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AC技術,為靶向降解細胞外以及膜結合蛋白開闢新的可能

2020-12-15 健康界

PROTAC的問世為靶向傳統小分子藥物所不可成藥的靶點帶來了解決方案。2017年以後,PROTAC技術飛速發展,從實驗室走向工業界,從Harvard大學,Yale大學開始, Arvinas公司, C4公司, Kymera Therapeutics公司相繼成立專門從事PROTAC技術藥物研究,得到約20億美元的資金,藥物研發巨頭均紛紛加入該行列,包括輝瑞,羅氏,GSK,默克,諾華,默沙東、艾伯維、吉利德、百時美施貴寶等。

但是PROTAC並不能解決所有的靶點問題。比如,PROTAC技術的靶點通常是胞內蛋白,而對分泌蛋白和細胞膜蛋白則束手無策。細胞膜蛋白的降解通常是通過溶酶體途徑完成,如EGF引起的EGFR降解過程。因此,溶酶體降解途徑也成為靶向降解膜蛋白的主要設計思路。

7月29日,最新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報導了一種不同的蛋白降解技術——溶酶體靶向嵌合體(lysosome-targeting chimaeras, LYTACs),為靶向降解細胞外以及膜結合蛋白開闢了新的可能。

細胞表面的溶酶體靶向受體(lysosome-targeting receptors,LTRs)介導蛋白質向溶酶體的轉運及後續的降解過程。以此為基礎,作者設計了LYTAC系統,對分泌蛋白和細胞膜外蛋白進行靶向降解。

LYTAC系統包括2個主要部分,一部分是與待降解的底物蛋白對應的特異性抗體,可以特異性的結合需要降解的底物蛋白;另一部分是能與LTR結合的含M6P支鏈的NCA聚糖肽(n=20~90),保證另一端的底物蛋白可以隨著LTR一起進入溶酶體然後完成降解。在實驗中,研究人員也分別對LYTAC的這兩部分功能進行了證明和優化。

首先研究人員通過在BCA聚糖肽上連接螢光分子NA-647,檢測到M6P和M6Pn能夠有效地將貨物帶入細胞內,並定位於溶酶體;隨後,研究人員在M6P聚合體上連接鼠源抗體,並利用兩種不同的底物蛋白和蛋白抗體測試偶聯物轉運蛋白的能力,結果證明了不同種蛋白都被轉運進入細胞,表明LYTAC這種方法對不同蛋白的普適性。

研究人員進一步選用EGFR、PD-L1和CD71為例,證明了在被LYTAC成功轉運進入細胞後,底物蛋白可以成功被溶酶體降解。以臨床應用的EGFR單克隆抗體cetuximab為基礎,實驗人員合成了第二個LYTAC分子——Ab-2,並發現Ab-2能夠有效地降解EGFR分子,而該過程依賴於IGFR2,且能夠被高濃度的M6P競爭性抑制,也可以被溶酶體抑制劑氯喹所阻斷。

更重要的是,通過蛋白組學檢測,研究人員發現Ab-2具有極強的特異性,僅降解EGFR蛋白,而不存在脫靶效應;以抗PD-L1抗體和另一個PD-L1抗體atezolizumab為基礎,作者又合成了第三個LYTAC分子——Ab-3和Atz-M6Pn,發現這兩個LYTAC均能降解PD-L1分子。

到此,研究人員充分證明了LYTAC降解蛋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而這與PROTAC的功能形成非常有趣的互補,一個結合蛋白質的胞外結構域,一個結合蛋白質的胞內結構域。同時,作為新發現的成藥方法,LYTAC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被完善,但總體來說,LYTACs作為能夠擴大可降解蛋白質範圍的有效工具,前景非常令人期待。美迪西也將持續關注這種新方法的進展情況,希望可以幫助進一步揭示LYTACs的合成以及藥代動力學、毒理學特性等。

美迪西PROTAC藥物發現技術平臺匯總了當前流行的熱門的靶標蛋白配體;建立了廣泛的熱門靶向蛋白高度親和力小分子及小分子片段化合物庫(TPSM),廣泛的E3連接酶高度親和力的小分子及小分子片段(E3SM);建立了linker系統,包括收集大量具有廣泛多樣性的雙官能團連接體(BF-Linker)。這些積累的化合物庫可以幫助快速高效的合成大量高活性PTROTAC雙特異性小分子,極大地提高採用PROTAC技術進行的藥物研發過程。除了快速合成之外,我們同時建立和完善的PROTAC生物篩選與測試平臺,後續發展到臨床前所有階段。


相關焦點

  • 新型蛋白降解技術可靶向細胞外蛋白
    日前,Arvinas公司的科學創始人Craig Crews博士的實驗室又傳來好消息,Crews博士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為ENDTAC的靶向蛋白降解技術平臺,將蛋白降解技術擴展到靶向細胞外蛋白,有望進一步擴展這一創新治療模式的適用範圍。他們的研究發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雜誌上。
  •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0 14:29:15 美國史丹福大學Carolyn R. Bertozzi課題組發現,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 Nature亮點 | 蛋白靶向降解技術群雄四起,LYTAC或成魅力新秀
    Bertozzi教授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Lysosome-targeting chimaeras for degradation of extracellular proteins的文章,在文中,作者設計並驗證了使用溶酶體降解途經降解胞外蛋白和細胞膜蛋白的
  • ...細胞表面蛋白和胞外蛋白,有望為一系列疾病開發出新型蛋白降解...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雖然靈巧的雙手和鋒利的器械永遠無法從細胞表面上切除單個蛋白,但是一種新的分子工具可以讓細胞外科手術變得更容易。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7月29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Lysosome-targeting chimaeras for degradation of extracellular proteins」。
  • 胞外犯法、胞內同罪!誘導蛋白降解技術追逃胞外蛋白
    新聞事件最近兩位化學生物學大佬獨立開發了一種利用溶酶體蛋白降解系統的誘導胞外蛋白降解新技術。PROTAC的發明人、耶魯大學的Crews小組發明的新技術叫做ENDTAC,近日發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雜誌上。該技術利用細胞表面的GPCR內吞其激動劑配體與另一個模型蛋白的複合物。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降解技術新概念
    內體/溶酶體途徑由多個膜結合的細胞區室協同作用,即首先內吞進入細胞的蛋白,然後通過早期內體、內體載體囊泡、晚期內體和溶酶體進行後續降解。自噬途徑始於被稱為吞噬泡的分離膜結構,該結構來自具有脂質化LC3蛋白的脂質雙層膜,吞噬泡通過膨脹進而吞噬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分子甚至包括細胞器的細胞內物質,這些物質被隔離在稱為自噬體的雙膜囊泡中隨後被降解。接下來將主要介紹溶酶體降解途徑的主要三種技術。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綜述:降解技術的新概念 | 對話科學家
    溶酶體降解途徑包括內體/溶酶體途徑和自噬途徑。內體/溶酶體途徑由多個膜結合的細胞區室協同作用,即首先內吞進入細胞的蛋白,然後通過早期內體、內體載體囊泡、晚期內體和溶酶體進行後續降解。自噬途徑始於被稱為吞噬泡的分離膜結構,該結構來自具有脂質化LC3蛋白的脂質雙層膜,吞噬泡通過膨脹進而吞噬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分子甚至包括細胞器的細胞內物質,這些物質被隔離在稱為自噬體的雙膜囊泡中隨後被降解。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綜述:降解技術新概念 | CellPress對話科學家
    內體/溶酶體途徑由多個膜結合的細胞區室協同作用,即首先內吞進入細胞的蛋白,然後通過早期內體、內體載體囊泡、晚期內體和溶酶體進行後續降解。自噬途徑始於被稱為吞噬泡的分離膜結構,該結構來自具有脂質化LC3蛋白的脂質雙層膜,吞噬泡通過膨脹進而吞噬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分子甚至包括細胞器的細胞內物質,這些物質被隔離在稱為自噬體的雙膜囊泡中隨後被降解。接下來將主要介紹溶酶體降解途徑的主要三種技術。
  • 開發出溶酶體靶向嵌合體,降解不想要的細胞表面...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雖然靈巧的雙手和鋒利的器械永遠無法從細胞表面上切除單個蛋白,但是一種新的分子工具可以讓細胞外科手術變得更容易。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7月29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Lysosome-targeting chimaeras for degradation of extracellular proteins」。
  • 納米抗體介導PROTACs蛋白靶向降解技術
    在DNA或mRNA水平抑制蛋白的表達,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48 h),不能用於研究蛋白水平快速變化的生命過程,如細胞周期。正是因為時間的延遲,細胞有足夠的時間啟動其他補償機制,彌補單個蛋白水平的下降,有可能掩蓋了表型的變化。為了可以直接降解目標蛋白,人們已經開發出了許多方法。
  • 抗體-PROTAC偶聯物:細胞靶向的蛋白質降解新技術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開發了一種細胞選擇性的PROTAC技術。通過將抗體和PROTAC分子偶聯,作者合成了抗體PROTAC偶聯物,該抗體PROTAC偶聯物能夠特異性地降解特定細胞中靶標蛋白,實現PROTAC技術在細胞或組織層面的選擇性。  PROTAC技術最早於2001年開發,該技術利用體內泛素-蛋白酶體系靶向降解特定蛋白。
  • 蛋白降解領域再現超1億美元融資,一文看懂技術要點與研發現狀
    公司致力於推進靶向蛋白質降解治療技術的發展,即利用生物體自身的蛋白質循環機器來靶向降解失調以及致病蛋白質。2020 年 3 月 12 日,Kymera Therapeutics 完成了 1.02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
  • 膜蛋白靶向藥有望成真
    近日,香港大學、重慶大學及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合作,就靶向活細胞表面膜蛋白提出新的藥物策略。
  • ​【科技前沿】蛋白降解新突破:清華陳曄光團隊等首次開發出靶向...
    相比於其他療法(如細胞治療、抗體藥物等),PROTAC的生產流程更簡單。相比小分子藥物,PROTAC可以靶向其更多小分子藥物無法靶向的靶點,產生更好的效果。最近幾年,PROTAC技術飛速發展,已被證明是最具潛力、最有突破性的藥物研發技術之一。尤其是近期在美國臨床腫瘤年會(ASCO)上,PROTAC技術大放異彩。
  • 王津團隊開發新型PROTAC,增強其細胞內積累和蛋白降解效果
    目標蛋白被降解後,PROTAC會被釋放重用,繼續破壞目標蛋白。相比於其他的藥物和療法,PROTAC有許多潛在的優勢,比如其組織分布廣泛,可以口服給藥。相比於其他療法(如細胞治療、抗體藥物等),PROTAC的生產流程更簡單;相比小分子藥物,PROTAC可以靶向其更多小分子藥物無法靶向的靶點,產生更好的效果。
  • PRC2的靶向降解研究
    靶向蛋白降解嵌合體(PROTAC)技術代表了一種新興的藥理作用模式,某些方面可能比傳統的小分子抑制劑更具優勢。PROTAC通過一個連接物將兩個配體結合在一起,其中一個配體與E3連接酶結合,另一個配體與靶蛋白結合。
  • 靶向藥耐藥的終極解決辦法:蛋白降解療法!
    —跟致癌蛋白活性位點結合,好讓它失去功能。「兵器」,收繳以前那種兵器的靶向藥就有可能發揮不了作用——也就是發生了耐藥。 而蛋白降解療法卻為這些癌基因帶來了希望: 要找一個「繳械」兵器的藥物雖然困難,但是要找到癌基因編碼的致癌蛋白卻容易得多。既然如此,何不放棄繳械,試試給它們貼上「叛軍」標籤,直接處死?豈不省事得多?
  • 蛋白降解專輯:洞悉技術突破、創業熱點與資本布局
    然而,在這五千多種蛋白質中,有 3131 種因為不能被小分子藥物和蛋白藥物所調控,被認為是 「不可成藥」 的靶點。剩下 1937 種潛在的藥物靶點,其中 672 種已經被證明為靶點並被當前已獲批准的藥物所充分利用。除去可能不能成功的靶點,據粗略推算,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有希望且有價值被開發出藥物的靶點可能已經不足 200 個。
  • 金斯瑞解讀|藥物發現新維度:靶向GPCR複合物
    前言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ptor, GPCR)是人類最大的膜蛋白家族,因為它們能夠調控多種生理過程,GPCR一直是藥物研發的關鍵靶點之一。據統計靶向GPCR藥物銷量佔全球市場的27%。然而,隨著對新型和改良藥物的不斷探索,開闢了靶向受體複合物的新策略。
  • 過去一年 蛋白降解劑方向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
    開發/優化新的降解物分子PROTAC(蛋白靶向降解嵌合體)蛋白降解劑利用人體的天然蛋白回收系統來降解導致疾病的蛋白。PROTAC蛋白降解劑能夠招募E3連接酶,為靶標蛋白裝上泛素的標籤,引導這些蛋白被蛋白酶體降解。在靶標蛋白被降解之後,PROTAC蛋白降解劑會被釋放並且可以重新被用於降解其它靶標蛋白。PROTAC目前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