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亮點 | 蛋白靶向降解技術群雄四起,LYTAC或成魅力新秀

2020-07-31 BioArt

撰文 | Victoria

責編 | 兮


靶向誘導蛋白降解技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成為繼小分子抑制劑(SMI)和單克隆抗體(mAb)藥物後的又一大熱門。與SMI和mAb相比,PROTAC具有獨到的優勢,能夠靶向眾多的以前被稱為「不可成藥」的蛋白分子。迄今已有上百種PROTAC分子已經或者正在研製當中,眾多的新興創業公司也是群雄崛起,包括國外的Arvinas(以Craig Crew為代表,其代表作為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的PROTAC分子ARV-110),C4(以Nathanael GrayJames Bradner為代表),KymeraVividionCedilla (創始人包括諾獎得主William Kaelin等),Oncopia(王少萌為代表),Cullgen(金堅為代表),而多家大藥企也在跑馬圈地,如諾華(James Bradner領導)、安進(Raymond Deshaies領導,詳見BioArt報導:Nature | 第四次製藥業革命-Raymond Deshaies院士獨家綜述多特異性藥物)等。另外,國內也成立了多家以PROTAC為基礎的初創企業,如凌科藥業、分迪科技、開拓藥業等

雖然相對於SMI和mAb藥物,PROTAC具有獨特的優勢,但是也存在明顯的短板。比如,PROTAC的靶點通常是胞內蛋白,而對分泌蛋白和細胞膜蛋白則束手無策。細胞膜蛋白的降解通常是通過溶酶體途經完成,如EGF引起的EGFR降解過程。因此,溶酶體降解途徑也成為靶向降解膜蛋白的主要設計思路。

2020年7月29日,史丹福大學HHMI研究員Carolyn R. Bertozzi教授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Lysosome-targeting chimaeras for degradation of extracellular proteins的文章,在文中,作者設計並驗證了使用溶酶體降解途經降解胞外蛋白和細胞膜蛋白的LYTAC技術,並以EGFR,PD-L1和CD71等為例證明了LYTAC技術的可行性和特異性。該研究成為PROTAC的外延,豐富了蛋白降解途經成藥的工具箱。

Nature亮點 | 蛋白靶向降解技術群雄四起,LYTAC或成魅力新秀


細胞表面的溶酶體靶向受體(lysosome-targeting receptors,LTRs)介導蛋白質向溶酶體的轉運及後續的降解過程【1】離子-非依賴甘露糖-6-磷酸受體(cation-independent mannose-6-phosphate receptor,CI-M6PR,又稱IGF2R)是LTR的典型代表,能夠將含有甘露糖-6-磷酸(mannose 6-phosphate,M6P)支鏈的N糖原修飾的蛋白質轉運到溶酶體進行降解【2】。當CI-M6PR結合待降解的蛋白並進入溶酶體以後,溶酶體內的低PH值條件引起二者解離,蛋白底物則被溶酶體所降解,而CI-M6PR本身通過高爾基體再次轉運到細胞膜循環利用【3】。

以此為基礎,作者設計了LYTAC系統,對分泌蛋白和細胞膜外蛋白進行靶向降解。LYTAC系統包括2個主要部分,一部分是能與LTR結合的含M6P支鏈的NCA聚糖肽(n=20~90),另一部分則是與待降解的底物蛋白對應的特異性抗體(圖1)。因此,作者也從這兩部分對LYTAC系統進行分別的設計和優化。

Nature亮點 | 蛋白靶向降解技術群雄四起,LYTAC或成魅力新秀

圖1. LYTAC系統圖示


首先,作者在NCA聚糖肽上連接螢光分子NA-647,檢測並優化聚糖肽是否能夠將貨物帶到溶酶體中,發現與陰性對照支鏈GalNAc和mannose相比,M6P和M6Pn能夠有效地將貨物帶入細胞內,並定位於溶酶體(圖1)。

然後,作者通過CRISPRi篩選,確定LYTACs作用機制依賴於IGF2R、內涵體(endosome)、囊泡轉運(vesicle trafficking)、內涵體-溶酶體融合以及網格蛋白(Clathrin)依賴的內吞途經等相關信號通路。此外,作者還發現胞吐體(exocyst)也至關重要,推測其參與CI-M6PR向細胞膜的呈遞。使用CRISPR敲除IGFR2,EXOC1和EXOC2均能顯著降低細胞表面的CI-M6PR的表達水平(圖2)。

Nature亮點 | 蛋白靶向降解技術群雄四起,LYTAC或成魅力新秀

圖2. CRISPRi篩選識別LYTACs的關鍵細胞機制


據此,作者進一步在poly(M6Pn)上共價偶聯抗體,合成了第一個帶正電的抗體-LYTAC分子——Ab-1(其中的抗體部分為抗小鼠IgG,相當於WB中的二抗,這樣就可以配合各種一抗,降解對的蛋白底物)。首先,作者嘗試了mCherry蛋白和與之對應的小鼠抗mCherry抗體,發現Ab-1能夠有效地將mCherry蛋白和小鼠抗mCherry抗體一起轉運到細胞內。進一步作者嘗試了一個臨床前研究的ApoE4抗體,發現Ab-1同樣可以將其轉運進細胞,以此證明了LYTAC方法應用於分泌蛋白的普遍適用性。

Nature亮點 | 蛋白靶向降解技術群雄四起,LYTAC或成魅力新秀

圖3. LYTACs將可溶性蛋白質靶向溶酶體進行降解


以上實驗證明,LYTAC可以靶向遞送分泌的蛋白進入細胞(以外源性抗體為例)(圖3),那麼LYTAC是否也能如願地降解細胞膜蛋白呢?作者進一步選用EGFR、PD-L1和CD71為例,證明了LYTA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臨床應用的EGFR單克隆抗體cetuximab為基礎,作者合成了第二個LYTAC分子——Ab-2,並發現Ab-2能夠有效地降解EGFR分子,而該過程依賴於IGFR2,且能夠被高濃度的M6P競爭性抑制,也可以被溶酶體抑制劑氯喹所阻斷。更重要的是,通過蛋白組學檢測,作者發現,Ab-2具有極強的特異性,僅降解EGFR蛋白,而不存在脫靶效應。以抗PD-L1抗體和另一個PD-L1抗體atezolizumab為基礎,作者分別合成了第三個LYTAC分子——Ab-3和Atz-M6Pn,發現這兩個LYTAC均能降解PD-L1分子。

至此,作者證明了LYTAC技術的可行性、有效性、特異性及普適性,為靶向蛋白降解成藥打開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作為一個原型,文章中的LYTAC分子還存在很多局限性,需要更多的藥物學家進一步優化,使之能夠成為臨床上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20年6月9日,以LYTAC為基礎的初創公司Lycia Therapeutics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融資,開展LYTAC相關的first-in-class產品管線,期待看到更多的產品進入市場!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545-9


製版人:毯毯


參考文獻

1. Coutinho, M. F., Prata, M. J. & Alves, S. A shortcut to the lysosome: the mannose-6-phosphate-independent pathway. Mol. Genet. Metab. 107, 257–266 (2012);

2. Ghosh, P., Dahms, N. M. & Kornfeld, S. Mannose 6-phosphate receptors: new twists in the tale. Nat. Rev. Mol. Cell Biol. 4, 202–213 (2003)

3. Gary-Bobo, M., Nirdé, P., Jeanjean, A., Morère, A. & Garcia, M. Mannose 6-phosphate receptor target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human diseases. Curr. Med. Chem. 14, 2945–2953 (2007)

相關焦點

  • LYTAC技術,為靶向降解細胞外以及膜結合蛋白開闢新的可能
    比如,PROTAC技術的靶點通常是胞內蛋白,而對分泌蛋白和細胞膜蛋白則束手無策。細胞膜蛋白的降解通常是通過溶酶體途徑完成,如EGF引起的EGFR降解過程。因此,溶酶體降解途徑也成為靶向降解膜蛋白的主要設計思路。
  • 新型蛋白降解技術可靶向細胞外蛋白
    日前,Arvinas公司的科學創始人Craig Crews博士的實驗室又傳來好消息,Crews博士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為ENDTAC的靶向蛋白降解技術平臺,將蛋白降解技術擴展到靶向細胞外蛋白,有望進一步擴展這一創新治療模式的適用範圍。他們的研究發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雜誌上。
  •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0 14:29:15 美國史丹福大學Carolyn R. Bertozzi課題組發現,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 基因泰克、輝瑞、默克都看好的蛋白降解技術能否解決成藥性難題?
    靶向治療不僅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也降低了藥物副作用,可謂一舉兩得。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很多靶點並不具備成藥性。蛋白裂解靶向嵌合體(PROTAC)技術利用細胞自身的蛋白質降解機制來降解那些不具成藥的靶點,有望解決成藥性難題。
  • 納米抗體介導PROTACs蛋白靶向降解技術
    在DNA或mRNA水平抑制蛋白的表達,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48 h),不能用於研究蛋白水平快速變化的生命過程,如細胞周期。正是因為時間的延遲,細胞有足夠的時間啟動其他補償機制,彌補單個蛋白水平的下降,有可能掩蓋了表型的變化。為了可以直接降解目標蛋白,人們已經開發出了許多方法。
  • ​【科技前沿】蛋白降解新突破:清華陳曄光團隊等首次開發出靶向...
    PROTAC(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技術,通過把E3泛素連接酶和目標蛋白聯繫在一起,導致目標蛋白的泛素化修飾,從而被蛋白酶體分解成多肽和胺基酸。目標蛋白被降解後,PROTAC會被釋放重用,繼續破壞目標蛋白。相比於其他的藥物和療法,PROTAC有許多潛在的優勢,比如其組織分布廣泛,可以口服給藥。
  •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將掀起下一波重磅藥物上市潮?​
    文章來源於:生輝,作者:韋昱彬,圖片來自「Unsplash」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
  • 靶向藥耐藥的終極解決辦法:蛋白降解療法!
    我們知道,癌細胞的前身,其實是正常細胞,由於發生了基因突變,受到「蠱惑」,所以「叛變」,成了人體內部的敵人。 而這個時候,蛋白降解療法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蛋白降解療法,沒有採用「收繳兵器」的戰略,而是直接給致癌蛋白貼上了「叛軍」的標籤,把它們送往蛋白酶體系統直接「殺死」。
  • 藥學院饒燏課題組成功利用PROTAC技術降解多種突變型BTK蛋白
    藥學院饒燏課題組成功利用PROTAC技術降解多種突變型BTK蛋白克服對臨床一線藥物依魯替尼耐藥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抗癌藥物耐藥無疑是相關患者最痛苦的事。3月19日,清華大學藥學院饒燏課題組與生科院劉萬裡課題組,以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朱軍課題組合作在血液學國際著名期刊《白血病》(Leukemia)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利用PROTAC技術降解多種突變型BTK蛋白克服依魯替尼耐藥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潛在治療方案》(Degradation of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mutants by PROTACs for
  • STTT:華東師範大學陳益華團隊開發出新型PROTAC蛋白降解劑​
    Chimeras, PROTACs)是利用雙功能小分子誘導蛋白質降解的一項技術,該技術的基本原理在於利用細胞自身的泛素 - 蛋白酶體降解系統,來達到降解靶標蛋白的目的。因此,尋找新的可適用 PROTAC 技術的 E3 連接酶及其配體,發展更為特異的 PROTAC 分子配體,拓寬 PROTAC 技術應用範圍和推進 PROTAC 分子的成藥性,是目前 PROTAC 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 抗體-PROTAC偶聯物:細胞靶向的蛋白質降解新技術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開發了一種細胞選擇性的PROTAC技術。通過將抗體和PROTAC分子偶聯,作者合成了抗體PROTAC偶聯物,該抗體PROTAC偶聯物能夠特異性地降解特定細胞中靶標蛋白,實現PROTAC技術在細胞或組織層面的選擇性。  PROTAC技術最早於2001年開發,該技術利用體內泛素-蛋白酶體系靶向降解特定蛋白。
  • 禮來與萬春醫藥子公司達成7.9億美元合作,開發靶向蛋白降解新藥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報導  11月12日,萬春醫藥子公司Seed Therapeutics(下稱:萬春Seed)宣布與禮來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籤訂開展研究合作和授權協議,共同研究開發一類通過靶向蛋白降解
  • 誘導蛋白降解技術追逃胞外蛋白
    作者把細胞膜上溶酶體靶向受體(LTR)的已知激動劑與抗體或小分子配體連結起來形成LYTAC,與LTR結合後把與小分子或抗體部分結合的目標蛋白內吞到溶酶體降解。這個技術不僅可以降解分泌蛋白、還可以降解膜蛋白,作者不僅用該技術降解了模型蛋白親和素、還成功降解了幾個重要藥物靶點如EGFR、ApoE4、PD-L1等。
  • Nature雜誌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研究者Seok-Yong Lee表示,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究者並不清楚蛋白MurJ在細菌細胞壁合成過程中扮演的關鍵作用,因為當前的技術很難對付這種特殊蛋白進行研究,本文研究為我們深入理解廣譜抗生素的開發提供了新的見解,幾乎每種類型的細菌都需要這種蛋白來維持活性。
  • 王津團隊開發新型PROTAC,增強其細胞內積累和蛋白降解效果
    PROTAC(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技術,通過把E3泛素連接酶和目標蛋白聯繫在一起,導致目標蛋白的泛素化修飾,從而被蛋白酶體分解成多肽和胺基酸目標蛋白被降解後,PROTAC會被釋放重用,繼續破壞目標蛋白。相比於其他的藥物和療法,PROTAC有許多潛在的優勢,比如其組織分布廣泛,可以口服給藥。相比於其他療法(如細胞治療、抗體藥物等),PROTAC的生產流程更簡單;相比小分子藥物,PROTAC可以靶向其更多小分子藥物無法靶向的靶點,產生更好的效果。
  • PRC2的靶向降解研究
    靶向蛋白降解嵌合體(PROTAC)技術代表了一種新興的藥理作用模式,某些方面可能比傳統的小分子抑制劑更具優勢。PROTAC通過一個連接物將兩個配體結合在一起,其中一個配體與E3連接酶結合,另一個配體與靶蛋白結合。
  • Nature:重大突破!靶向BCAT1蛋白逆轉白血病侵襲性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23142017年5月2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喬治亞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兩種最為常見的骨髓性白血病的一種新的藥物靶標,並且找到一種阻止這種疾病的最為侵襲性類型的方法。
  • 蛋白降解專輯:洞悉技術突破、創業熱點與資本布局
    人們亟需全新的技術來靶向傳統被認為 「不可成藥」 的靶點,為製藥行業打開新的大門。蛋白降解就是其中一種備受矚目的新技術,而 PROTACs 又是蛋白降解技術中最受創業者和投資者關注的一種。PROTACs 脫胎於 2004 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的一項發現。
  •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4:31 海德堡大學(ZMBH)和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Bernd Bukau及其團隊揭示了人
  • 蛋白降解領域再現超1億美元融資,一文看懂技術要點與研發現狀
    公司致力於推進靶向蛋白質降解治療技術的發展,即利用生物體自身的蛋白質循環機器來靶向降解失調以及致病蛋白質。2020 年 3 月 12 日,Kymera Therapeutics 完成了 1.02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