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光伏組件「溶劑焦慮」可以不用擔心了

2020-12-15 索比光伏網

鈣鈦礦作為一種「奇異」的半導體材料,有望在多個光電應用領域產生顛覆性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研發機構正在嘗試將鈣鈦礦技術進行產業化,其中鈣鈦礦光伏發電是目前發展最成熟、應用潛力最大的一個方向,其技術可以作為鈣鈦礦單結使用,也可以與晶矽結合形成更高效的疊層產品,此前全球多家企業已經對外宣布了鈣鈦礦光伏產品的量產時間。

鈣鈦礦光伏組件可以通過溶液製備的方式生產,這相較於其他製備方式大大節約製造成本。鈣鈦礦的溶液法製造需要用到DMF、DMSO、DMAc、NMP等常見有機溶劑,這是溶液法製備的特點,同時也是讓很多專家學者以及大眾擔心的地方,他們擔心鈣鈦礦生產中所使用的這些有機溶劑會對從業者人身健康帶來隱患以及對環境造成汙染。有機溶劑會對健康和環境造成多大的影響?這種「溶劑焦慮」成立嗎?來自權威期刊的一篇論文給出了答案。

近日,美國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在權威期刊Nature Sustainability上發表文章,對這個擔憂進行了科學測算,評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規模生產中所用溶劑對於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結論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生產中的溶劑使用對人身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微乎其微。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過程中會使用溶液塗布。溶液塗布工藝不可避免地會用到一些有機溶劑,用來溶解前驅物和輔助結晶。在大規模生產中,這些溶劑通常被排放到環境中或者回收焚燒。NREL的資深科學家Joseph M.Luther帶領團隊科學評估了8種鈣鈦礦生產過程中的常用溶劑可能對人身健康和環境造成的影響,包括DMF、DMSO、DMAc、NMP等。

團隊通過科學測算和詳細論證,將溶液法製備鈣鈦礦光伏組件與異質結生產中非晶矽沉積和碲化鎘薄膜製備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在鈣鈦礦生產過程中使用危害最大的DMF,溶劑排放對人身健康和環境的影響至少比另外兩種光伏產品製備過程低30倍以上,如果使用DMSO則相對其他溶劑更加環保,幾乎不產生影響。在未來鈣鈦礦光伏組件製造中,生產1GW 15%效率的鈣鈦礦膜層所需有機溶劑僅為3500升,相當於生產3萬臺17寸LCD顯示器,基本不會對人身健康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文章中的數據和結論完全支持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生產過程是綠色環保的,即使在工藝排放沒有控制的情況下,對人身健康和環境造成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

當然,大眾對健康和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國家對環境保護的管控也日益嚴格,產業化公司在向社會提供優質產品的同時,也需嚴格遵守環保和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做到對從業者職業健康和環境的充分保護,這也是踐行「綠色生產」的重要體現。

極電光能聚焦鈣鈦礦光伏產業化技術開發,從工藝技術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人身健康和環境保護等問題,在少溶劑製程、低毒性綠色溶劑開發、三廢回收和處理以及裝備設計和改造等環節進行技術創新,開發綠色環保工藝,將產品生產的「環境足跡」降至最低,以實現更加健康環保的生產工藝技術。

參考文獻:

Vidal, R., Alberola-Borràs, J. A., Habisreutinger, S. N., Gimeno-Molina, J. L., Moore, D. T., Schloemer, T. H., ... & Luther, J. M. (2020). Assessing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solvents for producing perovskite solar cells. Nature Sustainability, 1-9.

DOI: doi.org/10.1038/s41893-020-00645-8.

索比光伏網

相關焦點

  • 我國鈣鈦礦光伏組件商業化生產在即 關注相關上市公司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報導近日,協鑫集團旗下的蘇州協鑫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建成10MW級別大面積鈣鈦礦組件中試生產線,並已開始100MW量產生產線的建設工作,計劃於2020年實現鈣鈦礦光伏組件的商業化生產。鈣鈦礦技術已成為全世界最受矚目的新興光伏技術。
  • 中國企業打破日本東芝公司「鈣鈦礦光伏組件效率」的世界紀錄
    近日,中國一家科創企業——杭州纖納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一舉打破了由日本東芝公司創下的鈣鈦礦商業化大組件效率的前世界紀錄。纖納光電的本次測試數據來源於他們首條20MW的鈣鈦礦量產產線,該產線的首批下線產品通過了歐洲權威檢測機構ESTI的嚴格檢測,並獲得11.98%的效率認證。
  • 鈣鈦礦「鉛」洩漏又有新應對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鉛洩漏」是鈣鈦礦光伏電池面臨的巨大挑戰,這到並非是鈣鈦礦電池的含鉛量比晶矽電池更多,而是擔心鈣鈦礦電池所含的鉛更容易進入土壤環境,而晶矽電池所含的鉛都不溶於水。這也是鈣鈦礦電池作為一種新興技術所要面對的質疑。面對質疑,協鑫納米的鈣鈦礦領軍專家範斌為此專門準備了一個試驗:將鈣鈦礦光伏組件/電池浸泡在水中,再檢測水中的鉛含量和電池/組件的功率損失。
  • 光伏發電效率再創新高 留給晶矽組件的時間已不多
    鈣鈦礦結構非常適合作為太陽能電池吸收光線的活性層,因為它們吸收光線的效率比矽更高,且成本更低廉。將鈣鈦礦結構集成到太陽能電池中,需要採用的設備也相對簡單。例如,它們可以溶解到溶劑中,直接噴塗到基底上面。由鈣鈦礦結構組成的材料有望為太陽能電池設備帶來一場革命,但是卻具有一個嚴重的缺陷:它們通常很不穩定,在高溫條件下性能會退化。這嚴重阻礙了它們的商用。
  • 轉換效率達18.49% 極電光能大面積鈣鈦礦光伏組件效率再創新高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作為一家以技術為核心的全球鈣鈦礦產業化技術開發領先企業,極電光能一直堅持科技創新,注重技術研發的投入。近日,極電光能傳來喜訊,公司自主研發的鈣鈦礦太陽能組件轉換效率再創新高,經國際權威認證機構TüV北德按照IEC標準嚴格檢測,轉換效率突破18.49%(@60c㎡),認證效率處於行業領先。
  • 2019鈣鈦礦和疊層電池與組件論壇
    100兆瓦量產生產線的建設工作,計劃於2020年實現鈣鈦礦光伏組件的商業化生產。 與晶矽太陽電池需要高純矽相比,鈣鈦礦電池只需材料的純度達到90%,而且採用的低溫工藝可以降低能耗,單位面積鈣鈦礦組件消耗的鈣鈦礦材料也遠低於晶矽組件。因此鈣鈦礦電池及組件具有極大的成本降低潛力。
  • 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
    效率發展2009-2018年鈣鈦礦電池實驗室最高轉換效率早在2015年,牛津大學教授Henry Snaith等多位專家合作論文中預測,未來如果將最好的矽組件和鈣鈦礦器件合理地整合在一起,在不用大幅改動兩者製造技術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得超過30%的效率。近幾年,鈣鈦礦電池技術與晶矽和CIGS薄膜技術相結合成為研究熱點。
  • 中國企業投產鈣鈦礦光伏電池生產線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浙江省衢州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由杭州纖納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鈣鈦礦生產線在浙江衢州正式投產,預計2020年計劃產量將超過20萬平方米光伏發電玻璃。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著鈣鈦礦光伏電池技術從研發走向量產,推進該項技術的大規模工業化應用。 鈣鈦礦光伏電池是一種新型人工合成的光伏材料,具有非常優異的光電轉化率,原料豐富、成本低廉、生產環保,成為廣受關注的熱門研究領域。鈣鈦礦材料可以製作成非常輕薄柔軟的太陽能電池,安裝在汽車、手機、屋頂、玻璃幕牆上等。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印刷光電子實驗室程一兵教授團隊,實現了10釐米*10釐米鈣鈦礦光伏認證效率16.5%、7釐米*7釐米轉換效率達17.9%的鈣鈦礦光伏組件等傑出成果。中科院半導體所遊經碧研究員團隊,2018年末刷新了鈣鈦礦光伏電池的轉換效率紀錄,經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權威認證,轉換效率突破23.7%。
  • 2020年光伏市場競爭之三:鈣鈦礦
    光伏發電的技術日新月異,不管是發電效率還是發電成本,最近十年都有質的變化,但時間進入2019年之後,發電效率幾乎停滯不前,現有的晶矽PERC技術,量產極限就是23%,要突破這個瓶頸,只能尋求新的技術,在眾多的技術路線中,行業一致認為光伏發電的終極解決方案就是鈣鈦礦疊加晶矽電池。目前不確定的是何種晶矽電池跟鈣鈦礦疊加。
  • 雷射在光伏組件製造中的應用
    在新材料、自動化工具和機器、製造技術以及包裝材料等新創新中,雷射也為光伏行業的提質增效做出了不少貢獻。本文綜述了雷射在光伏組件製造中的應用,重點介紹光伏電池生產和組串所用的雷射束。雷射在太陽能電池製造中扮演什麼角色?光伏生產最重要的就是電池製造。矽電池在光伏發電中有重要作用,無論是晶矽電池還是薄膜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前世今生和產業未來
    鈣鈦礦可以作為一種光伏電池材料最初是在實驗室測試時發現的。2000年代中期,當時雖然將它用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並不成功,但鈣鈦礦化合物相當強的光反應能力就此挖掘。近10年來,採用大約30cmx 30cm的面積,學術界、國家實驗室和光伏企業在實驗室環境中的鈣鈦礦效率從2%提高到29%,。
  • 杭州纖納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
    鈣鈦礦材料不僅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能,且原料豐富,成本低廉,其製造成本有望達到目前晶矽太陽能電池的1/3到1/5,顯示出巨大的商業價值,也因此成為光伏界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匹「黑馬」。但此前主要的高效率單體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製備方法都只適用於實驗室的小面積測試,少數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的認證效率不超過12.1%。
  • 鈣鈦礦:光伏發電的下一個風口 預計明年可達0.7元/瓦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光伏發電的技術日新月異,不管是發電效率還是發電成本,最近十年都有質的變化,但時間進入2019年之後,發電效率幾乎停滯不前,現有的晶矽PERC技術,量產極限就是23%,要突破這個瓶頸,只能尋求新的技術,在眾多的技術路線中,行業一致認為光伏發電的終極解決方案就是鈣鈦礦疊加晶矽電池。目前不確定的是何種晶矽電池跟鈣鈦礦疊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再登nature雜誌 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發明新光伏...
    日前,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和北伊利諾伊大學(NIU)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高效的新興光伏技術,用於隔離鈣鈦礦光伏電池中的鉛,該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2月19日的nature雜誌上。晶矽組件含有鉛焊料,但鉛不溶於水;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吸收層中含有少量的鉛,鈣鈦礦中使用的鉛可以溶解在水中。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本可望與矽晶太陽能電池組件競爭
    光電協進會 (PIDA) 研究分析指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除具有高轉換效率外,成本更是其最大的優勢,其建置成本可望與矽晶太陽能電池組件競爭。據牛津大學博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專家 Snaith 表示,目前於實驗室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本約每瓦 0.4 美元,若於工業量產,成本將可再減半。
  • 重磅丨「鈣鈦礦」引爆太陽能發電技術革命!全球行業大咖「蘇州論劍」
    範斌作分享發言專家指出,鈣鈦礦技術是目前全世界最受矚目的新興光伏技術,此前的各種光伏電池及組件技術,都是在國外完成全部技術開發之後再引入全套生產設備在國內生產;而鈣鈦礦技術,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從材料、設備到工藝全面實現自主研發的產物。大面積鈣鈦礦組件生產工藝開發的成功,標誌著中國的光伏產業正式從技術的追隨者變成了引領者。
  • 中國企業投產鈣鈦礦光伏電池生產線 推進該項技術的大規模工業化應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前從浙江省衢州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由杭州纖納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鈣鈦礦生產線在浙江衢州正式投產,預計2020年計劃產量將超過20萬平方米光伏發電玻璃。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著鈣鈦礦光伏電池技術從研發走向量產,推進該項技術的大規模工業化應用。鈣鈦礦光伏電池是一種新型人工合成的光伏材料,具有非常優異的光電轉化率,原料豐富、成本低廉、生產環保,成為廣受關注的熱門研究領域。鈣鈦礦材料可以製作成非常輕薄柔軟的太陽能電池,安裝在汽車、手機、屋頂、玻璃幕牆上等。
  • 關於PERC光伏組件你了解多少?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PERC光伏組件生產線幾乎已經成為主流組件製造商的必配,其效率比傳統組件高1%或更多。雖然傳統的光伏電池已經達到了物理效率的極限,但這種新的PERC結構可以讓組件製造商提高更高的組件轉化效率。據分析,PERC組件未來三年的市場佔有率將大幅上升,成為主流供應產品。因此,很有必要在此之前對PERC多一些科普級的了解。
  • 電子科技大學李世彬教授Nano Energy:混合溶劑作為反溶劑衝洗工藝「縫合」三基團鈣鈦礦晶粒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
    通過溶劑工程的處理,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鈣鈦礦薄膜生長動力學機制以及調控鈣鈦礦薄膜製備過程,從而得到成本更低、性能更高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利用溶劑工程中的混合溶劑工程,可以利用混合溶劑中多種溶劑對鈣鈦礦前驅體的協同能力的強弱不同,來調控鈣鈦礦薄膜的晶粒生長,得到表面更加平整、晶粒更大的鈣鈦礦薄膜,同時相應的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