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常見的失效形式以及相應的預防措施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談一談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常見的失效形式以及相應的預防措施

李倩 發表於 2018-05-24 10:21:40

摘要:

鋰離子電池的性能與正極材料的質量息息相關,該文介紹了幾種對鋰離子電池性能有顯著影響的正極材料的失效形式,如混入金屬異物、水分超標、批次一致性差等,闡明了這些失效形式對電池性能造成的嚴重危害,以及從質量管理角度對如何避免這些失效的發生進行了說明,為進一步預防質量問題的發生、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品質作出有力保證。

眾所周知,正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核心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響了鋰離子電池的各項性能指標,目前已經市場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包括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等產品[1] 。相比於鋰離子電池的其他原材料,正極材料的品種更加多樣化,生產工藝也更加複雜,品質失效的風險也就更大,因而對其質量管理的要求也就更高。該文從材料使用者的角度談一談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常見的失效形式以及相應的預防措施。

1     正極材料中混入金屬異物

當   正極材料中存在鐵( Fe )、銅(Cu )、鉻(Cr )、鎳(Ni)、鋅(Zn)、銀(Ag)等金屬雜質時,電池化成階段的電壓達到這些金屬元素的氧化還原電位後,這些金屬就會先在正極氧化再到負極還原,當負極處的金屬單質累積到一定程度,其沉積金屬堅硬的稜角就會刺穿隔膜,造成電池自放電 [ 2 ] 。自放電對鋰離子電池會造成致命的影響,因而從源頭上防止金屬異物的引入就顯得格外重要。

正極材料生產工序較多,製造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有金屬異物引入的風險,這就對材料供應商的設備自動化程度及現場質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材料供應商往往由於成本限制,其設備自動化程度較低,生產製造工序斷點較多,不可控的風險增加。因此,電池製造商為了保證電池性能穩定,預防自放電發生,必須推動材料供應商從人、機、料、法、環五大方面防止金屬異物引入。

首先從人員管控開始,應禁止員工攜帶金屬異物進入車間,禁止佩戴首飾,進入車間應著工作服、工作鞋,戴手套,避免接觸金屬異物後再接觸粉料。要建立監督檢查機制,培養員工的質量意識,使其自覺遵守並維護車間環境。

生產設備是異物引入的主要環節,比如跟物料接觸的設備部件和工具出現生鏽、固有材質磨損等現象;未直接跟物料接觸的設備部件和工具,粉塵粘附後因車間氣流作用漂浮到物料中。根據影響程度,可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如刷漆、更換為非金屬材質塗層(塑料、陶瓷類)、裸露金屬部件進行包裹等。管理者還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如何管理金屬異物進行明確規定,制定點檢表,要求員工定期檢查,防患於未然。

原材料是正極材料中金屬異物的直接來源,應對購買的原材料進行金屬異物含量的規定,入廠後應嚴格檢驗,保證其含量在規定的範圍內。如果原材料的金屬異物含量超標,後續工序很難將其除去。

為了除去金屬異物,電磁除鐵已成為生產正極材料的必經工序,電磁除鐵機被普遍使用,但該設備對非磁性金屬物質如銅、鋅等不起作用,因此車間應避免銅、鋅部件的使用,如必須要用到也儘量不要與粉料直接接觸或裸露在空氣中。此外,電磁除鐵機的安裝位置、安裝個數、參數設置等對除鐵效果也有一定影響。

為了保證車間環境,實現車間正壓,建立雙重門、風淋門避免外界粉塵流入車間汙染物料也是很必要的措施,同時車間設備、鋼結構應避免生鏽,地面也要進行刷漆並定期除磁。

2     正極材料水分超標

正極材料大都是微米或納米級顆粒,極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特別是 N i含量高的三元材料。在製備正極漿料時,如果正極材料水分高,在進行漿料攪拌過程中N M P吸水後會造成 P V DF 溶解度降低,導致漿料凝膠成果凍狀,影響加工性能。製成電池後,其容量、內阻、循環和倍率等都會受到影響,因此正極材料的水分與金屬異物一樣要作為重點管控項目。

產線設備自動化程度越高,粉料在空氣中暴露的時間越短,水分引入也就越少。推動材料供應商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如實現全程管道輸送,監控管道露點,安裝機械手實現自動裝料、下料對防止水分引入貢獻巨大。但有些材料供應商受限於廠房設計或是成本壓力,設備自動化程度不高、製造工序斷點較多時就要嚴格控制粉料暴露時間,中轉過程的粉料最好使用充氮氣的桶盛裝。生產車間的溫溼度也是一項重點管控指標,理論上講露點越低越有利。大多數材料供應商會重點關注燒結工序之後的水分控制,他們認為10 0 0度左右的燒結溫度可以除去粉料中的大部分水分,只要嚴格控制燒結工序之後到包裝這個階段的水分引入,基本可以保證材料水分不超標。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燒結工序之前就不需要控制水分,因為如果前工序水分引入過多,燒結效率和材料的微觀形態都會受到影響。此外,包裝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大部分材料供應商採用鋁塑袋抽真空的包裝方式,目前看來這種方式還是最經濟有效的。

當然材料設計不同,吸水性也會有較大差異,比如包覆材料差異、比表面積差異等都會影響其吸水性。有些材料供應商雖然在製造過程中防止了水分的引入,但材料本身卻具有易吸水的特性,製成極片後水分極難烘出,這就給電池製造商造成了麻煩。因此,在開發新材料時應考慮到吸水性的問題,開發出普適性更高的材料,這對供需雙方都大有好處。

3  正極材料批次一致性差

對於電池製造商而言,正極材料批次間差異越小、一致性越好,成品電池的性能才能越穩定。大家都知道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一個最主要缺點就是批次穩定性差,在製漿時往往由於批次波動大,每批次漿料的粘度和固含量都不穩定,這就給使用者帶來了麻煩,需要不停地調整工藝去適應。

提高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是提高磷酸鐵鋰材料批次穩定性的主要手段,然而,目前國內磷酸鐵鋰材料供應商的設備自動化程度普遍較低,技術水平和質量管理能力不高,提供的材料存在不同程度的批次不穩定問題。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如果批次差異不能消除,我們希望一個批次的重量越大越好,當然前提是同一個批次的材料均勻穩定。所以為了達到這一要求,鐵鋰材料供應商往往在製成成品後增加一步混合工序,即將幾個批次的材料進行均勻混合,混合釜的容積越大所盛裝的材料就越多,混合出的一個批次的量也就越大。鐵鋰材料的粒徑、比表面積、水分、pH值等指標都會影響到製成漿料的粘度,但往往這些指標都已嚴格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可仍然會出現批次漿料粘度差異大的情況,為了防止批量使用時出現異常,往往在投入使用前模擬生產配方提前製備一些漿料測試粘度,符合要求後再投入使用,但電池製造商如果每次投產前都進行測試會大大降低生產效率,所以便把這項工作前置到材料供應商處,要求材料供應商完成測試符合要求後再發貨。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材料供應商製程能力的提升,物性指標的散布越來越小,發貨前測試粘度這一步驟就可以省去了。除了以上提到的改善一致性的措施外,我們還應運用質量工具最大程度的削弱這種批次不穩定性,預防質量問題的發生。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作業規程的建立。

產品的固有質量是設計出來的、更是製造出來的。因此,操作者如何操作對於控制產品質量尤為重要,應建立詳細具體的作業標準。

(2)CT Q的識別。              

對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指標和關鍵工序加以識別,對這些關鍵的管控指標應做特別的監控,並制定相應的應急反應措施。正磷酸鐵路線是當前製備磷酸鐵鋰的主流,其工序包括配料、球磨、燒結、粉碎、包裝等,其球磨工序應作為關鍵工序進行管理,因為球磨後一次粒子粒徑的一致性如果控制不好,成品的粒徑一致性就會受影響,進而會影響到材料的批次一致性。                

(3) S PC的使用。              

對關鍵過程的關鍵特性參數進行SPC時時監控,對異常點進行剖析,找出導致不穩定的原因、採取有效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避免不良品流向客戶端。

4  其他不良情況

製漿時,正極材料在製漿罐內與溶劑、膠、導電劑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後經管道出料,出料口安裝了過濾網,其目的是為了攔截正極材料中的大顆粒和異物,以保證塗覆的質量。若正極材料中含有大顆粒會導致過濾網堵塞,如果大顆粒的成分仍是正極材料本身,只是影響了生產效率不會對電池性能造成影響,這樣的損失還能小一些。但如果這種大顆粒的成分不確定,是其它金屬異物,那樣已經製成的漿料就要全部報廢,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出現這種異常,應是材料供應商內部的質量管理出了問題,大部分正極材料的生產都有過篩工序,篩網有無破損、是否及時檢查和更換,如果篩網破損有無防呆措施,出廠檢驗時是否進行大顆粒的檢測等工作還有待完善。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其中,固-固界面化學和電化學穩定性不佳導致正極材料固-固界面不斷發生化學和電化學反應,使鋰離子在反應過程中逐漸消耗,造成電池的容量衰減;其較差的機械穩定性導致正極材料固-固界面發生剝離,減小了正極活性物質與導電劑和集流體的接觸面積,使電池阻抗大幅增加,降低了電池的容量和循環壽命;界面熱穩定性不佳導致正極材料和固態電解質在高溫下容易發生分解和元素滲透,造成電極與電解質在高溫下相變從而失效
  • 詳解三類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工作原理
    目前鋰離子電池中正極材料的實際容量普遍偏低,成為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對於目前常見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鋰離子電池中的核心問題。鋰離子電池是通過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材料之間來回嵌入和脫嵌,實現化學能和電能相互轉化的裝置,又被形象的描述為搖椅電池,最早由A. Armand在 1980年提出來,其結構及充放電原理如圖2所示。
  • 熔鹽法再生修復退役三元動力電池正極材料
    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產生約24萬噸的退役鋰離子電池,2022年將產生53萬噸退役鋰離子電池。在這種情況下,回收和再利用失效的鋰離子電池材料以及消除廢電池處理帶來的汙染,已經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因此,開發一種安全、可推廣、低成本、環保的NCM正極材料回收修復再生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目前普遍認為,鋰缺失和晶相結構的變化是造成三元正極材料比容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 【乾貨】鋰離子電池幾種有機正極材料介紹
    隨著儲能電源和電動汽車的迅猛發展,開發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成為研究的重點之一。鋰離子電池性能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正極材料的特性。目前無機正極材料使用廣泛,但不乏各種缺陷。與無機正極材料相比,有機物正極材料具有理論比容量高、原料豐富、環境友好、結構可設計性強和體系安全的優點,是一類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儲能物質。
  • 鋰離子電池材料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正極篇)
    鋰離子電池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成熟最廣泛的新能源,如手機電腦等可攜式電子產品,電動汽車,電動工具,儲能項目。特別是當前中國政府和資本瘋狂投資支持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今天給大家介紹下關於鋰離子電池材料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我們知道鋰電裡所有的材料無非來自於自然界,那首先看一下元素周期表哪些元素能為我們所用呢?
  • 鋰離子電池的分類以及區別
    依據鋰離子電池所用電解質材料不同,鋰離子電池可以分為液態鋰離子電池(lithium ion battery, 簡稱為LIB)和聚合物鋰離子電池(polymer
  • 王莉:鋰離子電池安全失效機理及失效抑制技術研究進展
    演講人:清華大學汽車節能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 王莉 演講主題:鋰離子電池安全失效機理及失效抑制技術研究進展今天講電池熱失效還有安全抑制技術是由汽車節能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眾多老師和研究團隊共同參與的,從材料一直到模組,按照陳總的劃分標準的話就是從部件到子系統都進行了失效機理研究,包括為什麼會失效,失效的過程是怎麼樣,以及如何能夠把失效的問題解決掉。
  • 東京大學:原子層解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退化機制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作為核心主材,世界各國正在加快開發進度。其中,被稱為下一代高容量正極材料的&34;,存在嚴重的退化問題,東京大學於9日發布了原子層解析退化機制的研究報告。鋰過量正極材料的容量隨充放電循環下降,電壓的同步且大幅下降是這種鋰離子電池實際應用上面臨的問題。不明確的退化機制(重要因素)使得實用材料的開發毫無頭緒。
  • 關於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淺析
    從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來看,其動力電源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燃料電池、鉛酸電池、超級電容器,其中超級電容器大多以輔助動力源的形式出現。主要原因是這些電池技術還不完全成熟或缺點明顯,與傳統汽車相比不管是從成本上、動力還是續航裡程上都有不少差距,這也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的重要原因。
  • 物理所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基礎研究獲進展
    高容量正極材料是當前第三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研究的熱點。其中由巖鹽結構Li2MnO3以及六方層狀LiMO2結構單元形成的富鋰相納米複合結構正極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該類材料可逆儲鋰容量是第一代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CoO2的兩倍,達到250-300 mAh/g。
  • 2019年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企業出貨量二十強
    導語 mybattery  《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研究成果顯示,2019年中國正極材料出貨量1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2家,合計出貨量佔全部正極材料行業出貨量的58.9%  近日,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共同發布了《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在白皮書中,EVTank對正極材料及產業鏈上的鎳鈷錳鋰等金屬及前驅體等環節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並對中國主要涉及正極材料產業鏈的企業進行了對標分析。
  • 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的幾點建議
    在SMM舉辦的「2020(第五屆)中國國際鎳鈷鋰高峰論壇暨中國國際新能源鋰電材料大會」上,中南大學胡國榮在現場為大家講解了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的幾點建議。鋰離子電池及正極材料的應用市場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已開始步入應用普及的發展階段。預計至2050年,全球將有44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內燃機汽車市場將絕大部分被新能源汽車所代替。
  • 鋰離子電池的優缺點
    本介紹了鋰離子電池的優缺點,根據鋰離子電池的這些特點,在使用鋰離子電池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自己做一些保護措施,比如不要過充過放電,不要是鋰離子電池溫度過高等
  • 超穩定錳基正極材料助力鋰離子電池可持續性|《自然-可持續性》論文
    《自然-可持續性》本周發表的一項研究LiMnO2stabilized by interfacial orbital ordering for sustain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報導了一種用於鋰離子電池的超穩定的錳基正極材料LiMnO2
  • 超穩定錳基正極材料助力鋰離子電池可持續性 |《自然-可持續性》論文
    《自然-可持續性》本周發表的一項研究LiMnO2 stabilized by interfacial orbital ordering for sustain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報導了一種用於鋰離子電池的超穩定的錳基正極材料LiMnO2。
  • 年產1000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項目
    一、項目名稱      年產1000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二、所在地區      銅陵市三、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新建年產1000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 四、產品市場分析   鈷酸鋰市場隨著鋰離子電池的快速發展而迅速發展,目前世界年總消耗量已超過15000噸;我國年總消耗量達
  • 環己六酮刷新鋰離子電池有機正極容量世界紀錄—新聞—科學網
    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信息化、移動化、智能化,新型高容量、長壽命、低成本、高安全的電池亟待開發。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軍團隊設計合成了一種具有超高容量的鋰離子電池有機正極材料——環己六酮,刷新了鋰離子電池有機正極材料容量的世界紀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什麼是鋰離子電池針刺實驗?
    目前常見的動力電池普遍在100Ah以上,因此短路點的電流密度非常大,短時間內即可升高到900℃以上【4】,而鋰離子電池常見的原材料的穩定溫度通常不超過300℃,下圖為一些常見材料的熱穩定性對比【3】,從圖中能夠看到熱穩定性最差的SEI膜,在大約100℃就開始分解,隔膜則從140℃左右開始發生分解,常見的負極材料則在150℃以上時開始發生分解,正極材料中的LCO、高鎳NCM、NCA大約在
  • 詳細分析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選擇
    鋰離子電池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進行二次充電,屬於一種二次可充電電池,主要工作原理為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反覆移動,無論電池的形狀如何,其主要組成部分都為電解液、正極片、負極片以及隔膜。目前,國際上鋰離子電池的生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和韓國,主要的鋰離子應用市場為手機和電腦。隨著鋰離子電池的不斷發展,應用領域也在逐漸的擴大,其在正極材料的使用方面已經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的方向轉變,其中包括:橄欖石型磷酸亞鐵鋰、層狀鈷酸鋰、尖晶石型錳酸鋰等等,實現多種材料的並存。 從技術發展方面能夠看出,在日後的發展中還會產生更多新型的正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