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嫦娥到天問,從長徵到北鬥,這些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一直在穩步發展,從以前的一窮二白,開始步入國際前列,不僅登上了月球,而且即將在火星留下屬於中華民族的印記。
在我國的航天團隊中,除了國家隊啃下了很多硬骨頭,民間隊的實力也不容小覷。2020年5月,民營航業企業藍箭航天自主研製的朱雀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在地面點火試車,而且這次試車是代號的」天鵲」的大推力液氧甲烷航天發動機,試車試驗圓滿成功,成功通過火箭泵後搖擺技術驗證,標誌全球第一臺擁用泵後搖擺技術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正式誕生,這在我國航天史上,是裡程碑式的存在。
在此之前,馬斯克創立的SpaceX和亞馬遜的藍色起源,也均成功進行了液氧甲烷航天發動機試車。但是,三者有所不同。
其中space X研製一的猛禽發動機試驗真空中最大推力達到了357噸,而由藍色起源製造的BE-4甲烷發動機及推力也有250噸。藍箭航天的「天鵲二號」的推力只有80噸,但是加入泵後搖擺技術之後,各自所優勢就明顯不同了。不同於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火箭所用的泵前,藍箭航天所打造的「朱鵲二號」屬於中型運載火箭,需求的擺動角偏大,在攻克泵後擺技術後,天鵲發動機便可以減少整體各個因素的限制,以謀求更大更強的推力。
什麼是泵後擺技術?泵後擺技術是火箭實現更大推力突破的關鍵所在。具體就是火箭搭載的搖擺裝置被安裝在渦輪泵的後部,因此便可以憑藉較小的擺動實現推力矢量的調整。朱雀二號的天鵲發動機也因此在能夠在體積減小的情況下,達到真空中80噸的超強推力。泵後擺技術也使得中重型火箭在氣流火箭助推器分級的情況下,擁有極為強悍的調整能力。
現在天鵲二號已經進行了三次地面試車,後面再進行兩次點火試車便可進行定型生產,最早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實現小批量的生產後,在年底進行發射首飛,朱雀二號採用兩級火箭結構,芯級直徑為3.35米及一級發動機採用4臺80噸推力的天鵲發動機,二級發動機則採用一臺80噸推力,一臺10噸發動機,整體起飛的總推力可以達到268噸。
藍箭航天創始人兼執行長張昌武表示,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技術因其經濟、環保及可重複使用的特性備受商業市場關注,作為中國航天的有力補充,朱雀二號液體運載火箭商業化後,將會極大滿足商業衛星發射市場快速組網的發射需求。本次試驗成功意味著發動機飛行狀態已基本確認,標誌著朱雀二號液體運載火箭從發動機單機驗證階段邁入聯合匹配驗證階段,這將為未來火箭首飛奠定
堅實基礎。
雖然我們的航天技術這些年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總的來說和國外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像馬斯克的私營企業SpaceX公司的火箭回收技術都已經正式商用,而我們還剛剛才開始研發,那麼馬斯克的火箭回收技術最大的商用項目是什麼呢?請看西瓜視頻創作人的悠咪生活的視頻:
在西瓜視頻搜索「悠咪生活"還可以觀看他更多的視頻作品
漲知識,看西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