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6UP談論網際網路+時,官方究竟在談論什麼?

2020-12-04 天極網資訊

  【天極網IT新聞頻道】「+」,一個小學生最先認識的數學符號,最新在成年人的世界火了。「網際網路+」這個詞早在2012年便已在一家諮詢機構報告中出現,2013年被虎嗅等垂直科技媒體熱議,2015年兩會國家領導人提及該詞,「網際網路+」作為一個經濟概念被推進,全民開始討論、理解和實踐網際網路+,不過現在各方對其理解卻有著巨大的不同和爭議,人們在幾個不同層次在理解它,賦予了網際網路+完全不同的價值和意義。

  談工具—網際網路+第一層:網際網路只是傳統企業的工具

  標誌:電子商務

  傳統企業把網際網路當做工具來提升效率。

  電子商務就是最典型的第一代網際網路+,傳統企業慢慢學會了去網上售賣產品,去服務用戶,去做營銷。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傳統企業更加注重微信、微博這些社會化工具,建立公眾帳號做微信運營、開了淘寶店不夠再開一個微店。本質上都是把網際網路作為工具,消除信息不對稱、減少中間環節、提升效率。

  這一階段網際網路+最大的問題是,網際網路與實體經濟是競爭關係。就像蘇寧、國美為了應對網際網路衝擊努力去做電商,去被「網際網路+」之後,就會面臨著網上賣得多一點,實體店就賣得少一點。或者說京東賣得多一點,自家就會賣得少一點,這樣的競爭關係非常明顯。

  馬化騰前幾日提到網際網路+的幾個典型問題,比如做網際網路金融遇到了傳統金融機構的阻力,微信剛剛起來時與運營商關係搞得很緊張,滴滴和快的影響了傳統計程車產業,都是「網際網路+」第一階段面臨的典型現象,阻力巨大。這種網際網路+本質是市場的再分配,從傳統企業到網際網路企業,從不擅長應用網際網路的傳統企業到擅長被網際網路+的傳統企業,必然會遭遇阻力。

  這樣的網際網路+現象發生在網絡媒體、網絡音樂、OTT業務諸多領域,伴隨這些行業的是革命、顛覆、淘汰、替代這些非常激烈的詞語,網際網路與傳統經濟水火不容。這個網際網路+現象從網際網路第一天出現就開始存在,傳統企業一直在嘗試搞懂和運用網際網路只不過難以奏效。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讓生活與網絡、實體與虛擬經濟更緊密的結合,讓線上線下競爭空前激烈起來,不過,嘗試網際網路的傳統行業依然只是將其作為可選工具之一。

  談結合—網際網路+第二層: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結合的新經濟

  標誌:在線經濟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企業開始走出傳統的「信息」邊界,向實體服務衍伸,BAT們紛紛投資傳統實體產業,同時自己的業務開始涉足到實體。同時,稍有實力和遠見的傳統企業亦開始投資網際網路業務,嘗試基於網際網路來重新設計自身業務。更多的是來自傳統行業的人與來自網際網路的人組建新團隊來開展業務。

  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結合形成新經濟,整個過程利用網際網路思維、粉絲經濟、大數據諸多新技術來運營,業務模式完全基於網際網路,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幫助傳統產業重構升級,還有一種說法是用網際網路去改造傳統產業。這個階段的網際網路+經濟對於傳統經濟更多是依賴關係,在供應鏈、實體生活服務、行業壟斷資源上都可能會遭遇壁壘。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之間不再是水火不容,而是互相利用、互相滲透,探尋更多的新經濟可能。

  這個層次的網際網路+更多是中國特色,矽谷就沒有O2O這樣的熱門概念,因為傳統服務業相對成熟,教育、醫療、計程車、生活服務等等,並不存在網際網路的改造空間。它依然存在這「中心」,比如小米是中心,本質上並未重構供需關係,只是讓供需之間的對接更加有效率,提升了供給質量,改善了需求方的體驗。

  談重構-網際網路+第三層:徹底重構供需改變世界運轉方式

  標誌:共享經濟

  網際網路與傳統企業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純競爭,不再是純協作,而是從根本上改變傳統世界的供需模式,形成新的經濟模式。幾個明顯的特徵在這個階段開始出現:

  1、共享經濟爆發:Uber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供需匹配,需求方可以實時地、便捷地、低成本地獲取,而生產者則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把服務給到消費者。它成功地(至少看上去)去中心化,讓P2P模式遍地開花;它讓整個系統的閒散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它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LBS、行動支付諸多新技術。

  2、個體價值釋放:自由人的自由聯合,移動網際網路對個體的解放有過之而無不及,美甲師、廚師、按摩師、月嫂、修鎖匠,有些技能的人都可以通過App接單;教師、醫生、律師、記者諸多受僱於組織的人開始直接通過網際網路提供服務……就算普通人也有機會通過網際網路分享自己的時間和技能。與之相伴的是,上門經濟流行,你可以通過App選擇上門服務的按摩師。總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供給者並且非常容易地找到需求方。

  這時候網際網路不再是傳統行業的工具,它的價值已不再是信息透明或者提升效率,而是精準地匹配供需關係。PC時代網際網路連接網頁,移動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連接人,網際網路+則讓網際網路連接需求與供給。

  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前幾天討論網際網路+的邏輯就是在這一層。他認為,「網際網路+」的本質是供需重構。它不是「+網際網路」,只是物理疊加,改善存量;「網際網路+」是化學反應後創造增量。前者的價值是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打破原有業務中的信息不對稱環節,從而實現效率重建。而「網際網路+」則做到了真正的重構供需,非網際網路與6up直達PS6838.Com網際網路跨界融合後,在供給和需求兩端都產生增量,從而建立新的流程和模式:供給端是「點石成金」,將原本的閒散資源充分利用;需求端則是「無中生有」,創造了原本不存在的使用消費場景,兩者結合,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共享經濟」。從這個角度講,打車軟體只是「+網際網路」,但走到專車階段就變成了「網際網路+」,它的模式是將社會中更多的閒散車輛集中起來,成為商品資源進入商業流程,增加了供給;而乘客日常則在打車之餘,多了專車的選擇,需求也增加了。重構供需,因此是典型的「網際網路+」。

  俞永福「+網際網路」正是我所說的第一層,即只是將網際網路作為工具,網際網路與傳統經濟本質是競爭的階段。而以共享經濟為特徵的網際網路+則完全繞開了傳統經濟,傳統行業成為了網際網路的工具,傳統行業的從業者成為共享經濟組織的成員,個體價值被釋放出來。

  談智能—網際網路+第四層:人工智慧主導的後網際網路時代

  標誌:工業4.0

  網際網路不只是超連結表徵的Internet、不只是App代表的智慧型手機網絡,而是萬物互聯的物聯網、人人互聯的移動網際網路、需求與供給互相連接的實體經濟網絡共同組成的超級網絡。我們可以稱之為「後網際網路時代」,這時候已經沒有網際網路行業、網際網路人才、網際網路專業的存在了,基於網際網路分化出智能硬體、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等更多的新技術和新產業。「網際網路+」則升級為科技+、人工智慧+、大數據+,它改變的不再是行業,而是整個世界的運轉方式。

  共享經濟、在線經濟、網絡經濟改變的需求和供給的對接,並沒有改變生產和消費本身,社會的分工協作關係本質還是沒有變化的。但網際網路+到了人工智慧主導的時代,所有一切都會被改變。能夠反映這個趨勢的是,工業4.0正在被歐洲部分國家推進,中國則是政府主導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

  工業4.0的理念是這樣的:未來製造業將成為信息產業的一部分,任何生產原材料都會具有信息屬性,進而可與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社交網絡和物聯網都結合起來,這些手段產生三個結果:

  1、全新的生產模式:中心化的工廠被分布式的生產替換,眾籌等網際網路催生的模式被嫁接到生產;

  2、全新的生產過程:生產中的物流管理、物料管理、人機互動、物理操作、材料生成、建模設計每一個環節都有機會應用新技術,比如3D列印、機器人、人機互動、遠程控制、自動生產等等,這將讓中小企業具備與大企業一樣的生產技術,人人都是生產者和消費者;

  3、全新的供需關係:市場調研-批量生產-渠道銷售的傳統模式被倒置,基於網際網路的C2B、大數據分析、P2P(共享經濟)諸多模式,形成新的生產供給和需求的對接。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生產、解放個體和中小企業的個性化生產、提升效率解放雙手的數位化生產,是工業4.0的結果,工業4.0被視作最後一次工業革命。如果說它引發生產的變革,那麼機器人等新的技術則有可能改變人類的分工和協作關係,比如一些服務業可以被機器人取代,人們做的很多工作被機器人取代(本質是被人工智慧取代),這時候,整個世界的運轉方式、供需關係、生產模式,都將被徹底改變。

  馬雲在阿里巴巴北京年會並沒有提到網際網路+,不過他卻說了這樣一番話:

  第一次技術革命創造了一種經濟的模式,就是工廠。第二次技術革命,在上世紀以電、石油、煤為基礎,美國抓住一次機會,通過五十年的努力,成為了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這時候誕生了公司。這次的技術革命,以IT、數據、網際網路的革命,徹底釋放了人的腦袋,我們追求的是智慧,五十年以後人類什麼樣的商業組織是最佳的,大家思考過這個問題沒有?

  我想,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很可能會由人工智慧層的網際網路+決定。

類型:廣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當我們談論怪獸電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怪獸電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是華麗逼真的特效,還是萬年不變的劇情?是壯觀的哥斯拉,還是密集的食人魚?是殺傷力巨大的怪獸,還是倍受考驗的人性?近年來,怪獸電影的火爆程度有增無減,我們一起看看此類電影的發展趨勢吧。
  • 《獨自在夜晚的海邊》當我們談論愛情時,該談論些什麼呢?
    當一部電影呈現出如此的面貌時,不由得令人覺得這片子也太文藝了吧。的確,大段大段的對話、長鏡頭、慢節奏似乎文藝電影的標配都齊全了,甚至連那種文藝片的後遺症都很標準的讓觀眾覺得看著很累,可沒關係總有人會喜歡這樣的影片,畢竟它叫人感到了一絲慰藉。
  • 當我們談論反食品浪費法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殷立勤 攝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電 題:當我們談論反食品浪費法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正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一系列初步規定,包括明確反對「大胃王吃播」「禁止誘導超量點單」「食品浪費要收費」等,一經公開便成為社會談論的焦點。
  • 北塔資本王潛:當我們談論素質教育時,究竟談論的是什麼「素質」?
    我們發現,在0-6歲這個階段,最稀缺的是優質的內容,以及更加偏向於孩子啟蒙階段的一些產品,比如說繪本,玩具,啟蒙類的線下空間等等。所以在0-6歲這個階段,家長們最關注的是教育產品的口碑和易得性,只要家長覺得滿意,就很有可能讓孩子試試。
  • 當談論智慧水務的定義、層次和維度時 我們在談論什麼?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在智慧水務概念被逐漸「炒熱」的今天,鮮見有人系統地去思考:當我們在談論智慧水務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老實說,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利益相關方的問題】利益相關方的問題是社會/組織層面的問題,在解決水環境問題時,常涉及到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損的情況。例如限制排汙,則往往帶來工廠企業的損失。這就涉及到多目標的利益最大化(最優化)。只有界定了智慧水務的概念,我們才可以進一步去討論:智慧水務發展的階段層次是怎樣的、哪些應用可以稱得上是智慧水務的應用。
  • 當00後談論「好工作」,他們在談論什麼? -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
    當00後談論「好工作」,他們在談論什麼?當00後取代90後,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就像當時90後取代80後一樣。而一個社會在話語上對年輕人多重視,對年輕人的誤解就有多深。
  • 品評好書|當我們在談論「阿波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作者:劉欣宇
    文/劉欣宇在閱讀這本小說時,有多少讀者被書的題目「誤導」了呢?《我的朋友阿波羅》主要講述了人與狗的故事。主人公「我」的朋友自殺之後,領養了他曾經的寵物——一條名為阿波羅的大丹犬。如果泛泛地閱讀,讀者自然會認為這是一個關於人與狗的友誼和陪伴的小說。
  • 當我們談5G速度快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那麼究竟什麼是帶寬?帶寬的增長又是通過什麼方式實現的呢?下文為寬帶資本董事歐陽琦瑋在寬帶資本「CBC洞見」的分享,要點如下:當我們提到帶寬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兼論信息的本質信息/數據的無線傳輸原理從3G、4G到5G,帶寬的提升靠什麼?01 當我們提到帶寬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 塞利格曼大師行:當我們在談論幸福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幸福是什麼,是需要重新被定義的,要有一個科學的定義。而且幸福這件事是可以被教授和學習的、是可以提升的。「塞利格曼幸福經典五部曲」裡給出了非常多的科學解答。彭凱平:塞利格曼教授有一個很偉大的貢獻,就是從五個維度來定義幸福感。我們經常講我們感到幸福,那它的原因是什麼?機制是什麼?效果是什麼?塞利格曼教授提出了一個PERMA模型,PERMA正好是5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
  • 智能製造的兩種理解:當我們談論智能製造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那麼這個目標是什麼呢?中發智造認為主要有兩個:第一,自由智能製造出現之前,生產製造方式就一直朝著自動化的方向發展。自動化嘛,當然是希望機器能夠實現自動生產,從而將人類從生產線上解放出來。在智能製造出現之前,其實工業製造領域一直在談論的柔性製造,就是在努力解決個性方面的問題,而在智能製造領域,每個人都講會擁有、使用、享受個性的、定製的產品與服務。
  • 為什麼米歇爾·塞爾說,網際網路其實來自不談論上帝的萊布尼茨
    法國當代哲學家米歇爾·塞爾在 2011 年接受《哲學雜誌》的採訪時說:「網際網路,它其實來自不談論上帝的萊布尼茨。」為什麼他會這麼說呢?01 萊布尼茨的夢想萊布尼茨於1646年出生在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是現在的德國。
  • 談論金錢的英文俚語 Slang Phrases for Conversation Wealth
    所以我們今天要從談論某人有很錢的表達開始說起,這些表達很多在談論別人的財富時真的很有幫助,因為我們並不怎麼談論我們自己的財富,對吧?It's not really a good idea to talk about your own wealth in English.
  • 當我們在談論熱點的時候,實質上在談論什麼?
    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解禁谷歌能帶來狂歡,但夫斯基一直堅持認為如果說最偉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一家是蘋果(賈伯斯年代的蘋果),那另一家一定是谷歌。在微信上輸入谷歌,搜索20條新聞,你就知道為什麼夫斯基這樣說了。人家的搜尋引擎在改變世界,而我們的百度依然在賣廣告賣廣告。
  • 當我們在談論時裝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在談論什麼
    時尚媒體開始談論「綠色問題」90年代的通訊手段限制了大眾接收訊息的通道,媒體的報導至關重要。 得益於1990年代初期的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當時被稱作「綠色問題」(「green issues」)的環保問題逐漸引起時尚媒體的注意。
  • 2018初中英語語法:交際用語之談論天氣知識點
    下面是《2018初中英語語法:交際用語之談論天氣知識點》,僅供參考!   Talking about Weather(談論天氣)     1、It's a fine day,isn't it?     2、What's the temperature today?
  • 尼採誕辰|尼採在著作中如何談論女性
    尼採尼採對女性的態度考察尼採對於女性的態度,最重要的當然是他在諸多哲學著作中的表述。簡單地總結,尼採在談論女人時,大多數情況下仍是非常輕蔑的,即便是少數讚美的部分,也僅僅是在非常有限的「母親」這一身份上進行讚美。而他在談論女性氣質時,除了抽象地討論「永恆女性」(而依據《第二性》中的相關論述,所謂「永恆的女性,指引我們上升」的女神想像,也正是男權社會的一種自我投射),就是將女性氣質與奴隸道德結合起來,視作權力意志卑弱的表現。
  • 面對疫情要跟孩子談論「死亡」,心理學實驗:請別早於這年齡
    6、 孩子在九到十二歲對死亡的理解已經比較清晰了,在孩子身邊人突然死亡時,他們會表現出與成人一樣的情感,甚至這種情感會更加強烈。由於他們對死亡有了一定的認知,對於死亡就會變現的極度排斥。我們已經知道了不同年齡段對於死亡的不同理解,那麼什麼時候開始跟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較合適呢?
  • 美國知名飛行員談論慘烈的人工智慧和人類的空戰
    美國知名飛行員談論慘烈的人工智慧和人類的空戰。首先,他談論過程的關鍵戰術跟我一樣,人類必須要咬住敵機(Follow up,跟隨),進入後半球(Control Zone,控制區,我能射你而你不能射我)才能攻擊,但AI卻用大偏角(High Aspect Angle)自然打得人類不要不要的。
  • 為什麼瑞典人不會與人談論財富,因為「Jantelagen(詹特拉根)」
    但是,找到一個樂於談論自己的財富的人幾乎是不可能的。「我不會告訴你我賺了多少,因為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現年30歲的羅伯特·英格瑪森(Robert Ingemarsson)說,他在市場營銷部門擔任高級職位。當問到他用錢做什麼時,他簡單地說:「我把錢花在了股票上。我喜歡投資」。24歲的Victor Hesse外出購物,他說他將著手為一個瑞典主要品牌開展國際人才計劃。
  • 談論霍金時,我們究竟在談些什麼?
    ▲霍金,1976年在普林斯頓今天,不談他在科學方面的貢獻,我們想聊一聊他的生活,他在面對不幸時的樂觀與抗爭事實上,在本書面世時,女兒已經在上學校的最後一年。《時間簡史》的初稿於 1984 年完成,但霍金的出版人覺得這對外行來說太難理解了,於是他又回去修改。在整本書裡,霍金只用了一個公式,也就是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 E=mc ,因為編輯告訴他,多一個公式少一半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