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帶領下的 SpaceX 再度迎來高光時刻,正式開啟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全新時代,人類航天史正在被改寫!
一時間刷爆網絡的SpaceX商飛新聞,讓諸多人歡呼。
中國的網際網路最近對美國新聞特別關注,最近除了美國內亂之外,恐怕就是SpaceX了。
SpaceX之所以被刷爆,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1、商飛的歷史
中美俄三國都在開發新一代的載人飛船,而巨大的資金投入需求,以及複雜的技術要求,一般都是大國的國家隊在支持著發展。
SpaceX將人類送出地球,在商業航天史上取得這一成就的公司,目前唯一一家。
2、重複再重複
過去使用的載人飛船,包括上面的返回艙、軌道艙都是一次性的,成本極其昂貴。
馬斯克致力於實現火箭重複使用的 SpaceX,又打起了載人飛船的主意,如果實現其可重複使用,這將大幅降低載人發射的成本。
3、美國的回歸
太空梭時代落幕之後,美國已經近 10 年沒有載人發射能力。SpaceX 的發射將美國重新帶回載人發射國家的行列。
美國的太空人終於可以不用坐著俄羅斯的飛船上下班了。
然後,科技的路線是多元化的。中國的航空路線和美國路線是有所不同,因此難以用別的路線標準,去衡量中國的路線發展狀況。
但是,真正讓人感到困惑的,不是技術的差別,而是對科學的態度。
同是本月,5月21日,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21日發訃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首席科學家萬衛星逝世 享年62歲。
中國開啟的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立項,為實現後發優勢,彎道超車,中國準備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
由於公轉原因,火星要平均間隔約26個月才會再一次接近地球,這是最好的時間。距離之遠、任務之複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科學家在為這任務付出了巨大的艱辛。今年七月是計劃發射的時間,然後就在任務執行前兩個月,首席科學家萬衛星,隕落了。
然後,巨星的隕落,在社會上引起的重視,卻非常非常小。
巨星,在去世這幾天,由於發布新聞,引起大家了解。很快,又消失在一堆娛樂等新聞之中。
我們經常喊要重視科學,但是我們實際對科學的敬畏和重視到底有多少呢?
科技,是踏踏實實做出來的。並非投入資金就可以,而是需要時間,需要人才。不只是航天領域,還包括了其他各個科技領域。
韓國三星,在過去並非在晶片領域有突出,而是非常重視乃至瘋狂地對領域進行強行突破,用巨額去吸引全球頂級人才,這讓三星差點實現「KillTaiwan」計劃,差點導致整個TAIWAN半導體行業災難。
臺積電用了大量研發人員,不睡覺攻堅戰,保住了臺積電的技術地位,否則在當年可能也會成為歷史的塵埃。
不得不承認亞洲人在努力起來,是讓整個世界驚呆的。
今天,晶片的戰爭已經燒到了我們的家門口。然後,當年攪動臺積電和三星之間的梁孟松,帶領「研發六君子」打敗IBM的楊光磊,晶片巨星蔣尚義等,都開始聚集到大陸,因為,都是炎黃子孫!又一場科技展開始拉開了。
而我們,對科學家、對研發人員的尊重,也是我們對未來的尊重。
因為只有科技進步,才能讓中國未來進步。我們的未來才能真正走上一個臺階。帶領我們走向未來,不是靠對著麥克風唱歌,而是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