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3月29日9時訊 不單單是節後要注意體重,很多人對自己的體重、體形還有更高的要求。那麼,如何判斷自己的體重是否正常呢?主要有三項標準:第一是BMI(身體質量指數);第二是體脂百分比;第三是腰臀比。
一般人群使用BMI衡量即可,對於我國國民而言,BMI在18.5~23.9之間即屬於正常範圍,如果低於18.5,屬於消瘦狀態,營養不良;如果處於24~27.9之間,即視為超重,28以上屬於肥胖。體脂百分比是用以表達體脂在身體內的佔比。如果女性的體脂百分比高於25%,則需要進行控制;而由於男性的肌肉組織含量高,體脂百分比超過20%就要引起注意。有些老年人或是久坐辦公室者雖然體型較瘦,但因其肌肉含量低,相對地體脂含量較高。有些盲目減肥人群減的是肌肉,而脂肪減的量較少,雖然這樣體重下降較快,但體脂含量仍然較高,且體質下降,不利健康。「啤酒肚」(即中心型肥胖)是典型的腰臀比失衡的表現。這種失衡表現與代謝性疾病相關性較高,患脂肪肝、高脂血、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症候群等疾病的風險較高。
合理的體重管理需要一個過程,切不可急功近利。 體重是有記憶的,在3個月之內是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的,這也是很多快速減肥的人群體重很快反彈回去的原因。」人的胃腸道的消化容量和能力基本上是一定的;此外,人體可自動糾正過高的熱量攝入,向儘量趨於平穩的體重去調整。因此,即使在節日期間進食了過多高油高脂的食物,體重有所增加,但節後在飲食結構合理的情況下,不用過多幹預,體重便可在一二周之內自動調節回來。年輕人為了短期的減肥效果,以酸奶、酵素代餐,長期如此會導致電解質紊亂,影響心、腎功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如果真的存在超重的情況,一個月減2~4斤是比較合理安全的減重速度。雖然現在有限能量、高蛋白、輕斷食等不同的減重模式,但使用前要考慮生理狀態、可操作性、年齡等相關因素,要了解自己適合何種減重方法,同時還要知道可能存在的問題,不可只看到了可以減重的作用,卻忽視了對身體的其他影響。對於減肥的人群,開始時減的是水,後續會減脂肪和肌肉。 我們應該儘量讓脂肪減得多一點,儘可能保持身體肌肉量。如果BMI超過24,這時要減重,建議求助於醫院營養科。
華龍網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