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科技革命的起點,人類全基因組合成

2020-11-29 生物谷

 

人類基因合成計劃的最大受益者應該就是這家名為Gen9的麻薩諸塞州創業公司了,這家公司與人類基因組合成相關專利的所有者聯繫密切。兩周前,超過130位科學家,論理學家以及政府基金的管理者相聚於哈佛大學,共同探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後續是否需要人工合成人類全基因組,而不僅僅局限於對其解讀。這一事件被稱為人類全基因組編寫(HGP Write)會議,意味著學界將發動所有合成生物學研究者的力量合成人類基因組60億鹼基並使用這些合成結果進一步創造一個細胞。

為了實現這一遠大的目標,科學家們需要新的技術以及更多的DNA,「我們正逐漸發展成為使這一切都能實現的一家公司。」Gen9 CEO  Kevin Munnelly說。Gen9成立於2009年,致力於DNA的合成。該公的合伙人包括哈佛醫學院基因組編寫計劃中心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我覺得沒有一家公司在DNA的合成領域能夠超過我們,雖然我們只有6位技術員和15000平方米的廠房。」分析人士認為人類全基因組的人工構造將耗費三倍於全球每年天然合成人類DNA的總時間,總共需要總價值9000萬美元的DNA作為原料。

圖為Gen9麻薩諸塞州劍橋實驗室的移液機器人,該公司為生物技術公司合成DNA。

參觀Gen9劍橋實驗室的遊客一眼就能看見這家公司懸掛在大廳的Church真人1:1海報,「預測未來的最佳方式就是改變未來。」海報下的標語如是說。由於技術的商業化,DNA合成成本不斷降低。Church表示其希望Gen9更夠成為生物行業的因特爾公司。

目前,只有部分藥企和諸如Syngenta的農業巨頭需要精確合成的基因,使用基因工程植物或細菌生產諸如人胰島素的藥品。然而現在用於工業的人工合成基因僅僅只有1000多b的長度,遠不能跟人類基因組相比。

更好和更便宜的DNA合成技術將使得全基因組的合成成為可能。想要一種吃碳合成石油的微生物嗎?在不遠的未來這樣的生物可能就會真的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對於Church來說,包括MIT工程師Joe Jacobson和斯坦福合成生物學家Drew Endy在內的Gen9其他科學家合伙人在該公司內都與Church有著同等地位。「Gen9現在還是一個嬰兒,人類全基因組的合成主要還是他們的想法,這也就是他們想要讓這一計劃長期執行的原因。」Munnelly如此描述Church等三位Gen9合伙人。「Gen9的創立初衷是通過降低難度的方式傳播與發揚合成生物學。」

得益於Gen9的創新,目前長鏈DNA的合成以逐漸成為可能。2001年,實驗室合成DNA每添加一個額外鹼基就需要12美元的成本。最近幾年,DNA合成的價格逐步降低,今年3月,Gen9的DNA合成報價已經下降至每對鹼基3美分。

DNA合成價格的下降速度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呈摩爾相關,根據該定律,DNA合成的下降速度每兩年將提高一倍。然而由於DNA合成的成本仍然與測序成本不相上下,從根本上提高DNA合成效率的技術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歸功於一系列測序技術的發展,人類全基因組的測序價格已經下降至1000美元。按照今天的發展速度,DNA合成的發展水平要想趕上DNA測序的發展水平只能等到2066年,這對於現在已經兩鬢斑白的Church來說是不可能的。

由於市場對DNA的需求有限,DNA合成價格的逐步下滑也將面臨一個經濟困境。Munnelly表示現在Gen9的大多數設備是閒置的,事實上,Gen9的同類公司Codon Devices已經因為DNA的出售價格太低而虧損倒閉。

秘密會議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項目的支持便顯得尤為重要。相關政策的出臺將刺激市場對於DNA的需求,鼓勵現有技術向染色體DNA研究領域擴張。「政府態度的改觀將使人們對DNA合成的認識產生更多市場無法帶來的改變。」Munnelly表示,「我認為在諸如此類的政府項目背景下相關技術將會得到爆炸式的發展。」

目前,Church和其他科學家已經將有關基因組合成的論文提交至Science等知名雜誌,由於論文尚未通過審核,HGP Write會議只能以非公開的方式進行。

另外,HGP Write會議以非公開方式進行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由於Gen9合伙人Endy的反對意見。雖然Endy持有Gen9的股票並十分支持DNA合成工具的開發,但是他仍然對人類基因組合成的倫理性提出質疑。他認為科學家應該放棄人類基因組的合成,將注意力集中在微生物染色體的合成。

人類基因組的合成會牽扯到一系列的倫理和宗教問題。雖然這項技術的前景依舊模糊,但是在理論上人們是可以不通過生物學父母而由計算機設計並出生的。其他的反對者表示現階段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水平十分有限,尚未達到實現工業應用的程度。「DNA合成公司大有錢景,他們將會在不久的未來大肆盈利。」MIT Lincoln實驗室的合成生物學家Peter Carr說。

Gen9目前已經在向包括Jef Boeke在內的人類基因組人工合成研究者出售大量的人工合成DNA。作為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員,Boeke目前正領導著一項跨國科研合作,致力於酵母染色體組的人工改造研究。

在這一方面,Church在哈佛醫學院的實驗室已經向合成公司下了百萬個鹼基的訂單,對大腸桿菌的基因組進行修改。這項研究的相關論文仍處在審核過程中。

HGP Write的第三個組織者,軟體公司Autodesk的未來主義者Andrew Hessel承擔了這場合會議的主要費用。Autodesk已經向多個合成生物學實驗室投入重金,開發用於生物學設計的各種軟體。同時,Autodesk已經於Gen9達成合作協議,以Gen9作為其DNA供應方。

DNA文藝復興

雖然不是一個mega級的項目,DNA合成產業仍然可能成為一個新興的重量級產業並引起投資者的無限熱情。目前,加州公司Twist Bioscience已經募集了超過1.4億美元資金用於該領域的投資。Church表示他同時也是Twist Bioscience的持股人之一。Gen9和Twist正通過從信息技術領域到DNA合成領域的大肆收購而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

Gen9DNA合成自動化設備極大地提高了該公司DNA合成效率。今年4月,Gen9開始以每對鹼基0.03美元的低價出售DNA。

新型的批量合成技術已經逐漸取代了開發與上世紀70年代的傳統,高成本合成技術。「合成生物學行業目前正經歷著一場文藝復興,這非常的激動人心。」Ginkgo Bioworks合伙人Jason Kelly說。Ginkgo今年向Twist下了10萬個基因的訂單,極大地領先於同類產品買家。

Ginkgo目前正在研究芳香類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為了實現他們的研究目的,Ginkgo需要大量化合物原料植物的基因。Ginkgo可以將這些特殊基因插入酵母中以生產他們的目的化合物。而這種對DNA的不確定需求也是DNA市場價格仍然處於浮動狀態的另一個原因。

另外,全基因組合成的市場需求同時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任何一個人類全基因組合成計劃都會耗時數年,即使是完成了人類全基因組合成,項目後繼的商業化是否能順利進行也是前途未卜。」合成行業諮詢師Rob Carlson表示。失去了經濟上的動機,Rob對於基因組編寫在未來成為一項可被負擔的技術表示出強烈的質疑。「目前市場上還從未有過對人工人類全基因組的需求。」Rob說。

然而,Church則認為這一觀點可能使合成生物學的發展脫離其原有軌跡,「人們現在陷入的人類全基因組合成泥潭與1960年代的計算機泥潭並無二致,」Church說,「當時的計算機大到佔滿整個房間卻沒有任何用處。」那時的人們根本不會想到電晶體會在未來催生像是憤怒的小鳥和Facebook這樣的偉大應用。

Church認為大自然已經使工程師們充分地了解到了技術的發展空間。一個化學家要花上3分鐘的時間延長DNA的一個鹼基,而細胞僅僅只需要1秒鐘就能合成上千鹼基長度的基因。一個人類細胞分裂一次就能完成人類全基因組的合成,而且這基本上這還是一個免費的過程。

「人類基因組合成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Church說,「通過每一項技術創新,我們離這項技術的未來便越來越近。」(生物谷Bioon.com)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第三屆)基因編輯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6.06.25-2016.06.26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geneediting/

相關焦點

  • 人類目前的科技創新幾乎停滯了,下一次科技大爆炸會是什麼時候
    全網追蹤】我們應該都可以看到科技現在發展的速度就像咱們國家現在的飛奔的高鐵一樣。。我們從2G進化到3G到了現在的4G5G,可以說是速度非常快了。但這些都是某些領域的優化發展,總體來看,人類科技幾乎停滯了,那麼,人類科技的下一次飛躍是什麼時候?現在大數據的力量是簡直不能被人們忽視的,現在我們很多行業的發展都是需要大數據來支持的。
  • 許田:基因科技+人工智慧+金融資本將掀起新一波科技革命
    2020年8月20日,美國耶魯大學遺傳學系原副系主任、終身教授,西湖大學講席教授、副校長許田走進「復旦金融公開課」,以「顛覆性的基因科技:漫談健康、生活與未來」為題,與學院學術訪問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魏尚進展開了深入探討。
  • 大基因中心強勢發展,基因科技顛覆人類生活!
    基因科技是最具革命性的科技發展領域之一正在滲透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極具顛覆性的影響!
  • 我國真核生物人工基因組合成研究水平進入國際前列
    在863計劃、973計劃等國家科技計劃支持下,我國科學家與美國等國家的科學家共同推動了人工合成真核生物酵母基因組國際合作計劃(Sc2.0 Project)。日前,該計劃取得重大突破。
  • 張杰:思考新的科技革命
    上個世紀初開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後面催生了產業革命,因為人們的社交需求、健康和尊嚴的需求,造就了人類文明進步發展歷史上的第三個高峰。 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是人類需求又有一個新的提高,現在的人類更多的要求是自我實現、超越自我,萬物互聯、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這些詞已經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這個時代發展的主旋律。
  • 連結生命與財富 GTA正引領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基因革命
    23對染色體、2.5萬個基因編碼、30億個鹼基對,在基因科學面前,你不過就是這些數據組成的綜合體。基因的發現讓人類對探究生命奧妙這件事變得簡單,一些複雜的生命現象開始可以被解釋;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躍升,基因測序技術的出現又讓我們甚至可以通過破譯生命密碼來調控生命的進程。我們不乏看到一些得益於基因測序技術對疾病未雨綢繆的例子,也會看到一些未在最佳時機受助於基因科學而令人遺憾的事件。
  • 科技革命與人類文明演進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應有的貢獻,特以「信息革命與生態文明」為題進行系列討論,供參考。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重大技術革命使人類文明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的特徵。回顧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先後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三次重大的技術革命,也先後出現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三個階段,目前正在向生態文明邁進。
  • 科技革命改變世界發展格局
    與近代科學革命相伴的是英國和歐洲的思想解放、經濟發展、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和勝利。 18世紀出現了瓦特發明的旋轉式蒸汽機(1871),成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進入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舞臺,火車、輪船、汽車飛速奔馳,資本主義取代了封建主義,幾千年的農業時代從此進入了工業時代,開啟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歷程。
  • 何傳啟: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對策
    在本文裡,科技革命包括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科學革命指引發人類生活觀念深刻變化的科學巨變,技術革命指引發人類生產方式深刻變化的技術巨變。在過去500年裡,大約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表2)。 其三,科技革命與世界現代化是相互促進的。例如,第一次科技革命發生在16~17世紀,它是世界現代化的前奏,為世界現代化和第一次產業革命準備了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第
  • 科技革命中政府的作用及啟示
    第二次技術革命前後,,德國吉森化學實驗、英國卡文迪什實驗室等企業實驗室開始出現,科學技術研究開始以科學家群體或集團合作交流的研究方式開展。特別是第三次技術革命前後,分工協作、整體推進的「大科學」特徵更加凸顯,出現曼哈頓計劃、阿波羅計劃等大科學計劃,科學技術研究活動開始成為一項國家組織的系統工程。近20年來,一些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等多國聯合牽頭的國際大科學技術更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
  • 徐光憲院士: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內涵
    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於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號召,我們中國人要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領頭羊,擔負起復興中華的歷史重任。我非常贊同白院長的號召,並認為,中國人要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領頭羊,首先要確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容。
  • 「前途」無量的量子科技,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揭開量子的神秘面紗,人們愈來愈認識到,量子科技代表著人類社會未來,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領域,是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衝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可謂「前途」無量。
  • 《人類簡史》科學革命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貿易的拓展,財富的積累,人類生產力在不斷提升。於是,有一些好奇的分子,開始不相信這些神話,他們開始觀察身邊的世界,並用數學進行測算,用化學進行實驗,用物理學進行推理。於是,這些科學的先知們突然發現,我們人類真的是那麼無知,過去的虛構大都是錯誤的!科學革命,是一場對於無知的革命。
  • WUNP大自然體系創始人:量子科技革命將是第四次科技革命
    人類科技革命歷史,從以蒸氣機為基礎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到第二次以電力為基礎的科技革命,到第三次以電子為基礎的科技革命,到第四次是以量子為基礎的科技革命。之前所提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以信息、或以人工智慧等等提法將成為偽命題。隨著物理科技和信息科技以及生物工程的創新發展,量子科技的應用領域將越來越廣泛。
  • WUNP大自然體系創始人:量子科技革命將是第四次科技革命。
    人類科技革命歷史,從以蒸氣機為基礎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到第二次以電力為基礎的科技革命,到第三次以電子為基礎的科技革命,到第四次是以量子為基礎的科技革命。之前所提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以信息、或以人工智慧等等提法將成為偽命題。隨著物理科技和信息科技以及生物工程的創新發展,量子科技的應用領域將越來越廣泛。
  • 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合成生物學將開啟基因新時代
    隨著醫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材料技術等的深度交叉融合,極大地促進了醫學科技發展,以人工智慧、生物大數據、基因組學技術、合成生物技術、基因編輯、腫瘤免疫治療等為核心的技術突破,推動了以生命科學為支撐的醫學科技發生深刻變革
  • 基因檢測,是健康管理的起點
    關於基因,你知道嗎?1990年,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六國政府聯合實施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基因組計劃,被譽為人類為了探索自身的奧秘所邁出的重要一步,是繼曼哈頓計劃和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人類科學史上的又一個偉大工程。
  • 以色列未來學家預測:2021開始即將出現3場科技革命,人類將終結衰老
    編者按:全人類正在經歷的新冠疫情「大考」,加大了大家對未來的猜想:未來科技能否帶領人類戰勝更多的未知病毒?人類的發展還將遭遇哪些威脅?面對未來,人類還能做哪些準備?2020年全人類正在經歷的新冠疫情「大考」,加大了大家對未來的猜想: 未來科技能否帶領人類戰勝更多的未知病毒? 人類的發展還將遭遇哪些威脅? 面對未來,人類還能做哪些準備?  《未來生活簡史》一書的出現,讓讀者用一本書的時間了解未來與每個人最相關的科技是如何影響人類的,並站在未來學的高度,解讀了科技發展給人類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帶來深遠影響後我們的對策。
  • 基因治療將引領生物醫藥第三次革命?
    摘要 基因治療行業具有獨特優勢,將引領生物醫藥第三次革命。 這些療法的出現以及在商業化工程中的不斷進展,加上基因治療的良好療效,相信其必將引領生物醫藥產業的下一次變革。 監管不斷完善,為行業基業長青築堅實基礎。 醫藥作為強監管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對於行業的發展走向起到了關鍵作用。
  • 為什麼說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的繪製只是認識生命的起點?
    為什麼說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的繪製只是認識生命的起點?在之後的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人類需要在繪製的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基因與環境、基因與基因、基因與非編碼DNA序列、基因與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且要重視研究成果在人類健康長壽和疾病防治中的應用,這些就是後人類基因組時代的重要任務和目標。 在後人類基因組時代,特別值得重視的研究內容是「蛋白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