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中我們簡單了解了漢字的讀音概況,今天一起學習關於現代漢語中標準化涵蓋的「四定」。四定包括:「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四部分。
一、定量
定量是為了確定漢語中用字的總量。大家雖然都是中國人,但是沒有人可以自信的說認識所有漢字,因為數量太多了。1988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了《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共收錄3500個漢字,並且分為兩個等級,一級常用字2500個;二級常用字1000個。後來通過計算機對200萬字語科抽樣檢測發現,《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一級常用字覆蓋率高達97.97%,二級常用字為1.51%,該抽樣為《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提供了科學依據。
一級常用字中:
六筆畫中常用漢字有216個,比如: 西 負 年 朱 先 丟 舌 竹 遷
二十三畫有1個:罐
最多的是九畫,共有316個。比如:鬼 侵 追 俊 盾 待 律
二、定形
定形指規定漢字的標準字形,讓每個字有明確的形體規範。
1955年,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員會廢除了1055個異體字;1956年由國務院頒布了《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了《簡化字總表》,收錄了2236個簡化字。過去簡體繁體並用的現象慢慢減少。1965年文字改革委員會公布了《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我們現在看到的書刊、雜誌、報紙使用的字體就是根據這個字形表中的要求來印刷的,該表中共規範了6196個漢字的印刷體。1988年,國家語言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聯合頒布《漢代漢語通用字表》,該表中不但規範了字形也包括筆畫和筆形。
三、定音
定音指規範現代漢語用字的標準讀音。
在過去,同一個字有多種讀音,造成異讀。比如「指」字,指甲讀zhī,手指讀zhǐ;波字既可以讀bō也能讀pō;械字可以讀xiè或者jiè。1956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了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最終在1963年出版了《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1957年-1962年間中,委員會對1800多個異讀詞和190多個地名的讀音逐一審議。到了1985年,國家教委、語言委員會、廣播電視都分別通過了修訂稿,正式頒布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規定波讀bō、指讀zhǐ、械讀xiè。
但是目前異讀詞的情況還是存在,比如:誰shéi、shuí;這zhè、zhèi;那nà、nèi;血xiě xuè,都存在和保留兩種讀音,到最後到底去哪一種,還要看語言的發展。
四、定序
定序是指確定漢字的排列順序。編寫字典、詞典、目錄索引都需要有一定的順序。定序大致分為:義序、筆畫、部首、號碼和音序。國際上習慣使用音序進行檢索。
最後,舉幾個沒有簡化和規範之前的漢字,來進行一下對比,現在看起來也是很有趣的。
四川省越西縣之前寫作:越巂縣;加侖舊寫作:嗧;千瓦舊寫作:瓩;海裡舊寫作:浬; 盎司舊寫作:啢。
現代漢語的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對中國的語文教學、對外交流、出版印刷、計算機信息處理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