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抗體介導PROTACs蛋白靶向降解技術

2020-11-29 中國生物技術網

想要了解一個基因的功能,通常的做法是在DNA或mRNA水平抑制基因的表達,然後觀察表型的變化,而表型的變化通常是由蛋白的缺失導致的。但是,這些方法沒有直接作用於蛋白,只是暫停了蛋白質的轉錄或翻譯,蛋白的缺失還是依賴於其自身的半衰期。因此,這些方法不能有效敲減半衰期長的蛋白或溶解度低的蛋白聚集體。在DNA或mRNA水平抑制蛋白的表達,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48 h),不能用於研究蛋白水平快速變化的生命過程,如細胞周期。正是因為時間的延遲,細胞有足夠的時間啟動其他補償機制,彌補單個蛋白水平的下降,有可能掩蓋了表型的變化。

為了可以直接降解目標蛋白,人們已經開發出了許多方法。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就是其中之一,它利用細胞本身的泛素-蛋白酶體系統來降解胞內蛋白(詳情請見BioArt:首個降解KRAS^G12C的高活性PROTAC)。這項技術的局限之處在於,我們需要為目標蛋白找到高親和力的小分子配體,這對於一些「不可被靶向」的蛋白來說往往是非常困難的。其他技術包括auxin inducible degron system【1, 2】、Trim-Away【3】和改造的納米抗體【4, 5】等,這些方法需要對細胞內源蛋白進行改造,或需要特定外源蛋白的表達,各有優劣。

2020年7月2日,University of Dundee的Ronald Hay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 上發表了題為 Antibody RING-Mediated Destruction of Endogenous Proteins 的論文,報導了他們開發的Antibody RING-mediated destruction (ARMeD) 系統。研究者把E3泛素連接酶和駱駝納米抗體組裝在一起,引入細胞後可在數分鐘內介導內源靶蛋白的降解,且沒有檢測到脫靶效應的存在。

E3泛素連接酶RNF4的C端為RING(Really Interesting New Gene)結構域,負責招募裝載了泛素的E2。實驗者把RING和特異性識別黃色螢光蛋白(YFP)的納米抗體融合,成功在HeLa細胞引發了YFP-PARG(poly ADP ribose glycohydrolase) 融合蛋白的泛素化和依賴蛋白酶體的降解,初步證明了ARMeD系統的可行性。

接下來,作者要把ARMeD系統真正應用於細胞內源蛋白的降解。實驗人員選定了一個靶點:NEDP1蛋白,並生產了一系列靶向NEDP1的駱駝納米抗體。類似地,納米抗體-RING融合蛋白成功促進了NEDP1的降解。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通過蛋白質組學的方法,檢測不到脫靶效應的存在,說明納米抗體的專一性保證了ARMeD系統的高度特異性。

基因敲除或RNA幹擾的方法並不適用於研究半衰期長的蛋白,如核孔複合體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蛋白聚集體。這項研究中提出的單一組分ARMeD技術有效解決了這個難題。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納米抗體被開發出來,以及胞內遞送技術的不斷優化,ARMeD技術在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方面的優越性將逐漸顯現。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molcel.2020.04.032

來源:BioartReports

參考文獻:

1. Holland, A.J., Fachinetti, D., Han, J.S., and Cleveland, D.W. (2012). Inducible, reversible system for the rapid and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proteins in mammalian cells.Proc. Natl. Acad. Sci. USA109, E3350–E3357.

2. Nishimura, K., Fukagawa, T., Takisawa, H., Kakimoto, T., and Kanemaki, M. (2009). An auxin-based degron system for the rapid depletion of proteins in nonplant cells.Nat. Methods6, 917–922.

3. Clift, D., McEwan, W.A., Labzin, L.I., Konieczny, V., Mogessie, B., James, L.C., and Schuh, M. (2017). A Method for the Acute and Rapid Degradation of Endogenous Proteins.Cell171, 1692–1706.e18.

4. Caussinus, E., Kanca, O., and Affolter, M. (2011). Fluorescent fusion protein knockout mediated by anti-GFP nanobody.Nat. Struct. Mol. Biol.19, 117–121.

5. Fulcher, L.J., Macartney, T., Bozatzi, P., Hornberger, A., Rojas-Fernandez, A., and Sapkota, G.P. (2016). An affinity-directed protein missile system for targeted proteolysis.Open Biol.6, 160255.

相關焦點

  • 抗體-PROTAC偶聯物:細胞靶向的蛋白質降解新技術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開發了一種細胞選擇性的PROTAC技術。通過將抗體和PROTAC分子偶聯,作者合成了抗體PROTAC偶聯物,該抗體PROTAC偶聯物能夠特異性地降解特定細胞中靶標蛋白,實現PROTAC技術在細胞或組織層面的選擇性。  PROTAC技術最早於2001年開發,該技術利用體內泛素-蛋白酶體系靶向降解特定蛋白。
  • 新型蛋白降解技術可靶向細胞外蛋白
    日前,Arvinas公司的科學創始人Craig Crews博士的實驗室又傳來好消息,Crews博士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為ENDTAC的靶向蛋白降解技術平臺,將蛋白降解技術擴展到靶向細胞外蛋白,有望進一步擴展這一創新治療模式的適用範圍。他們的研究發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雜誌上。
  • Nature亮點 | 蛋白靶向降解技術群雄四起,LYTAC或成魅力新秀
    撰文 | Victoria責編 | 兮 靶向誘導蛋白降解技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成為繼小分子抑制劑(SMI)和單克隆抗體(mAb)藥物後的又一大熱門
  • LYTAC技術,為靶向降解細胞外以及膜結合蛋白開闢新的可能
    比如,PROTAC技術的靶點通常是胞內蛋白,而對分泌蛋白和細胞膜蛋白則束手無策。細胞膜蛋白的降解通常是通過溶酶體途徑完成,如EGF引起的EGFR降解過程。因此,溶酶體降解途徑也成為靶向降解膜蛋白的主要設計思路。
  •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0 14:29:15 美國史丹福大學Carolyn R. Bertozzi課題組發現,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 阿斯利康設計的PROTACs降解PRC2複合物
    亮點在於利用EED抑制劑設計的PROTACs不僅降解了EED,還降解了PRC2的複合物的其它亞基EZH2和SUZ12。但具體的降解機制,是因為降解EED導致的其它亞基的調低還是直接標記了PRC2複合物,導致的整體被降解還不確定。但是,降解蛋白複合物的這一理念,為靶向蛋白降解開啟了更大的想像空間,比如,我們降解膜蛋白的細胞內亞基,是否可以同時降解膜蛋白。
  • 顛覆性PROTACs技術迎來突破,蛋白降解劑將成下一個重磅藥物? |...
    之後,Crews教授及其同事一直改進這一技術。到2008年,他們已經放棄了基於肽的PROTACs技術,並設計出了基於E3泛素連接酶MDM2、可用於降解雄激素受體(AR)的小分子蛋白降解劑[2]。PROTACs技術作用的靶點以及裡程碑進展時間線(圖片來源:Drug Discovery Today:Technologies)3) 選擇和驗證靶點:靶點選擇是藥物研發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儘管可以靶向無成藥性的蛋白,但並不是所有蛋白質都能被PROTACs技術降解,如沒有或暫未發生配體的蛋白質。
  • PRC2的靶向降解研究
    靶向蛋白降解嵌合體(PROTAC)技術代表了一種新興的藥理作用模式,某些方面可能比傳統的小分子抑制劑更具優勢。PROTAC通過一個連接物將兩個配體結合在一起,其中一個配體與E3連接酶結合,另一個配體與靶蛋白結合。
  • 蛋白降解領域再現超1億美元融資,一文看懂技術要點與研發現狀
    另一方面,為了彌補 PROTAC 只能降解細胞內靶蛋白的局限性,細胞外靶向降解(ENDTAC)以及靶向細胞外蛋白、可降解細胞外蛋白和細胞膜蛋白的溶酶體靶向嵌合體(LYTAC)應運而生。這些新的技術在拓展靶標和疾病治療範圍的同時,也為避免 PROTAC 的副作用提供了思路。
  • 誘導蛋白降解技術追逃胞外蛋白
    作者把細胞膜上溶酶體靶向受體(LTR)的已知激動劑與抗體或小分子配體連結起來形成LYTAC,與LTR結合後把與小分子或抗體部分結合的目標蛋白內吞到溶酶體降解。這個技術不僅可以降解分泌蛋白、還可以降解膜蛋白,作者不僅用該技術降解了模型蛋白親和素、還成功降解了幾個重要藥物靶點如EGFR、ApoE4、PD-L1等。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降解技術新概念
    目前小分子誘導蛋白降解的主要方法是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AC)技術。> LYTAC(溶酶體靶向嵌合體)技術是一種利用內體/溶酶體途徑降解目標蛋白的方法。
  • 亞盛醫藥-B(06855)將獲得一項基於PROTACs技術開發的MDM2蛋白降解...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亞盛醫藥-B(06855)發布公告,公司與密西根大學達成協議,將獲得一項基於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技術開發的MDM2蛋白降解劑的全球獨家權益
  • Science:揭示先天免疫系統介導的HIV納米顆粒免疫原靶向生發中心機制
    免疫識別的這些特徵促進人們將納米顆粒抗原用於許可的疫苗中,比如HPV疫苗和B肝病毒疫苗,並且在開發新疫苗時促進人們設計納米顆粒形式的免疫原。對HIV病毒而言,來自臨床前動物模型的證據表明相比於單體抗原,納米顆粒HIV免疫原能夠更加高效地激活低親和力的生殖系前體B細胞,促進增強的濾泡輔助T細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誘導和生發中心反應,並且促進誘導中和抗體反應。然而,人們對這種適應性免疫受到免疫原的物理形式影響的機制仍然知之甚少。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綜述:降解技術的新概念 | 對話科學家
    ▲圖1:已建立的選擇性靶向目標蛋白(POI)策略PROTAC降解技術目前小分子誘導蛋白降解的主要方法是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AC)技術。PROTAC分子通過拉近靶蛋白和E3連接酶的距離從而提高靶蛋白的泛素化效率,進而誘導蛋白酶體系統對靶蛋白進行降解。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綜述:降解技術新概念 | CellPress對話科學家
    )策略PROTAC降解技術目前小分子誘導蛋白降解的主要方法是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AC)技術。1.溶酶體靶向嵌合體LYTAC(溶酶體靶向嵌合體)技術是一種利用內體/溶酶體途徑降解目標蛋白的方法。PROTAC技術主要針對細胞內蛋白,而LYTAC可作用於膜蛋白和細胞外對PROTAC具有抗性的蛋白質(如EGFR)。LYTAC分子由針對特定目標蛋白的抗體和6-磷酸甘露糖(M6P)共價連接組成。抗體可被內源系統識別,其結合的目標蛋白將被轉運到溶酶體中進行降解。LYTAC技術的優勢在於利用了普遍表達的內源性降解途徑降解細胞外蛋白和膜蛋白,主要不足是分子量大且分子中的抗體或多肽可能誘導免疫反應。
  •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將掀起下一波重磅藥物上市潮?​
    文章來源於:生輝,作者:韋昱彬,圖片來自「Unsplash」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
  • 基因泰克、輝瑞、默克都看好的蛋白降解技術能否解決成藥性難題?
    靶向治療不僅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也降低了藥物副作用,可謂一舉兩得。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很多靶點並不具備成藥性。蛋白裂解靶向嵌合體(PROTAC)技術利用細胞自身的蛋白質降解機制來降解那些不具成藥的靶點,有望解決成藥性難題。
  • ​【科技前沿】蛋白降解新突破:清華陳曄光團隊等首次開發出靶向...
    PROTAC(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技術,通過把E3泛素連接酶和目標蛋白聯繫在一起,導致目標蛋白的泛素化修飾,從而被蛋白酶體分解成多肽和胺基酸。目標蛋白被降解後,PROTAC會被釋放重用,繼續破壞目標蛋白。相比於其他的藥物和療法,PROTAC有許多潛在的優勢,比如其組織分布廣泛,可以口服給藥。
  • 靶向藥耐藥的終極解決辦法:蛋白降解療法!
    而這個時候,蛋白降解療法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蛋白降解療法,沒有採用「收繳兵器」的戰略,而是直接給致癌蛋白貼上了「叛軍」的標籤,把它們送往蛋白酶體系統直接「殺死」。
  • 研究人員利用PROTACs技術實現從小鼠到恆河猴蛋白水平的快速降解
    該論文通過化學設計蛋白降解分子(PROTACs),快速、可逆敲低動物體內FKBP12蛋白,並首次成功實現恆河猴體內蛋白快速敲降。動物的基因敲除是常見的研究手段之一,常見的敲除手段如TALEN,Cre-LoxP,CRISPR-Cas9等是從基因水平進行敲除,RNA幹擾的方式則是從轉錄水平進行敲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