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失效有多恐怖?

2020-10-16 航空知識

文/肖元

「挑戰者」號發射圖(圖源:搜狐網)

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時38分,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那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太空梭正在進行它的第十次發射,在萬眾矚目下,「挑戰者號」在發射架上點火升空,一切看起來非常順利。

「挑戰者「號空中爆炸解體(圖源:搜狐網)

但在73秒後,在升空高度達到16千米後,變故發生,「挑戰者」號爆炸解體,爆炸產生的大量殘骸落入大西洋,七名太空人罹難,其中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參加太空飛行的女教師麥考利夫正準備在太空中向學生授課。

低溫下失效的O型封環(圖源:搜狐網)

這一空難事故的發生重創了當時的宇航事業,是人類航空航天史上的一大悲劇。事後調查發現,爆炸是右側固態火箭推進器上面的一個O形封環失效所致。這個O形封環位於右側固體火箭推進器的兩個低層部件之間,由於發射時天氣情況不佳,氣溫很低,導致O型封環在低溫下失去彈性,硬化脆裂,失效的封環使原本應該是密封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內的高壓高熱氣體洩漏,熾熱的氣體點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毗鄰的外部燃料艙在洩漏出的火焰的高溫燒灼下結構失效,最終導致高速飛行的太空梭在高空解體。

該事故使得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梭計劃暫停了32個月,直到1988年9月29日,「發現」號太空梭才發射升空。

一個小零件卻引發了大悲劇,然而由於一個關鍵零件材料的失效引發的空難事件並不罕見!

還沒完!

休息5秒鐘

插播一則廣告

《航空知識》官微訂閱,

全年定價220元,每期快遞送到家。

現在訂閱即贈「未來遠轟」冰箱貼和經典飛機撲克牌一份,同1月刊隨機贈送

01 DC-10客機空難事件

DC-10客機(圖源:搜狐網)

在1979年,華盛頓機場起飛的DC-10客機因機翼引擎的固定螺杆斷裂造成客機墜毀,共死亡275人,整個過程僅50秒鐘。此外,造成1991年及1992年三次波音747貨機空難事件的原因也是由於中梁固定螺杆斷裂使得兩具引擎掉落且拉扯下機翼。

02 波音737客機空難事件

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波音737-200型客機

1988年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波音737-200型客機從希洛國際機場起飛,在前往檀香山的飛行過程中,由於艙蓋的強度因嚴重的腐蝕和疲勞而降低,機體前端左邊一小塊天花板爆裂,機艙瞬間失壓,導致由駕駛室後方一直到機翼附近的一大塊機艙天花板被撕裂而脫離機體,雖然10多分鐘後奇蹟地在茂宜島的卡富魯伊機場安全迫降,但有一名機組人員不幸被吸出機艙外死亡。

03 EMB-120客機空難事件

事發後的EMB-120型支線客機

1995年大西洋東南航空529號航班巴航工業EMB-120型支線客機從美國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機場飛往美國格爾夫波特-比洛克西機場過程中,因螺旋槳葉片被氯渣侵蝕導致疲勞斷裂,致使左側發動機艙和機翼側面變形,飛機迫降不成,砸到地面,機身被摔裂成兩半,後由於破碎的飛機殘骸中到處是殘餘燃油,燃油引發大火,最終這場事故遇難9人。

由上述事例可見,材料失效引發的後果輕則危及飛行安全,迫使機群停飛,大批飛機或發動機要返廠修理換件,重則釀成機毀人亡的災難性飛行事故。因此,深入開展失效分析和失效預研究,對及時準確地查明事故的性質與原因,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同類事故的重複出現,及對推動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應用,改進設計、改善維修性和提高飛行安全性、可靠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飛機疲勞壽命規定的誕生

調查員整理「慧星」客機殘骸(圖源:航空之家)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噴氣式客機是英國的「慧星」客機。噴氣式客機使飛機的飛行高度超過4000米,座艙開始進行增壓。1952-1954年間,有8架「慧星」客機先後墜毀,對從深海中打撈出的飛機殘骸進行分析,找出了最初破壞的結構件。後來在地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模擬試驗,並將機身放入水槽中進行增壓疲勞試驗,最終確定是機身結構在高空飛行中發生疲勞斷裂。從此,新的飛機設計規範要求飛機要進行整機疲勞試驗,並規定各型飛機應給出疲勞壽命。

2、機設計規範中剛度要求的誕生

隨著飛機飛行速度的不斷增大,自20世紀30年代初起氣動顫振問題越發嚴重。英國「貓蛾」式殲擊機接連9次發生在高亞音速飛行中解體事故,事故原因調查發現是高亞音速飛行中機翼、方向舵、升降舵都發生過顫振,造成構件斷裂,使人們認識到只增加強度而不增加剛度是不能解決這類問題的,從此在飛機設計規範中增加了對剛度的要求。

自1903年12月世界上誕生第一架飛機以來,航空事業已走過了117年的路程,在這一百多年裡,在失效分析的伴隨下,飛機的安全性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未來隨著航空器的發展,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在航空器上不斷湧現,更需要航空工作者們集中智慧,採用更加先進的檢測手段和分析技術,來解決失效分析面臨的新問題,求得新發展。


相關焦點

  • 金屬材料為什麼會失效?
    目前金屬材料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行業中去,同時其失效的問題也逐漸的突出。什麼是材料失效,指的就是鑄件因為尺寸、形狀還有材料組織、性能等產生相應的變化而引起的問題,不能達到預定的功能。關於時效問題,我們可以總結為三類:斷裂、磨損以及腐蝕。
  • SCP收容失效:恐怖怪物集中營!死亡陰影下D級人員掙扎求生
    作為時下玩家熱議的一款恐怖遊戲,SCP收容失效是由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在遊戲裡,玩家作為D級人員,必須面對全世界小說家創造出來的恐怖怪談,在死亡的陰影下,掙扎求生找到一條逃離實驗室的道路。話不多說,趕緊來看看遊戲內容。
  • 《收容失效》中還能被影子攻擊!恐怖的SCP-205「影子燈」!
    這是一個恐怖的電影橋段,當你看電視的時候,如果其中人物突然都看向你你會不會嚇一大跳呢?別擔心,這次的只是影子不會從電視機裡爬出來的,但斷電之後很難保證你沒有危險。03《收容失效》中的SCP-205收容失效中玩家可以找到SCP-205的收容間,入口是一個L形隧道一樣的走廊,入口的牆上貼著SCP-205的警示牌。
  • Science子刊重磅:首次定量描述材料高應變率下失效過程
    編輯推薦:理解材料的高應變率變形及失效具有重要意義,是理解材料破壞的必要條件,更是建立和驗證材料破壞本構模型的必要條件。但是由於速度太快難以用實驗來量化材料的演變。本文將銅箔通過皮秒雷射燒蝕快速應變(0.5×10^9 /s),並利用飛秒X射線自由電子(XFEL)脈衝進行了原位探測,首次定量描述了材料在高應變率條件下的失效過程。結果表明,最終破壞是通過空洞成核、長大和合併發生的,與分子動力學模擬的結果吻合較好。理解高速碰撞,以及隨後的高應變率材料變形和潛在的災難性破壞,對於包括天體物理學、材料科學和航空航天工程在內的一系列科學和工程學科至關重要。
  • 《Science》子刊重磅:首次定量描述材料高應變率下的失效過程!
    編輯推薦:理解材料的高應變率變形及失效具有重要意義,是理解材料破壞的必要條件,更是建立和驗證材料破壞本構模型的必要條件。但是由於速度太快難以用實驗來量化材料的演變。
  • 「恐怖谷」究竟有多恐怖?
    這便是我們今天要談的「恐怖谷效應」。所謂恐怖谷效應,是指當我們看到逼真度近似人類、卻又不是人類的實體時所產生的情緒反應,是由日本機器人科學家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的一種假說。那麼,恐怖谷效應切實存在的證據何在?人型機器人又有哪些特質會引發我們如此強烈的不適感呢?自1970年以來,上至哲學、心理學層面,下至機器人應用領域,各路專家紛紛從不同角度對恐怖谷效應展開了探索。而對恐怖谷的研究成為主流則是從2005年開始的。
  • 防止電化學腐蝕的有效方法:新型預防失效的電中性材料
    有時甚至會因為電化學腐蝕而導致重要功能失效,造成損失。塑料作為影響電化學腐蝕的重要因素之一,對其預防也成為了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商面臨的主要任務。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豐富了我們生活。除了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其他的許多應用場合中也有電子產品的身影。在汽車領域,就能找到越來越多的集成電路 (IC)。這些微型計算機不間斷地運作,控制著許多功能。
  • 尼古拉特斯拉有多「恐怖」
    尼古拉特斯拉有多恐怖?這裡的恐怖並不是指他人有多恐怖,而是指他的智商,他的智商高到令人感覺恐怖。尼古拉特斯拉有多恐怖?看看他一生的作為就知道了。尼古拉特斯拉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他被稱為曠世奇才,世界公認三大天才之一。無論是在理論學家還是物理學家亦或者是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尼古拉特斯拉有多恐怖?
  • 王莉:鋰離子電池安全失效機理及失效抑制技術研究進展
    演講人:清華大學汽車節能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 王莉 演講主題:鋰離子電池安全失效機理及失效抑制技術研究進展今天講電池熱失效還有安全抑制技術是由汽車節能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眾多老師和研究團隊共同參與的,從材料一直到模組,按照陳總的劃分標準的話就是從部件到子系統都進行了失效機理研究,包括為什麼會失效,失效的過程是怎麼樣,以及如何能夠把失效的問題解決掉。
  • pcb失效分析技術
    X光透視系統就是利用不同材料厚度或是不同材料密度對X光的吸溼或透過率的不同原理來成像。該技術更多地用來檢查PCBA焊點內部的缺陷、通孔內部缺陷和高密度封裝的BGA或CSP器件的缺陷焊點的定位。 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SEM)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是進行失效分析的一種最有用的大型電子顯微成像系統,最常用作形貌觀察,現時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功能已經很強大,任何精細結構或表面特徵均可放大到幾十萬倍進行觀察與分析。
  • 談一談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常見的失效形式以及相應的預防措施
    ,該文介紹了幾種對鋰離子電池性能有顯著影響的正極材料的失效形式,如混入金屬異物、水分超標、批次一致性差等,闡明了這些失效形式對電池性能造成的嚴重危害,以及從質量管理角度對如何避免這些失效的發生進行了說明,為進一步預防質量問題的發生、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品質作出有力保證。
  • 印製線路板的CAF失效研究
    在這樣的層間、布線、孔密度下,PCB的絕緣性能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在這樣微細的產品上,保持其在整個壽命周期內的絕緣性能,是業內所有PCB製造商所面臨的問題之一。陽極導電絲(CAF)是近十年來十分熱門的絕緣劣化失效,當PCBA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帶電工作時,在兩絕緣導體間有可能會產生沿著樹脂和玻纖的界面生長的CAF,最終導致絕緣不良,甚至短路失效。
  • 電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技術
    元器件的失效同所用材料的化學成分、器件的結構、微區的形貌等有直接關係。失效也與工藝控制的起伏和精確度、材料的穩定性及各種材料的理化作用等諸多因素有關。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失效的原因、機理、模式, 除了採用上述技術外, 還要把有關的微區情況弄清楚, 取得翔實的信息。  隨著元器件所用材料的多樣化, 工藝的複雜和精細化,尺寸的微細化, 對微分析的要求越來越迫切。
  • 長期高溫下電子元件是否會失效?元件失效重要因素是什麼?
    電子元件大都有個使用溫度範圍的,超過這個範圍就會失效或性能降低,一般民用級是0~70℃,工業級是:-40~85℃,軍用級是:-55~128℃。這是因為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材料,溫度的改變對半導體的導電能力、極限電壓、極限電流以及開關特性等都有很大的影響。
  • 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將會有多恐怖?
    也有一些人表示對莫爾定律失效的擔憂,比如日本物理學家加來道雄在2012年稱,計算機性能在10年內可以保持持續生命力,但在2025年之後,由於矽材料技術的限制,要面臨高溫和漏電的難題,將會無法承受指數級增長的運算。莫爾定律一旦失效,什麼計算機才能更高速的處理人類愈加複雜的運算要求?量子計算機來了,它的運算似乎可以用指數的指數級增長來形容,即2的冪的冪的速度,這將是人類處理信息顛覆性的手段。
  • 深圳多人搖到車牌發現居住證失效 無法上牌
    數據顯示,當期有10多萬人爭搶6667個車牌指標。雖然龔先生並不急著用車,但機會難得。    根據規定,搖號成功之後,要在6個月之後購車上牌。如果6個月之後尚沒有購車上牌,除了指標失效之外,還意味著未來兩年都不能參與搖號。    龔先生隨後訂購車輛,並於8月份花14萬元購置了一輛本田凌派轎車,車輛保險以及上牌手續均交由4S店代理。
  • 螺栓失效分析方法
    A.分析流程 當我們確定任何一種失效的根本原因時,必須遵守相應的指南或者提出一些問題。調查的首要部分是收集儘可能多的和緊固件應用相關的信息。 1. 緊固件是如何被安裝的,用手、氣動工具、或者扭矩扳手? 2. 用到的輔助組件,平墊圈類型;螺母等級,光潔度、表面塗層? 3.
  • 未知的黑暗恐懼——SCP:收容失效(一)
    我玩了好幾個補丁版本,從各個更新版本來看,我發現公司有一直去改善他原有的系統問題,而且又新增很多東西,以及地形的變動,還有很多新的地方,讓我感到相當的有趣,所以不玩《SCP:收容失效》實在可惜。(我到現在還在等新版本呢)因為要重新出一個系列的緣故,所以我就把《SCP:收容失效》這個遊戲跟大家再大致的介紹一遍(我才不是水文章呢,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掀開《SCP:收容失效》大型介紹系列的序幕吧!
  • 集成電路有哪些可靠性問題 集成電路物理失效機理原因分析
    如果出現失效,需要重複優化工藝,則耗費的時間將無法計算,這無疑增加了研發成本,延緩了產品的問世時間(Time-To-Market)。如果可以在初始電路設計階段就將可靠性問題考慮進去,則可使之處於可控之中,避免出現反覆改進甚至迷失方向的困境。越來越多的研發人員提出可靠性設計(Design-For-Reliability)的理念,即設計高可靠性電路。
  • 集成電路失效分析步驟
    ,主要憑藉肉眼檢查是否有明顯缺陷,如塑脂封裝是否開裂,晶片引腳是否接觸良好。打開封裝,一般有三種方法。全剝離法,集成電路完全損壞,只留下完整的晶片內部電路。缺陷是由於內部電路和引線全部被破壞,無法再進行電動態分析 。方法二局總去除法,三研磨機研磨集成電路表面的樹脂直到晶片。優點是開封過種不損壞內部電路和引線,開封後可以進行電動態分析。方法三是自自動法用硫酸噴射達到局部去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