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發現「小小鳥」 形似麻雀身長不及筆帽(圖)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鄭州驚現「小小鳥」屍體 長度不及鋼筆帽

大河網訊 「我活了這麼大,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小的鳥,真是稀罕!」今天下午5時45分左右,在鄭州市須水鎮工貿園開雜貨店的董先生說發現了一隻體形特別小的鳥。

接到報料,記者很快到達現場,在董先生的帶領下,記者看到了這隻「小小鳥」,它的羽毛和麻雀差不多,只是顏色要比麻雀深一些。嘴特別尖,特別細。尤其是眼睛,比麻雀要小得多。記者用尺子為這隻「小小鳥」測量了一下,發現它從頭至尾長度不到4公分。

「我發現的時候,鳥已經死了,真是可惜了。」據董先生介紹,今天早上他在店裡收拾東西,在地面上的一堆塑膠袋裡發現了這隻奇怪的鳥,可能是因為窒息而死。

「沒有見過」「太奇怪了」看過這隻小小鳥,買東西的顧客及路人紛紛驚嘆,很多人都說有見過這種鳥,甚至還有些人誤認為是一隻剛出生的小老鼠。

相關焦點

  • 南京幕府山有新發現,是麻雀?其實是山麻雀
    揚子晚報網7月24日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武家敏)近日,在南京幕府山的樹林中,有觀鳥市民發現了一種山麻雀,這種麻雀在南京可不多見。圖為山麻雀出現在南京幕府山上。據介紹,這種麻雀的外形跟城區的麻雀有所不同。
  • 老麻雀大白貓小麻雀
    原來是一隻老麻雀正在追逐這隻大白貓。網圖 侵刪老麻雀在大白貓上方一尺多高的空中,張開翅膀,頭朝下,像是要用她那鋒利的嘴來叨啄大白貓。網圖 侵刪老麻雀在空中就像大飛機一樣高速飛翔,時而拉升,時而俯衝,大白貓無奈,只能土場上一路繞圈狂奔,大白貓趟起了圈圈黃土,黃地在飛舞。
  •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小小鳥
    2.講到"一隻小小鳥"時,教師出示套在左手食指上的小鳥紙偶。  3.講到"兩隻小小鳥"時,教師出示套在右手食指上的小鳥紙偶。  4.講到"見面點點頭"時,教師左右手指上的紙偶上下擺動做點頭狀。  教師:小鳥什麼時候點點頭的?(強化並重複"見面點點頭")5.講到"你親親我,我親親你"時,教師左右手指上的指偶靠在一起,做親暱狀。
  • 小麻雀受傷獲老人救養 麻雀爸媽天天來餵食(圖)
    小麻雀受傷獲老人救養 麻雀爸媽天天來餵食(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0日 03:18 來源: 專題:圖片頻道
  • 「兇殘」的檸檬鯊入住鄭州海洋館(圖)
    昨天,這個新客人正式入住鄭州海洋館,和它同行的是有「水中高壓線」之稱的電鰻。    電鰻來自瓜地馬拉,身長約1.5米。據工作人員介紹,電鰻是魚類中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電壓高達600~800伏,因此電鰻有「水中高壓線」之稱。所以空運、迎接、安置這條電鰻,海底館採取了嚴密的安全措施,採用絕緣容器運輸,工作人員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子,生怕與「高壓線」電鰻親密接觸產生「火花」。
  • 「我是一隻小小鳥,卻怎麼也飛不高」,一隻小鳥能不能飛得再高?
    歌中有「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一隻小小鳥,想要飛,卻怎麼樣也飛不高!」「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呀飛,卻飛也飛不高」。俗話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們常見在高空中展翅盤旋的雄鷹,列陣飛行的大雁,萬裡遷徙的天鵝,這些都是體形較大的「大鳥」。
  • 阿根廷發現史前雕齒獸甲殼化石:形似恐龍蛋(圖)
    (原標題:阿根廷發現史前雕齒獸甲殼化石:形似恐龍蛋(圖))阿根廷發現史前雕齒獸甲殼化石中新網12月31日電據外媒報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郊發現了史前巨獸雕齒獸的甲殼化石。
  • 【哈普英語課堂】你的原子筆筆帽上為什麼會有個孔?
    當然,筆帽上有個孔確實能讓你更輕易地蓋上蓋子,如果沒有這個小孔,可能會碰到氣壓問題難以蓋上。但更重要的是,這個精巧的小設計是為了減少窒息死亡的風險。不知道你有沒有咬筆頭的習慣?思考的時候、發呆的時候、無所事事的時候... 在不經意間咬筆頭導致誤吞下筆帽並卡在氣管裡的話,可是會有窒息死亡的可能性的。
  • 捕捉麻雀
    那時候小孩們玩心大,一次,一夥小孩打賭說看誰能最先抓住一隻麻雀。孩子們採取扣、套、網等方法怎麼也抓不住一隻活麻雀。我三叔家的院牆是用石頭砌成,高約1.5米,石縫裡住著幾窩麻雀。我看到麻雀進窩後就想方設法抓捕,但由於石縫細窄且通道多,怎麼也抓不住。我細心觀察後,發現院裡西北角的羊圈牆旁立著一大捆幹樺梢,麻雀嘰嘰喳喳常飛落在樺樹枝上嬉戲。
  • 大學生仔褲曬陽臺被麻雀築巢 網友:送給它們吧
    大學生仔褲曬陽臺被麻雀築巢 網友:送給它們吧   在陽臺曬褲子忘收回,麻雀竟在褲腿裡築了巢,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鄭州大學菊園宿舍,5月13日,此事經主人高爽微博傳出,瞬間「萌」翻網友,轉發超兩萬
  • 北京市民撿到白化麻雀:通體白色 眼睛鮮紅[圖]
    原標題: 北京市民撿到白化麻雀:通體白色 眼睛鮮紅(圖)  家住豐臺區洋橋西裡的石先生撿到一隻「怪鳥」,它外形像麻雀,卻通體白色,尤其眼睛更是特殊,是鮮豔的紅色。專家鑑定,這是一隻白化了的麻雀,比較罕見。  石先生說,這隻白色小鳥是他在小區樓下撿到的。前天下午,他正在樓下乘涼,發現了這個小東西。「當時有隻麻雀帶著它飛,小鳥撞到樓下的儲物間門上,就掉到地上了。」石先生救起了小鳥,發現它和普通的麻雀長得很不一樣。這隻小鳥雖然個頭兒像麻雀,全身卻是白色,只有頭頂有一點淡淡的褐斑。另外,小鳥的眼睛是紅色的,和普通麻雀也有明顯區別。
  • 麻雀築巢大學生宿舍(圖)
    在陽臺舊抽屜安家,尚不能飛的小麻雀受到學生呵護  昨天下午,華北電力大學3號宿舍樓裡,王樹同學看護在陽臺舊抽屜安家的一窩小麻雀。直到前天中午,他們才找到原因,翻開陽臺上廢棄書桌的一個抽屜,裡面竟藏著一個麻雀巢,四隻小麻雀還在等待餵食。  關於衣服上持續出現的鳥糞,6名大大咧咧的男生並不在意,每天清晨的鳥叫更為困擾他們,「吵得睡不著,中午也叫,午間也不能休息。」兩名男生王樹和王剛抱怨著。  昨天早晨,他們又有新發現,一隻小麻雀死在陽臺的角落裡。於是他們又開始擔心,是不是有老鼠來搞鬼?
  • 麻雀飛進居民家臉盆內洗澡 曬乾羽毛後飛走(圖)
    漂在水上的小麻雀。 博主供圖  新浪微博@tiger-jr:麻雀也要消暑啊 @武漢晚報  記者微訪(實習生 陶方):博主餘先生非常喜歡花花草草,家裡陽臺上纏著葡萄藤,種植著大大小小的盆栽。昨天中午11點左右,他準備到陽臺上去打理盆栽,結果竟然在水盆子裡看到一隻小麻雀。  餘先生起初以為這隻麻雀不小心掉進水裡淹死了,沒料用手碰了碰它,它居然扭動著腦袋、撲騰了下翅膀。他看麻雀沒有馬上飛走,估計它身上有傷,可是撈起來仔細看了看,又沒有發現任何傷口。他只好把麻雀放到太陽下,想等它曬乾羽毛再作打算。不料再去陽臺時,發現麻雀已經飛走了。
  • 馬爾他海域發現一條形似透明的魚,實際並不是魚類,而是一種樽海鞘
    而近日在馬爾他海域,一位潛水員Raniero Borg就發現一隻非常奇特的生物,這生物很像一條魚,但身體幾乎完全透明,甚至被稱為「透明魚」,實際上這並不是魚類,而是一種樽海鞘的生物。    有專家分析:這是一種類似水母的海洋生物——樽海鞘,和水母一樣擁有半透明或幾乎完全透明的身體,身長在1釐米到10釐米之間,通常生活在寒冷海域,南大洋最多。
  • 首次發現紅胸姬鶲 北京觀鳥客絡繹不絕
    一隻如麻雀大小、胸脯呈橘紅色的小鳥,最近成為了京城的明星。這隻小鳥兩個月前被發現於圓明園內,隨之被鳥類專家鑑定為中國內地沒有分布,北京首次觀察記錄到的紅胸姬鶲(音翁)。兩個月來,每天都有至少20餘位鳥友和攝影愛好者前往公園觀鳥、拍鳥。
  • 韓國發現世界上最小恐龍足印,長度僅1釐米,體型或如麻雀大
    提起恐龍,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它們超龐大的身軀,如兇猛的肉食恐龍霸王龍等體長大多都超過了10米,而梁龍裡面的地震龍身長33.5米,和藍鯨的體長差不多。不過實際上恐龍的體型相差萬別。如歐洲地區出現了一種非常嬌小的恐龍——秀頜龍,體長只有60釐米左右。
  • 麻雀的壽命有多長?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死去的麻雀?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麻雀麻雀是鳥綱文鳥科麻雀屬下所有鳥類的總稱,現存的麻雀屬下有27種不同的麻雀,我們常見的麻雀有三種:樹麻雀、家麻雀以及山麻雀。其中樹麻雀是我們最常見的麻雀,那麼這三種麻雀有什麼區別呢?
  • 承德灤平首次發現兩隻白麻雀
    2020年7月18日,攝影愛好者在灤平一農家院內,同時拍到兩隻渾身雪白的麻雀視頻。白麻雀除了羽毛顏色純白和眼睛鮮紅外,與其他麻雀大小、形態完全一樣,仿佛是兩隻被大自然遺忘塗抹色彩的白色精靈,十分罕見。麻雀(拉丁學名:Passer montanus,英文俗名:Eurasian Tree Sparrow)是雀科雀屬的鳥類,俗名家雀、瓦雀、老家賊,亦叫北國鳥。近年來,麻雀數量急劇下降,有研究表明:濫用殺蟲劑和除草劑導致昆蟲數量減少和草籽缺乏,可能是麻雀銳減的罪魁禍首。麻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目前為我國二類保護動物。
  • 武漢:小麻雀飛進市民家中水盆洗澡 曬乾羽毛後飛走(圖)
    漂在水上的小麻雀。博主供圖  新浪微博@tiger-jr:麻雀也要消暑啊 @武漢晚報  記者微訪(實習生 陶方):博主餘先生非常喜歡花花草草,家裡陽臺上纏著葡萄藤,種植著大大小小的盆栽。昨天中午11點左右,他準備到陽臺上去打理盆栽,結果竟然在水盆子裡看到一隻小麻雀。  餘先生起初以為這隻麻雀不小心掉進水裡淹死了,沒料用手碰了碰它,它居然扭動著腦袋、撲騰了下翅膀。
  • 鄭州一熱心市民救下受傷杜鵑 就是它鳩佔雀巢
    鄭報融媒記者 徐富盈 文/圖線索提供:李四信(稿費30元) 杜鵑,也叫布穀鳥,因它把卵下到麻雀鳥窩中寄生的習性而聞名,成語「鳩佔鵲巢」說的就是它們,杜鵑棲息於植被稠密的地方,生性膽怯,常聞其聲而不見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