已經能夠將這些新技術結合起來使用,用以幫助處於不同疾病階段的病患。Tavotek公司相信,通過對不同靶標使用不一樣的治療模式,來因地制宜實現病情控制,甚至治癒,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外,聯合用藥或雞尾酒療法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我們對聯合用藥一向都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尤其是在與Big Pharma 間的合作。若未來我們在這一方面有更多的進展,一定會儘快對外公布。

研發客: 十分感謝。與您交談不僅獲得了最前沿的生物領域方面的科研進展,也能感受到您對研發工作的堅持和激情。在這瞬息萬變的競爭社會中,如何敏銳地察覺和發現新機會,並在企業戰略確定後能長久地堅持走下去,也將是對每一位創業者的考驗。祝願Tavotek公司在成長的過程中創新有序、生生不息,為中國帶來更多的好藥和新藥。

總第1169期

相關焦點

  • PROTAC技術——破解不可成藥靶點神器
    在成千上萬導致疾病的蛋白中,僅有10%的蛋白能用小分子調控,10%能用生物大分子調控的蛋白在細胞表面,而高達80%的蛋白大都位於細胞內或核內,並且表面相對平滑,大分子和小分子皆無能為力。泛素化成為研究、開發新藥物的重要依據。
  • 小分子微陣列技術挑戰不可成藥靶點
    Kronos的SMM平臺號稱可以為轉錄因子、輔酶等蛋白/蛋白、蛋白/DNA相互作用等傳統不可成藥靶點找到小分子配體。Kronos現在最成熟的兩個產品是MARC和CDK9。SMM是化學生物學大佬Schreiber在90年代發明的技術,Kronos的技術創始人、MIT教授Angela Koehler當時是Schreiber參加這個項目的學生之一。
  • 聖諾製藥陸陽:核酸幹擾藥物迎來黃金時代,遞送系統為其成藥關鍵
    由於利用 RNAi 技術可以在基因表達層面沉默特定蛋白的生成,RNAi 抑制劑已被廣泛應用於病毒性疾病、遺傳病、腫瘤和代謝病等領域的研究和治療藥物的研發創製。 早在本世紀初,RNAi 就被 Science 雜誌評為 2002 年自然科學十大突破之首,並在 2006 年將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這一發現的科學家。
  • 創新藥研發中的靶標偏差及解決之道
    研究人員用CRISPR-Cas9技術敲除了癌症細胞系中相應靶點的基因,結果表明在靶點基因被敲除後,癌細胞的生長都未受到顯著影響,表現為α-TUB(α微管蛋白基因啟動子)未有顯著變化(圖表4)。 圖表4.
  • 陳春花:自我成長需要突破三個障礙
    達成這一點的關鍵是一套讓更多組織成長的解決方案,而正是技術在這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這套方案我們稱之為「技術穿透」,實現技術穿透,需要每個組織成員突破三個障礙:願意放棄自己固有的優勢和行為習慣、擁有開放學習的心態和行動以及能夠在技術框架下展開溝通和信息共享。
  • 上海張江科學城:生產穩定有序 科技創新不停歇
    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上海市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吳強介紹:「當前,疫情防控仍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同時,怎樣抓好經濟發展,也是謀長遠的關鍵之舉。」無論是抓好疫情防控,還是抓好經濟發展,永不停歇的科技創新,都是強勁的推動力。
  • 不可成藥的基因突變靶點RAS
    顯然,這是腫瘤藥物最明顯的靶點,但可惜的是,KRAS也是最難用小分子藥物抑制的靶點之一,已經成了「不可成藥靶點」的代名詞。KRAS基因突變,是目前世界上最難對付的基因突變。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療法的進展,則主要來自癌症免疫泰鬥Steven Rosenberg博士團隊,從肺部腫瘤中分離靶向KRAS G12突變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修飾、擴增、篩選後回輸到患者體內,顯示該細胞過繼療法可使腫瘤消退維持數月之久。
  • 科普 | 拓撲設計和封裝技術如何突破功率密度障礙
    不過,單靠材料的創新,以及採用小型化的功率器件來實現新一代的電源轉換設計還是有點力不從心,還需要從先進拓撲結構和封裝技術入手,多管齊下,在提升性能、可靠性的同時,解決功率密度難題。提高功率密度可解決諸多問題功率密度指的是功率器件或裝置額定輸出功率與其體積或重量之比。
  • 偏癱手術突破技術瓶頸,神經移位術融合創新,實現患者基本自理
    探索與開拓同頻共振 突破技術瓶頸促進人民健康——北部戰區總醫院關靖宇教授團隊融合創新神經移位手術「按手機,擰毛巾,繫鞋帶兒」這些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動作在很多腦外傷或卒中導致偏癱的軍人近期,北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外科和平病區關靖宇教授團隊融合創新了「頸後路神經移位手術」治療偏癱,使得患者的偏癱上肢活動能力在原有基礎上提高近40%,這無疑是偏癱患者黯淡生活中的一束希望之光,對提高部隊醫院康復類醫療保障能力有著長遠的意義。
  • 動物所突破哺乳動物同性生殖障礙
    該項研究利用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技術作為平臺,系統證明了哺乳動物中跨越同性生殖障礙需要經歷的三步:1、單倍體幹細胞展現出類似原始生殖細胞的「無印記」模式;2、在單倍體幹細胞中對特定印記區段進行修飾,建立新的印記模式;3、結合卵母細胞注射或四倍體囊胚補償技術獲得孤雌或孤雄動物。
  • 蛋白降解專輯:洞悉技術突破、創業熱點與資本布局
    然而,在這五千多種蛋白質中,有 3131 種因為不能被小分子藥物和蛋白藥物所調控,被認為是 「不可成藥」 的靶點。剩下 1937 種潛在的藥物靶點,其中 672 種已經被證明為靶點並被當前已獲批准的藥物所充分利用。除去可能不能成功的靶點,據粗略推算,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有希望且有價值被開發出藥物的靶點可能已經不足 200 個。
  • 水氫汽車的出現,到底是技術突破還是江湖騙術?
    但青年汽車董事長出來回應道:水氫燃料汽車技術成熟,可不是瞎編!官方辯解對於水氫發動機,青年汽車官方如此解釋:水氫燃料車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就能跑,而且續航裡程還不短,500公裡不在話下,再發展一下1000公裡都有希望。在水氫發動機內裝有特殊裝置可以把水轉化成了氫氣,繼而用氫氣推動汽車行駛。
  • 煙雨江湖龍爪手怎麼學 武學效果及招式屬性介紹
    煙雨江湖中的龍爪手是少林玄痛中的上乘武學,該武學可以說是極為高深的擒拿法門,敵手難有還手之力,下面小編就給玩家帶來煙雨江湖龍爪手怎麼學的內容
  • 關鍵技術攥在手,棟梁之「材」將可期
    (原標題:關鍵技術攥在手,棟梁之「材」將可期) 曾經封閉維修
  • 煙雨江湖觀星術有什麼用
    煙雨江湖觀星術還沒有開放,所以現在還不知道到底的作用是什麼,星圖是學鎮派輕功花,可以花2000貢獻然後去觀星樓1樓,有個像畫的地方進去後按提示走,只有核心弟子可以學這個技能。 煙雨江湖觀星術還沒有開放,所以現在還不知道到底的作用是什麼,星圖是學鎮派輕功花,可以花2000貢獻然後去觀星樓1樓,有個像畫的地方進去後按提示走
  • 工業網際網路突破無人區:技術融合,模式裂變
    在它們背後,一直都存在著一雙創新之手。今天,這雙創新之手表現為以人工智慧、虛擬實境、量子信息技術等為突破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於是,圍繞著第四次工業革命,一場世界範圍內的競爭在不斷升溫。在歐洲,工業4.0進行得如火如荼;在美國,工業網際網路的熱度不斷攀升。與此同時,中國的智能製造也開始升級。全世界的企業都開始了在不同方向上的轉型。表面上看,是各國紛紛對製造業進行升級。
  • 創新助力佛山高質量發展 10個科技創新類項目有序推進
    佛山日報訊 記者高慧超報導:4月22日,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召開2020年佛山市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項目推進會,建設單位匯報了涵蓋生物醫藥、氫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10個科技創新類項目最新進展,多數項目有序推進、進展順利。
  • 江湖葵花點穴手,海底海葵小觸手
    江湖葵花點穴手,海底海葵小觸手,下面有請今天第一位小明星登場!!!!在我國東海,太平洋側花海葵數量之多每平方米可達數百至近萬個。在幾平方釐米的貝殼、石塊上,也會有紫褐色帶桔黃色縱帶的縱條肌海葵,當其收縮時酷似西瓜又名西瓜海葵。此外,還有觸手眾多的細指海葵等。海葵的單體呈圓柱狀,柱體開口端為口盤、封閉端為基盤。小心,海葵有毒海葵的觸手看似圓潤光滑,其實密布著無數刺細胞。
  • 閃耀海天的創新之光——記國防科技大學雷射陀螺技術團隊
    這項技術,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掌握,中國是其中一員。創造這一佳績的是國防科技大學雷射陀螺技術團隊。他們用43年孜孜不倦的創新,在茫茫海天託舉起了中華雷射陀螺之光。白手起家從零開始雷射陀螺,又叫環形雷射器。它利用物體在慣性空間轉動時正反兩束光隨轉動而產生頻率差的效應來感測其相對於慣性空間的角速度或轉角。
  • 全國都在用的健康碼,原來出自他們之手
    如今全國都在用的健康碼,原來是出自他們之手。 「您好,請出示一下健康碼」現在,大家進入公共場所都要先掃健康碼可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