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是跳下去了麼!天津也跳了,你還在等什麼!
濟南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看青島,好像還想說什麼。
就在這時,滄州和大同手拉手的也下去了。
青島攤了攤手,沒再看濟南,一轉身來了個瀟灑的背入式入水,只留下濟南在1954年的極寒中瑟瑟發抖。
恭喜幾位打破了各自的最低氣溫記錄,贏得氣溫跳水賽大獎。濟南別愣著了,領獎去~
花幾分鐘懂點兒啥,地球的溫度誰說了算大家好,這是科學懂點兒啥的第25篇原創
地球的溫度誰說的算?
太陽作為地球唯一的能量來源,以每秒3.72 X 10的20次方兆瓦的功率向外釋放能量,地球只吸收了其中的大約22億分之一份,就達到了173000太瓦的量級,相當於500萬噸煤一秒鐘燒完。
有了太陽長期穩定的照射,地球才擁有了平均18攝氏度,適宜生物生存的溫度條件。所以說地球的溫度是由太陽決定的。
地球溫度的變化趨勢和太陽活動有關嗎?為了搞清楚地球和太陽的一系列相關問題,科學家很早就動手了。1610年開始至今,天文學家連續記錄了太陽黑子的數量變化,發現了每隔大約11年,太陽上的黑子出現的頻率和數量會由少到多,再由多轉少,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再結合地球全球溫度的變化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和太陽活動的對應關係。
但是,有氣候學家通過科學方法處理了1951年到2010年間全球地表溫度的變化,再結合太陽總輻照度以及能量在大氣中複雜的傳輸過程,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太陽活動的變化對地球溫度的影響作用不到0.1度。
所以,在有了太陽照射的基礎上,地球大氣和地表溫度的變化就是他自己個兒的事情了!目前太陽活動水平剛剛走過低谷期不久,處在由低轉高的階段,從這個角度來看也是不足以導致今年冬季多地氣溫跳水打破歷史記錄的。
地球的四季溫度變化太陽就沒點責任麼?
地球繞著太陽沿一個微微有點橢的橢圓飛行,兩者在1月時距離最近,7月時最遠。這怎麼冬季最冷的時候反而最近了?沒錯,所以氣溫跳水這事兒啊和日地距離也沒啥關係!
不過說到這了,給大家補一個知識點。地球距離太陽最近時約1.47億千米遠,最遠時大約1.52億千米,能量傳輸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所以近日點和遠日點地球接收的能量相差不到7%,與不同季節的溫度變化相比完全對不上號。
對於地處北半球的我們來說,地球距離太陽越近越是「數九寒冬」的現象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影響我們季節的關鍵因素是太陽的高度,取決於太陽光照向我們的角度,但是,這個角度還是地球自轉軸來決定的,也和太陽無關。
以大洋所在的北京為例,6月22日夏至時正午太陽高度角大約73度,而在1月初呢,正午時太陽只能爬到不到30度的高度,這兩種情況對應的差別就是太陽直射到地面的光能相差近兩倍,同時,由於高度較低,太陽升起時間晚,落下時間早,相當於工時大大減少,所以氣溫就比夏季冷好幾十度。
由於能量輻射過程中雲層、水體、大地等具有一定積累熱量的能力,所以最冷的時候還要再過個把月,線兒褲、毛褲、羽絨褲,秋衣、毛衣、皮大衣都穿上,「縮手縮腳」繼續數九。祝大家異地體驗「北極溫度」成功,下次再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