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微陣列技術挑戰不可成藥靶點

2020-11-25 生物谷

 

今天由原吉利德CSO領銜的小分子微陣列(SMM)企業Kronos宣布獲得1.05億美元A輪支持,投資者除了Vida、Omega等VC還包括原吉利德CEO Martin和被吉利德以120億美元收購的Kite原CEO Belldegrun的個人投資。Kronos的SMM平臺號稱可以為轉錄因子、輔酶等蛋白/蛋白、蛋白/DNA相互作用等傳統不可成藥靶點找到小分子配體。Kronos現在最成熟的兩個產品是MARC和CDK9。

SMM是化學生物學大佬Schreiber在90年代發明的技術,Kronos的技術創始人、MIT教授Angela Koehler當時是Schreiber參加這個項目的學生之一。當時正值固相組合化學巔峰,他們發明一個技術可以把每個樹脂球分散到微容器中,然後把每個樹脂球上通過組合化學合成的化合物切下再通過共價鍵或疏水非共價鍵接到一個化學修飾過的玻璃平面上。靶點蛋白或細胞裂解液可以蓋澆到這個被大量不同小分子化合物覆蓋的平面上,洗涮完畢後可以通過螢光標記抗體檢測哪些蛋白與哪些化合物結合。

這個篩選模式與另一個超高通量、以結合力為中心(只有結合力、不一定有功能性後果)的篩選技術DEL有所不同。DEL技術要求蛋白和化合物都要有一定程度修飾。蛋白要接到固定相上、所以可能會影響蛋白的結合區域構象。而小分子則需要用DNA編碼標記,也可能影響與蛋白的結合。SMM只需標記小分子,蛋白如果不需要特殊抗原標記則是天然蛋白。如果使用細胞裂解液蛋白還可能保存其細胞環境下的各種結合夥伴,所以更接近靶點在細胞中的原始狀態,這是SMM平臺的最大優勢。小分子不僅可以微量印在玻璃表面,現在還有技術可以把單個小分子接在單個DNA分子上,真正在分子水平篩選靶點。

SMM雖然在保持蛋白原生態有一定優勢但化合物庫規模卻遠低於DEL,而DEL雖然熱火朝天但除了RIP1並沒有大幅度改善非成藥靶點的成藥性。另外無論什麼篩選技術,能不能找到優質先導物更主要的還是依賴化合物庫的質量。SMM雖然沒有DEL的DNA兼容性限制,但組合化學合成的化合物庫註定骨架多樣性有限。這個技術是否能大幅度提高非成藥靶點的成功率有待證實。最近另一個在細胞環境下大規模篩選蛋白配體技術是Cravatt的完全功能化片段(FFF)技術,初試牛刀只用了8對對映體就為176個蛋白找到一定活性配體。這個技術最有可能為難成藥靶點找到新骨架配體。

DEL和SMM都以結合力作為評價標準,與蛋白結合是小分子影響蛋白功能的第一步。化合物與蛋白結合對蛋白功能可能有多種影響,傳統小分子藥物、無論正構別構都是抑制或激活蛋白的催化或信號傳遞功能,這樣的藥物用純化蛋白也可以鑑定。但蛋白與小分子結合還可能影響其在細胞中的穩定性和與其它蛋白形成天然複合物能力、這樣的藥物只在細胞環境下才能被發現,用純化蛋白是無法篩到的。最近SMM的發明人Schreiber提出一個尋找這類藥物的新模式,估計緣起於SMM和更早的FK506引發的各種蛋白二聚。即使配體恰好落到蛋白的隨機結合腔、對蛋白功能沒有任何影響,現在也可以通過PROTAC技術誘導這個蛋白的降解。Kronos自己也開發PROTAC藥物,但主要側重在腫瘤特異表達的E3連結酶這個新方向。除了這些蛋白水平調控,ASO、RNAi、小分子RNA剪接抑制劑也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不可成藥靶點逍遙法外的日子不會太長久了。(生物谷Bioon.com)

 

 

小編推薦會議 2019(第三屆)微流控晶片前沿研討會

http://meeting.bioon.com/2019MICROFLUID?__token=liaodefeng

相關焦點

  • 不可成藥的基因突變靶點RAS
    不可成藥的基因突變靶點RASEGFR基因突變,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奧希替尼。ALK突變有賽立替尼、艾樂替尼和布加替尼。MET突變有克唑替尼。BRAF突變有達拉非尼。顯然,這是腫瘤藥物最明顯的靶點,但可惜的是,KRAS也是最難用小分子藥物抑制的靶點之一,已經成了「不可成藥靶點」的代名詞。KRAS基因突變,是目前世界上最難對付的基因突變。
  • PROTAC技術——破解不可成藥靶點神器
    然而,這些肽類PROTAC的活性較低,依然停留在微摩爾範圍內,主要障礙可能在於肽段技術平臺具有較差的細胞滲透率。 小分子PROTAC 小分子PROTAC可以說是誘導蛋白降解技術的一種改進的、通用的平臺技術。
  • JMC|PROTAC技術在藥物發現中的優勢與挑戰
    來自英國人工智慧公司BenevolentAI的Ian Churcher從藥物發現的角度對PROTAC歷史、技術的獨特優勢和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綜述。傳統藥物發現策略的局限性傳統藥物設計常常專注於優化藥物結合親和力,但往往限制了更多高效藥物的發現,因為識別一種高效能和高選擇性的藥物來調節一個生物靶點並不總是那麼簡單,面對越來越多缺乏高親和力配體結合位點的藥物幹預靶點的發現,傳統的小分子成藥技術顯得無計可施。
  • Tavotek:創新有序,用技術之手突破成藥障礙 | 江湖
    其中,最令人振奮的是,我們使用這項技術能發現諸多極具挑戰的困難靶點,例如GPCRs、低同源蛋白交叉反應以及某些獨特的抗體表位等等。我們亦早已完成了平臺技術驗證工作。實際上,目前公司部分在研管線也是採用了該平臺篩選出來的先導分子。後來經過這家大藥企內部的嚴格評估,他們認為我們的這個平臺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就與我們籤訂了合作協議。
  • 神奇的小分子藥物研發技術之PROTAC
    但小分子成藥的技術也面臨著諸多的限制和挑戰,例如小分子藥物會出現耐藥性,無法長期抑制靶向蛋白的活性;且小分子藥物需要維持一定的體內藥物濃度才能發揮作用;另外,還有很多靶點被認為是小分子所無法靶向的,如一些轉錄因子,骨架蛋白和無藥可治的突變靶點KRAS等。單抗雖然相對於小分子具有高親和力和高選擇性的優勢,但其最大弊端在於無法透過細胞膜,因此無法作用於細胞內靶點。
  • 從"有意迴避"到"研發熱點" 共價抑制劑如何革新小分子藥物開發?
    近年來,隨著藥物開發技術的發展,共價抑制劑正在成為藥物研發的一個重要模式,它們不但產生了有效的重磅藥物,而且為靶向「不可成藥」靶點提供了新策略。今天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結合公開資料,回顧共價抑制劑的發展歷程。共價抑制劑的作用方式如前所說,人類使用具有共價機製藥物的歷史已經有上百年。
  • 蛋白降解專輯:洞悉技術突破、創業熱點與資本布局
    千禧年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幫助人類系統性地發現了大量藥物靶點。根據《人類蛋白質圖譜》,5068 種蛋白質與疾病有已知關聯。然而,在這五千多種蛋白質中,有 3131 種因為不能被小分子藥物和蛋白藥物所調控,被認為是 「不可成藥」 的靶點。剩下 1937 種潛在的藥物靶點,其中 672 種已經被證明為靶點並被當前已獲批准的藥物所充分利用。
  • PROTAC:股價一夜翻倍,資本市場正在犒賞核心技術
    「不可成藥」的約80%蛋白質組。如是,作為蛋白降解療法的PROTAC技術,憑藉「破解不可成藥的靶點」優勢,對不能進行傳統靶向治療的患者雪中送炭,並因此將成為新一代腫瘤治療的明星產品。02、重新定義小分子藥?眾所周知,藥物分為化學小分子藥物(化學藥)和生物大分子藥物(生物製劑)兩種。PROTAC技術顯然屬於前者,而單抗、多肽和蛋白、核酸等屬於後者。說起小分子藥物,它曾經有過一段沉寂之路。
  • 獲密西根大學獨家許可 亞盛醫藥-B (06855)引進PROTAC技術賦能新藥研發
    傳統藥物設計常常專注於優化藥物結合親和力,但面對越來越多缺乏高親和力配體結合位點的藥物幹預靶點的發現,傳統的小分子成藥技術逐漸顯得力不從心。然而靶向蛋白降解嵌合體(PROTAC)技術的出現,讓打破小分子藥物的瓶頸成為可能。
  • 顛覆性PROTACs技術迎來突破,蛋白降解劑將成下一個重磅藥物? |...
    因為,它可能會真正改變人們對PROTACs技術能否成藥的看法。大家將密切關注第一梯隊蛋白降解劑在人體中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洩情況以及其在降低靶蛋白水平方面的效力如何。近幾年,包括Arvinas在內的很多初創生物技術公司(如C4 Therapeutics、Kymera Therapeutics)致力於PROTACs技術的研發。
  • 基因泰克、輝瑞、默克都看好的蛋白降解技術能否解決成藥性難題?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很多靶點並不具備成藥性。蛋白裂解靶向嵌合體(PROTAC)技術利用細胞自身的蛋白質降解機制來降解那些不具成藥的靶點,有望解決成藥性難題。近幾年,專注於蛋白降解技術的美國生物製藥公司Arvinas就已獲得基因泰克、默克、輝瑞等巨頭支持。上月,該公司研發的靶向雄激素受體(AR)的ARV-110一期臨床試驗的招募,開啟了PROTAC技術的新時代。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降解技術新概念
    來源:CellPress細胞科學 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丁澦與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費義豔合作,圍繞基於溶酶體降解技術的針對「不可成藥
  • 「不可成藥靶點」KRAS的前世今生
    抑制KRAS的策略抑制KRAS蛋白活性KRAS蛋白廣泛表達,隨意抑制野生型和突變型KRAS蛋白可能會產生不可接受的毒性。直接抑制KRAS活性的另一種方法為幹擾KRAS與脂膜外圍結合。PARP的小分子抑制劑可將PARP固定在染色質上以達到其細胞毒性作用。與WEE1抑制劑聯用可殺死25%-40%的KRAS突變型NSCLC細胞,但其臨床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揭示。為了克服在KRAS突變的癌症中靶向單個下遊效應途徑時觀察到的上遊信號增加,可能需要針對多種下遊途徑的聯合治療。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綜述:降解技術新概念 | CellPress對話科學家
    來源:CellPress細胞科學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丁澦與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費義豔合作,圍繞基於溶酶體降解技術的針對「不可成藥」靶點藥物研發新技術撰寫綜述文章《降解技術的新概念》(Emerging New Concepts
  • 小分子微陣列平臺Kronos獲1.05億美元A輪融資,加速靶向技術研究進程
    Kronos的小分子微陣列平臺(SMM)是在其科學創始人、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副教授Angela Koehler博士十多年的研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SMM非常適合於快速發現新的調節劑或降解物。Kronos已證明SMM具有識別直接與靶蛋白結合或以納摩爾效力幹擾蛋白質活性的化合物的潛力。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綜述:降解技術的新概念 | 對話科學家
    「不可成藥」靶點藥物研發新技術撰寫綜述文章《降解技術的新概念》(Emerging New Concepts of Degrader Technologies),發表於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期刊綜述期刊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IF=13.5)。
  • LYTAC技術,為靶向降解細胞外以及膜結合蛋白開闢新的可能
    PROTAC的問世為靶向傳統小分子藥物所不可成藥的靶點帶來了解決方案。但是PROTAC並不能解決所有的靶點問題。比如,PROTAC技術的靶點通常是胞內蛋白,而對分泌蛋白和細胞膜蛋白則束手無策。
  • 微陣列與二代測序技術
    >摘要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遺傳學技術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並且已經廣泛應用於對孕婦的諮詢和產前診斷領域中,其中兩個更新的技術是染色體微陣列分析和全外顯子測序技術。染色體微陣列分析是一項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檢測有無DNA的增加或丟失的方法,可以檢出染色體非整倍體以及大片段的染色體結構改變,以及那些由於片段太小而無法通過傳統方法檢出的染色體微小異常。產前染色體微陣列技術被推薦用於超聲發現胎兒一個或多個結構異常、且接受侵入性產前診斷的情況。
  • 這12家公司正在推進靶向RNA的小分子藥物
    早期研究人員的甘於冒險,促使了至少十多家醫藥和生物技術公司專門研究靶向RNA的小分子藥物。因為它的不確定性,該領域充滿了刺激。但是一旦成功,將是「變革式」的進步。這種方法可能會開闢一大批長期無法獲得的藥物靶點,給罕見遺傳病和癌症帶來希望。在本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堅守12年的RNA藥物獵人的行家觀點,3個成功的案例的研發啟示,走出隱匿模式的創新公司的玩法,以及頂尖藥企和資本的戰略布局。
  • Nature:繞過Ras激酶「不可成藥性」的抗癌新思路
    然而,Ras激酶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不可成藥」蛋白,即便在體外實驗中起作用的藥物,一旦到了體內也常常會失效。這嚴重降低了Ras作為藥物靶點的潛力。在Ras-MAPK信號通路中,K-Ras可穩定RAF信號傳導複合物,從而提高RAF激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