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聯合會商冷空氣與颱風影響 香港澳門已...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會商現場。莊白羽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莊白羽 李根報導近日,我國冷空氣活動頻繁,颱風「北冕」進入南海海域,並帶來持續大風天氣。12月4日,中央氣象臺、廣州中心氣象臺、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進行聯合視頻會商,集眾智研判冷空氣與颱風「北冕」給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大風及降溫天氣影響。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參加會商。

四家單位會商意見基本一致,根據預測,粵港澳大灣區部分地區氣溫將達今年下半年以來新低,香港已於4日夜間發布寒冷天氣警告,澳門也已發布降溫提示。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首先給出預報意見:「受冷空氣影響,12月5日至6日粵港澳大灣區最低氣溫將降至10℃-12℃,並伴有小到中雨,沿海地區風力達4-6級,陣風達7-8級。」值得注意的是,1981年至2010年粵港澳地區平均最低氣溫在14℃-15℃,極端最低氣溫在5℃-6℃。12月5至6日部分地區氣溫將達今年以來新低,給當地市民帶來不小影響。

廣州中心氣象臺特別提醒,雖然今年粵港澳大灣區全年降水偏多,但9月中旬後降水異常偏少,這次冷空氣過程降水範圍較小,降水量不大,粵港澳大灣區氣象乾旱仍將持續,火險等級極高,需加強防範。此外,受冷空氣和颱風作用影響,從5日起粵港澳大灣區天氣轉冷,沿海地區伴有持續大風。

「受『北冕』相關水汽影響,香港5日轉為多雲及陣雨天氣,日間氣溫顯著下降,寒冷天氣將持續至8日。」香港天文臺高級科學主任黃永德介紹。由於寒冷天氣影響時間較長,香港已於4日夜間發布寒冷天氣警告,提醒公眾防寒保暖。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已於月初通過短訊和App發出降溫提示,並通過公共媒體發出特別天氣語音提示。會商結束後,該局還通過網站與App再次發出降溫提示,讓市民知悉,並特別提醒社會福利機構提前採取防範措施。

相關焦點

  • 7號颱風登陸廣東!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舉行今年首次視頻會商
    8月18日20時55分,從中央氣象臺會商大廳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廣東省氣象臺、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的技術人員正在做會商前的最後調試。此刻,相隔千裡,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近海強度、路徑等變化牽動人心。
  • 聚焦「跨年」寒潮,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聯合會商!
    12月28日,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聯合會商寒潮天氣。拍攝剪輯:郭曼如12月28日,中央氣象臺、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進行視頻會商,共同研判寒潮給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影響。四家單位會商意見基本一致,根據預測,此次寒潮過程是入冬以來粵港澳大灣區遭遇的最強冷空氣,將給當地帶來大範圍降溫和大風天氣。會商現場。莊白羽 攝影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首先給出預報意見:「預計寒潮將於29日20時前後開始影響粵港澳大灣區,31日下午至夜間趨於結束。上述地區將出現11℃至13℃降溫,接近歷史同期極值,平均風力將達4級至6級。」
  • 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聯合會商寒潮天氣
    12月28日,中央氣象臺、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進行視頻會商,共同研判寒潮給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影響。四家單位會商意見基本一致,根據預測,此次寒潮過程是入冬以來粵港澳大灣區遭遇的最強冷空氣,將給當地帶來大範圍降溫和大風天氣。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首先給出預報意見:「預計寒潮將於29日20時前後開始影響粵港澳大灣區,31日下午至夜間趨於結束。上述地區將出現11℃至13℃降溫,接近歷史同期極值,平均風力將達4級至6級。」
  • 「速凍」模式開啟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讀寒...-中國氣象網
    12月28日,中央氣象臺、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進行視頻會商,共同研判寒潮給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影響。
  • 二十五個省份氣象部門啟動應急響應 全力應對今冬最強寒潮
    自12月28日以來,今冬最強寒潮天氣持續影響中東部大部地區。中國氣象局於12月27日9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寒潮)三級應急響應,指導各級氣象部門嚴格落實各類應急預案,及時啟動和調整應急響應,形成部門合力。
  • 兩部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全力迎戰颱風
    經濟日報北京7月21日訊 記者郭靜原 吉蕾蕾報導:中央氣象臺今日18時繼續發布颱風、暴雨和高溫黃色預警。受連日降雨影響,自然資源部與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中央氣象臺發布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預警和漬澇風險氣象預報。
  • 香港氣象「掌門人」:回歸是民族記憶,祖國是堅強支撐
    近年來,粵港澳三方交流更緊密,開展互訪、研討會和培訓課程不計其數。通過深入交流,三方已實現共享實時觀測數據,合作建成閃電定位網絡,分享暑熱壓力測量技術,並就颱風及暴雨等重大天氣過程交換意見,這對三地的業務運作起著積極的作用。而粵港澳共同發展和營運的大珠三角網站亦為區內公眾提供最新的天氣警告、預報和實況觀測,利便旅客和跨境工作及上學的人士。
  • 中央氣象臺與安徽浙江上海舉行晚間加密天氣會商
    中國氣象報記者葉奕宏報導 7月7日晚,針對2020年高考期間長江中下遊強降雨影響,中央氣象臺聯合安徽、浙江、上海等地舉行加密會商,分析研判天氣形勢,為做好高考氣象保障服務和防汛工作提供預報支撐。
  • 海洋氣象服務全接觸——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工談...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近期我國仍需要重點防範海上大風的危害。海上大風為什麼來勢如此兇猛?它帶來的影響與危害究竟有多大?除了大風天氣以外,還有哪些海洋災害性天氣值得我們關注和防禦呢?在防禦海上災害性天氣的時候,氣象部門都採取了哪些措施?提供了哪些服務?《嘉賓訪談》欄目非常榮幸地請到了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的兩名高級工程師尹盡勇和劉濤老師,和我們聊聊這些話題。
  • 權威解讀:「山竹」可排進建國以來登陸粵港澳颱風前十名
    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山竹」現已位於廣西境內,並減弱為熱帶低壓,「山竹」廣闊的雲系也變得淺薄,風雨影響逐漸減弱。這顆大「山竹」從生成到今天已歷時10天,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它的一生:颱風「山竹」9月7日在太平洋深處生成,隨後一路向西移動,強度不斷增強。
  • 福建省氣象部門迎戰颱風「莫蘭蒂」
    15日凌晨,福建省氣象臺預報業務平檯燈火通明,值班人員仍舊堅守崗位,密切監視颱風動向及帶來的風雨影響。颱風登陸前的整個夜晚,省氣象局領導、有關處室領導、省氣象臺領導班子與預報員們一起就今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登陸的時間、地點、路徑和風雨影響等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全力做好預報服務工作。
  • 中央氣象臺:南海熱帶低壓或加強為颱風 8月或將進入颱風活躍期
    南海熱帶低壓或加強為颱風 華南有強降雨從昨天開始,廣東東南部、海南島東部和北部已經出現明顯降雨。中央氣象臺預計,到8月6日,華南中南部將遭遇持續強降雨天氣,大部地區累計降雨量有80~180毫米,其中,廣東南部、廣西沿海、福建東南部、香港、澳門等地部分地區有250~350毫米,廣東東部沿海局地可達400毫米以上。
  • 中央氣象臺組織強熱帶風暴「蓮花」會商(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欣 郭起豪報導  繼6月20日9時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預案Ⅲ級應急響應命令後,16時,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組織了強熱帶風暴「蓮花」專題會商會。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副局長沈曉農、矯梅燕以及進入應急響應狀態的各單位和有關省、直轄市氣象局的負責人參加了會商。
  • 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有助提升三地氣象服務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當日表示,粵港澳三地氣象部門多年來一直保持緊密合作和經驗交流,並就重大氣象事件設立溝通聯繫機制。《規劃》的發布可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三地在氣象方面的合作,包括氣象資料共享、氣象科研創新、氣象人才培訓等,有助於提升三地氣象服務。
  • 氣象部門全力以赴迎戰今年首個登陸我國颱風
    其帶來的風雨影響有效緩解廣東、廣西和海南部分地區的高溫和乾旱,而局地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城鄉內澇、山洪和地質災害的防範任務不可輕視。  中國氣象局密切關注颱風「鸚鵡」動向,6月13日17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颱風)四級應急響應。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粵港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包括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是典型的氣候脆弱區,颱風、暴雨、雷電、大風、高溫等災害性天氣多發。
  • 專家解讀颱風山竹 並非登陸廣東最強颱風
    16日,幾乎整個粵港澳受到了狂風暴雨的肆虐。陣風最大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江門、中山、珠海、深圳、惠州、汕尾、香港、澳門等地出現14~17級陣風,惠州的沱濘列島62.8米/秒,17級以上;上述地區僅10級以上大風的持續時間就有10~16小時,深圳、珠海更是達到了18~20小時。
  • 中央氣象臺:颱風「白海豚」生成對我國基本無影響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颱風「白海豚」於昨天(21日)下午在日本以南洋面生成,這也是今年生成的第12個颱風。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 錢傳海:「白海豚」的生命史不會很長,應該會以北上為主,影響日本南部沿海,那麼後期可能轉為東北方向,變為溫帶氣旋,對我國基本沒什麼影響。 據中央氣象臺統計,截至目前,包括「白海豚」在內,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2個颱風生成,較多年同期平均偏少6.1個。
  • 「萌臺」解讀颱風山竹 並非登陸廣東最強颱風
    16日,幾乎整個粵港澳受到了狂風暴雨的肆虐。陣風最大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江門、中山、珠海、深圳、惠州、汕尾、香港、澳門等地出現14~17級陣風,惠州的沱濘列島62.8米/秒,17級以上;上述地區僅10級以上大風的持續時間就有10~16小時,深圳、珠海更是達到了18~20小時。
  • 中央氣象臺請你給颱風起個名字
    9月21日,為做好颱風命名工作,積極推廣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升公眾對颱風的認知和預防能力,中央氣象臺開展「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邀請公眾來給颱風取名字。最終選定的颱風名將於2021年2月召開的會議上公布。中央氣象臺將給最終選定名字的公眾頒發颱風命名專屬證書。