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內獲投超18億,「藍箭航天」志在2022年實現火箭量產

2020-09-16 快鯉魚

2018年10月,全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完成發射,藍箭航天迎來成立後的首個高光時刻。但在創始人張昌武的規劃中,固體火箭只是「前奏」,正在積極推進的液體運載火箭「朱雀二號」才是藍箭航天的主旋律。

對藍箭來說,這是一場硬仗,「不論是資金、人員的投入還是研發複雜度都要遠超一號」,如果明年能如預期成功發射,對藍箭、對中國民營航天都將是一個新的裡程碑。

液體火箭才是主旋律

2014年底,我國出臺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航天市場;2015年5月,航空航天裝備被列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國內民營火箭行業發展迎來風口。

而早在風口來臨前的2014年初,張昌武就有著手籌備一家民營商業火箭公司的想法。他接觸、了解到火箭行業來源於現在藍箭航天集團主席,也是原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航天系統工程高級工程師王建蒙。

那時候民營火箭企業在經營上並沒有先例可循。「就像滴滴出現的時候還沒有網約車的概念。民營火箭企業當時聽起來不可思議。」在發展過程中如何打開政策的通路、如何認清和國家隊的關係、如何吸引優秀的體制內航天人才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但這反而能讓擅企業經營的張昌武發揮所長。張昌武曾就職於滙豐銀行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他認為,無論什麼行業本質都是經營公司,技術只是火箭研發企業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如何搭建技術、製造、供應鏈、財務管理等一整套體系,保證體系有效運行、滿足市場需求才是關鍵。

用網際網路思維造火箭這個說法可能不那麼準確,但不可否認是這個行業也是以快為勝。如張昌武所說:小步快跑。

為了率先實現行業內準入的突破,打響藍箭的「第一槍」,張昌武決定先快速研發一款固體火箭敲開「大門」,讓藍箭率先成為了國內唯一走通設計、控制、測量、發射場支持、故障分析能力全流程的民營運載火箭企業,打通民營運載火箭行業準入、監管、實施等一系列體制。

而作為重頭戲的朱雀二號則沿著更加審慎的路線。事實上早在2016年,朱雀二號就和朱雀一號齊頭並進投入研發。

在商用領域,固體火箭燃料被國家嚴格管控,且價格較貴,另固體火箭載荷環境差、無法復用,在商業航天領域很難發揮其優勢。

液體發動機則可以通過可回收火箭重複利用,提升發射頻率和降低研製成本,進而提升發射價格的競爭力。因此對民營企業來說,液體火箭有著顯著優勢。

當行業玩家相繼調轉「箭」頭準備研發液體火箭的時候,藍箭已經為自己爭取了5、 6年的時間優勢。

建立「液氧甲烷」裡程碑

在液體火箭各種推進劑組合中,液氧甲烷被公認為最佳選擇。

2019年,藍箭的「天鵲」8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全系統試車。該發動機成為繼美國SpaceX的猛禽發動機、藍色起源的BE-4發動機之後,世界第三臺完成全系統試車考核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

而截至2020年8月底,藍箭航天已經圓滿完成「天鵲」80噸、10噸級兩型發動機多項全系統熱試車考核,朱雀二號液體運載火箭也完成多項重要地面試驗,各分系統部組件已陸續交付。

朱雀一號發射至今的兩年,藍箭的團隊已經從100多人漲到了近400,供應商數量也增至5倍多。「一號、二號兩者的系統生態、複雜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張昌武表示,液體發動機的燃燒機理、流體設計和製造都非常困難,沒有材料可以單獨承受高溫流體,只能通過發動機本身的優化設計解決高溫、高速燃燒和流體運行的工程問題。

簡單來說,液體火箭發動機不僅是難以設計的也是難以製造出來的。

火箭又在極度惡劣的過程運行,對於可靠性穩定性要求極高。也是客戶在選擇的時候最看重的要素之一。這不僅需要將火箭結構設計得足夠簡單,也需要確保設計、工藝、製造裝配和測試人員,以及發射人員整個鏈條正確運行。

其次客戶需要考慮價格。

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統計,美國洛馬和波音的聯合發射聯盟提供發射服務費用是每千克1.4萬到2萬美元。中航科工集團的「快舟1號」每千克也在2萬美元上下。印度PSLV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最便宜,每千克不到2萬美元。

而藍箭航天希望可以用更低廉的定價來完成發射服務。張昌武表示,降低成本可以通過實現批量生產、技術工藝創新讓產品更簡單或者實現可復用、可回收。相較之下,前者更容易實現。

藍箭擁有國內唯一一個民營航天發動機智能製造基地,涵蓋發動機裝配車間、組件試驗車間等核心車間,具備發動機總裝總測的全部生產加工和測試能力,已經投入使用,預計2022年就能實現火箭的批量生產,屆時火箭的發射價格也可能被降低到5000美元以下。

直搗核心:大推力液氧甲烷運載火箭

從2015年開始,民營火箭公司相繼成立,到現在從事運載火箭的商業企業有數十家。但市場還遠遠未到激烈競爭的階段,因此張昌武並沒有過多擔憂。

「不同的火箭公司做的事情差別極大,不管是技術路線還是產品規模都不一樣」。藍箭從一開始就直搗「核心」,聚焦研發大推力的液氧甲烷運載火箭,這是為了滿足低軌衛星批量化發射市場需求。

基於和衛星從業者的溝通,張昌武認為,低軌衛星在商業化組網過程中,對於運力的需求規模不可能特別小,基本上都會在單個200公斤以上。

對於藍箭這樣的火箭企業來說,儘快服務於客戶發射衛星才是關鍵。因此他堅信,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將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但火箭研發的投入是持續巨大的。過去5年半時間,整個民營火箭研發領域在液體火箭和發動機上的總投入至少有80%來源於藍箭。

前幾天藍箭航天剛剛宣布完成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碧桂園創投、經緯中國、基石資本旗下上市公司聯合領投的12億元C+輪融資,該輪融資是國內商業航天領域目前公開披露的首筆C+輪融資。

這更為朱雀二號系列的研發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未來,藍箭將牢牢把握全球衛星快速組網發射的市場機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投入、挖深企業「護城河」,全面構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為核心的商業發射能力。

張昌武也再次強調,小步快跑地進行迭代是必要的,但前提是在正確的方向和產品定位上,而不是「今天做個小型的火箭,明天做個大型」。在此基礎上,藍箭有信心成為國內最先實現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商業化的民營火箭公司。

圖片來源:藍箭航天

相關焦點

  • 航天科技月報|藍箭航天完成1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天兵科技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以及值得關注的熱點資訊
    編者按:行業月報,縱覽本月商業航天遙感行業焦點。本月商業航天領域繼續升溫,受到一二級市場的關注與認可。國內民營航天企業又出現了超過十億級別的融資事件,藍箭航天完成1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天兵科技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航天科技集團所屬的中天火箭也成功登陸深交所上市,並在連續數個交易日內出現漲停。
  • 繼續「朱雀二號」液體火箭研製,「藍箭航天」宣布完成5億元人民幣C...
    今日,商業火箭公司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藍箭航天」)宣布完成5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本輪融資投資方為碧桂園創投。據悉,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朱雀二號」液體火箭的研製、發射準備工作以及火箭重複使用技術的驗證。
  • 「瘋狂」的藍箭航天:為什麼說張昌武是最像馬斯克的創業者
    而在2019年12月13日,張昌武在一次公開活動中重申了藍箭的技術目標,在過去五年和未來五年相當長的時間內,藍箭航天都是圍繞著「朱雀二號」中大型液氧甲烷火箭來發展。根據藍箭公布的數據,朱雀二號的成本較傳統火箭下降不少。全箭零部件種類降低50%,所用的液氧甲烷推進劑每公斤成本約為5元,遠低於液氧煤油的每公斤十幾元和液氧液氫每公斤一百元。
  • 航天技術走下神壇,誰是中國的SpaceX?
    「鋼鐵俠」馬斯克成功改寫了人類航天史,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全新時代由此開啟。「從第1顆星研製到最後發射,每一道關闖不過來,都特別危險。」微納星空CEO高恩宇對「後廠村來信」說。讓高恩宇來刻骨銘心的是,2018年10月27日,微納星空與藍箭航天合作發射『朱雀一號』,但由於發射過程中出現異常現象而最終失敗。
  • 藍箭航天自主研發中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研發完成
    中新網7月6日電 7月5日,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產品戰略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發布會上,藍箭航天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中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已經於今年六月完成全系統設計工作,該款火箭計劃於2019年完成全部地面試驗,2020年首飛。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智能硬體融資披露:AR眼鏡在手訂單接近20萬臺,「Kura AR」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36氪獲悉,AR眼鏡品牌「Kura AR」近期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由雲天使基金領投,某光學廠商以及數個行業內個人投資者跟投。
  • 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系列運載火箭集體亮相 首款民營中型液體運載火箭...
    2018年7月5日晚,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產品戰略發布會」在水立方隆重舉行。發布會上,藍箭航天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中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已經於今年六月完成全系統設計工作,該款火箭為國內在研運力最大的民營運載火箭,計劃於2019年完成全部地面試驗,2020年首飛。
  • 藍箭航天火箭發動機「合體」試車成功_個股資訊_市場_中金在線
    藍箭航天火箭發動機「合體」試車成功 2020-11
  • 航天科技季報 嫦娥五號榮耀歸來、長光衛星融資24.64億元、長十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落戶「東方航天港」》    11月13至17日,藍箭航天順利完成朱雀二號火箭二級發動機聯合試車。  →藍箭航天《朱雀二號液體運載火箭二級火箭發動機聯合試車圓滿成功》    12月12日,航天科工發布全自主創新、具備智能協同雲特徵的通用基礎雲平臺——航天智雲3.0及其一站式應用方案。航天智雲3.0是「雲、數、智」一體化平臺,是萬網融合時代的公共基礎「底盤」。平臺支持信創基礎設施,率先實現全自主創新,實現信息技術本質安全。
  • 西安、北京、武漢,誰將是「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城」?
    北京經開區的航天產業涵蓋火箭、衛星、載荷研製等各個領域,包括九州雲箭、靈動飛天、藍箭航天、星河動力、星際榮耀、星途探索、宇航推進等數家國家隊及民營火箭頭部企業。2019年以來,北京經開區的相關成果包括天行Ⅰ-1火箭首飛、藍箭航天自主研發國內首臺80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翎客航天進行第三次火箭發射及回收試驗等。為了支持商業航天發展,北京經開區發布了飛天場景,並將繼續重點吸引航天產業鏈上下遊企業。
  • 潮科技|首飛成功,「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順利入軌
    這一36氪持續關注的民營商業火箭公司,剛於周二(11月3日)宣布了2億元A輪融資。 據介紹,「穀神星一號(遙一)運載火箭」是星河動力自主設計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一二三級採用固體發動機,四級為先進液體上面級,火箭直徑1.4m,全長19m,起飛質量31t,500km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300kg。
  • 「作業幫」獲超16億美元融資,在線教育巨頭高維度競爭加劇...
    」獲超16億美元E+輪融資,在線教育巨頭競爭進入下半場◆「丁香園」完成5億美元融資,將持續鞏固專業壁壘◆醫療器械商「邁迪頂峰」宣布獲得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英國晶片公司「Graphcore」融資2.22億美元,瞄準全新人工智慧IPU晶片◆基因組測序服務提供商「23andMe」獲得8250萬美元F輪融資Part
  • 藍箭航天:中國版「SpaceX」,中國商業航天的希望所在
    SpaceX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卻完成了國家隊的任務,幫助美國實現了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回收獵鷹九號火箭,在人類歷史上開創了發射後火箭回收利用的先河,將發射成本降低了多個數量級。藍箭航天全稱是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CEO是出身金融行業的張昌武,公司成立於2015年,主要研究運載火箭。
  • 3000秒,新紀錄,藍箭航天朱雀二號實現新突破,將於2021年首飛
    2020年7月14日,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枚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試車首次考核了過冷推進劑加注和試車工作狀態,試車的圓滿成功,標誌著TQ-11發動機成為國內首臺完成推進劑過冷試車考核的液氧甲烷發動機,也意味著藍箭航天成為
  • 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驗證
    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驗證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2020-07-14 21:53 來源:
  • 潮科技|首飛成功,「星河動力」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順利入軌
    這一36氪持續關注的民營商業火箭公司,剛於周二(11月3日)宣布了2億元A輪融資。  據介紹,「穀神星一號(遙一)運載火箭」是星河動力自主設計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一二三級採用固體發動機,四級為先進液體上面級,火箭直徑1.4m,全長19m,起飛質量31t,500km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300kg。
  • 36氪首發|專注第三代半導體功率晶片設計,「天狼芯」獲數千萬人民...
    本輪融資由青島大有資本領投,創享投資跟投。資金將主要用於晶圓採購、產品生產,擴充研發團隊及市場推廣。「天狼芯」是一家專注於高性能國產功率半導體晶片的Fabless(無產線晶片設計商)創業公司。針對於SiC領域,「天狼芯」目前可提供應用於大功率密度場景,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MOS以及二極體產品,已完成650V/1200V的SiC二極體和1200V的SiC平面式MOS管的研發。未來,將繼續研發1700V-3300V的SiC二極體、650V-1600V的SiC深溝槽式MOS管、和SiC電源模塊產品。目前,「天狼芯」的SiC產品尚未實現大規模量產。
  • 又一款火箭發動機完成點火試驗,關鍵技術獲突破,年內將實現首飛
    據國內媒體報導稱,我國藍箭航天公司於近日在其智能製造基地熱試車臺上,進行了「朱雀二號」火箭控制系統與「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匹配驗證,順利完成第三次搖擺試車點火試驗。該項試驗的成功標誌著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成為了全球首臺通過泵後搖擺技術驗證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
  • 藍箭航天10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推力室試車成功
    3月20日消息,民營火箭企業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鳳凰」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推力室試車成功。
  • 一文盤點中國商業航天:民營火箭的兩類瓶頸和三大趨勢
    本文轉自公眾號:智能相對論(ID:aixdlun),作者:顏璇北京時間 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 10 點 26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經過26天的等待之後,終於著陸在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2019伊始,中國航天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