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免不了要囤一些吃的,食品包裝袋裡的乾燥劑更是經常見到。
大成網友@呦梓給大家分享了一個關於乾燥劑的實驗。可別小看小小的一包幹燥劑,稍不留神也會爆發大威力!
將30克乾燥劑倒入塑料瓶中。
水剛倒進去,乾燥劑迅速吸水、膨脹。
約一分鐘後,塑料瓶不斷冒白煙,瓶底被燙得變形,瓶子歪向一邊。
塑料瓶突然被炸得飛起,瓶蓋被衝開4米遠,乾燥劑粉末噴出。
網友說之前有新聞報導過福州一名男童因為好奇,把撕開的乾燥劑扔進了有水的杯子裡,杯裡不斷冒泡、冒煙,結果杯子炸開,右眼被嚴重灼傷。手術後雖然恢復了右眼的外形,但右眼幾乎失明,連眼前的手指頭都看不見了。
乾燥劑主要起防潮、降低食品溼度、防止食品變質等作用。分為酸性、鹼性和中性三類,其中,酸性乾燥劑有明顯的腐蝕性,極少用在食品上,常見的食品乾燥劑有鹼性和中性兩大類。中性乾燥劑有氯化鈣和矽膠乾燥劑,具有緩慢吸水的作用,對人體不會產生明顯的傷害。但生石灰(氧化鈣)價格比較低,有些食品生產商為節約成本,可能會使用。而矽膠乾燥劑較貴,遇潮會變色,能提醒環境比較潮溼,常用在實驗室。
乾燥劑遇水,為什麼會爆炸?
石灰乾燥劑主要成分是氧化鈣。遇水後會變成氫氧化鈣,也就是熟石灰,是有腐蝕性的鹼性液體,其間產生急劇的化學反應,瞬間釋放出大量熱量。
如果裝在塑料瓶內的石灰比較多,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會使塑料瓶迅速膨脹,嚴重的會使塑料瓶爆裂。如果塑料瓶內的石灰比較少,緊貼塑料瓶內壁的石灰,也可能把塑料瓶燙得變形。
如果被灼傷,應該如何急救?
如果石灰水沾到皮膚,應立即脫去衣服,儘快用大量清水衝洗,直到皮膚不滑,再迅速就醫。如果石灰水、石灰粉濺入眼睛,也可用大量清水衝洗。有人做過實驗,約30克石灰乾燥劑加入30毫升水,產生的熱量不超過55攝氏度,而通常情況下,零食中的石灰乾燥劑大約是5克,即使濺到眼睛、皮膚,也只是更少的量,遠低於實驗用的30克,只要用大量清水衝洗,就可將其稀釋。
如果小孩誤食乾燥劑,該怎麼辦?
別急著上醫院,如果誤食的是石灰乾燥劑,容易灼傷口腔或食道,家長可立刻給小孩喝水或牛奶,按每公斤體重10毫升服用,不超過200毫升,因為過量可能造成嘔吐,然後馬上就醫。
如果誤食的是矽膠乾燥劑,則無需做特殊處理,因為胃腸道並不會吸收這種乾燥劑,可隨糞便排出體外,對人體沒有毒性,除非小孩出現頭暈、嘔吐等特殊反應,一般無需就醫。
所以,出於安全考慮,乾燥劑最好不要拆開,直接扔掉。等小孩有了一定鑑別能力,家長一定要讓小孩明白,什麼東西是不能送入嘴的,即使它被放在好吃的食物袋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