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 Illumina 攜手哈佛朝聖者,再看「全基因體定序」市場發展概況

2021-02-15 醫健大觀


目前已知有 7000 多種已知的遺傳性疾病,但是患者及其家人和醫生可能要花費數年的時間來診斷其病情,通常會花費大量時間、金錢。然而,全基因體定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可以大大減少診斷遺傳狀況所需的時間和金錢,進而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後以及經濟性。

Illumina 攜手哈佛朝聖者,加速兒童遺傳疾病的診斷

近日,Illumina 和哈佛朝聖者醫療保健公司(Harvard Pilgrim Health Care)宣布合作,將從 2021 年1 月 1 日起,開始為特定哈佛朝聖者患者提供 WGS 服務,有望加速兒童遺傳疾病的診斷,進而消除漫長而昂貴的診斷過程,並改善患者預後。

雙方將共同分析數據、裁定財務數據並準備發表同行審查的研究報告。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 20 篇經過同行審查的期刊證明了 WGS 在 3000 多名疑似遺傳性疾病的臨床應用。另外,在衛生經濟模型預測,在診斷檢查中儘早實施 WGS 可能不影響成本,甚至可以節省付款人的錢。

另外,他們也將共同評估 WGS 的保險範圍,以及其如何影響患者照護和醫療保健費用。

哈佛朝聖者醫療保健公司由 70000 多名醫生和 182 家醫院組成的網絡合作,並且通過臨床質量和創新的照護管理改善了人們健康狀況,並降低了成本。他們也為新英格蘭及其他地區的 300 萬客戶提供健康福利計劃和服務,來指導會員以及服務的小區成員健康。

全基因體定序市場概況

根據 Research and Markets 在 GlobeNewswire 上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2018 年全球全基因體和外顯子組定序市場總值約 4.971 億美元,預計到 2029 年將增長 73.03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 26.9%。主要是遺傳性疾病患病率上升和各種類型的癌症等因素有望推動市場價值。考慮到市場潛力,Illumina 和哈佛朝聖者醫療的合作似乎還趕得上這個熱潮。

除了 Illumina、Thermo Fisher Scientific、Pacific Biosciences、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等定序大廠進行 WGS 服務之外,華大基因(BGI)、Bio-Rad Laboratories、Cancer Genetics、Eurofins Scientific、Roche、General Electric Company、NoVo gene Corporation 也參與其中。

若以銷售地區來看,北美(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為最大的市場,歸因於該地區醫療基礎設施的完善、國民平均所得的增加以及保險給付政策的改進。除此之外,預計在預測期內,拉丁美洲(巴西、墨西哥)和亞太地區(日本、中國、印度、澳洲、新加坡、臺灣)將以最快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全基因體定序市場的挑戰與解決之道

儘管次世代定序(NGS)和三代定序技術的大幅進步,帶動整個定序產業快速發展,但仍需要解決一些關鍵問題,例如全基因體和外顯子體定序仍然相對昂貴,需要初始設備投資,專業的勞動力需求以及耗時的變體解釋。另外,與其他技術平臺相比,提供定序測試結果的總成本仍然相對較高,而且付款方的覆蓋範圍有限,如果不解決這些挑戰,可能會阻礙未來的增長。

因此,若透過更好的定序和診斷工具進行來滿足預測、診斷、治療和監測疾病的未滿足臨床需求,是推動定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子。另外,若人們仍對遺傳性疾病的分子基礎、患者需求、產業投資以及法規能進一步了解,也能推動該產業增長。

相關焦點

  • 牛樟全基因體定序重寫植物族譜
    趙淑妙研究員長期投入植物演化及基因定序,本次與比較基因體學出身的蔡怡陞合作,一同克服牛樟複雜的基因體定序與註解,找出其將近28,000個全數基因。圖1.野生的臺灣牛樟牛樟全基因體的定序也將改寫開花植物的族譜。牛樟是「開花植物」中最壯碩的一種。
  • 基因定序 打造精準醫療基礎
    基因定序 打造精準醫療基礎 來源:工商時報   發布者:亦云   日期:2015-07-24   今日/總瀏覽:1/2512 精準醫療引領新風潮
  • 快速完成基因定序,微軟攜AI實驗室發表基因分析平臺
    臺灣微軟攜手人工智慧實驗室,共同發表基因研究導入AI成果-基因分析平臺TaiGenomics,結合微軟Azure雲端運算資源開發,透過AI閱讀巨量的醫學文獻、進行基因定序、分析與診斷的效能,進而協助醫學專家快速預測基因變異產生的潛在疾病。
  • 《陳巍學基因》筆記①illumina測序化學原理
    《陳巍學基因》是一系列由陳巍老師主講的視頻節目,從 15 年開始更新(視頻所示部分技術並非文章發布時「2020 年」最新,本系列文章會在敘述時給予加粗標註),主要為介紹基因組學,和臨床分子診斷的最新技術進展。
  • 微基因重「芯」定義基因檢測,賦能精準健康管理
    ,微基因打造「基因+健康管理」生態作為新時代的生物黑科技,基因檢測已經入選 MIT 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讓普通人也可以了解自身的疾病風險、遺傳病攜帶、營養需求等方面特質。國際上各種大規模人群研究都是採用晶片檢測技術,像英國迄今以來規模最大、最為雄心勃勃的健康研究項目之一——英國生物樣本庫(U.K.Biobank),收集的超過50萬份志願者全進行基因晶片檢測。經過近幾年的國內市場探索和競爭,晶片檢測技術也已成為個人基因組檢測服務領域應用最主流的檢測方法。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當人生產出「複製人」的時候,人是「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必須忠誠於、服務於自己的上帝——「人」。當複製人擁有生育能力之後,人就從「神」的高處跌落,複製人不再是被創造者,他們開始擁有了與「人」同等的地位,他們成為自己的上帝,無需成為人的奴僕。而當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時候,一個問題便自然出現——人類中的「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們又何以成為造物主支配其他人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力?
  • 瞄準千億美元級抗體藥市場,「仁源欣生」開發基因組人源化小鼠平臺
    單抗技術已經出現了近四十年,技術演進歷程是從鼠源性,到嵌合,再到人源化,最後到全人源單抗。該公司計劃研發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和全人源單域抗體的兩大小鼠模型平臺,是發展較新的技術。事實上,模型小鼠市場並不是一個新興的市場,賽業生物、南方模式等明星公司已出現十餘年,都在從事轉基因鼠和基因敲除鼠的定製服務。不過,「仁源欣生」與常見的商業模式不同,並不提供常規小鼠模型定製服務,而是專注於建立和優化大片段基因編輯技術,並應用該技術建立藥物研發的平臺型動物模型。
  • 猛瑪象牙深埋逾百萬年 科學家定序全球最古老DNA
    根據今天公布的研究,研究員借著深埋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永凍土層超過100萬年的猛瑪象牙齒,完成全球最古老的去氧核糖核酸(DNA)定序,基因研究的探照燈指向最遙遠的過去。研究員說,這些樣本為現代人了解冰河時代猛瑪象(長毛象)提供了重要觀察角度,包括「真猛瑪」(woolly mammoth)的古老傳承。法新社報導,此前,最古老的DNA定序來自78萬年前到56萬年前的一匹馬,而這些猛瑪象基因組的年代更久遠得多。
  • 助力基因科學不斷發展,諾禾致源與全球科學家攜手向新而行
    她們發現了一種新型基因編輯工具CRISPR -Cas9,能精準改變植物和動物的DNA,這項技術目前已經應用於癌症臨床治療和遺傳性疾病的治療。由此可見,基因科技在本世紀會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尤其在臨床醫療領域應用方面。在國內基因測序行業的眾多企業中,諾禾致源表現十分非常亮眼。
  • 基因檢測增長迅猛,「微基因」突破「芯」技術,構建基因+健康管理生態
    經過接近十年的市場教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基因檢測的價值。在美國,近幾年個人基因檢測服務市場增速極快,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 23andMe、主打祖源服務的 AncestryDNA 等公司,檢測人數已超過 2500 萬。而在我國,大眾市場對基因檢測的接受度也開始提高。
  • 漢字的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上篇文章中我們簡單了解了漢字的讀音概況,今天一起學習關於現代漢語中標準化涵蓋的「四定」。四定包括:「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四部分。一、定量定量是為了確定漢語中用字的總量。大家雖然都是中國人,但是沒有人可以自信的說認識所有漢字,因為數量太多了。
  • 免費祖源基因檢測培育市場「23魔方」蓄力打造國內最大基因資料庫
    邁入新世紀,基因學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基因技術已經不再是停留在生化實驗室裡的研究項目,而是成為了一門真正可以服務以人類健康的實用型技術。從全球範圍來看,2010-2017年,消費級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逐年擴張,年均複合增速高達22.79%。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仍繼續保持增長,保守估計市場規模在117億美元左右。
  • 《神魔之塔》全新「科研序論」系列即將登場
    《神魔之塔》全新「科研序論」系列即將登場 來源:www.18183.com作者:犬大噠時間:2019-02-08 分享到: 《神魔之塔》營運團隊宣布,距離《神魔之塔》17.0 版本「跨越神境的元素科學」更新尚餘數天,全新「
  • 一份「清單」和一個「坐標軸」:這是2018年我看教育的方法論
    這篇文章將針對這兩個問題,首先分享一個優秀教育產品的「檢查清單」,然後探討一個幫助快速判斷的「坐標軸」。希望你無論是消費者、創業者還是投資人,看完文章後,都能對教育產品有更清晰的認識。資訊類、硬體產品:去年,我還報導了《從留學蔓延到K12的除了英語產品,還有「91教育」的一站式升學服務》、《藝考生是高考大軍中的塔尖消費人群,「藝考查查」用資訊和工具產品圈住他們》、《用歐盟的標準做兒童滑步車,「亦恩滑步車」瞄準兒童運動技能培養的消費升級機會》和《自由拼裝的電動玩具
  • 華大智造公開質疑中國疾控中心:定向採購illumina基因測序儀
    記者 | 林騰4月3日晚間,華大集團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在官網發布了《程序不正義,結果無意義——致中國疾控中心的一封公開質疑信》,信中質疑中國疾控中心在近日的基因測序儀採購中,存在「定向招標」、「高於市場價近一倍招標」、「公示期過短」的行為,而最終目的是為了採購美國基因測序儀公司illumina的產品
  • 《陳巍學基因》筆記(11)單細胞RNA測序
    眾所周知,每個細胞都存在其自身特異的基因表達模式,以往對細胞群或組織進行整體的測序時,細胞間基因表達的差異很有可能會被平均。昨天我們共同了解到如何對單細胞進行 DNA 測序,很自然地我們也會想到,如何對某單個細胞的 RNA 進行「拍照」,讓每個細胞寶寶都綻放光芒呢?
  • 藥物發展簡史:從柳樹皮到「上帝的手術刀」
    遺傳學和基因療法從 1868 年瑞士醫生米歇爾首先發現核酸,到 20 世紀 50 年代初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採用 X-射線衍射技術分析 DNA 晶體,以及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 DNA 雙螺旋結構並提出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再到 20 世紀七八十年代基因重組工程技術得到發展和病毒載體出現
  • 微基因探索「基因+保險」服務場景,跨界合作實現三方共贏
    (喝了它,你就是肚裡有墨水的英雄)就連生物科技行業也不例外,一種新的基因服務模式——基因檢測+保險應運而生。「基因+保險」:實現合作共贏隨著基因測序技術蓬勃發展、成本不斷降低,越來越多基因檢測公司在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基礎上,開始挖掘基因數據的服務場景和健康管理價值。而微基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中國生物科學研究工具行業,是否真被美國「卡了脖子」?
    美國對中國高科技行業的持續打壓,從 2019 年開始不斷有國內生物機構(比如華大基因)被列入禁運清單,2020 年 10 月中山大學及附屬醫院被禁運,著實讓國內實驗室愈發感到焦慮。加上國外新冠疫情並沒有有效控制,採購進口品牌遇到貨期延長,甚至斷貨,似乎中國生物科學研究被美國卡住七寸,動彈不得。是真的「山雨欲來風滿樓」,還是「平靜之下暗流湧動」呢?
  • 36 氪首發 | 時隔兩月,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再獲 6200...
    以下是 36 氪 3 月份對「23 魔方」B+輪融資的報導原文: 3 月 6 日,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 23 魔方宣布完成 1 億元人民幣的 B+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經緯中國領投,原投資方雅惠醫療、漢王科技、德商奇點繼續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