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集團MK C1量產時間表敲定,制動系統適用於高度自動駕駛

2020-12-02 易車網

大陸集團動態控制系統事業部中國區研發負責人林傑同博士

電車匯消息:試想一下,如果僅僅搭載一款制動系統就能降低燃油車輛油耗、提高純電動車型制動能量回收,還能幫助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更快實現汽車剎停,在不考慮產業化等問題的前提下,其產品競爭力可想而知。

4月17日,上海車展期間大陸集團重點介紹了新一代專為自動駕駛設計研發的MK C1制動系統以及其最新TÜV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顯示,裝有MK C1的車輛在單個WLTP循環的減速階段,平均可以多回收160瓦時(Wh)的電能,比對標系統高出約32%。在制動期間,MK C1始終利用電動機發電,從而回收更多的電能。制動期間產生的額外電能,在智能混合動力控制系統控制下,可以使汽車更長時間處於省油駕駛模式,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燃料消耗。

(線控電液制動系統MK C1能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燃料消耗,並且提升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

大陸集團動態控制系統事業部中國區研發負責人林傑同博士表示,「MK C1的功能涵蓋了傳統制動系統中的真空助力器、主缸、EVP電子真空泵、真空泵支架以及傳統的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所有的這些零部件的功能都集成到MK C1中,整體重量也從原本9-10公斤降低為6公斤,實現近30%的輕量化水平」。

根據大陸集團動態控制系統事業部規劃,2016年MK C1在法蘭克福工廠率先實現量產,主要面向歐洲市場;2019年將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Morganton工廠量產,為美國市場供貨;2020年底將在上海為中國客戶生產MK C1,這也彰顯了大陸集團在中國的本地化生產策略。

與不解耦的非線控混合制動系統相比,安裝在中型標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中的MK C1線控電液制動系統可減少約5克/公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約0.24升/百公裡的油耗。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中國汽車製造商滿足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 (CAFC)的目標值,實現到2020年乘用車新車的消耗量達到 5 升/百公裡和2025年 4 升/百公裡的目標。

對於電動汽車,MK C1制動系統同樣能起到降低能耗,增強系統效率的特點。按照電動汽車18千瓦時/百公裡的能耗來計算,MK C1制動系統可以提高4%的效率。也就是說,針對於500公裡的汽車續航裡程,MK C1可以幫助增加差不多20公裡的裡程。這也意味著MK C1制動系統對於雙積分政策要求,能夠起到可靠性和經濟性的協同優化升級作用。

與此同時,MK C1也能夠提供安全保障:相對於傳統的制動系統,MK C1可以在150毫秒內使制動器產生足夠高的壓力,配備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或自動駕駛系統的車輛可以在沒有駕駛員幹預的情況下,更快地從更高的車速中把汽車剎停。「制動建壓需要的時間縮短了,換句話說,配備自動緊急制動(AEB)功能的車輛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檢測到障礙物並進行確認,隨後成功地啟動AEB功能,」動態控制系統事業部的車輛系統集成負責人Jürgen Woywod說道:「MK C1兼顧了高效率和高安全性。 因此,這種電液制動系統完美地適用於汽車電氣化和自動化的全球趨勢。」

(為高度自動化駕駛而生的 MK C1結合了基於MK 100產品的液壓制動系統HBE ,具有冗餘降級備選功能。)

針對MK C1產業化計劃技術特點等話題,大陸集團動態控制系統事業部在採訪環節作出回應,以下為部分現場採訪實錄:

Q:這套制動系統目前針對什麼級別的車型?有沒有能夠搭載高性能甚至超高性能的產品?

林博士:MK C1非常明顯的優勢是針對新能源車型,包括PHEV、EV以及HEV,至於具體是經濟型車型還是超跑車型,MK C1都可以匹配支持。不僅如此,MK C1同時支持內燃機車型,阿爾法羅密歐在2016年就已經開始使用MK C1。

Q:MK C1制動集成系統主要實現車輛前輪制動還是四輪制動?

林博士:在L3以上自動駕駛狀態下,車輛制動的時候,如果MK C1發揮作用會是四個輪子制動,這是正常情況。如果在非常小概率的情況下,MK C1出現問題,不能夠實現制動的話,就要依靠第二制動系統,即輔助制動系統,在主系統完全降級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兩個前輪制動。

Q:根據提到的備份制動系統,如果MK C1失效以後,HBE做為備份制動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林博士:如果MK C1無法建壓,我們可以分兩種情況來看。在最極端情況下,如果只有HBE工作,那麼HBE將直接控制兩個前輪的壓力,然後達到法規要求的減速度,實現車輛制動。如果MK C1中只是跟建壓能力相關的零件出現問題,可以通過MK C1的ECU控制單元,通過控制閥來建立一個相應的液壓通道,HBE電機裡建立的壓力是可以控制到4個輪子。這叫做合作式的制動模式。

Q:萬一HBE壞掉了,會影響MK C1工作嗎?

林博士:制動系統有主系統,也有輔系統。在輔系統先發生問題的情況下,它會把健康狀況傳遞給MK C1主系統,主系統隨即採用相應的降級機制。沒有了制動系統的冗餘,輔系統失效的信號會及時通知駕駛員或虛擬駕駛員,需要駕駛員採取相應的措施,或者虛擬駕駛員主動把車停下。

Q:MK C1通過集成來降低安裝複雜度,是不是意味著未來制動系統會把高度集成作為一個技術趨勢呢?

林博士:MK C1高度集成了很多原來傳統制動系統裡的一些部件,包括真空助力器,主缸,電子真空泵,以及我們傳統的ESC。集成以後,總體重量降低,體積保持與傳統類型相似。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在於減少了零件的數量,主機廠在安裝、生產時,可以節省非常多物流和製造方面的成本。

文章摘自 電車匯 20190426 發自北京


聲明:本文由易車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易車網。

相關焦點

  • 耐世特與大陸集團合資公司CNXMotion研發制動轉向技術
    為高度自動化的駕駛提升轉向「安全網絡」將電子制動作為附加轉向控制用於傳統、高度自動化及自動駕駛車輛(1至5級自動駕駛)的先鋒 為先進安全性提供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 充分利用母公司的技術模塊:耐世特汽車系統和大陸集團美國密西根州奧本山2020年12月3日 /美通社/ -- 利用其母公司耐世特汽車系統和大陸集團構建的技術模塊,CNXMotion推出了「制動轉向」Brake-to-Steer(BtS)技術,一種通過為高度自動化及自動駕駛車輛提供附加方向控制層以增強駕駛者安全的技術。
  • 對話寶馬傅科齊:詳解在華自動駕駛策略,L3車型2021年量產上市
    寶馬宣布在自動駕駛技術量產之前,需要經過500萬公裡實際道路測試和2.4億公裡模擬測試。寶馬與騰訊合作的數據平臺,便是為了進行模擬測試。高樂表示, 2021年L3級自動駕駛技術量產之前,該平臺將主要用於L3級自動駕駛功能安全的驗證評估,同時支持L4級的前瞻研發。
  • 自動駕駛的現狀、案例與趨勢
    4 級自動駕駛稱為「高度自動駕駛」,是指駕駛自動化系統在其設計運行條件內持續地執行全部動態駕駛任務和執行動態駕駛任務接管。對於 4 級駕駛自動化,系統發出接管請求時,若乘客無響應,系統具備自動達到最小風險狀態的能力。5 級自動駕駛稱為「完全自動駕駛」,是指駕駛自動化系統在任何可行駛條件下持續地執行全部動態駕駛任務和執行動態駕駛任務接管。
  • 誰可能成為自動駕駛安全的救星?
    這種架構才是完全自動駕駛所真正需要的。 馬斯克的話得到了進一步印證,消息人士稱,特斯拉正準備更新Model 3,新的傳感器將是更新的一部分。此前,Arbe CEO兼聯合創始人Kobi Marenko就曾信心滿滿地告訴業界:「超高解析度的4D成像雷達有望讓雷達從輔助配件升級為自動駕駛系統的關鍵方案,從冗餘升級為自動駕駛核心。」
  • 自動駕駛相關的三大重要傳感器介紹
    大陸:第五代攝像頭MFC 500 ● 加入深度學習算法 ● 擁有800萬像素和125°廣角 ● 具備模塊化、可擴展和互連性等特徵 大陸集團針對智能駕駛推出了第五代攝像頭MFC 500,它在前一代攝像頭技術上加入深度學習算法,從而提高車輛的環境感知、駕駛路徑規劃及運動控制能力。
  • 文遠知行:去掉安全員才是真正的量產,擴大車隊規模是王道|自動駕駛...
    新智駕將啟動《自動駕駛量產前夜》專題,對話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核心零部件、主機廠等廠商,共同探索對於走向自動駕駛走向量產過程當中的困難和卡點、解決思路。對自動駕駛企業文遠知行來說,探索L4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模式仍是其第一要務。從其最近動作來看,文遠知行正在不斷加大對Robotaxi的注碼。8月初,文遠知行與廣州市白雲計程車集團、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合資成立智能出行公司文遠粵行。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該項目註冊資本1.8億元人民幣,預計實現營收30億。
  • 體驗BMW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它像一位可以信任的老司機
    強大的感知系統是前提目前,BMW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在中國可搭載在十餘個車型系列,包含轎車,轎跑車以及運動多功能車,適用於內燃機,混合動力以及純電動不同驅動方式的車型。例如:BMW X7、X6、X5、X3、8系、7系、6系GT、5系長軸距版、4系雙門轎跑車、3系標準軸距/長軸距,以及剛剛上市的純電動BMW iX3。
  • 寶馬牽手四維圖新、博世2020量產自動駕駛系統|汽車零部件企業7月...
    寶馬牽手四維圖新布局自動駕駛;塔奧國際9億出售給AGG;博世2020年量產高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軟銀投資通用旗下Cruise 22.5億美元等等,針對7月上半月汽車零部件廠商熱點事件,蓋世汽車進行了梳理回顧。1.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建立國標、行標、團標相互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是引領和規範現階段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重中之重。2019年5月,工信部發布《2019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在自動駕駛方面,將加快自動駕駛相關標準制定、有序推進汽車信息安全標準制定作為現階段工作的重點內容;在智能輔助方面,繼續穩步推動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標準制定,完成乘用車和商用車自動緊急制動等標準制定,全面開展自動駕駛相關標準研製。
  • AR增強現實硬體AR HUD導航德國大陸集團豪華車專用Continent HUD
    AR增強現實硬體-AR HUD導航的廠商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 Group。這個黃色logo最右邊是一匹騰飛的駿馬,1871年140年前,從馬車輪胎開始的德國老牌企業。德國馬牌不僅生產輪胎,它是世界汽車工業供應商領導者,為世界汽車工業提供在輪胎和制動系統,車輛動態控制技術,電子和傳感系統方面的廣泛技術和經驗,保證個人駕駛的安全性和更卓越的舒適性。
  • 產品至上,天隼自動駕駛的生存之道
    如今,天隼首款低速自動駕駛標準車型已投入量產。有了落地產品,但天隼創始人殷開爽對於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態度並不激進,依舊保留著網際網路人一貫的理性。「我們沒有投資,而是選擇了一條相對來說更紮實、更現實的路線,即通過落地項目獲取現金流」。
  • 行業標準2018年或出臺 自動駕駛不再紙上談兵
    雖然自動駕駛已經遠遠不止於概念化,一些關於自動駕駛的技術和科技成果部分也開始用到量產車型上,但是除卻自動駕駛已經具備的市場條件與空間,國內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還亟待完善。對此,中國汽車工程院副院長謝飛透露,有關自動駕駛的標準統一已經開始排上日程表,具體標準初步完成的時間點將落在2018年。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
    建立國標、行標、團標相互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是引領和規範現階段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重中之重。2019年5月,工信部發布《2019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在自動駕駛方面,將加快自動駕駛相關標準制定、有序推進汽車信息安全標準制定作為現階段工作的重點內容;在智能輔助方面,繼續穩步推動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標準制定,完成乘用車和商用車自動緊急制動等標準制定,全面開展自動駕駛相關標準研製。
  • A股:7隻無人駕駛概念細分龍頭股一覽
    亞太股份 公司亮點:國內汽車制動系統專業龍頭企業,布局了自動駕駛產業 主營業務:汽車及軌道車輛制動系統、汽車底盤系統的開發、製造、銷售和技術服務。
  • 聊自動駕駛不用言必特斯拉,咖啡智駕要改變你的看法
    事實上,特斯拉之所以讓我們誤以為更先進,只是它敢於激進地推送新功能罷了,這種冒進的策略其實讓自動駕駛系統喪失了穩定、安全的保證,國內外那些AP失控、幽靈剎車的例子這裡不用多說了吧。所以,論自動駕駛的技術實力,還得看傳統車企和科技巨頭。不久前,長城集團發布了咖啡智駕「331戰略」,並且由WEY品牌率先搭載。
  • 自動駕駛的視覺密碼丨科技說
    有Mobileye在前方開路,視覺感知作為自動駕駛的底層技術能力,近年來也被推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部分豪華車產品的整車攝像頭數量已經達到甚至超過8顆。而無論是車載攝像頭硬體本身,還是與硬體匹配的算法算力,發展規模均呈現出幾何級增長態勢。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2020年2月,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11個國家部委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代表我國智能汽車頂層設計出爐,戰略提出要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 致力視覺感知智能駕駛,智駕科技MAXIEYE獲瑞立集團戰略投資
    【獵雲網北京】3月24日報導獵雲網獲悉,近日,視覺感知智能駕駛系統產品供應商智駕科技MAXIEYE宣布獲得新一輪產業投資,由中國商用車氣制動系統領軍企業瑞立集團戰略投資。本輪資金將用於進一步提升智駕科技的技術產品研發動能,並為前裝項目的規模化量產交付提供資金儲備。據悉,智駕科技MAXIEYE與瑞立集團此前一直保持著密切的業務往來合作和產品供貨關係。2020年,隨著中國商用重卡ADAS法規的落地實施,重卡智能駕駛市場將迎來規模化爆發。
  • 以色列Mobileye的輔助駕駛產品將在2018年量產
    David Oberman透露,目前在售的前裝產品主要是EYEQ3, 預計2018年下一代產品EYEQ4將投入量產。在中國Mobileye目前主要也是拓展開發汽車前裝市場和後裝市場。自動駕駛技術三項專長《21世紀》:英特爾的高溢價收購,最看重Mobileye的哪一點?
  • 自動駕駛的ACC自適應巡航系統的組成及原理
    自動駕駛的ACC自適應巡航系統的組成及原理 胡薇 發表於 2018-05-23 16:14:38 全自動駕駛汽車在未來幾年中一定會普及到我們身邊來,谷歌已經計劃在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