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將啟動專用和品牌糧食生產試點

2021-01-08 中安在線網站

  記者昨日從市糧食局了解到,今年合肥市探索和推動通用糧食生產逐步走向專用和品牌糧食生產,在具體品種上,以水稻為主、小麥為輔。小麥主產區長豐縣已從2015年秋種開始,水稻主產區縣(市)將從2016年春播開始,力爭用2年時間,積累發展專用和品牌糧食的有效做法,探索發展現代生態糧食產業化新模式和新機制。

  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發展專用和品牌糧食生產,需要培育糧食產業化聯合體。為此,合肥市將以品牌溢價為目標,落實品牌運營核心企業。瞄準市場佔有率較高、溢價能力較強的糧食主食知名品牌,選擇落實一批實力較強、信譽度較高的品牌運營核心企業,引領專用和品牌並進糧食發展。

  此外,合肥市將以提供標準化原料為主線,落實生產服務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按照品牌對糧食品種、品質、產地等要求,制訂專用品牌糧食生產規程。加快培育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要素、產業和利益的緊密連結,實現糧食全價值鏈的利益共享。

  打造專用和品牌糧食生產示範區

  為做好此次工作,合肥市將在環巢湖流域鄉鎮、郭河現代農業示範區率先實施發展專用和品牌糧食試點工作。其他地區也將因地制宜開展專用和品牌糧食試點工作,積極探索發展生態糧食和品牌糧食產業化的有效途徑。

  在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打造示範平臺,全市以水稻為重點、小麥為輔,按照「三品」(品牌引領、品質保證、品種優先)發展思路和「三個至少」(每個示範點至少注入1個糧食品牌,至少明確1個專用品種,每個專用品種集中連片種植面積至少1000畝)的工作要求,打造專用和品牌糧食生產示範區。

  強化政策重點傾斜支持試點主體

  根據市糧食局制定的試點方案,合肥市將強化扶持政策落實,對積極開展專用和品牌糧食試點的市、縣,中央和省級財政相關支農項目資金給予傾斜支持,評選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時優先推薦。對發展專用和品牌糧食成效突出的龍頭企業和生產服務主體,在項目安排、政策落實、企業技改、評級認定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該方案要求,各縣(市)要積極整合現代農業發展、測土配方精準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農技推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方面的資金,向高產及綠色創建示範單元傾斜,以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增加資金投入。緊密結合部級高產創建、省糧食生產發展專項、水稻標準化育秧工廠建設、農機購置補貼等資金,重點傾斜支持專用和品牌糧食生產基地的試點主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性保險標準;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優先支持專用品牌糧食生產經營主體擔保融資;農發行加大對符合農發行戰略性客戶貸款條件的品牌運營核心企業收購、儲藏、加工專用和品牌糧食貸款支持力度。糧食生產發展專項、農業產業化等相關資金優先支持專用和品牌糧食試點工作。

相關焦點

  • 合肥市2020年質量品牌故事大賽正式啟動
    7月29日下午,由合肥市質量強市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合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辦的合肥市2020年質量品牌故事大賽啟動儀式,在合肥市廣播電視臺600平米演播大廳舉行。
  • 2017年度合肥市品牌示範企業名單出爐 新增53家合肥市品牌示範企業
    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2017年度合肥市品牌示範企業名單出爐,包括萬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內的53家企業獲評2017年度合肥市品牌示範企業。合肥市品牌示範企業評選依據「品牌示範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從品牌創新能力、品牌管理體系、品牌增長水平、品牌保障機制、品牌拉動效應、獲得各類創新獎、是否實行免費售後服務等方面對申報企業進行量化考核,並根據各企業最終所得分值確定入選企業。
  • 「研究合肥市大氣汙染特徵和演變規律」項目啟動會召開
    「研究合肥市大氣汙染特徵和演變規律」項目啟動會召開 2020-10-12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智匯合肥創品牌 質勝未來爭一流——合肥市2020年質量品牌故事大賽...
    眾多領導 蒞臨現場▼▼▼▼▼▼▼▼▼▼▼▼▼▼▼▼▼▼▼▼▼▼▼▼▼▼▼▼▼▼▼▼▼▼▼▼▼▼▼▼▼▼▼▼▼▼▼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合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合肥市文化和旅遊局、合肥市交通運輸局、合肥市商務局 、合肥市科技局、合肥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合肥市農業農村局、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合肥市統計局、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合肥市生態環境局、合肥市水務局
  • 合肥市政協委員:釋放「在線經濟」發展潛能 打造品牌產品
    對此,合肥市政協委員于振中建議,合肥需積極引進成熟的供應鏈條線,形成供應鏈核心或龍頭企業集聚帶動效應。採訪中,于振中以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為例分析了高端裝備企業在復工復產時面臨的一些難題。「哈工大機器人合肥基地項目自2016年7月落戶合肥,是聚焦機器人、人工智慧和智能裝備領域的新型研發機構、成果轉化平臺和產業集聚園區,基地現已引駐近30家機器人及高端裝備企業。
  • 造良田用良種 施良法——中央財政著力構建完善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近年來,中央財政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核心,積極發揮公共財政職能,著力構建完善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的保障機制,為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擴大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試點補助範圍,將試點範圍擴大到河北、新疆等14個省(區),重點獎補新建的馬鈴薯貯藏窖、果蔬貯藏庫和果蔬烘乾等三類共18種規格的設施,並向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傾斜,逐步解決我國農產品產後損失嚴重問題。
  • 合肥一中東校區、合肥市博物館等項目將在瑤海開建
    人民網合肥1月7日電(趙越)合肥一中東校區、合肥市博物館、合肥市兒童醫院等項目開工;二環北段、淮南路等11條道路今年建成通車;建設高亮路小學、嘉山路幼兒園等27所中小學幼兒園……人民網安徽頻道從合肥瑤海區第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獲悉,2021年一大批市民關注的項目將陸續開工,合肥東部新中心建設全面提速
  • 糧食生產出路在科技—新聞—科學網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這些關鍵點要一個一個抓落實、抓到位,努力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
  • 合肥市資訊|三河古鎮是典型的水鄉古鎮,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
    三河古鎮,合肥市的5A景區,與西遞宏村等古村鎮聯動,表現了徽派建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人文景觀。三河鎮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位於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縣、廬江縣、舒城縣三縣交界處,與西南的舒城杭埠鎮、南面的廬江同大鎮、肥西豐樂鎮和嚴店鄉毗鄰接壤,鎮域面積72平方公裡。三河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文明村鎮、中國美食文化古鎮。有點像烏鎮、周莊,古色古香的鎮子,古建築還保持的很好。
  • 貫徹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工作新聞發布會
    (二)千方百計穩糧食生產。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落實糧食補貼政策,挖掘土地資源潛力,提高複種指數,恢復雙季稻種植。推動糧食生產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確保種滿種足。落實35萬畝優質專用小麥訂單生產和120萬畝優質水稻生產,實行單種、單收、單貯、單運,實現優質優價。(三)加強重點水利設施建設。
  • 試點「直補」 大豆棉花產業鏈怪圈或破
    試點「直補」 大豆棉花產業鏈怪圈或破 2014-06-27 08:20:44 來源:網上輕紡城   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做好糧食收儲和倉儲設施建設工作進行了部署
  • ...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答:近年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糧食連年豐收,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堅實支撐。與此同時,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趨緊,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必須堅持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以穩定國內糧食生產來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採取有力措施防止耕地「非糧化」,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 微生物指標不符合規定 合肥市1批次飲用水抽檢不合格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月24日,記者從合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該局組織抽檢飲料、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糕點、蛋製品、酒類、糧食加工品、肉製品、食糖、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速凍食品、糖果製品、調味品等12類食品43批次樣品。其中不合格樣品1批次,不合格樣品涉及微生物指標問題。
  • 合肥市新增4家安徽省專業商標品牌基地
    3月14日,記者走進海神集團的生產車間,傳統工藝與現代化生產技術在這裡完美融合。技術人員介紹:「現在公司的產能是5萬噸,而在2012年之前,產能只有2萬噸。」海神的「量質」雙升源於2012年實施的技改項目。讓人意外的是,技改項目的成功還得益於「海神」商標。原來,當時技改項目遇到資金缺口,公司用「海神」這一商標質押貸款,成功融資1000萬元,才使得項目順利上馬。
  • 青海:氣象助推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
    萬噸,蔬菜產量達157萬噸,其中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農業生產又迎來一個豐收年。青海氣象部門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積極開展農業氣象服務,為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做出了積極貢獻。省氣象局積極主動給省委省政府領導專題匯報旱情狀況及氣象服務、人工增雨等工作,為各級政府指揮春季農業生產、落實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火的各項措施提供了準確及時的決策依據。春播時期,共向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快報》、《氣象信息專報》等決策氣象服務產品42期,同時,針對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生產發布農用天氣預報11期。青海省副省長張光榮稱讚氣象工作很主動,建議很科學。  久旱盼甘露。
  • 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管理試點工作啟動
    香格裡拉市日前正式啟動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管理試點工作,成為全省首家啟動該項工作的縣市。雲南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權益處負責人介紹,香格裡拉市作為雲南省國土面積第一大縣級市,擁有豐富的礦產、水、草原、溼地、國家公園等自然資源,具有良好的開展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管理試點工作的基礎。
  • 農業農村部:糧食生產功能區將保我國95%的口糧需求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談及我國耕地資源時提到,面對農產品生產需求多樣化,必須處理好發展糧食生產和發揮比較效益的關係,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決定耕地用途,必須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對此,《意見》提出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
  • 鄂州華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怎麼幹?十大工程正在啟動
    (牽頭單位:區發改經信局;責任單位:區交通局、區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五)智慧農業示範工程以段店臺灣農民創業實驗園、夏大湖省級農科院基地、重點農機合作社為示範引領,應用物聯網技術,推動農業生產環境自動檢測、生產過程自動管理,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管理平臺,推廣農產品溯源管理
  • 糧食生產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黨中央、國務院把糧食生產提到更高的政治高度,從地力補貼、休耕輪作到糧食擴面等,多措並舉,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但與「舌尖上的浪費」相比,我國糧食從生產到加工鏈條上的損失卻鮮為人知,同樣觸目驚心。為此,簡要對保障糧食安全、避免糧食生產過程中的浪費情況及面臨困難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