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剛談物理新革命:萬物起源於量子信息
除本文介紹的該場講座外,當天下午文小剛教授還主講了一場名為《拓撲序材料——有量子記憶的材料:理論和實驗》的學術報告,同樣值得推薦,觀看辦法同前。)文小剛教授(左)和場下觀眾(右)世界絢麗多彩,充滿多種多樣的材料,而材料的性質各有不同,這些性質從何而來?我們如何認識它們?
-
在微型粒子對撞機中尋找任意子+文小剛答疑
正是因為任意子和手徵邊界態的出現,使拓撲序材料比超導材料更神奇更豐富。甚至連我們的空間本身都可能是一個拓撲序材料。這一觀念可以讓我們用量子比特(量子信息)來解釋相互作用和基本粒子的起源,導致一個信息就是物質,物質就是信息,這樣一個大統一的世界觀。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三位獲獎者均來自發展中國家
ICTP宣布將2018年狄拉克獎章和獎項頒發給三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分別是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華人科學家文小剛,他們在在研究量子力學如何影響多體系統方面做出了獨立貢獻,引入了原創的交叉學科技術。所有三位獲獎者都研究了量子力學如何影響大群粒子,稱為多體系統。
-
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文小剛獲獎!
在高溫超導、量子磁性、無序電子系統、介觀物理、石墨烯、納米材料等領域都做出過重要的開創性工作,於2005年獲得國際理論物理狄拉克獎和美國物理學會Oliver Buckley獎。張首晟教授祖籍江蘇,是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2018年狄拉克獎公布,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文小剛 文小剛是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的外孫,1977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就讀本科,後於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目前為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2018年5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量子霍爾液體、高溫超導體、拓撲序/量子序及新的物質態,基本粒子的起源的方面的研究
-
2018年理論物理最高獎公布,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獎!
Dam Thanh Son生於越南,他是首位發現規範/重力對偶能夠用於解決強相互作用多體系統內的基本問題。文小剛文小剛是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的外孫,1977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就讀本科,後於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目前為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2018年5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量子霍爾液體、高溫超導體、拓撲序/量子序及新的物質態,基本粒子的起源的方面的研究。2016年美國物理學會宣布,文小剛獲2017年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巴克利獎。
-
探索上帝粒子與質量起源
ATLAS和 CMS組的計算機群裡進行系統整理和分析,到了 2012年底,已經積累了大約 4倍於 7月 4日發布會的數據,在三個主要探測道中得到的結果繼續證實了這個 125—126GeV新粒子的存在,而且其主要性質與標準模型中預期的希格斯粒子基本一致。
-
粒子到底是什麼?文小剛點評|眾妙之門
只好回答說他們是基本的,以此來阻止學生繼續追問下去。』」麻省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文小剛說道。在基本粒子之外,任何其他物質的性質都取決於其物理組成,最終也就是其組成的粒子。但這些粒子的性質並非來自自身的組成成分,而是源於數學模式。作為數學和現實之間的接觸點,粒子曖昧不明地橫跨在這兩個世界之間。粒子是什麼?
-
粒子到底是什麼?文小剛點評 | 眾妙之門
麻省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文小剛說道。在基本粒子之外,任何其他物質的性質都取決於其物理組成,最終也就是其組成的粒子。但這些粒子的性質並非來自自身的組成成分,而是源於數學模式。作為數學和現實之間的接觸點,粒子曖昧不明地橫跨在這兩個世界之間。粒子是什麼?
-
文小剛:世界多彩的起源|眾妙之門
兩個可能性疊加,可變成不可能量子粒子有很多種,各有不同的內秉性質。其中最重要的內秉性質就是玻色性和費米性。有玻色性或費米性的量子粒子分別叫做玻色子和費米子。到底什麼是玻色性、費米性?在物理上,要定義任何一個概念,都要通過實驗。 那玻色性、費米性是通過什麼樣的實驗來觀察到和定義的呢?
-
文小剛:量子革命是最不可思議的物理革命—新聞—科學網
7月23日,文小剛(文小剛科學網博客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u/xgwen)做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帶來了一場題為《物理的新革命——量子信息:物質和相互作用的起源》科普報告。 世界絢麗多彩,物質性質各有不同,它們從何而來?我們如何認識它們?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原標題: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IT之家8月9日消息 據外媒的報導,華人科學家文小剛在8月8日獲得了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2018年的「狄拉克獎」,這是理論物理的最高獎項。同時獲獎的還有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
-
「上帝粒子」有助於解釋質量起源
本報訊(記者楊蕾)得知「上帝粒子」項目提出者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量院首席研究員張鍾華覺得「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上帝粒子』的證實讓我們正在攻克的質量量子基準的理論基礎更加紮實。」
-
華人科學家文小剛獲得理論物理最高獎項:「狄拉克獎」
IT之家8月9日消息 據外媒的報導,華人科學家文小剛在8月8日獲得了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2018年的「狄拉克獎」,這是理論物理的最高獎項。同時獲獎的還有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狄拉克獎是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
8月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華人科學家文小剛在8月8日獲得了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2018年的「狄拉克獎」,這是理論物理的最高獎項。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宣布了2018年狄拉克獎章(Dirac Medal)的獲得者,分別是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華人學者文小剛。官方表示他們獲獎的理由是在研究量子力學如何影響多體系統方面做出了獨立貢獻,引入了原創的交叉學科技術。
-
上帝粒子:萬物質量的起源_瀟湘晨報數字報
廖益:希格斯玻色子是以物理學家希格斯命名的一個粒子,電中性,質量大約相當於130個質子的質量。在粒子物理的基本理論中,它有兩個相關聯的作用。其一,它使得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性質,前者是短程力,後者是長程力,這被稱為希格斯機制;其二,通過所謂的湯川耦合,它使得所有物質粒子(比如電子)獲得質量。一句話,在目前的基本理論中,它是所有粒子的質量起源。
-
上帝粒子與物質質量的起源
如果我們把時間倒回到宇宙大爆炸剛剛發生的時候,在這時周遭環境的能量和溫度之下,自然界中的所有力(也包括由時空中的質能施加的引力在內)被認為是融為一體、難以區分的。引力首先分離出去,隨後是強力。而在大爆炸發生之後大約一萬億分之一秒時,電弱力分裂成兩種不同的力——弱力和電磁力。這樣,四大基本作用力就齊全了。關鍵問題是,弱力的載體身上發生了什麼,讓它變得這麼重?
-
研究宇宙結構起源的一項新測試
然而,到目前為止,證實這一假設已被證明極具挑戰性,因為在分析現有的宇宙學數據時很難區分量子和經典原始波動。「在所有科學領域中,最美麗的想法之一是,我們在宇宙中觀察到的結構是由早期宇宙中的量子漲落引起的,然後由快速加速的擴張而擴展。」研究人員之一拉斐爾·波爾圖(Rafael Porto)表示。「這種&39;範式做出了許多已被數據證實的預測,但是原始種子的量子性質極其難以直接證明。」
-
凡公雜文《宇宙起源論述》(第0007輯)物質本原粒子
宇宙物質的層級結構----物質本原粒子第一條: 物質本原粒子的概念宇宙的初始狀態,應該是由有窮多的,多種物質本原粒子和唯一的,無極限的空間所構成的.物質本原粒子的意思就是說這個粒子已經不能再分解了,它是由單一的物質元素構成的基本離子,這些基本粒子的共同特點就是同質單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