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12月4日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被譽為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美國科學家不禁感嘆:如今觀測深空只能依靠僅存的「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然而就在同一天,中國「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全美上下突然陷入沉默。
據美媒報導,相關研究人員已經全面評估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損壞情況,確定望遠鏡的三個支撐塔以及支撐鋼纜全部斷裂。當時重達900噸的接收平臺直接墜落到下邊的碟形反射盤上,導致望遠鏡完全失去效用。
長期在阿雷西博天文臺工作的專家明確指出:「當今世界上,唯一在做類似研究的只有中國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它比阿雷西博要更加靈敏 。美國失去了阿雷西博,就相當於失去了一天24小時監控微弱無線電信號的能力。現在我們只剩下一隻眼睛了」。
據悉,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自從1963年落成之日起,就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徑望遠鏡。建造初衷是為了在冷戰中進行反導研究。當時美國與蘇聯關係緊張,為了在雙方對抗中佔據絕對優勢,美國斥巨資建設該望遠鏡,不僅用於電離層研究,而且還用於收集蘇聯的電子信號。直到冷戰結束後,阿雷西博才從軍事用途轉向了民用科研,搜尋外星生命跡象以及近地小行星等。
但是隨著它的坍塌、正式退出天文研究舞臺,人類探索深空的重任便落在了中國FAST望遠鏡的肩上。作為「中國天眼」,它歷時22年才成功建成,於2016年正式啟用,更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甚至達到了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十倍。
實際上,中國的這一望遠鏡不僅可以發現早期的星系活動軌跡,幫助人類探尋行星恆星的運動跡象,而且還具有強大的監測系統,能夠捕捉到來自太陽系任何一個地方發射過來的微弱電磁波。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院已經宣布,「中國天眼」將在2021年向全世界公開,全球的研究人員都可以申請使用FAST進行宇宙觀測,此舉將直接推動星際探索的進一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