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否定地震與太陽活動關係:無法提前預測

2020-11-22 環球網

一項最新研究否定了太陽活動與地球地震現象之間的關聯性,並且重申一項科學界的共識,那就是在目前或者可預見的將來,地震都是無法進行預測的

北京時間4月23日消息,據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USGS)官方網站報導,不出所料的,此次四川雅安發生大地震之後網絡上便開始瘋狂流傳各種荒誕不經的謠言,毫不意外的有人宣稱自己能夠預測地震,毫無意外的有人聲稱自己發現雲彩或其它自然現象發生了異常,各種陰謀論更是甚囂塵上,大有「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架勢。由於今年正值太陽活動高峰,其中就有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太陽活動與地球上地震之間是否存在關聯的話題。就這一問題,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USGS)在其官方網站上就這一話題有關的一項最新研究做了分析報導:

科學家們查閱了歷史上太陽活動的各項數據,包括太陽黑子,太陽風以及磁場的表現紀錄,並將其與地球上地震的歷史記錄作比對,試圖找出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但研究的結果是:在太陽活動與較大型地震之間並未發現顯著的相關性。因此無法運用空間觀測數據來進行未來地震的預測。

有關此項研究的報告被發表於近期出版的《地球物理學研究通報》上。該研究工作由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傑弗裡·勒夫(Jeffrey Love)和美國西北研究聯盟的傑裡米·託馬斯(Jeremy Thomas)合作完成。研究中所採用的地震數據來自於聯邦地質調查局(USGS),太陽黑子數據來自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太陽風數據取自美國宇航局(NASA),而地磁數據則來自英國地質調查局以及澳大利亞地球科學研究所。

作者的觀點

在這份研究報告中,來自USGS的傑弗裡寫道:「這份研究的目的旨在加深我們對自然科學的理解,並檢驗太陽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並最終保護我們生存環境的安全。」他說:「儘管我們在此次研究中並未發現太陽活動與地球地震趨勢之間存在顯著關聯,但我們確實發現太陽可以通過其他一些途徑對地球造成影響。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致力於對這些現象展開研究,因為這些現象中的一些將有可能會對現代高度依賴科技手段的社會造成傷害。」

傑弗裡表示:「當然在未來一定會有一些全新的,出乎意料的發現,但是做研究時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你必須客觀地使用我們目前所掌握到的現實數據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和結論。如果你在心裡假設某種模式存在,這並不能表示這種模式就真的存在。我們需要紮實可信的證據。」

太空和其它空間活動的類型

我們每個人對地球上的天氣現象都已經非常熟悉,包括降雨,颳風或是下雪。但事實上宇宙空間中也有「天氣」。太陽的活動處於不斷地變化之中,可以造成包括地球附近空間在內的空間環境改變。

舉例而言,地磁暴發是指地球磁場周期性的異常活躍。這是如何發生的?這和太陽有關。太陽每時每刻都在發出強大的帶電粒子流,而如果遇上突發性爆發性的太陽爆發,地磁暴便會發生。

儘管感覺離我們很遠,但實際上空間天氣發生的變化將會對我們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嚴重的地磁暴可以導致通訊中斷,GPS定位系統精度降低,衛星系統破壞,並對電網系統造成毀壞,造成大面積的斷電。但是同樣是在地磁暴發生期間,我們將會有機會欣賞到美麗的極光現象。

現在來說說太陽黑子。黑子是太陽表面可以看到的暗色區域,這是太陽表面磁場活動聚集的區域。太陽表面大型黑子是否出現以及何時出現都將對太陽爆發的時機和可能性造成影響,而這也將直接對地磁暴的發生產生影響。太陽黑子的出現存在大約11年的周期。今年正值太陽活動極大年,但是目前看來太陽的活動異常的平靜,預料在未來數年內太陽還將會有一系列的活動。

地質研究單位的作用

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的「地磁研究項目」在全美各地部署14臺觀測站,實時傳輸地磁監測數據。這些數據被USGS和其它共同率屬於「美國國家空間天氣項目」的合作夥伴用於日地關係和空間環境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美國宇航局以及美國空軍。另外,一些受空間天氣影響較為顯著的私營企業和民間機構也與USGS緊密合作,其中包括電力公司和油氣開採行業企業等等。

我們可以預測地震嗎?

到目前為止,科學界給出的答案是:不能。儘管總是有人宣稱自己可以做到地震預測,但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發展出任何可靠的短期地震預測方法。並且科學界也普遍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這樣的方法也不太可能會被開發出來。

然而,目前科學界的確可以做到的是,基於現有的科學數據,來判斷未來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舉例而言,根據長期以來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地震活動的監測,科學界們普遍預期在未來30年內,在加州舊金山灣區附近將有2/3的可能性會發生一次芮氏6.7級或更嚴重的地震。從整個加州境內而言,在未來30年內發生這樣規模地震事件的可能性幾乎是可以確定的(確信度在99%以上)。

當科學界給出了這樣的評估之後,我們便可以據此採取預防措施來力圖將未來可能發生地震時的損害降低到最小,比如提升建築質量,加固老舊建築,加強對該區域居民的防震抗震和地震逃生等知識的普及宣傳等等。(晨風)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太陽活動或導致地震
    世界各地地震不斷。一份新研究提出,很多地震可能是由太陽的活動造成的。7月13日發表在《科學評論》(Scientific Reviews)期刊上的一份研究稱,找到第一份有力的證據顯示,太陽的強烈噴發會導致地球上成群發生的地震。這份研究把過去20多年來的地震數據與太陽和太陽圈探測器(SOHO)的數據進行對比。
  • 地震無法預測,發生地震怎麼辦?
    地震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帶來的,這種地震發生無論是在海洋區域還是陸地區域都是一樣的,所以說在人類還未完全解答出地震板塊運動的精確預測方式的時候,地震預測研究可能會持續下去。地震無法預測,發生地震怎麼辦?
  • 新方法可提前24小時預測太陽耀斑
    據《科學》近日報導,一種預測太陽耀斑的新方法可以讓我們對耀斑造成的潛在災難做好準備。預測太陽耀斑是困難的,因為我們不知道耀斑如何被觸發。雖然在耀斑發生時,望遠鏡可以看到、提供一些警告,但高能粒子可以在短短8分鐘內到達地球——這可能危及太空人的健康,並在我們有時間做出反應之前損壞衛星。
  • 能否預測危險的太陽耀斑?新研究表明:或許可以提前24小時預測到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科學家也許有一天可以使用新的太陽爆發模型提前一天預測危險的太陽耀斑。太陽耀斑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爆炸。太陽電暈(太陽的外部大氣層)的這些巨大爆發不僅可以證明對軌道上的太空人和人造衛星有害,而且經常伴隨著它們的等離子體羽流會觸發所謂的「地磁風暴」,對地球造成嚴重破壞。
  • 科學家:大地震或與太陽活動有關-科學家,地球,大地震,太陽活動,有...
    而回顧歷史上的地震監測數據不難發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從未逃離過來自地震災害的威脅。現在,一些科學家和研究者認為,地球發生強烈地震災害或許與太陽活動存在著一定關係。太陽活動與地球地震之間存有微妙關係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傑弗裡·萊夫博士和來自西北研究協會的科學家傑裡米·託馬斯博士都表示,太陽的活動是否與地震存在關係一直以來都是科學界關注的焦點,但就個人觀點而言,他們認為這兩者之間並無必然聯繫。
  • 大地震無法提前預測—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AP/REX/Shutterstock 所有地震在開始時看起來都是一樣的,這使得人們不可能在早期觀測中預測到最具毀滅性的地震。 早期預警系統依賴地震儀捕捉震動,並在大地震到來之前向附近城市發出預警。美國加州拉荷亞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Daniel Trugman說,對於個人和諸如醫院等單位來說,即便是提前幾秒的預報也能產生巨大差異。
  • 地震原理新論——兼述地震預測的科學基礎(上)
    將物理學新觀念用於地震的研究,也必將獲得對地震原理的深入認識,有利於實現地震的科學預測。地震是一種給人類造成巨大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災害,中國受地震災害損失尤為嚴重。20世紀中,地震共導致我國 60多萬人死亡,即平均每天有近 20人歿於地震災害。長期以來,人們作了很大努力,試圖實現地震預報,以減輕地震所造成的損失。
  • 分析稱全球未進入「震動模式」 地震仍無法預測
    「地震活躍期」尚無定論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指出,今年截至4月20日全球發生了12次7級以上地震,這說明今年前4個月的地震活動水平比較高,但至於下半年還會不會發生較大地震,誰都無法準確預測。
  • 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測?
    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對於地殼運動機理的研究進展都還是很不完善的,板塊構造學說也才發展幾十年,這無疑相當於我們的研究還處於表面,所以說現在地震已經能夠被預測了,只是時間非常短,
  • 地震可能與太陽活動有關?
    全球各地每年都會發生很多次地震,我們都知道地震是由於地球上板塊間相互擠壓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然而2020年7月13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的《科學研究》板塊上的一項新研究卻發現了第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太陽的強烈爆發可以引發地球上的大規模地震。
  • 地震至今無法被預測?人工智將開啟預報地震新篇章!
    就在前不久,唐山發生了5.1級地震,在其周圍城市均有震感。但這並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可經歷過超大級別地震的人能夠清楚地知道,地震的破壞力到底有多麼強大!1976年唐山7.8級地震,死亡24萬人,2008年汶川8級別地震,死亡69227人。
  • 緬甸東北部7.2級強烈地震活動在氣象衛星雲圖中反映的時空 特徵及其預測預報
    本文將闡述筆者,通過對氣象衛星雲圖的觀察,發現我國西南部及其鄰國上空雲系活動異常,跟蹤觀察研究,根據氣象衛星雲圖異常特徵變化、亞洲地震活動和太陽活動特徵變化,應用「天地時空疊加地震短臨預測預報的方法」,判斷出我國雲南中西部和緬甸東北部孕育7級以上地震,2011年3月10日22時做出預測預報。
  • 陳根:「卡帕方案」新方法,可提前24小時預測太陽耀斑
    相比之下,由於不知道耀斑如何被觸發,且太陽光球的背景輻射過強,大多數耀斑不能在白光中觀測到,導致目前對於耀斑的預測成功率並不高。近日,據《科學》報導,一種預測太陽耀斑的新方法可以讓我們對耀斑造成的潛在災難做好準備。
  • 動物真的能預測地震嗎?
    如果可以的話,提前幾個小時的預測將會大大降低人員的傷亡。在歷史上,還的確有過一個依靠動物預測地震的例子,這就是1975年發生在中國海城的地震。就在那次地震發生前的幾個月,海城當地的一些動物出現了異常行為。根據這個現象,中國政府疏散了當地的居民,避免了一場災難。雖然這是一個成功的地震預測案例,但卻不能用來證明動物可以預測地震。
  • 地震探源:能否利用地磁異常預測地震
    他們的論點和論據,本報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只求形成百家爭鳴的學術環境,普及防震抗震的科學知識,為進一步研討地震的形成及其危害,為更有效抗災減災提供可鑑思路。   核心提示:   利用變化磁場在地球內部的電磁感應現象,是研究地球內部電性結構及其變化的一種方法。地震磁現象的觀測研究,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 研究表明,我們有一天可以提前24小時預測最危險的太陽耀斑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科學家們也許有一天能夠利用一種新的太陽爆發模型提前一天預測危險的太陽耀斑。之前的研究發現,這些強大的爆炸是由太陽黑子附近磁場的突然釋放引起的。然而,對於太陽耀斑背後的具體誘因仍有很多未知,這使得它們很難進行可靠的預測。雖然計算機模型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索這些火山爆發的物理過程,但這些模型在預測耀斑可能發生的確切時間時並不有用。「耀斑預測是一個有趣且非常困難的課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無法測量日冕中的磁場」太陽物理學家阿斯特裡德·維羅尼希說。
  • 臺灣中央大學地球學學院院長:大地震仍無法預測
    臺北消息:據今天出版發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臺灣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慘重的損失,但臺灣中央大學地球學學院的院長蔡義本說,目前的地震科技仍無法預測地震,臺灣未來會否發生另一次大地震,也是難以確定的。蔡義本也指出,目前人類的建築科技,已經可以建造具備足夠抗震力的房子,因此,如果能從根本出發,加強與確保建築物的抗震能力,便可減少人命的傷亡。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有關地震預警時間的研究表明,預警每提前3秒就能減少14%的傷亡率,每提前10秒就能減少39%的傷亡率,每提前20秒就能減少63%的傷亡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是目前國內甚至全球範圍內提供地震預警最權威的研究機構。
  • 地震探源:能否利用潮汐預測地震
    核心提示:   地球不是一個孤立的天體,它受宇宙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月亮引力、太陽引力等,那麼地震活動與這些天外因素有關係嗎?本版從《天文學進展》、《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雜誌摘編了兩篇論文,分別從天文潮汐如何影響地震發生、如何利用潮汐形變資料獲得地震信息等角度,對地震預測方法進行闡述。
  • 中國地震局長:日本絕無可能提前10秒預測地震
    3月11日日本地震發生之後,網上一則消息開始瘋傳,稱此次地震,日本提前10秒就預測出來了。果真如此嗎?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明確表態:不可能,也絕無此事。不過,在當前地震頻發的狀態下,這也引發了人們對地震預測問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